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们都是好孩子”
1.语言:我们都是好孩子
活动目的:
●理解儿歌内容,懂得长大了要多做积极有益的事情。
●感受“子字儿歌”富有韵律的特点,分辨平舌音和翘舌音,清楚准确地朗诵儿歌。
●尝试仿编儿歌,萌发做个好孩子的积极性。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长大了应当多做哪些事,萌发做个好孩子的积极性
●难点:学习清楚、准确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汉字“子”的字卡,以及儿歌中出现的带“子”字的词语图卡。
●挂图(《我们都是好孩子》)。
活动过程:
●好孩子会做啥。
•出示挂图,幼儿观测
——在这4幅图上,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做什么事?(引导幼儿依次观测4
幅挂图,读懂图意,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对画面内容进行描述。)
●好孩子的儿歌。
•欣赏儿歌,理解内容。
——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儿歌.请你们听一听:儿歌里有谁?
他们都做了哪些事?跟你想的样吗?
•再次欣赏,发现特点。
——这首儿歌听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你发现这首儿歌里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字?(了解“子字儿歌”的特点感受其朗朗上口的感觉)
——“子字儿歌”真有趣,我们一起来找找都有哪些带“子”字的词语,比
比谁说得多(按儿歌顺序摆放带“子”字的词语图卡.结识汉字“子”。)
•幼儿学念儿歌.注意引导分辨儿歌中出现的平舌音和翘舌音,练习“柱 子”“桌子”“锤子”等读音。(鼓励幼儿清楚地听辨后再尝试跟读。)
●我们都是好孩子
•续编儿歌,理解儿歌内涵。
——为什么说他们都是好孩子呢?(偿试归纳得出结论:由于儿歌里的朋友
都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帮助别人的事情。)
——你们都想做好孩子吗?你们会做什么事?我们也来编一首好孩子的儿歌吧!(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讨论,表达可以做哪些积极有益的事。教师在前期帮助幼儿用儿歌的句型仿编“子字儿歌”,后期可以由幼儿自己尝试仿编。)
2.社会:成长的纪念
活动目的:
●了解自己的纪念物及其意义,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和期待。
●知道满月、百日和周岁等特殊日子的纪念意义。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纪念物和特殊纪念日的意义。
●难点:感受亲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
活动准备:
●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收集成长过程中较有代表意义的物品,如:出生时印下的手印、脚印,满月的胎毛笔,百日照,第一个玩具,牙牙学语的录音,蹒跚学步的录像,小鞋,小帽等,在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成长纪念物展馆。
●幼儿用书第1册第4~5页。
●柔和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琳琅满目宝贝展。
•在背景音乐中,幼儿结伴自主地参观成长纪念馆。
——你可以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记下自己觉得最故意思的纪念物 (和同伴互相交流,猜想纪念物的意义。)
●你说我说大家说。
•自主介绍发现和感受。
——刚才看了展览,你觉得最故意思的是什么?(在幼儿推荐后,请该纪念
物的主人向同伴介绍有关纪念物的故事。比如这个纪念物是什么,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
●宝贝的故事好温暖。
•了解物品成为纪念物的因素。
——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成为纪念物(可选择一些纪念物进行重点介绍,说说
是亲人在什么特殊的日子送给自己的;是我第一次或第一个……)
•知道一些特殊日子的意义。
——满月(百日、周岁)是什么意思(结合纪念物有重点地引导幼儿了解满
月、百日、周岁等特殊日子。)
●理解纪念物的意义。
——为什么亲人要在这些特殊的时候帮你留下纪念?当你看到这些物品时,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体会被关爱时自己很幸福,爸爸妈妈真的很爱自己……)
3.数学:桌椅大行动
活动目的:
●学习群数的方法,发现群数可以更快速地数出物品的数量。
●运用实物代替桌椅,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将桌椅按组平均分。
●在擦桌椅的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群数和均分物品。
●难点:群数时如何数得又快又准确。
活动准备:
●桌子、椅子若干,数量为班级小组数的倍数。(如班里有5个组,则提供10张桌子、30把椅子。)
●计数用的小物品,如雪花片、串珠等;白纸、笔。
●擦桌椅用的水桶、抹布等。
●幼儿用书第1册第6~7页。
活动过程:
●看谁数得快。
•点数班里桌椅的数量。
——我们班现在有多少张桌子和多少把椅子?请你们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快
又对(提供纸笔,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快速点数记录下结果。)
•交流数数方法,互相学习。
——你是怎么数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数得特别快了(引导幼儿发现假如2
个2个马个2个或者5个5个数,会比1个1个数更快。)
•了解群数的方法,比对刚才数数的结果。
——有一种数数的方法叫群数,可以每次数2个、3个、5个,5个,这样数会更快!(带领幼儿练习不同的群数方法,并检查刚才自己是否数对了,理解不同的数数方法,假如对的地数数”数出来的结果应当是同样的。)
•平均分一分。
——等下我们要按小组分工擦桌椅,那么多桌子、椅子,应当怎么分才干让每个组擦的数量同样?(提供和桌椅数量相同的雪花片、串珠,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平均分的方法,并记录在白纸上。)
——刚才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均分的方法:每次先分给一个组一片雪花片和一颗串珠,分好第一轮再分第二轮,直到把所有的雪花片和串珠都分完,然后数数每个组有多少雪花片、多少串珠。)
●我们爱劳动。
•感受劳动的过程。
——桌椅分好了,让我们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一起把它们擦干净吧(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抹布擦桌椅,擦的时候注意往一个方向擦,每一个面都要擦到……)
•体验人多力量大。
——那么多桌子、椅子,假如一个人擦会需要很长时间,并且很辛劳。我们大家一起擦,这么快就完毕了。
4.艺术:劳动最光荣
活动目的:
●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曲调,理解歌词,大胆跟随歌曲叩进行动作表现。
●分辨歌曲中勤劳和懒惰的动物懂得劳动光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熟悉旋律和理解歌词,懂得劳动光荣。
●难点:能结合歌词内容用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册第8~9页。
●挂图(《劳动最光荣》)。
●音乐CD(《劳动最光荣》)。
活动过程:
●谁最爱劳动
•说说身边爱劳动的人。
——在你身边,谁是爱劳动的人?都会做些什么事情?
•聊聊爱劳动的动物朋友。
——那你知道动物朋友中谁是爱劳动的呢?(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比如小燕子筑巢、公鸡早起打鸣、小蜜蜂采蜜忙等。)
●一起听一听。
•欣赏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说说,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歌曲听上去很神气、有精神。)
•倾听歌曲,理解歌词。
——听一听,歌里唱了些什么?(可反复倾听几遍歌曲,每—倾听后有侧重地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找一找哪些是爱劳动的动物朋友?(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挂图,指认挂图上的动物,辨别并理解歌词内容)
——歌词的哪些地方你还不明白了(解释歌词中如“梳妆”“说不尽”“发明”等词语)
●一起演一演。
——可以如何表演这些爱劳动的动物朋友?你又想如何表演不爱劳动的动物(引导幼儿一边倾听,一边思考,可以与同伴一起商议)
——邀请几名幼儿分享自己设计的动作,互相借鉴和学习。
——全体幼儿倾听歌曲,自主表演。不求动作的统一与整齐,而是鼓励幼儿
自主表演,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并熟悉旋律)
●劳动真光荣。
•师幼互动小结。
——你喜欢歌里的谁?你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吗?当你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后,你的心情会如何?(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美很光荣的。)
5.健康:大家来排队
——准备:安全的场地。
——玩法:
1、教师每次邀请10名左右的幼儿参与游戏,指挥幼儿按指令快速排队,如 “从高到矮排成一个竖列”“从左到右排成一个横排”“分男女生排成两排”等。
2、完毕排队后,向其他幼儿提问:“按从前往后的顺序,XX排在第几个?”“按从右到左的顺序,排在第X个的是谁?”……
3、全班幼儿提成若干组(每组6~8人),先按指令排成相应的队伍,然后
按指令做动作,如请排在第X位的小朋友蹲下;请排在第X位的小朋友跳三下;请第X和第X位的小朋友快速出列抱一抱等。比一比,哪个组排队速度快,哪个组按指令做动作完毕得又快又对的。
——提醒:
1、本活动能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序数的意义,能按照不同的方向进行排序,
并说出排列贴,所以游戏中教师的指令要由简到难、多角度变化。
2、经常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游戏,能帮助幼儿养成在平常活动中碰到需要排队
的环节,快速按指令排队的良好习惯。
6.安全:开学第一课
“心情魔法师”
1.语言:我很气愤
活动目的:
●感受作品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力,感知和体验小兔子气愤的情绪,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
●讲述自己气愤时的心理感受,了解气愤的不同表达方式,并学习用绘本中的句式进行表述。
活动重难点:
●重点:阅读绘本.感知和体验气愤的情绪,理解每个人都也许会气愤
●难点:尝试用绘本中的句式表达气愤的不同表现方式。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绘本《我不想气愤》。
●自制故事PPT
活动过程:
●小兔子怎么啦。
•阅读封面和扉页,猜想绘本内容。
——请你仔细看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在干吗?小兔子为什么那么气愤?(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来进行猜想)
●小兔子气愤了。
•逐页翻看绘本第1~6页,并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怎么啦?它气愤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翻看第1~2页。)
——小兔子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地球怎么了?(翻看第3~4页。)
——小兔子怎么了?(翻看第5~6页。)
•再次阅读绘本前6页,欣赏教师的讲述。
●交流自己气愤时的感觉。
•交流气愤时的心理感受。
——小兔子气愤了想这样做,那你气愤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想做什么?(幼儿学习用“当我气愤的时候…...”的句式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小结:当我们气愤的时候,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不同的表达力式。这说 明了一个现象——每个人都不也许会气愤,我们要学会对的面对气愤这件事情。
●小兔子为什么气愤。
•阅读绘本第7~10页。
——小兔子是由于什么事情气愤了?假如你碰到像小兔子这样的事情,你会
怎么样?你的感觉如何?(幼儿自主阅读文字和图片,并进行交流。)
•分享与讨论。
——想一想,除了这些事情会让我们气愤外,你还曾经碰到过什么事情,也让你气愤?(鼓励幼儿充足表达,并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2.社会:找来的开心
活动目的:
●了解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哭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
●知道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哭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情绪是可以转变的。
●难点:学习使用积极的方式调节各种悲观情绪帮助自己开心起来。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1册第14~21页。
●语言CD(《找来的开心》)、音乐CD(《心情歌》)。
活动过程:
●多样的心情。
•回忆已有的情感体验。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感觉,有快乐,有悲哀,有激动,有气愤……快乐、开心的时候,你会干什么?气愤、伤心的时候,你又会如何?(引导幼儿谈论已有的经验,说说自己是如何表达不同的感觉的,如开心的时候开怀大笑、唱歌等,伤心的时候一个人独处、哭泣等。)
•重点引导幼儿谈论“哭”的体验。
——什么时候你会哭(请幼儿举例说明。)
——哭的时候和哭过之后,心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心情变变变。
•阅读故事,理解内容与角色特点。
——棕熊蓬蓬是如何找到开心的?为什么他会感到开心?(阅读幼儿用
书,理解心情是会变化的,感受到帮助了别人,会使自己觉得充实起来的
道理)
•帮助幼儿拓展经验。
——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变得开心?当身边的朋友碰到
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办法使他们变得开心?(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大胆说说调节情绪的办法。)
3.数学:我是小司机
4.艺术:心情色彩
活动目的:
●感受颜色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体验色彩与心情的关系。
●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心情,尝试给自己设计一个心情面具。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不同颜色与心情的关系。
●难点:能设计色彩心情面具。
活动准备:
●红、黄、蓝、黑、灰、白等典型色的色卡纸一份。
●幼儿人手一份白色面具,水彩笔或水粉颜料。
●幼儿用书第1册第12~13页。
●挂图(《向日葵》《呐喊》《睡莲》星月夜》)。
活动过程:
●颜色和感觉。
•我喜欢的颜色。
——你在画画的时候,最喜欢用什么颜色?(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
色卡纸。)
•颜色联想。
——看到这些颜色会让你想到什么东西?会让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如红
色—火,很气愤;绿色—树木,很舒适;黑色—黑夜,有点胆怯;灰色—下雨天,难受…)
●丁丁的心情故事。
•丁丁怎么了?
——这个小朋友叫丁丁,他昨天告诉老师他的心情故事。你们看看故事里,丁
丁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使用幼儿用书,解读丁丁的不同心情)
图1:丁丁带着足球去公园玩,不久乐。
图2:当当把丁丁的足球踢得很远,丁丁很气愤。
图3:丁丁跑过去找足球,不小心摔倒了,伤心地哭了。
图4:妈妈带丁丁去医院,医生说要缝针,丁丁很胆怯。
图5:当当的妈妈带着找到的足球向丁丁通道歉。
图6:丁丁原谅了当当,两个人又成成好朋友了,丁丁很开心。
•假如你是丁丁。
——假如你是丁丁,会用什么颜色来画出故事里这些变化的心情?(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并在每一幅图片上画上不同的颜色标记。)
•心情的色彩。
——看一看,你刚才画的心情颜色跟动画里的同样吗?(播放课件,在每一个场景结束后,使用动态效果,让丁丁的面部表情变色,如快乐时是粉色的、气愤时是红色的、伤心时是黑色的、胆怯时是绿色的。)
●我的心情面具。
•出示白色的心情面具。
——请你给自己设计一个心情面具,用不同的色彩画出不同的心情。
•设计绘制心情面具。
——教师在幼儿设计绘制时,跟幼儿交流:你想设计什么心情的面具?用什
么颜色?为什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色彩和图案装饰自己的面具。)
•交流分享。
——请把你设计的面具戴起来,让好朋友猜一猜你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5.健康:大风小风吹
——准备:幼儿围坐成圆圈。
——玩法:
1、教师站在圈内担任指挥者,说:大风吹,大风吹。全体幼儿问:大风吹什
么?教师:吹扎辫子的人/吹个子最高的人/吹已经换牙的人……(说出
某一种特性,且这些特性是和明显的外的外貌特性并与成长有关的。)
2、符合指挥者所说的特性的幼儿立即离开自己的座位换一个座位入座,教师
也同时抢―个座位,最后一个没有及时找到座位的幼儿表演一个节目,然
后成为下一个指挥者。3、增长游戏难度,假如指挥者说大风吹,还是符
合特性的幼儿起立换座位;如糊挥者说小风吹,则是不符合特性的幼儿起
立换座位。
——提醒:
1、游戏前,可以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上有哪些特性,如头发的长短、个子的
高矮、体形的胖瘦、有没有换牙等。
2、先玩大风吹的游戏,纯熟后再加入小风吹的变化。
6.绘本:
“特别的我和你”
1.语言:我的名字
2.社会:各种各样的人
活动目的:
●关注别人与自己不同样的地方,学会悦纳自我、尊重重别人。
●概括性地表达自己与别人的喜好,并仿编成诗歌中的语句。
活动重难点:
●重点:关注别人和自己不―样的地方,学会接纳自我,尊重别人
●难点:能概括地表达,进行诗歌仿编。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画过“我的自画像”。教师在活动前把幼儿的自画像布置在教室
墙面上。
●活动前让幼儿和同伴聊一聊“我喜欢……”的话题。
●幼儿用书第1册第28页、封三。
●《美工》第5页。
活动过程:
●我们长得不同样。
•欣赏诗歌第一部分。
——前面我们画了“我的自画像”,我们每个人长得都不同样,本来我们是“各种各样的人”。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诗歌,题目就叫“各种各样的人”。(朗诵诗歌,从开头至“我长着……他长着……”,每一次可点着贴在墙面的自画像,说出两名幼儿的特性)
•尝试朗诵诗歌第一部分。
——你会用老师的方法,也来念一念这首儿歌中“我长着……他长着……”
吗?(请幼儿尝试自主地念前半部分儿歌。)
●好朋友喜欢啥。
•发现同伴的不同喜好。
——昨天我们互相聊过“我喜欢……”的话题,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朋友“他喜欢什么”吗?(幼儿大胆表达,如“他喜欢玩汽车”“她最喜欢跳舞唱歌”等。)
•我能说得更好听。
——你能把这件事说得美美的吗?(引导幼儿用一句话概括性地表达,教师可做必要的示范和提炼。)
•小结。
——除了长得不同样,我们心里喜欢的事情也不同样,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喜欢……也有的人喜欢……
●我来编儿歌。
•请幼儿自主结伴,互相猜一猜,说说,编一句“我喜欢…他喜欢……”的
诗歌。
•换一个朋友再说说,这次不仅要把“我喜欢…...他喜欢…...”编到诗歌
里去,还要把前面画的“我长着……他长着…...”也编进诗歌里去。
•结伴将仿编好的诗歌完整朗诵一次。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样的,我们不仅长得不同样,每个人心里藏着的最喜欢的事也不同样。但不管我和他有哪些不同样,我们都同样互相喜欢(引导幼儿学会悦纳纳自我,尊重别人。)
3.科学:我的密码
活动目的:
●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掌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每个人身体的密码。
●尝试指纹压印并添画,敢于大胆想象。
活动重难点:
●重点:仔细观测自己的指纹和掌纹,发现自己与其别人不同的身体密码。
●难点:乐意积极观测探索,进行对比,大胆想象与表现。
活动隹备:
●收集班上幼儿出生时的脚印、手印图。
●放大镜若干,印泥。
●幼儿用书第1册第24页。
●《美工》第3页。
活动过程:
●有趣的掌纹和指纹
•手印里的秘密。
——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留下你出生时的脚手)印?你在这些图上发现了什么了(引导幼儿再次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在观测中发现自己的手脚上都有印纹。)
•使用放大镜观测,探索自己的指纹和掌纹。
——试着用放大镜仔细看看你的指纹、掌纹,它们是如何的?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观测和交流,比较纹路的异同,发现自己纹路的独特之处。
——再仔细看看同伴的指纹和掌纹,它们同样吗?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手掌和脚掌都有着和别人不同样的纹路,这就代表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它们是我们身体的密码。
●身体密码知多少。
•教师介绍指纹、掌纹在生活中的用处。
——你们知道指纹在生活中有哪些特别的用处吗?(可以安全地辨认一个人的身份;制作成各种指约指纹密码锁。)
•探讨身体的其他密码。
——除了指纹和掌纹,我们身体上尚有什么与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身上独
特的胎记、痣、酒窝等。)
•结合幼儿用书,和幼儿共同探讨自己的长相、声音等等独特之处。
●趣味指纹画。
•引导幼儿观测指纹画的范例,引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提醒幼在作画前设计
好画面,考虑哪些部分可以用指纹来印画,哪些部分要用记号笔添画。
•使用《美工》第3页,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指纹画。
4.艺术:羞答答
活动目的:
●理解“羞答答”的意思,知道害羞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
●学唱歌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羞答答”的动作和神态。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羞答答”的意思,学唱歌曲。
●难点:用合适的动作和神态表现“羞答答”。
活动准备:
●音乐CD(《羞答答》)。
活动过程:
●你的眼里藏着我。
•请幼儿找个朋友两两对视。
——假如你看着朋友的眼睛,会从他的眼睛里看到到什么了?(引导幼儿发现可以从对方眼睛里看到自己,体会惊喜)
•继续互换朋友,感知眼睛里的成像。
——教师在幼儿结伴观测的过程中,哼唱歌曲第一句:“你的眼睛里呀藏呀
藏着我,我的眼睛里呀藏呀藏着你。”
●我们有点羞答答。
•教师和幼儿对视,表现羞答答。
——假如对面的朋友一直看着我,我会有点羞答答,你们知道什么是羞答答吗?
•幼儿回忆生活经验。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羞答答”?(如别人夸奖我的时候,好朋友亲我的
时候……让幼儿知道“羞答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
•倾听歌曲,熟悉旋律,理解歌词。
——听一听,歌曲里到底讲了些什么?(对歌词内容进行一定的解释。)
•倾听歌曲,尝试用动作表现。
——你能自己设计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曲吗?下面老师唱歌,你和小伙伴讨论
一下吧!(重点讨论设计“哎呀呀”“羞答答”这两个动作,然后在教师自然
的哼唱中,尝试用动作表现。)
●学唱歌曲《羞答答》。
•带领幼儿慢速学唱歌曲,逐渐过渡到原速歌唱边演唱。
•一边加入自己的表演动作,重点表现“羞答答。
5.健康:趣味运动会
活动目的:
●能根据自己和同伴的特点及优势,以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毕趣味运动
会的各个游戏项目。
●在趣味运动会中,练习走、跑、跳、钻、平衡等动作,提高肢体的的灵活
性、柔韧性和力量。
●与同伴默契合作,感受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运动项目中练习各种动作,学习合作。
●难点:能发挥自己和小组同伴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默契快乐地合作。
活动准备:
●运动会前,在晨间运动等时段学习和练习运动会各项游戏。
●各项比赛需要的器械、道具。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绘制的赛程表、计分表和奖状。
活动过程:
●趣味运动会来了。
•介绍趣味运动会规则。
——今天,我们要进行—场特别的趣味运动会。我们将提成六人一个组,进行四项比赛。每一项比赛都需要两人以上合作完毕,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至少两个项目的比赛。(幼儿自愿六人结伴或者按平时的小组进行组队,并给自己组取一个好听的队名。)
•出示赛程表,了解比赛项目和规定。
——看看我们的赛程表,上面都有哪些比赛项目?是怎么玩的?(出示赛程表,一起交流了解比赛内容和游戏规则,具体规则见“资源库”)
●趣味运动会开始。
•赛前练习。
——每个组有五分钟时间,先练习一下每个项目,然后想一想,哪个项目你们组谁最擅长、最适合派他参与比赛,拟定好每个项目的比赛人员。(幼儿分组自主练习,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成员的特点和优势牙选择比赛人员。)
•比赛正式开始。
——大家准备好了吗?比赛立即开始,请参与第一个比赛项目的运动员入场……(按照赛程表开始各项比赛,并在每个项目结束后,在计分表上记录下各组的得分)
●比赛结束,颁奖典礼。
•哪个组得分高?
——今天的比赛很剧烈,现在让我们看看哪个组得分最高,还要请他们说一
说为什么可以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一起记录和比较各组的得分,引导幼儿
表达,在选派人员和比赛时是怎么合理安排人员、协同合作的。如:两人三
足要选身高和走路速度差不多的;推小车,推的人要力气大,双手撑地走的
人可以选瘦小一些的;跳绳时三个人都要专心,一个人断了第二个要立即接
上;一起过杆的时候要互相照顾互相鼓励尽量不要碰掉杆子…...)
•颁发奖状。
——今天的比赛真有趣,虽然我们每个组的得分高低不同,但我们都学会了
和同伴合作完毕比赛,让我们领取自己的奖状吧!(教师以不同的角度鼓励肯
定全体幼儿在运动会中的良好表现,分别颁发“最快速奖”“最佳合作奖” “最灵活奖”“最和谐奖”等。)
6.安全:危险场合要远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