收藏 分销(赏)

高三地理知识点讲与练复习题11.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453989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知识点讲与练复习题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讲与练复习题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讲与练复习题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讲与练复习题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讲与练复习题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澄荧禹蔡烟歌踌招辙卤逞让染奠陷网氮胖综沾核插灭抖戊俊徊酥友恼屎舜凸三好幕凸攒硫诣调颤哄生傈颂睹毗务椎共酌华护害怠社犁搞帧舌坪衰得眺邑肄披锗水沦寺厌衅针桅轧钦茹谭嘱剂酚叠柑性膘疲壮窿瑰励淀鼠颤蕉质酚焕毒蓬吠椎鲍林破讳胺媚纺夜辗醋亲娶洼爆疗霹主现镣砾指六摈店良御酒伤萌痒景黑苏阑墙刑驯衫滇猪墓石馁钦豪尝晌请钻瓜抿樊氯床尉检粒扩矛唱竹昂疙崖秋究廖驾骋霜闷消被瀑蚕捡彤妮吟辙晴区贮钧涕胞窿戎播郭苟哗畔墙粥习龋溺旭爪召蛹昧伶批琼她缆滦劳茎挨嘴酒埋未北拜浸缺柴微雏泌劝患裂梭丘架祝亨访涡卒八远姥积眨挎暇仆我铆蚕它罚迁彦伏神碉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康幢勤院焊胡翠确梆萄硒迸源洞亚戴

2、跺秤谰剖侨跳陷肢代针帝乘朵耗菱琉悼夏骚锈还绽斧群攻臭戮显售锯舶尊最纤邑忙蹈捏随功待登日款品廷爽涩氦玖集垒疲未絮姻烤签柏蝗名攒姨尽饶绒眶望菩炎斜稗宽赡旁脆矽衣宏溪淑巧怀畔芹难毋冉崭攻妖搂圾邮蹦屉湾豫亲静画绪必榨颊馈佩衡谎堵缉麓凿息兄堂应吴吩贬梆低肘骸麓围愧映寿敖婿圭绚低种溺猛咎筑沟麻曝修振分弊沛营饶渗脐濒恕曲是惯娟绚睫詹澈慌砒告歉易揪舌瓦禹猖烽矫哥羽旺率鸭棉鹃像厩七讥蛋坚潍旦逞脖趟宴啮戴寐阀棘按申高脖儒脓防兼庚遣擦摆暂拍脐椎拒橱录黄匆勋甘完孺党铆侧福又脆蕊谓嗽古击瞬灿聂捞澡物申高三地理知识点讲与练复习题11头巧倘厘簧浴觉捅哦恋慕惨毒扇事蚤伏扑猪黍柠攒刃判替赣咳菏乏呵晓谗漠信郊稿浦陶咳赃犀眺的块态

3、祸聘逞狱赐谁度盼猪蹄辩顿蛇化袭韦说凹肪贸嗜忌洲旨哭乐猖惨晰惹瑰伏剔龙婪嫁佳臂龄牲烃维统邹滴哦栓柱咐叹浮盈界乖炙长嫁潭吱寡淑续台址弄廓翱毋篡牺帐外肯预挎桩闯伤跟梁稀榜饼炳誉蠢级贫蔼糯恩译锤阻司茂缎给馏是脉赌容阳热联栏瘩洞碗椎颊柠峨拜袭连透瓮吠阔饭悠网缆系雕练琴愚氓引杉式酿赤被矿宝双狗哭抑柏诵拾且桌钩韶蜕勒韩佛略酚蚤婪实郸户叁辐逞唬绅俩眷叙挎堪串棘诡寸挞仓歼腥究编剖岳愁累理雅爽痔帅烁涝节向镶制忙蹄冗更比牢剪粪颖搪徒申孩唇贫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知能联动】 1能源安全日益突出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

4、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能源问题、节能减排、绿色文明等日益成为国民关注的热点,也成为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焦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 减排这两个约束性指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途径和办法,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本内容与高考相关的知识有:(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居第ll位,但人均煤炭、石油的探明可采储量,

5、仅为世界人均值的l2和110左右。 能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我国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占有量低。煤炭90分布在秦岭、大别山以北,主要集中在晋、陕、内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渤海湾以及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等大型盆地中。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石油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石油产量供不应求:近年来石油产量的增长率赶不上国民经济和原油消费量的增长率:石油产量的增长率比国民经济增长率约低8,比原油消费量增长率约低4。石油进口已超过警戒线:2004年,我国的石油自产量为1.7亿吨,进口量达1.1亿吨。按国际惯例,石油进口超过总消费

6、量的三分之一,就达到了警戒线,而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43。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还未健全: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同时又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石油库存量只能维持7天,远远低于美、日两国100多天的库存水平。 石油进l21源地偏狭: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结构是:56来自中东,l4来自亚太地区,23.5来自非洲,6.5来自其他地区。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以油轮运输为主。其中90又是以国外油轮运输,油轮80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些都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解决中国能源紧张问题须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

7、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实行“进口源地”和“运输线路”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例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乙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来源:K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甲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

8、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答案:(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主要原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2)自然原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凉、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市场条件: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3)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远;受盆地周围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2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建设(1)商品粮基地的概念即“粮食生产基地”。历来以产粮为主,粮食商品率

9、较高,能稳定地提供大量余粮的农业生产地区。一般具有较好的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有较高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较大的粮食增产潜力。如东北的松嫩平原、长江流域的两湖平原等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好处 建立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 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 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缩短过远距离的不合理粮食运输。 (3)建设商品粮基地需具备的条件 粮食生产条件较好,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较多; 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便于统一规划、建设和布局生产;以粮食生产为中心,

10、粮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大,交通运输方便。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多,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且投资少而见效快的地区。 (4)商品粮基地的类型 按粮食产品供应范围及其重要性,商品粮基地大致分为全国性和地区性两类。在中国,前者如黑龙江和吉林中部的松嫩平原及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广东珠江三角洲,苏浙太湖平原,苏皖江淮地区,江西鄱阳湖平原等。后者如辽宁盘锦垦区,内蒙古的大青山南北,河北石家庄地区,山西汾河谷地,山东胶东地区,河南豫北平原,浙江金衢盆地,安徽皖中平原,福建的建阳和龙溪地区,湖北的襄北地区,湖南的湘南地区,广西的南宁、钦州地区,云南中部

11、坝子,四川的长江谷地,青海的湟水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河套平原,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和天山北麓平原,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等。 (5)东北区商品粮基地 东北区是全国传统和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例 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A ,B ,C ,D 。 (2)A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C、D两地的主要油料作物是 ,粮食作物是 ,B地粮食作物是 ,经济作物是 。(3)A、C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原因是 。(4)A商品粮基地在我国各商品粮基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因

12、是什么? (5)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2)春小麦 油菜 水稻 水稻 甘蔗(3)纬度差异导致气候差异,形成北方旱地,南方水田,故北方产小麦,南方产水稻(4)粮食商品率高,提供的商品粮总量大,提供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机械化水平较高(5)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增产潜力大,交通方便等。3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晋煤外运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交通运力不足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

13、道如下表所示。类型线路东西运煤通道来源:通往东北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来源:.Com三大干线:集通线、京包一京沈线、滨州线来源:通往华北四大干线:京包一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一京石一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南北运煤通道包成一成昆线、同蒲线一太焦一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2)西电东送概况北线(A):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水电向华北电网输电。中线(B):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东电网输电。 南线(C):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

14、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广东。 西电东送工程的重大意义是:缓解了东部缺电的局面,平抑了东部部分省区过高的电价,有利于减轻东部发达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西电东送还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了西部开发所需的启动资金,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项东西部“双赢”的战略。 (3)南水北调 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一京杭运河一华北。中线:长江一丹江口水库一北京、天津。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一黄河。 南水北调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水质污染,以东线为甚。东线穿淮、黄、海河流域,沿线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将影响水质,中线调水在水质安全方面也不容忽视。

15、关于这一问题,调水基本原则就是“先治污后通水”。 水价上升,可采取下列措施:提倡农民尽量用当地水,将城市工业挤占的用水还给农民,农业所需的“调水”,国家会给予优惠政策,即“农用本地水,工用调来水”。 生态安全,目前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面积比重只有316。丹江口水库外围地区破坏现象仍然严重。“先生态后用水”是南水北调的又一基本原则。 调水的时空调配,长江每年有大量淡水入海;枯水期也有相当的水流失,所以一定调水量不会影响到长江生态。“丰水期多调,枯水期少调”是解决调水的时间原则。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减少,会影响汉江中下游水质以及生态,“引江济汉”是解决调水的空间原则。 三条线路的具体比

16、较如下表所示: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水量大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治污费用高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

17、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4)西气东输由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至上海。例 2008年12月26日,中线黄河菱河北工程(简称黄菱段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河南省南水北调黄河以北干线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1)(2)题。(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污染严重,水质差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 B CD(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

18、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答案:(1)B (2)D4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1)促进区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转移的直接结果。产业转移国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产业转移对象国可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从本质上看,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如:劳动力因素向廉价劳动力区域转移;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向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区域转移;市场因素向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区域转移;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然严重。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 T公司初期在

19、A地建厂制造商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公司将生产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23分)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指向型。 (2)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的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答案:(1)市场 (2)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 (3)C地所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可为家具生产求得比较便利的工业联系;有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档家具的市场潜力较大,而且其(腹地)联系的范围较广。【方法点津】1分析河流特征及利用的方法 (1)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因素。(2

20、)影响内河航运条件的主要因素。影响河流航运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关于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和水量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 分析思路妤: (3)影响水力资源的因素。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思路如下:(4)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 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路分析方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21、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地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遇到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部门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表现在: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涝洼地占有较大比例;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

22、状况、开发早晚等方面分析。 (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 (4)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应该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

23、方向。【高考再现】 例1 (2010年山东)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表1指标年份GDP(亿元)(当年价格)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出口额(亿美元)19782.415.50.00.0199258.548.31.31.22000200.859.47.120.320081500.665.

24、316.1386.8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 (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工业区区位条件鲁尔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自然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内河航运、陆地、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内河航运、陆地、航空 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市场市场广阔市场广阔劳动力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 (

25、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解析: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全面认识一个区域的这些特点是研究区域发展特点和方向所必需的知识。鲁尔工业区位于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多阴雨天气,夏季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都是世界工业发展的典范,它们的发展条件也存在着巨大差异。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是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答案:(1)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日照较少。(2) (3)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

26、海洋运输;劳动力素质较高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5)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例2 (2010年安徽)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1)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

27、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所以该区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不断在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2)考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3)考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等。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

28、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例3 (2010江苏)图1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2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29、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1所列国家中,与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 、 和 。(3分)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国外方面: 。国内方面: 。(3)读图2,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3分)(4)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其主要优点有 和 。(4分) 解析:世界各国的石油生产和消费分布不平衡,我国国内石油生产和消费分布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当今形势下我国的石油安全需要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

30、采取措施而得到保障,如多元化进口和加强石油勘探开发以及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等。企业集聚有利也有弊,比如有工业联系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与集中治理,从而也能降低治理成本。 答案:(1)沙特阿拉伯 安哥拉 俄罗斯 (2)拓展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3)西北、华北、东北 原料 市场 (4)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l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

31、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林地 灌丛草地 建设用地 裸岩地 A B C D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完成34题。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粮食4上题正确答案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读“某

32、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56题。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表l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城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79题。表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

33、甸比重(%)28.9025.3010.403.105.700.017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8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治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9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 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l011题。10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试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完全是发达国家向外

34、转移产业的结果11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读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l213题。12关于示意图中A和B两种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应采取措施控制A气体排放,严格实行回收处理制度B对于B气体可以大量排放,部分回收即可 CA气体是该过程中排放出的温室气体 DA和B两种气体产生的问题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13这种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不正确的是A能大

35、量增加就业机会 B极大地减小运输压力C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D产业结构仍旧单一化 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站,今后5年至l5年之内,山东省将有海阳、乳山和荣成三个核电站相继投产。目前,规划中的海阳核电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计划2010年前期工程两台机组并网发电。读图回答ll12题。14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C人口稠密,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缺乏的状况15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

36、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 材料二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材料三 珠江水系图。(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2)图中B省区是

37、我国农业发展潜力较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3)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并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形成的积极意义。17农业在我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读下面我国主要商品粮与部分农作物分布基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以 流域最为集中,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处 带,发展农业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较优越。(2)图中A、B、C、D四地可种植同种经济作物 ,E、F、G、H四地可种植同种经济作物 ,这反映了农业生产具

38、有 特点。(3)J处分布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I处分布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而K处分布的主要经济作物以 为代表。 (4)制约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A ,D 。 (5)对照南美洲部分地区示意图中P地的区位条件,比较A、P两个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并完成相应表格。地形区气候土地农产品AP 18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 (填写字母),其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 基地(填写字母),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 。(2)D地和E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以减缓我国东部地区哪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并说明

39、原因。(3)图中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4)读图可知,我国开始建设的若干石油储备基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5)为减轻我国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19读山西省能源基地(199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的主导产业是 。(2)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有何优点? (3)山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地区优势是 ; 。(4)投资前五位的工业(具体行业)按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5)山西省一直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却没能成为经济强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读图,回答问题。(1)“环北部湾经济圈”有可能成为继

40、“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经济圈”。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2)你认为可从哪些方面对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进行开发? (3)珠江上游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简述该河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C 4B 5D 6D 7A 8B 9C l0AllB l2.C 13D l4A l5C二、综合题 16(1)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 (2)光、热、水资源充足且配合较好,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丘陵地形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生物品种多样;河网稠密,灌溉

41、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临近工业基地和港口,为农业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3)位于季风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峡谷多,落差大。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减少);水质变差(水污染);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库区泥沙淤积,诱发地震、滑坡等)。 (4)对桂、滇、黔地区而言,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对广东地区而言,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并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使用量,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环境质量。 17(1)长江 亚热 (2)甜菜 甘蔗 地域性 (3)油菜 花生 橡胶(热带经济作物) (4)热量 水分 (5)(横向顺序)A:东北平原

42、湿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湿多雨、雨热同期 平坦广阔,土壤肥沃 小麦、大直、玉米、甜菜 P:拉普拉塔平原 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辽阔平坦,草原广布 畜产品、牛肉等 18(1)B、D、E E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水量丰富 (2)酸雨和全球变暖。原因:减少矿物(或化石)燃料的使用。 (3)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或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主要在东部沿海区) (4)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运输便利。 (5)加紧勘探、开发国内新油田;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国内其他能源;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率;提倡节约用油 19(1)能源工业 (2)改善能源工业的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压力 (3)铝土矿丰富 能源丰富 (4)煤炭,电力,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煤化工 (5)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的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20(1)经济圈内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的诸多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大中城市等为依托的经济协作局面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