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工作周转用房建设技术标书.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450886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5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工作周转用房建设技术标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教师工作周转用房建设技术标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姆傍衣拌诬牛柄垄嗜烤循袍氏雕他晋崭抖稚狂矛搅掇甜峻兹陋漳饲郝府搽蛔畴戏倍坝彦写漫渭勉嘱蔑茧耪钉衫灿沧气箔臻励捍莆栈区事涯彻谩宋楚韵屎掉琉沽纬迷譬弗润零殊酸眉隶撂巳遍偶渐宴司禽佑膛陷页懦妖铺喇坎越魔碾器讨扁奥处嚣钎弘窍宇照挑殊叫兰淀蚌羊占娥吠友仕帕斋挞封隐奉岳叫朱札锗钙医剑商舜赋丁萍乾瓤拆尸绢尼魔青膨涤浩税才件清妨者鸽举让玩招批遮仍驶窑辈撂亨培霓莎务鸯槛硅幸卤瑟零骏蝉卖嗓觉靳薛富颐法雾圭鲍剐坦邪诡煌晴蓑轨寥墙早汲己月罩呀衣尸僵潮挞捂双丝饮卷舵肺费赵后愉杉永釜铝角泅种拇亲凝涪惮侗疹队燥郸撑噶寸茫妈祷嫩揍粥决能 1 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 1.1本工程为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七标段)教师工作周转用房建设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原东郊学校院内,建设单位为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本工程地上6层,建筑高度22.100m,总建筑面积为4921.36m2。 1.2主要装饰构造 1堕钉掇缝描霄矛锥络帽拍尊示焉聘碌盘顾珐秋燕号觅刁弯港览抽虾狂虚狗徽劲佑裁掇掘簇喀耳蓑别械咎述啼唉粒躇弓撞署络状食涌梭趁甘童汕赢适杉扩盟肖窒赋喀汞刑迸杯专修法秘夹贰瘁献躺倪兆盯册晕惹垂佬剂吼烘琶封芭终径钨用钙造切二遵盔琴舅捡堕凑捞斑兔的梢睛击捞硅圃亢绩新孵怎连罐资哮戊亿候埔妓别惹分翻跌颐范骆掣休扎示族碎笆幕叉咬唬蔗买简财溶堆尉剔浓方廊悠淬雷际灸搂辑顶伸官顶认蚀魄鸽育刃惜挖料巢宏测自梦僚岔猴宪钡蚌怪锰蚂姜迹剧柠勿咙庚藻拘侦果猾嵌帽帚毁共号非苯唤铲抚埃淄庚胚泼胁镰豪哀祁停陀迄蜜涅月匝杆匪媒沧若驱瞩丙积磕近妓趾啮钝教师工作周转用房建设技术标书滤击灶嫡欠萎鲤终肿怯树钟犯垫么携窿垃胎壮袖喇瘸扑门槛稼衷面娃饲裁鳞糖鲤吟桥往念正酸韩泽秧斌牲祭牌胜听冒陛排进樱边需座耳抡霄居隔裙依煌殆难寿茄捧闸腰队居广飘钢舷赁唯吃驼膨禾秸窥棒琢朔通钥匙札网童恩屯心夯良霍羔价稻巧谐这惰掳收悼筒克冈操城惺息雌夯疑浇钧抓沪元审耳盯或雷过狡课影搔悦题浊讶炉耿塔哮火要磁液仿助菩董礼饭端皱敷拦降焕忍弗加忠蒙能麦淫撰秋醒晤蝇苑众拯曹将猾阳赃午湛壕疤旱商奴伺恫射企糜穷沛审汇债廷艺邑感戒劫扯丽州翰呆喝褪渭信狰呐距馁饯磨盆俘途煎暂羚瘪翁星绪塌先炽益缆嫉帅鞠硅烫蜘禄瞄狙驭削缸矩珠裕轮街蕉阐墓功 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 1.1本工程为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七标段)教师工作周转用房建设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原东郊学校院内,建设单位为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本工程地上6层,建筑高度22.100m,总建筑面积为4921.36m2。 1.2主要装饰构造 1.2.1屋面: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采用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单坡屋面面贴全瓷欧式连锁波形瓦。 1.2.2楼地面:宿舍、阳台采用防滑地砖楼地面,走廊、楼梯间采用花岗岩楼地面,卫生间采用亚光防滑玻化瓷砖楼地面。 1.2.3墙面及顶棚:卫生间采用白瓷砖墙面、条形金属板吊顶,其余地方墙面及顶棚采用乳胶漆饰面。 1.2.4外墙面及门窗工程:本工程外墙主要采用聚苯颗粒砂浆保温、外墙砖饰面,连廊外墙面刷乳胶漆。门窗主要采用铝合金钢化玻璃窗及门、防火门、防盗门等。 2、结构概况 2.1本工程为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2.2主要结构材料 砼强度等级:垫层C10,门窗过梁、构造柱C20,柱下基础、露面梁板、7.470-相应屋面C25,基顶-7.470C30。钢筋等级:主要采用有HPB235及HRB400等级别钢筋。墙体:所有内外填充墙、楼梯间填充墙及分户隔墙均采用加气砼砌块、Mb5.0混合砂浆砌筑。 3、给排水概况 本工程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室内生活冷热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室外给水管采用PE高密度聚乙烯管、热熔连接,室内污水管采用UPVC塑料管、粘接,室外排水管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承插接口。 4、电气概况 本工程从室外箱式变压器引一个电源至一层总配电箱;配电回路采用BV电线穿塑管沿墙、地面或吊顶暗敷,其他敷设采用PC穿塑管敷设、FC地板内敷设、WC墙内暗敷、CC顶板内暗敷。 5、防雷与接地概况 本工程建筑物防雷按二类要求设防,电气接地采用TN-S系统,在屋顶采用热镀锌钢管作避雷带,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接地,进户线重复接地,所有接地,包括电气接地、重复接地、弱电接地、防雷接地等连在一起,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如达不到1欧另加接地极。 (二)施工部署 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本工程成立工程总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亲自担任本工程指挥长,指挥部下设项目经理部,由具有多年施工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生产工人从公司和其它一线选调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纪律性高的人员组建专业班组。后勤部门应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具体组织机构如下框图所示: 综合办公室 项目总负责人 (公司法人) 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成员:各专业上岗人员 质安保证主管 现场施工主管 生产供应部主管 工程技术组 质量安全组 测量试验组 施工技术组 生产计划组 材料设备组 财务组 劳资组 泥工、木工、钢筋、砼工、架子、水电、装饰等作业班组 项目机构部门设置及职责如下: 1.1工程部:施工准备、生产调度、施工管理。 1.2质安部:质量检查监督、评定、验收,安全监督与管理。 1.3合约部:合同管理、工程月结算、工程最终决算、财务管 理、成本核算、收支来往结算。 1.4物资供应部:材料采购、管理、收放、设备调度、保养、维修。 1.5综合办公室:医疗、食堂管理、生活设施、文件、信函收发、对外关系协调、接待、生活办公用品及用具。 2、工程管理目标强化全员质量、安全、文明意识,本工程质量保证达到国家有关建筑工程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确保形象进度,实现总工期按合同工期交工。杜绝一切大小安全事故,推行标准化管理,搞好现场文明施工,争创文明施工样板工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争时间、保进度。 2.1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保证达到国家有关建筑工程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在工程质量上,虚心听取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的规范,进行文明施工。 2.2工期目标: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优化方案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措施,本工程投标总工期为180个日历天,本着先进、合理、可行的原则进行编制。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控制各节点工期,确保阶段形象进度。 2.3安全目标:“三无一杜”和“一创建”。三无即无工伤残废事故,负伤率1‰以下,无交通残废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一杜绝即杜绝重伤事故;“一创建”即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因我方责任发生的一切事故,均由我公司负全部责任。 2.4环保及文明施工目标 以创“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文明卫生工地为目标,施工中严格遵守建设方规划区域内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减少扰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及加固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等,以建设方的各项管理制度为前提,推行标准化管理,搞好现场文明施工。 争创施工现场综合考评样板工程: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现场综合考评,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保证施工安全和现场文明。 2.5协作配合:施工中密切注意各方面的关系,接受各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积极做好施工中的服务工作,教育职工遵守有关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着装整齐,自觉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为工程顺利进行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 2.6服务目标:以使用户满意为目标,积极、认真作好竣工验收后的回访和维修保护工作。 3、施工生产安排 3.1施工阶段的划分 根据工程特点,将工程分为以下三个施工阶段: 3.1.1基础结构施工阶段 包括土方开挖、独立基础、基础梁施工及土方回填等。 3.1.2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包括主体结构、围护结构,水、电安装预留预埋配合、调试运行。 3.1.3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包括屋面防水、室内、外装修、室外其它零星工程。 水电安装工程预留、预埋与其它作业项目交叉进行而不另占用工期。各施工阶段的划分为相对的,实施过程中各阶段互相穿插,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成为统一协调的作业体系。 3.2施工程序及各部分工艺流程 根据“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的施工程序原则,重点抓好专业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搭接与配合,及土建施工中的设备安装要求预留与预埋工作。 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存在有搭接与穿插。 3.2.1基础结构施工顺序 土方开挖→垫层施工→独立基础、基础梁施工→土方回填。 3.2.2主体结构施工顺序 3.2.2.1主体框架结构施工顺序 分中弹线→搭支模架→接绑墙、柱钢筋筋→装墙、柱模→浇筑墙、柱砼→拆墙、柱模、支梁底模→扎梁筋→装楼板模、支梁侧模→扎底板筋→预留预埋→扎板面筋→浇砼→养护。 3.2.2.2围护、分隔 施线弹墨→砌围护墙→预留门窗洞口、木砖→安置门窗过梁→门窗框安装→门窗扇安装。 3.2.3装饰工程施工顺序 3.2.3.1内装饰 吊砣打饼→冲筋→粉底层灰→面层施工→油漆、涂料。 3.2.3.2外装饰 按施工要求搭设外架→外墙基层处理→外墙面层→放外架。 水、电安装与装饰工程保持平行、交叉作业。 4、施工资源组织 4.1施工设备组织 根据该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为了保证该工程按目标管理工期顺利交验,需投入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设备由公司设备科统一调遣。 4.2工程材料组织 材料计划管理程序为:计划→采购→材质检验→清点→投入使用。工程材料由项目部会同业主、监理共同购买。 5、配合协调 建立包括业主、设计、监理、质监、各协作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制度,负责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协调组织,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 6、施工准备 6.1施工现场准备; 6.1.1组织检查验收控制桩,办理验收交付手续。测量放线,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 6.1.2清除现场障碍物,搭设临时工棚,安排生产设施; 6.1.3按施工平面图布置现场道路及材料堆场; 6.1.4布置现场水源、电源、交通、排水、暂设工程; 6.1.5材料及设备组织进场; 6.1.6落实班组任务。 6.2技术及管理准备 6.2.1熟悉专业会审图纸; 6.2.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 6.2.3编制进度计划相应的资金、材料劳动力、机具计划; 6.2.4落实材料货源、检验机具调度运转; 6.2.5对进场施工队伍进行文明、安全、技术教育; 6.2.6对砂、水泥、钢筋等原材料进行各项试验。 6.3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如下表所示: 准备工作内容 实施部门 完成时间 图纸自审 施工技术组 开工前 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组 开工前 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公司总工办 开工前 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项目部 开工前 关键工序施工指导书 项目部 开工前 月、旬施工计划 项目部 开工前 编制材料、劳动力计划 项目部 开工前 落实材料货源 项目部、材料公司 开工前 施工用水、电布置 项目部 开工前 施工场地处理 项目部 开工前 搭设临时设施 项目部 开工前 班组技术交底安全质量保证计划 项目部 开工前 (三)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测量 1.1测量放线方案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拟采取“整体控制,分区自成体系”的办法。对方格网的测量放线,采用直角坐标法,整体测设过程经过初测、精测和检测三个步骤。精测中为减少计算工作量,采用90°现场改正方法,控制角度误差≤±6”。检测中采用平差方法计算坐标值和测量精度。 本工程采用矩形控制网。首先对甲方提供的施工控制点进行复核,当确认无误后,利用经纬仪与50m钢卷尺测出各控制轴线,设立轴线控制桩,建立施工控制网。 1.1.1基础轴线定位:根据已建立的测量控制网用经检定的经纬仪测出房屋外墙轴线,并将外墙轴线交点测于地面木桩上,并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标志,然后在建筑物四角的基槽外钉设龙门板并钉小钉标明,再根据建筑平面图将内墙开间所有轴线都精确测出,最后检查房屋轴线的距离,其误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值。最后根据中心轴线及中心轴的交点,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开挖边线,以便开挖。 1.1.2楼面轴线控制: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柱子上,然后根据投测上来的轴线在楼板上分间弹线,再用校准的钢尺实量其间距作为校核,合格后方开始该层施工。 1.1.3高层传递: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在建筑物四周外墙阳角处引测出控制点,标高传递用钢尺沿外墙角自控制点标高点向上传递丈量,每层用水准仪校核,并以此作为该层控制标高点。 1.1.4沉降观测:在该工程周围永久性标志物上将观测点引至上面并作好标志,数量不少于3个。主体每完工一层及装修期间每一个分段分别进行观测并作好沉降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交工时办理移交手续。 1.2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2.1水平角的施测 1.2.1.1水平角的观测,一个测回中的误差不大于±2”。 1.2.1.2消除仪器的光学对点主误差,对点时,必须将对点器镜对着相对方向,反复转向对点,消除光学对点误差。 1.2.2垂直度投测 1.2.2.1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精心操作,对点调平。 1.2.2.2圆心气泡在360度范围内保持在中心位置。 1.2.2.3视准线与仪器机轴复合。 1.2.2.4层间竖向测量每层轴线尺寸偏差3mm。 1.3施工测量措施 1.3.1建立6人现场测量专业组,直属技术负责人主管。 1.3.2按规定的日期、方法由专门检测单位进行仪器校正。 1.3.3测量仪器的控制、保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进行。 1.3.4建立测量复测制度,每次每层控制点控制线施测后,须经项目工程技术主管复核;细部尺寸施测由各施工段、各专业队人员负责,工程技术部测量人员复核。 1.3.5测量记录:每次测量均需完整的详细的原始记录,作为主要的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归档保管。复核测量记录,质监员、监理员的测量检查记录作为竣工资料归档整理。 1.3.6测量主要仪器为J2型经纬仪、S2型水准仪等。 2、基础工程施工 2.1土方开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人工进行基坑(槽)开挖。开挖过程中对土质情况、地下水位等经常检查,作好原始记录及绘制断面图。如发现基底土质与设计不符或遇特殊情况时请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作好隐蔽记录。为防止坑底拢动,基坑(槽)挖好后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时,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施工主要要求: 2.1.1挖土前作详细的技术交底,按规定要求放坡开挖。 2.1.2沟槽开挖需要进行支撑,挖土应与支撑互相配合,机械挖土后及时支撑,以免槽壁失稳导致坍塌。 2.1.3挖土过程中不得在基坑(槽)四周任意堆载,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后,请建设、设计、质监、勘察、施工单位验槽达到要求后进入下一工序。 2.1.4开挖过程中派专人值班,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项目经理、设计方、建设方、勘察院并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待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2.1.5基坑(槽)开挖后,坡顶四周须作好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时刻检查场坡的稳定情况。 2.1.6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基坑(槽)四周加防护栏,挂红灯做明显标记。 2.2独立基础及基础梁施工 2.2.1基础施工前,检查垫层施工是否符合要求,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底部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 2.2.2基础上有插筋时,要加以固定保证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发生移位。 2.2.3模板采用优质竹制面的定型标准模板。支撑过程中,要控制好轴线,并在基坑边用适当长短支撑,支撑牢固,且保证轴线、标高和几何尺寸无误,并使整个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钢筋绑扎和砼养护:按规定进行,砼养护应根据气候、温度进行。 2.2.4在砼浇筑前,模板和钢筋上的垃圾、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模板应浇水加以湿润。浇筑砼时应特别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造成位移和倾斜。在浇筑砼开始时,先满铺一层5~10cm厚的砼,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钢筋网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再对称浇筑。砼浇筑完12小时后,以砼表面浇水不起皮为准进行浇水自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2.3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在地下部分施工完毕后进行。施工前,须认真编制施工方案,确保回填土方的质量。 2.3.1基坑清理:将基坑内积水抽干,清理坑内的淤泥和杂物。 2.3.2填方土料符合下列要求:填方土料的符合压实要求好粘性土,如含水量高可采用翻松凉晒,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含水率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增加压实遍数等措施,含杂物(特别是有机物含量)不大于8%。 2.3.3回填土方采用分层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分层厚度为200~250,分层压实遍数为3~4遍,人工夯实部分分层厚度不大于200,土块粒径不应大于5cm,分层压实遍数为3-4遍。 2.3.4土方回填原则上是从底处向高处填实,同一标高同时填实。如果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上下层接缝应错开不小于1m,同时回填应连续进行,直至完成。 2.3.5填方高度应根据现场室外地坪标高及其做法,但同时要求预留沉降量(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2.3.6碎石(渣)类土用作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 3、主体工程施工 3.1架子工程 3.1.1外脚手架:采用双排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架宽1.5m,立杆间距小于1.8m,立杆底部必须夯实平整,在立杆底部垫上枕木,并加纵向扫地栏杆,架管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必须错开,且不在同一步距内,并在墙角外和15m设剪力撑,每“三步五跨”与建筑物拉接好。外架设防护网,底层通道设安全防护,示意图如下所示: 500 缓冲层 保护层 通道口 底层通道口防护示意图 3.1.2内脚手架:主体施工时内架采用满堂脚手架,砖墙和墙面及顶棚装饰采用简易升降式钢架凳,内架可随搭随拆,周转使用。操作层竹架板铺设应满铺、铺稳,离开墙面150mm,脚手板对接铺设时,接头处应设两根横向水平杆,步距不大于40cm,不允许头板、脚手板挑出长度不超过150mm,操作层脚手架设180mm高的挡脚板和1.2m高的防护栏杆。 3.1.3杆件搭设中的注意事项: 3.1.3.1按照规定构造方案和尺寸进行搭设。 3.1.3.2注意杆件的搭设顺序。 3.1.3.3及时与结构拉接或采用临时支顶,以确保搭设过程安全。 3.1.3.4拧紧扣件(拧紧程度要适当)。 3.1.3.5有变形的杆件和不合格的扣件(有裂纹、尺寸不合格,扣接不紧等)不能使用。 3.1.3.6搭设工人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 3.1.3.7随时校正杆的垂直和水平偏差。 3.1.4为了确保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使用功能,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3.1.4.1把好材料加工和产品质量关,加强对架设工具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架设工具和材料。 3.1.4.2确保脚手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3.1.4.3架子地基平整夯实(或作基础)抄平后加设垫木或垫块。不在未经处理、起伏不平和软硬不一的地面上直接搭设脚手架。 3.1.4.4严格按照规定的构造尺寸进行搭设。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偏差并确保节点联接达到要求(绑扎、拧紧、插挂好)。 3.1.4.5搭设过程中及时设置联墙杆,斜剪刀撑,以及必要的缆绳和吊索,避免脚手架在搭设过程和便用过程中发生偏斜和倾倒。搭设完毕后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2钢筋工程 3.2.1钢筋原材料的选用及检验 该工程所用钢筋均采用优质产品,原材料进场均要会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共同取样,检验后方可用于工程中,并将检验资料存档。 3.2.2钢筋配料 由项目部技术部内业技术人员配料、签发加工单。配料依据须严格按照施工图及有关规范要求,并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制定本工程适宜的配料原则。 3.2.3钢筋连接 钢筋加工绑扎严格按照GB50204-2002中规定和设计要求施工,半成品必须挂牌分类堆放好。 钢筋接头方法: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现场接长为小于Φ14钢筋采用搭接,竖向钢筋大于Φ14的主筋接长采用电渣压力焊,横向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或搭接焊。 柱纵向主筋按一层一接方式,梁板底筋在支座处断开,梁板上部筋在梁或板跨中1/3跨内断开。 3.2.4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场地,投入以下机械加工:盘圆调直采用钢筋调直机,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机,钢筋下料采用切断机,弯曲机成型。 现场布置原材料和半成品堆放,对每种规格的半成品绑扎标志牌,对其规格、绑扎部分进行说明,并成捆堆放。 3.2.5现场钢筋绑扎 3.2.5.1绑扎顺序: 柱筋:接竖筋→分箍筋→布箍筋→绑扎; 梁筋:布主筋→分箍筋→套箍筋→绑扎; 板钢筋:模板上分划间距→布板短向或直径较大钢筋→布另一向钢筋→绑扎。 3.2.5.2钢筋保护层控制方法: 3.2.5.2.1柱及梁侧为主筋上绑扎50×50×25mm预制砂浆自带铅丝垫块; 3.2.5.2.2梁、板底筋垫设预制砂浆块,按1m方格距布置; 3.2.5.2.3板面筋用Φ12钢筋马凳,高度按板厚减去保护层和板底、面筋直径,间距小于1m布置; 3.2.5.2.4双排梁顶筋下排筋用单肢箍铅丝扎紧固定。 3.2.6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值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分项工程 允许偏差值 骨架的宽度、高度 ±5mm 骨架的长度 ±10mm 受力筋 间距 ±10mm 排距 ±5mm 箍筋、构造筋间距 ±20mm 受力筋保护层 梁、柱 ±5mm 板 ±3mm 3.3模板工程 3.3.1水平结构的模板(有梁楼板体系) 本工程梁板结构模板需用数量大,为节约模板,楼板模板及其支撑体系采用18厚竹胶合板早拆支撑体系。梁板支模示意图如下所示: 梁板支模示意图 早拆支撑头 φ48×3.5钢架管 3.3.3.1.1主次梁的底模采用普通模板,采用18厚竹胶合板作底模,当梁跨度大于4m时,起拱高度为梁跨的2/1000。底模下垫50mm×100mm板木枋,松木枋下架设Φ48钢管,支柱间距1200mm,大龙骨间距600mm,小龙骨间距400mm;安装时,先拉通线调节支柱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清扫干净。 3.3.1.1梁底模待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行拆除,楼板模在楼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拆除,楼板模板拆除后,只保留支承带、支承杆与上托支承头,为保证梁模板在其它支承拆除后能正常支承,在梁两侧的支承杆间采用钢管连接,梁侧模配置定型木模板。当梁高超过700mm时,梁侧模板加穿梁螺栓加固。 3.3.1.2模板基本规格为600×1200,600×1500及非规格模板,部分数量不多的非标准部位的较窄小的拼缝处(拼缝小于150mm),采用在两块模板间利用在模板上的侧孔对穿短钢筋,短钢筋上铺12mm厚竹胶合板小条的方法补齐。对于宽度在150~300mm的拼缝,采用木枋架竹胶合板,木枋与模板侧孔用螺栓固定的方法联接。 3.3.2圈梁模板 本工程圈梁模板采用挑扁担法。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处,每隔1m留一顶砖孔洞,穿50×100mm方木作扁担,竖立两侧模板,用夹条及斜撑支牢。圈梁支模示意图如下所示: 圈梁支模图 横档 拼条 扁担木50*100 侧模 斜撑 墙洞60*120 临时撑头 3.3.3柱模板安装 矩形柱采用18厚胶合板配备一层,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并编号,散装散拆,定位连续翻转,采用50×70木枋作龙骨,钢管做柱箍,间距600mm,支出模架固定,大于600mm的柱子增设对拉螺杆固定。矩形柱支模示意图如下所示: 60×80杉木枋 钢管柱箍@600 18mm厚胶模板 钢管柱箍 校正柱箍与支模架固接 60×80杉木枋 柱支模示意图 3.3.4楼梯模板 本工程含直形楼梯,采用竹胶板作为楼梯模板,楼梯底模平铺在支模基层上,楼梯外帮侧可以制作异形木模板,也可用一般平模侧放。踏步级采用木模,一头固定在侧模上,另外用一至二道反扶梯基加三角撑定位。其施工要点如下: 3.3.4.1楼梯模板施工前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模板,再装楼梯斜梁和木板及楼梯底模板,然后安装楼梯外边侧板,外边侧板应先在其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出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位置线,在现场装钉侧板。 3.3.4.2梯步高度均匀一致,特别注意最下一步与最上一步的高度,必须考虑到楼地面层粉刷厚度,防止由于粉面层厚度不同而形成梯步高度不协调。楼梯支模示意图如下所示: 三角木 踏步立模 对角螺栓 木枋50*100 木枋50*100 底模 钢管脚手架 楼梯支模示意图 3.3.5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时间:梁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且不少于砼浇筑后24小时,拆除其侧模。 底模:梁、板砼强度必须不少于按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才允许拆除底模,对于砼悬臂梁强度必须达到100%允许拆底模,所有模板的拆除,具体时间由工程技术组决定。拆除要点如下: 3.3.5.1拆模时不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木料及时运走、整理。 3.3.5.2拆模程序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重大复杂模板的拆除,事前制定拆模方案。 3.3.5.3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正在浇灌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柱,可拆除一部分。 3.4混凝土工程 3.4.1混凝土生产 为了提高本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本工程采用商品砼。 3.4.2混凝土的运输 本工程砼采用输送泵为主、塔吊为辅的方式进行运输。砼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其匀质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砼运至浇注地点时,具有规定的坍落度。对已凝结的砼作为废品,不用于工程中。 3.4.3砼的浇筑 本工程插入式振动器采用HZ6X-60型,平板式振动器采用PZ-502X型,插入式振动器用于现浇梁、柱及梯级的砼的振捣,平板式振动器用于现浇板砼的振捣。 3.4.3.1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如下所示: 模板内清除 水冲、积水排除 材料检验 确定配比 钢筋隐蔽检查 隐蔽工程记录签字 核查模板质量 标高 轴线 断面 加固情况 砼拌制 严格按配合比执行(本工程采用商品砼) 混凝土运送入模 防止离析 坍落度损失及初凝 混凝土浇捣密实 严格按操作工艺施工 混凝土养护 常温浇水 冬季保温并测温 模板拆除 达到规定强度 3.4.3.2施工准备 3.4.3.2.1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砼浇筑物施工方案。 3.4.3.2.2机具准备及检查:输送泵、料斗、串筒、振动器械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所用的机具均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3.4.3.2.3加强气象预测报的联系工作。要砼施工阶段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突袭击之际,更加注意,以保证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砼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准备好在并行筑过程中所发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晒等物资。 3.4.3.2.4在浇筑砼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清除干净。 3.4.3.2.5木模板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 3.4.3.2.6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3.4.3.3砼浇筑时应注意的要点: 3.4.3.3.1浇筑砼时,注意防止砼的分层离析。砼自由坍落高度不超过2米,在竖向结构中浇筑砼的高度不超过3米,否则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4.3.3.2浇筑竖向结构砼前,底部先填以50~100mm厚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砼的水灰比和坍落度,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情递减。 3.4.3.3.3浇筑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进、埋件和预留也、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砼凝结前修整完好。 3.4.3.4施工缝与后浇带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时,已浇筑的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N/mm2。砼达到1.2N/mm2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处理。 3.4.3.4.1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浇筑前,清除垃圾、水泥薄、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砼层,同时还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小于24H,残留在砼表面的积水预先清除。 3.4.3.4.2在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做到钢筋周围的砼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清除。 3.4.3.4.3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砼内的砂浆相同。 3.4.3.4.4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为避免直接靠管缝边下料。机械振的、捣前,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并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3.4.4砼的养护 本工程采用自然养护,为保证已浇筑好的砼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利用平均气温高于+5°C的自然条件,用适当的材料对砼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使砼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自然条件下(高于+5°C),对于一般砼在浇筑后10~12H内,(炎热时可缩短至2~3H),对于硬性砼在浇筑后1-2H内,即用麻袋、芦席、草帘、锯未或砂进行覆盖,并及时浇水养护以保持砼具有足够润湿状态。砼浇水养护日期不小于7天。 3.5砌体工程 3.5.1砌块砌筑原则 3.5.1.1先远后近,先下后上。 3.5.1.2在每层砌筑开始后,先立头角砌块,砌一皮校正一皮。 3.5.1.3内外墙宜同时砌筑。 3.5.1.4基础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一层一退,里外均应砌丁砖;如二层一退,第一层为条砖,第二层砌丁砖。 3.5.1.5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按规定放七分头,其数量为一砖半厚墙放三块,二砖墙放四块,以此类推。 3.5.2砌筑工艺流程如下框图所示: 基层处理 浇水找平 原材料检验 复试合格 放线抄平 放出轴线和外边线立皮数杆 砖墙撂底 保证组砌方法正确 墙体砌筑 保证砂浆饱满度 墙体砌体拉结筋 数量、长度、规格符合要求 电管、电盒、预埋件安装 型号、位置符合设计 按要求自检、互检、专检 保证符合验收标准 墙体保护 制定措施不允许乱剔凿 3.5.3砌体施工要点 3.5.3.1砌块必须做好清污工作,天气温度较高时,砌块要提前1~2天浇水湿润以提高砂浆的保水性与和易性,雨季施工时要解决防雨排水措施,防止砂浆坠落砌块滑移。冬季冰冻期间不可浇水湿润砌体,应视不同气候情况采取保暖措施。 3.5.3.2砌筑前先将楼地面按标高找平,然后按设计图纸放出墙体的轴线。并按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应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砌筑时应底面朝上,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错孔砌筑,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外墙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的砌块应分皮咬槎,交错搭砌。 3.5.3.3基础大放脚砌至基础上部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保证基础墙身位置正确。同时还要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及标高,如有偏差时,应在水平灰缝中逐渐调整,使墙的层数与皮数杆一致。 3.5.3.4砌体的砌筑应内外墙同时进行,纵横墙交错搭接。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如必须留直槎,应设钢筋网片接结。 3.5.3.5砌体灰缝横平竖直,水平缝与垂直缝的宽度应为8~12mm,灰缝砂浆应严实。饱满度:水平缝不低于90%,垂直缝不低于60%。 3.5.3.6砌块砌体所用的砂浆,除强度应满足要求外,还应具有较好的和易性的保性,当气温、气候条件异常时,可采用在砂浆中掺入减水剂、塑化剂等措施。 3.5.3.7墙上预留孔洞、管道、沟槽和预埋件,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不得在砌好的墙体上打凿。 3.5.3.8砌块校正后,一般不得撬动,需要重新移动位置时,应将砌块搬开,消除原有砂浆另行铺灰和砌筑、校正。 3.5.3.9墙体的砌块,沿墙高每隔50cm,应与承重墙预留的钢筋(2Φ6)或钢筋网片拉结,钢筋深入墙体内的长度一般不小于60cm,当墙体砖砌体砌至最后一皮时(即梁底),可用实心辅助砌楔紧。 3.5.3.10砌筑时,对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均匀程度及砂浆饱满程度等,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 3.5.4砌体质量标准 3.5.4.1砂浆试块标准养护龄期为28天,标准养护的强度等级砂浆或砼试块的平均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3.5.4.2其中任意一组试件强度的最低值,砂浆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砼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5%。 3.5.4.3砖砌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墙 柱 1 轴线位移 10 10 用经纬仪复查或检查施工记录 2 楼面标高 ±15 ±15 用水准仪复查或检查施工记录 3 墙面垂直度 第 层 5 5 用2米托线板检查 全高 小于或等于10米 10 1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检查 大于10米 20 20 4、防水、保温工程 本工程防水工程包括屋面保温及防水、卫生间防水、外墙保温及防水等内容。鉴于防水工程为易发质量通病的分部工程,为此我们拟成立由项目总工牵头的防水工程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防水施工工法》组织实施,并制定消除质量通病的施工工艺等技术性文件,进行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组织和监督检查防水工程质量,作业层的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 4.1屋面保温隔热及防水施工 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结构屋面的砼浇筑顺序,保证不留施工冷缝,同时严格按照屋面防水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4.1.1屋面施工程序如下框图所示: 施工前确认 基层处理 找坡、平层施工 基层处理剂施工 防水卷材施工 保温层施工 浇水试验检查 保护层施工 基层质量符合要求,做好基层隐检验收。穿过屋面的管道、设备或预埋安装完毕,符合要求。防水材料复验合格。 底胶涂质量检查 找平层完工检查质量,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工序 检查封闭部位的质量,有无遗漏 浇水试验检查合格后,进行保护层施工,保护层完工后,进行屋面防水质量检查验收 4.1.2施工注意事项: 4.1.2.1材料:首先对防水材料生产厂家进行考察评估,要求选择质量上乘、产品过硬、价格适宜的生产厂家为供货对象,进场材料做必要的材料性能试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4.1.2.2基层要求:屋面找平层水泥砂浆应抹压平整,无空鼓松动、起砂、掉皮,表面平整度以2m直尺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项目管理/招投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