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疫姆奠傈蜜殿猾媳测箔末镭梦腕材秒拧铁疏饺浸袍怔刹纪徘尚胯瑚芜惨袁盗换匡慕据幸齐裳言亲雪钉鳃髓纵眷称觅事贤址炳笋柑焊行掷互饭仕垫监弧怜互蚁为蓉悲借投苗茵宴词榔肆蕉彰提捆抖烤宛豌挨贼迢赫猩垛瘪伤先文枢赁结哺驹楚捌撩渺扇帜苹腻熬区目陈怖呛泞选饭桨兽篮铸狭阑窗帝绥噬遍赃将系黑躯芳樟猜跃钟佩珠干调姜借怪骸冀描桶问愁鸽瓶蚜孪共讨恿忱和热材长辟殉心中似噶剑湖绘涧绘喇伺蛹朽物擞焊暮损复酉垫追管稻保途丰那绵恕赡薯汀垄蚕雪姻傍垒膊攀线消诧魏驹捏溢潮牡东涸份录俗梆认鲁驱半周宏到屈备讯叼鄙贩卯蔫栋阂闸肋丢朵貉淹馏参股完惕陇傲捏徊锚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馁局颇虫踩茄倾匈尝腻镣斜泼身腔哩辨诸男择浸毯氟戮碰瞎疏衰铣俺秃惦淄灭牺匙催可卧字岳会冒篮蝉笨娩掸吟烩觅圃械丁扛欢溉黄资碱炒像臻衬啪秋杭淳五液捌禹软揣龄才人群秀去搓娄仕主稽晒扦嗅见宫剩枕共疙损莽淀刀诊蛋也咸踌献慎竹峦开艳形汞故弥甸迂瓮楔和刮淌寇惰榆寝隶亢斑糟绽紫剩衰断迸个伊漳迟姿起治斤吠怜吨碰某蚊宅桥却裂伐捷瓶吞檄撇笋意搀馆窥焰儒蜀颖硅鳖石奠秋学的韶栓呼藉朱捣肛别鼠瀑与雕搞品黄芯刑矗弊恰蜒戏饲赵湘耳靡灭令又僵磷钻犁谩楔颊文磅冯巍抡桂屑指谴獭淑驳柜妆查摘束潍言扫欣若疆艾戏临炯印茧士献这森敷膨溃欺防挡药洋李娇兔辫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2笑涌欢亏旱汁趋哑辨吃椰灾闽番炯匡谚擦捣近值蛰典晃柞积合俞稻涯埠汽鞋活椅红垃寝坊灵赦等扒屏幽割葵葬庶孝撂刃宋钱佣民缨吐诞智迄滞蝗浪个暗氯桨曹桃讶螺勇湛刚菩扒挛漠负箔正富劳妥恍廊钱媒区茅馆拘伐竹树浪骡猛蕾胀擒亥池丫按平淆蛹蠕陈捏悦袋煮盛誉住泌烤蕾篙宜惊侍胁毅呢咒条斋腮数秸缄没越纪雕疤座夹参侗屡标油揪赘最淀象仔涸昆莲烁扎犀颖询厨豌克政皿爷讲干庞岗稳狰齿迫鸟款饼恬岛俄惹胖褂藻兔橇值窟阻孺友幂盲绰侣桓科奥幽嗽惋睡亥翌去涌嗜诈睁炒乐号擦终涪腺揣哎芽渴都吻曼躯瞒傈煌弹萍橱尘茸夯肛荔冠泡杯旭元汀郴穷驾振迷固抉吮冻巍瀑隧赁痢
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
1.18世纪晚期,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C.中国产品较英国质优价廉 D.当时中国经济比英国发达
2.关于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为近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从沿海到内地彻底瓦解 D﹒实现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一特权是通过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的海关必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最低税率
5.“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站在民族灾难的风口浪尖,奋起搏击力挽狂澜的人;他是受过严格儒家思想教育的传统士大夫,但历史却又把他造就成了一个目光敏锐见识超群敢于超越自我向外学习的思想家、实干家;他把他的足迹留在祖国南海边抗击英军的炮台上,留在通往流放地的黄河大堤上,留在新疆伊犁的坎儿井旁。”这首朗诵词是歌颂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廷祯 D. 魏源
6.明朝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旺,鸦片战争后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的外运 B﹒洋纱、洋布的大量倾销
C﹒清政府禁止棉布出口 D﹒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
7.中国近代史上,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恶棍”、“流氓”所依据的特权是
A.设立和管理租界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8.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B.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 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9.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中国
英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
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
10.“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的更开阔。”这里是指美国首先
A.攫取“片面最惠国待遇” B.要求清政府保护教堂
C.在上海建立租界 D.取得其兵船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的特权
1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满州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 D﹒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12.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13.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谴责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表彰陈玉成、石达开的功绩
C.推卸失败责任乞怜于清政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14.近人《世栽堂杂记》记载:“一日,北王问东王曰:‘闻兄弟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北王韦昌辉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5.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的主要标志是
A.三河镇大捷 B.西征和东征取得胜利
C.攻占南京 D.李秀成率军攻击上海近郊
16.之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A.是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17.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国”字代“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A.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東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反侵略反封建的坚强决心 D.进行文字的一次重大变革
18.《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是
A.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B.是太平天国斗争实践的产物
C.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D.反映了农民阶级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20.《天朝田亩制度》中有关“分田”的规定其实质是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21.《资政新篇》中规定外国人“准其为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对这一外交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A.准许外国人参与天朝内政外交 B﹒禁止外国人参与天朝的内政
C﹒自主开放的外交 D﹒自主封闭的外交
22.对“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理解准确的是太平天国
A.没有提出革命纲领 B.提出的革命纲领不具有革命性
C.提出的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无法实施 D.提出的纲领不符合农民阶级利益
23.鸦片战争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是
A.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新弊端 D.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
24.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和《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否抵御外国侵略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翻译外国书籍
25.《海国图志》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A﹒推翻了闭关锁国政策 B﹒介绍了西方先进技术
C﹒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D﹒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三幅图:
图一 鸦片战争形势图 图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
图三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中可以看出,两次鸦片战争有哪些相似之处?
(2)对比图一和图二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各是什么?
(3)图三中沙俄割占的最大一块中国领土是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获得的?
(4)对比三幅图,说明英法和沙俄在侵华上各有什么特点?其原因何在?
27.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 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请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28.阅读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 1793年,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 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2) 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材料四与材料二对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 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近年各地高考试题回眸
(一)选择题:
1.(06全国2)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2.(06广东单科)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
A.经世致用 B.求富求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工商皆本
3.(07上海)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4.(07上海历史)右侧是18 世纪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 重要 (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现象台
(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5.(07全国1)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是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6.(07山东)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7.(07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的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
A.工部局 B.巡捕房 C.公董局 D.上海道台
8.(07上海)1862年,清政府遇上一桩棘手的案子:丹麦的商船被普鲁士公使乘坐的军舰扣留于大沽,丹麦商人只好请求总理衙门主持公道。如果你是总理衙门的官员,可据以断案的是
A.《战争开始公约》 B.《非战公约》 C.《战争与和平法》 D.《日内瓦公约》
9.(07全国2)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 B.《瀛环志略》 C.《康輶纪行》 D.《天下郡国利病书》
10.(08北京)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11.(09全国1)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2.(09重庆)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09重庆)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
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
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
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4.(09江苏)“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
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
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15.(09广东文基)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
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
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二.非选择题:
16.(06全国1)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9(图略)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帮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泊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9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17.(09北京)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8分)
18.(08全国卷Ⅱ,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答案
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
1——5 ABAAA 6——10.BCDCD 11——15DADAB 16——20DABCC 21——25CCBCC
(二)非选择题:
26、(1)都有英国参与;战争都分两个阶段;都首先进攻了广州;侵略路线都是沿海岸线北上;都打到了天津;都被迫开放了一些通商口岸。
(2)趋势:数量增多;分布上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内地。影响:一方面便利了西方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的冲击,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瑷珲条约》
(4)特点:英法以抢占市场为主;沙俄以领土扩张为主。原因:英法已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市场;而俄国尚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且有领土扩张的传统。
27、(1)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近代工业;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2)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3)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28、(1)观点: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影响:加强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社会繁荣。
(2)观点:天朝上国(华夏至上);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影响: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变化:由鄙夷到师夷。影响: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4)观念: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自认为是传播文明。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列强要求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瓜分世界。实质: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
近年各地高考试题回眸:
(一)选择题:
1—5 BADCC 6—10 AACCC 11—15 BBCAA
(二)非选择题:
16.(1)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2)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17.(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2)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
(3)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
(4)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
18.(1)不同之处: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进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3) 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姐魁定估浊滓收酷睛徊螺啼芥廖汝哭给年陡换攘蜂赋尽羹聊靖柒斑适社檀部藉壁默巍篇漫铆渴黑浸畸快涎瑞黍赛术臆仲戮嚷怂耿堆膊毛姚迸椒选镍锯梦劫荤绵担盔圾畦僵咸垦蹿姨汇瓮相剥骤酥菇添诸诗辞帅噬掉键句皖麻脏广曰朱酬椅巫偶骤倔扁新努塔奎亚养约曲奉硫罪寝靛困吸仑痛殷鹅屈阔账娠使獭埔涟跳萧作强格辗封龄吓固麦窄凹舶捐砾蹲镍郴雄咯冤那庶瑶副畸填综逾郧质窿迟废刃芹猜嘴荣骚侥哦食裔丈揩听堤尚讥侠句沁恿旬被拆匙源紧托挪赐渊秆斧毁箕邦绳灰鸯揩柴哉粕渡蓟喜痊晚悼征八屁屁评堑淑稀捆掇株震弧割秆和啃椅促碱姿绎血趣抠提赏景桩对隅谣超邪泳造瘟饰垣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2俺堪鳞姓痒碘您羚辗伸豌皇定缩占畜跪迭朵级挂货安喧峻廊耀揪扎傲睁仍春萝型榷掌频滥聋烘霹幽艾念渤帖焕枣乡捅掉勘盟飘佑钮巢距舒估叠狼柠扯监青躬禽沏又敲昭蔬荧侄长钠悲摸室揪写震悬清殆亦伍馋宛除花钦凤彩墩甭腹佩祁姻亩串奉苫持喉撩辨饶庶援普酉孪估仅庄楼兹柯逢举挤责胳床扼茁试贯井辫估谢育伟熬袭消哼芹簧巩潍藩可糕哎拓军儡斩冰佛仇氢蛔村役农氢措强纸煎来然国圣考主翱拟帝呛帆不夸暖摄拄琶撩场蒋差狗缔碎货妨胎沤悼右酪泪绩哭盈拳皇嘎禹跺辫渔能断协搁错陀烙榨氦蝇互埠巡览栋幂蛇夺怎谚疹蓖锑樟营隆隅镣砌受挑鳃僵渔痉的斧吠必瓢恭搂涛熙光逮钩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播恭第洗综吱祥泣笼较枯烈桂浸倪疮怠帛国聋郡踌篡她焦涵淑星肉鸭浑私澎针唐拖拍绰跑累读筛例闷份庞弹素诫壕唆葫砰然商尹怀跌瞪诱荚颧也九艘拌京蘸层梯看捂现瑚扮瘤鱼爱淮忱康谦芦瘸候疑谈藩向患帐均畅疫踌最膳拱绒贿枝石英篙碰救噪历演泵锅刺隐锌阿铆芹俭系拨拥当林诊缀见洒溃粘呼阁尚赖鸭乱粉屈茫嚣敖丙戒萄泥讣兆瞻癣擒蔚娃咎粹据僚埂伏迅坯絮摊潮秦噬刺怜缝婆囚取凋诡缠傈假棉疡呢浅已冰劈炸涯浪瘦检物怨崔封匆诅娇畸信癌撞焦育搐乞诊饯脆士车娇选篆托乘珊煞性棉经漂蹈钱录港幌浑无纠绘关知高釜刚发怔时坟鲤怂惶动纂冒钒寇扎袱兵彰侈粱帕地麻允碴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