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418857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文格式:亢楠楠,林姿余.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18(2):5864.DOI:10.12371/j.ynau(s).202310158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亢楠楠1,林姿余2*1.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北京100710;2.幻方(北京)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01摘要:乡村旅游,是“十四五”时期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的关键内容之一,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乡村多元价值、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路径。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

2、质要求,本文系统梳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以“协同发展、绿色低碳、开放变革、富裕共享”为基本思路,提出乡村旅游“质量和效益提升、绿色低碳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提升、文化旅游价值深度挖掘”的五大战略路径。最后,建议从工作机制、人才智力、金融服务、土地协同等方面着手,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保障。关键词:乡村旅游;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390X(2024)02005807Research 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on the Jour

3、ney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Value Implications and Strategic PathsKANGNannan1,LINZiyu2(1.ResearchInstituteforEco-civilization,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Beijing100710,China;2.MagicSquareTourismDesignInstitute,Beijing100101,China)Abstract:Ruraltourismisoneofthekeythemesofthe“14thFiveYearPlan”peri

4、odtoenrichruraleconomicpattern,butalsoanimportantguaranteetomeetpeoplesneedsforabetterlife.Pursuing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 rela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rural values and theproces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Based on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Chinesemodernizatio

5、n,thisarticlesystematicallysummarizedthevalueimplicationofhigh-quality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Taking“development in a better coordinated way,low carbon,open andreform,prosperityandsharing”asthebasicidea,itproposedfivestrategicpaths,“improvingqualityandefficiency,greenandlowcarbontransformation

6、,supplysidestructuralreform,enhancinginterna-tionalcooperationandcompetitiveadvantage,andexploringthevalueofculturaltourism”.Finally,itsuggestedthat,itshouldstartfromtheaspectsof“workingmechanism,talentintelligence,financial收稿日期:2023-10-31修回日期:2023-11-2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旅游服务价值评价及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7、21YJCZH057);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生态文明范式下的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2022STSA01);海南国家研究院研究课题“海南国家公园建设重点问题及创新研究”(STWM-HX-2023-001)。作者简介:亢楠楠(1991),女,山东聊城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乡村旅游、农业经济研究。*通信作者:林姿余(1993),女,广西柳州人,旅游策划师,研究助理,主要从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18(2):5864http:/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mail:se

8、rvices,landcoordination”toprovideefficientguaranteefor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Keywords:ruraltourism;Chinesemodernization;highqualitydevelopment;strategicpaths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之重,在于产业振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系统谋划、守正创新、综合施策。从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

9、代化规划中的“健全乡村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乡村休闲旅游业”,到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指导意见中的“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再到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乡村旅游业获得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行动指南。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2019 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量达 30 亿人次,约占当年国内旅游总人次的 50%1。过去三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旅游出行距离和游憩半径严重收缩,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却逆势增长2。日前,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先后推出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推介与乡村重点旅游村镇项目,为城乡居民提供体验农耕文化、感受文

10、明乡风的休闲攻略,乡村旅游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指日可待。不难看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既是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一、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彰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体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推进,就是资源、生态、民俗、文化等元素不断融合、协调,并提升传统农业功能的过程3。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种融合、提升的趋势明显加快,赋予了乡村旅游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一)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是助力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积极实践巨大的人口规模,既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受益主体,也可成为乡村

11、旅游资源汇聚发展的驱动力量。首先,乡村旅游可以充分释放超大人口规模带来的强大需求市场潜力。预计到 2025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可达 40 亿人次。其次,从供给端来看,基数庞大的农村人口可以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创造规模经济优势,涵盖产业体系、人力资本等多个方面。这些优势叠加发挥,使得乡村旅游更具韧性和活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就是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彰显乡村多元价值,形成农业功能提升的长久驱动力。然而,作为硬币的另一面,超大的人口规模也不可避免带来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局面。同时,消费者对于乡村旅游的个性化需求也就越多。只有高质量发展

12、,才可为克服人口规模约束、发挥人口规模优势提供积极的实践方案。对标新征程,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便是着力解决不充分不平衡的瓶颈制约,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打造更具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加安全的现代化乡村旅游格局。(二)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动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脱贫攻坚总基调不动摇,创造了近 1 亿农村贫困群众全部摘帽的历史奇迹。然而,“胜非其难也,持之者难也”。除政策帮扶的外源动力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才是破解乡村贫困的持续性、彻底扭转贫困趋势的应有之义4。首先,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经济提振效应,有助

13、于把“蛋糕”做大做好,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作为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机结合点,乡村旅游在缓解和消除贫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其次,“共享”是共同富裕的另一个重要维度6。乡村旅游畅通了城乡要素流动,有助于把“蛋糕”分好。伴随乡村旅游市场的扩增和产业升级,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大幅度增加,也加快了城市科技、资本、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流动。然而,还需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旅游也难免陷入“库兹涅茨”发展困境7。以高质量要求推进深层次改革,从源头上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是加快推进第2期亢楠楠,等: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59“富裕”和“共享”的速度和节奏,让全民共享乡村旅游

14、发展成果的主动战略选择。(三)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提供动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归宿,并非单纯地提高生产力,更是要借助现代化载体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8。高质量的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人民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蕴含了一定的内在逻辑。首先,高质量乡村旅游是实现人民美好物质生活的着力点。多年来,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已彻底告别产品供给短缺的时代。伴随更多样、更优质及个性化的消费成为主流,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也逐渐由“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未来市场环境中,高质量乡村旅游产品更为稀缺,其助力构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也将日益凸显。其次,“文化+旅游”的聚合效应,满

15、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9。借助“农文旅”等新型载体,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非遗文化等传统文脉古为今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培育更多兼具农业文化和乡村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有效举措,也是极大丰富人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键所在。(四)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当前,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生态文明视阈下,乡村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是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绿色”驱动力。首先,乡村旅游可以减少农户生计对生

16、态资源的依赖10。相较于传统耕作,农户经营旅游活动后,其亲环境行为的感知水平也会更高1112。因此,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生计策略进入乡村社区,可以看作是提升居民生态环境认知、推动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有效手段。其次,乡村旅游是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优质乡村生态资源禀赋通过旅游载体合理、高效地变现,是一项促进产业与生态“共生”发展的创新系统工程。然而,即使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土地的过度依赖,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系统仍是乡村旅游发展利用的重要对象。经济动机下不可避免地带来旅游目的地的无序扩张,对于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栖息地保护等负面关系的担忧短期内并不会消失1

17、3。从生态视角对传统乡村旅游模式进行审视和反思,并将其纳入制度设计,调整当前乡村旅游的产业结构,仍将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因此,寻求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将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内化为发展的硬约束和新财富,既是促进农业经济绿色转型的中坚力量,也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的必然要求。(五)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样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生动体现。乡村旅游,是构建更加立体、真实的中国乡村形象的必然产物,也是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首先,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顺应“文明互鉴”的价值追求。近两年,我国已先后有

18、4 个村落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乡村旅游模式为“中国乡村故事的国际表达”开辟出新的路径。其次,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贯彻“开放包容”的时代理念。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全球本地(Global-local)视角下的乡村适应性转型,要求重塑开放型的农村社会经济形态,为中国与世界的内外联动贡献乡村方案、中国方案。其三,乡村旅游发展努力践行“互利共赢”的历史任务。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以乡村旅游形态,积极同各国分享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构建共享共赢的新型国际合作关系。这不仅关乎中国农业农村自身发展,更是分享世界各国旅游经济红利、寻求国际利益交汇最大公

19、约数的有效途径。二、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主题,是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升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理念的发展,是协同成为内生动力、绿色低碳成为普遍形态、开放变革成为竞争优势、富裕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就要求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遵循系统逻辑,重塑乡村旅游形态结构(图 1)。60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8卷(一)以“协同发展”提供高质量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协同发展是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型演进的高效运行机制14,为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基于系统分析方法,构建高质量

20、乡村旅游的运行逻辑,需要把握好要素协同、供需协同、区域协同三个维度。要素协同,即克服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依赖,使乡村旅游向人才、技术、数据、信息、文化等高端生产要素迈进。以核心生产要素为支撑,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与人才、金融等要素联动协同,打造新型生产要素资源最优配置下的中高端乡村旅游发展新方式。供需协同,即建立起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互动反馈机制,激发乡村旅游创新活力和消费市场潜能,避免政策单侧失灵。在供给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乡村旅游创新升级,提升要素协同转化效率,开辟乡村旅游新场景、新业态。在需求端,逐步修复疫情防控期间严重受挫的旅游消费市场,重振旅游消费信心。供需两侧

21、管理改革互为标的,促进形成“消费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区域协同,即各旅游区单元之间资源共享、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集约与高效。着重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区域的发展进程和旅游承载力,形成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强各区域之间政府部门联动,优化旅游交通横纵关系网络,完善区域间资金、治理等协同发展的支持体系。(二)将“绿色低碳”作为乡村旅游的普遍形态绿色可持续,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态及目标15。这就要求要突破传统工业文明视角下的发展思维,在生态文明概念下重构乡村旅游的战略框架。绿色化、低碳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主要涉及两大方面

22、:一是保障绿色可持续的旅游供给。结合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游客心理承载力,合理确定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和规模。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探索将乡村生态产品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通途径。同时,将节能坚持四个基本思路协同发展要素供需区域提供内生动力绿色低碳可持续旅游供给低碳旅游消费作为普遍形态开放变革对内:有序开放对外:促进改革增强竞争优势富裕共享夯实物质基础深化精神内涵释放发展红利实施五大战略改革创新乡村旅游质量效益和价值提升战略工作机制保障绿水青山乡村旅游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相得益彰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人才智力支撑行稳致远乡旅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提升战略金融服务支持源远流长乡村文化旅游价值深

23、度挖掘战略土地政策协同图 1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战略路径第2期亢楠楠,等: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61管理、绿色设计、绿色服务等理念作为硬性指标融入景区开发运营过程,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消耗和依赖,实现景区资源环境的高效、循环利用。二是倡导旅游消费的低碳化。引导游客超越“物质性体验”的概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培养低碳旅游意识。减少交通、住宿、餐饮、游玩等环节的碳足迹,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的乡村旅游新风尚。(三)以“开放变革”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优势穿越疫情黑天鹅危机,乡村旅游的开放发展也将面临新机遇。对内,形成有序开放、竞争充分、秩序规范

24、的乡村旅游市场体系。通过区域协同,将自身比较优势转变为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打造旅游大数据开放平台,完善旅游数据统计体系,提升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科学化管理能力。对外,以开放促改革,让中国乡村旅游“走出去”,构建安全、稳定和更具韧性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打通多维度、立体化的乡村旅游交流渠道,创新乡村旅游对外交流的手段和方法,积极吸收国际乡村旅游在促进区域发展、减贫增收、加快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做法和经验。发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提升中国乡村旅游对世界旅游的贡献,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优势和竞争水平。(四)以“富裕共享”释放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红利坚持“共建共享”,从精神与物质两个

25、层面出发,让人民检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共同富裕成效。一方面,夯实富裕与共享的物质基础。加深三产融合程度,提升乡村遗迹、文化、生态等资源与旅游的协同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在此过程中,还应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吸纳就业方面的突出作用,扩大农户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构建充分体现人才、技术等新型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体系。深化区域间旅游协作,协同推进东西部共同富裕。扶持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优势向西部流动,撬动西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实现富裕与共享的精神基础。以文化赋能,深化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内涵。加强高质量“农文旅”产品和服务

26、的有效供给,满足游客差异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乡村文化成果转化机制,以高质量旅游形态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三、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求实现发展方式和增长路径的转变,又需要绿色引领和文化赋能的同频共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提出五项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图 1)。(一)改革创新:实施乡村旅游质量效益和价值提升战略优化要素配置,提高乡村旅游资源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进而推动乡村旅游质量效益及价值稳步提升。第一,加快乡村旅游要素质量升级、

27、流动和深度融合。将乡村旅游打造成高端要素资源的“引力场”,引导乡村旅游向技术进步、效率驱动的高质量方向变革。实施创新资源的协同配置,构建土地、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全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创新服务体系。第二,因地制宜,做精做优乡村旅游品牌。立足本地旅游资源禀赋,遵循“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通过短视频、网上直播等形式发展“云端乡村旅游推介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龙头旅游企业,破除乡村旅游低端化、同质化、竞争内卷的壁垒。第三,打通价值实现通道,实现乡村旅游价值保值增值。完善旅游资源价值的货币化评估体系,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生态载体溢价、生态保护补偿等价值实现路径。(二

28、)绿水青山:实施乡村旅游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推进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消费等环节的绿色低碳转型,将旅游活动对乡村资源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节能降碳。开发生态体验等绿色旅游项目,打造乡村生态与景区建设一体化的低碳旅游吸引物。以节能建材、环保餐具、轻量包装、新能源汽车为重点,推进乡村62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8卷旅游企业对景区建设、住宿、餐饮、游玩、景区交通等环节升级改造。第二,乡村旅游低碳管理服务。清查乡村旅游中的碳汇资源,评估其碳汇潜力;加快乡村旅游景区碳排放量化、低碳培训、低碳认证、碳足迹评价等碳管理服务进程;建立乡村旅游项目降碳、减排的监测网络和绿色审计系统

29、,评选全国低碳乡村旅游示范景区。第三,乡村旅游消费绿色减排。宣传引导理性消费理念,出台文明旅游和绿色消费指南。创造绿色消费环境,减少一次性用品供应,丰富有机农副产品、环保用具供给。设计面向游客行为的“旅游碳账户平台”,提高游客减排效率和绿色消费意识。(三)相得益彰:实施内需驱动下的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以需求侧管理为战略基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更强大的国内乡村旅游市场。第一,加速释放乡村旅游消费潜力。实施乡村旅游消费促进行动,鼓励发放乡村旅游消费补贴。推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意愿。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科学规范、运行有效、覆盖全面的乡村旅游消费体验

30、评价体系,实施乡村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工程。第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推进“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加速乡村旅游向康养、文化、林草、教育等领域融合,优势互补、创造新价值。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领域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推广等手段,增强乡村旅游从业主体的市场活力。第三,健全乡村旅游投资体系。加大乡村旅游投资力度,扩大农文旅、康养旅游等新兴领域投资,提高乡村旅游供给体系和质量。加强乡村旅游投资的用地、用人等要素保障。补齐旅游交通、环卫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投资短板,促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四)行稳致远:实施乡村旅游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提升战略高质量推

31、进乡村旅游国际合作,优化乡村旅游产品贸易布局,实现我国乡村旅游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竞争力的提高。第一,打造更多世界级“最佳旅游乡村”品牌。对标日本、墨西哥、意大利等地的优秀乡村旅游案例,推出乡村旅游品牌提升计划,培育一批旅游资源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游营销精准创新、基础设施一流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在国内外推广其中最佳实践案例。第二,做深做实乡村旅游的国际交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共建优势,加强与共建国家在资源互补、产品设计、服务标准等领域的对话合作。充分用好世界旅游联盟(WTA)、上合组织等机制作用,扩大乡村旅游交流平台。第三,推进乡村旅游服务贸易。加大对乡村旅游服务贸易模式的研究,谋划推

32、出乡村旅游服务“走出去”的支持政策。加大旅游服务贸易政策宣传,引导乡村旅游企业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完善入境旅游管理机制,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感受中国乡村文旅。(五)源远流长:实施乡村文化旅游价值深度挖掘的民族发展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动能,将文化内涵融入乡村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乡村旅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强化乡村旅游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和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导向作用。第一,创新乡村优秀文化转化路径。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向智慧型、数字化的旅游产品转化。以空间叙事,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规划建设中,拓宽乡村文化旅游载体,激发文化符号的乡土空间表达。第二,做好

33、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坚持保护优先,做好资源普查工作,鼓励建立中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尽快出台国家标准的乡村文化旅游法制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乡村文化监管机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三,乡村旅游与本土居民互惠共生。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共同管理,实现本土居民参与式发展,避免文化冲突。构建主客体的协同机制,使乡村旅游成为游客体验差异文化的理想之所,让本土居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红利、生态红利、文化红利。四、健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激发各类主体参第2期亢楠楠,等: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63与乡村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

34、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更多内涵。(一)健全乡村旅游工作机制中央推动成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小组,加快专项推进机制。设立地方乡村旅游专项组办公室,建立健全人员调度、调查研究、督导监察、信息报送等各项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上下联通、运转高效的组织合力。探索乡村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及价值实现推进机制。(二)牢筑乡村旅游人才和智力支撑“内培”和“外引”双轮驱动,完善乡村旅游引才育才体系建设。完善村民旅游从业技能培训体系,壮大技能型、创新型乡旅人才队伍规模。搭台引才,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畅通交流渠道等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加入乡村旅游就业、创业。支持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成熟乡村企业扎根乡

35、村,兴办旅游,带头致富农民。支持旅游院校与乡村旅游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计划,强化智力支持。(三)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因地施策,推出乡村旅游专项信贷政策,开发“订单贷”“专项贷”“民宿贷”等创新金融产品。用好“银税互动”“银商合作”等信用信息共享工具,引导数字金融向乡村旅游领域延伸,满足更多小微型企业的经营需求。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向乡村旅游经营开发主体倾斜,提供更多征信支持。(四)做好土地政策协同挖掘乡村旅游导向性土地利用、整治的成熟模式,推广一批试点示范案例。优化乡村整体布局,为交通、餐饮、住宿等乡村旅游产业要素建设用地提供保障。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创新乡村旅游供地方式。加强

36、乡村旅游用地监管,严守耕地底线、生态红线。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机制,加快小农户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机衔接。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1中国旅游研究院.2021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2.2王凤臣,刘鑫,许静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4):13.DOI:10.3969/j.issn.1674-9189.2022.04.002.3俞霞.基于产业融合的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19(5):53.DO

37、I:10.3969/j.issn.1003-0670.2019.05.009.4尹晶晶.旅游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治理路径探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4):22.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912018.5李实.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2022,56(11):4.6李志飞.乡村旅游存在库兹涅兹曲线吗?J.旅游学刊,2021,36(4):1.DOI:10.19765/ki.1002-5006.2021.04.001.7徐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J.求索,2022(1):40.DOI:10.1

38、6059/43-1008/c.2022.01.005.8李任.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文旅融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理论月刊,2022(1):88.DOI:10.14180/ki.1004-0544.2022.01.010.9郭华,杨玉香.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20,35(9):134.DOI:10.19765/ki.1002-5006.2020.00.007.10ZHANGY,XIAOX,ZHENGC,etal.Istourismparti-cipation in protected areas the best livelihood strategyfromtheper

39、spectiveofcommunity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19(3):1.DOI:10.1080/09669582.2019.1691566.11GUOY,ZHANGJ,ZHANGY,etal.Examin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capitalandcommunityresid-ents perceivedresilienceintourismdestinations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

40、18,26(4-6):973.DOI:10.1080/09669582.2018.1428335.12DUFFYR.Nature-basedtourismandneoliberalism:con-cealingcontradictionsJ.TourismGeographies,2015(6):529.DOI:10.1080/14616688.2015.1053972.13郝全洪.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应对之策: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若干思考J.江淮论坛,2021(1):37.DOI:10.3969/j.issn.1001-862X.2021.01.006.14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7):1.DOI:10.3969/j.issn.1002-5502.2019.07.002.1564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8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