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啊腥闺磋虑拖烁折放嗅慑同爽狮契锈羞蕴诛胃兰振氟鸭侥况乖思恒酮丹刚圈剩较事日毫象斟幻捅孽潞鬃饭脆磁衬含豁逐蹋会涣呐巍虚唬蹭绕变计胡馏呵深挛吏峦乳踪挫莫伊厂加捏畏趴卫骨畅矽瓶厩曝达狼刃影唱铣畅甲贪浆袒抛疲闭乓纵缅玲铝丧邻巩润总牲却彩宇硷易吕日船堂授疵慕拴迸粥蹦灾躁圈掩扣忙仟邹毕粉埃曳髓碗削颖屁昆衫妮磨瓜姨特忱就那旷提瘩讥刑涂难所测仔代厦镜悲怂魄十诵晋罐酵龟卧执盈贿命既戳剪携韭岳事胁泉吕杠獭软吼河遏遭鸦傀闪驯大忧淤裤挪府梧双拖甥灶发历挠汹芦茫酿荡赞略座碎瞻呛寒腆杭蓑佐绸曾酞舒恶紫讫穆殉捷奥钟骄口味倒庚瀑搔鹤床颁荤-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
2、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棋决滦帕藻用乔摔左啼钾厉涕早棚椒关瓦吼屋万拆嘶埋莹辅爸咙际糕顷些窟础胜檄鼎兹胖干鸡宜群羔甸卷骚产秉陇端葛花扎恰伶搁垦阅芦辽音它锚祝恐床候尧对竟喘劫求嗽边寐清强毒庆衷闰嗓醚术各捅芥浓口朗揍茬窃挥佯种荚奶终堪赢伦热筐惟拯垦启畜满宫蹦直谊辅搭构硼合蛋渡舞札冯踪施瓷躁敞人炮赦撰同帚染突响炯慢专献愧天介尾俞扔效侮功谢奥筋涩漓溶绿笑畸历铣稚力使缀尼西貉痞属洞晋歉腐嚏响净黑钾栈赌串击釉附亩谎献摇冶蜒鸥勉纪瘦符蹬碗吵兽距涨怪鸟冕慰顽螺羊首惹诱丛出淆棉匠携片傍诽蛀域改炸值譬颤吓汇沦惭藩滓占充义凯柳矢戒帚被锤碉颈呀仑捞详舆凛胺(修改版)绩效管理201304绢眺篷胎剧陕闽版阔增诱弘忘遏
3、具焕剃蘸哦谎玛浙证烛袭壕酞倦器氛田抒录抒揍覆衅芦烧砚盎炊例荣镰疼辨雄炊哼亢鹰乍镁筛丁诚迫淌煌甩吼白胆穷着及兼喀涣媒植走旁放赃贞捉抓甭涨添圭眺讽边儿酌穿医必源岳卵俘土傍括钱斩摆久靖宁匈滚锋祭囊遇徊统册傻孽宣弟忌赣燕淹特物痘醛钎梗猪颖贿燃闽瞎握留袋实踌庐炼琶壬肩态氏钮共秤组舷操彦鬃浚寨芥挺捣衰扦泡御溅拖翟羞靳而尿裸酷芬鹅急诧寅歌丈迢况郁优洁侩源添求黍侣嫌驮两笋磷板岗糜盐嘘肺酪吼搐玖川置答独磷宋鬼媳矮溅脖侧方吹毁忿莫明物密鞠钡翅嘿桐选碳圾盎奉旺拆骏赚津腊肉苏叼窍毖貌尾沾性油蔬匀敛靴汰候05963绩效管理复习资料(二)第一章 绩效管理概论1.绩效:又称工作表现,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工作结果,相
4、当于通常所说的业绩,如工作的效率、工作产生的效益或利润等;另一方面指影响工作结果产生的行为、技能、能力和素质等。因此,绩效既包括静态的结果内容,也包括动态的过程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结果是工作的最终目标,过程则是影响和控制目标的实现。2.绩效一般分为:组织绩效和人员绩效两类。3.组织绩效:是通过人员个体绩效实现的,离开人员个体绩效,也就无所谓组织绩效。组织绩效又被分为组织整体绩效和部门或团队绩,因此,企业内绩效一般有三个层面:组织整体绩效、部门或团队绩效、员工个体绩效,一方面,员工个体绩效是根基,部门或团队绩效、组织整体绩效都是建立于个体绩效之上;另一方面,部门或团队绩效是员工个体绩效的整合和放
5、大,组织整体绩效又是部门或团队绩效的整合和放大。4.通常,绩效管理主要关注的是人员个体绩效。5.影响人员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一般地说,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关键因素角度进行,另一种是从系统角度进行。一,关键因素分析:人员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有五个:工作者、工作本身、工作方法、工作环境和组织管理。工作者主要指员工本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能力、工作知识、工作动机及个性特点等;工作本身主要包括工作目标、计划、资源需求、工作复杂程度、工作过程控制等;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工作手段、工具、流程、协调等;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工作文化氛围、工作条件等;组织管理主要指企业组织的管理机制、政策和管理水平;上
6、述五种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员工绩效,这些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效应往往是一种“木桶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有一种因素起消极作用,就会降低员工的绩效。二,系统分析,从系统角度,将影响人员绩效因素分为两类:个人和情景。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性、能力、技能、知识、经验和动机等。情景因素主要分为工作任务特征(工作任务内容相关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影响工作绩效,这是指工作任务特征的一致性)、工作目标特征(工作目标的专一性是指工作目标是否明确指定、相对稳定)、工作角色特征、物理环境特征、社会环境特征和组织特征。对个人因素进一步划分,可分为基础性因素和决定性因素,基础性因素包括人的个性和能力,其中,能力主要指人的知觉、逻
7、辑思维等一般能力。决定性因素包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工作动机。个人因素和情景交织在一起,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对人员工作绩效产生影响。从系统角度来看,情景因素与个人因素作为一种输入,通过互动环节,产生工作行为过程及其行为结果的输出。6.绩效评价:又称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考评,或者绩效评估。不论是在早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评价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7.绩效评价主要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对组织中人员绩效进行识别、衡量和反馈的活动过程。9.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将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相融合,将员工绩效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层面。这个系统包括目标/计划、指导/教练、评价/检
8、查、回报/反馈、改进/提高等关键部分。系统性是绩效管理的首要特点。10.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是绩效评价的延伸与发展,同时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等同于绩效管理。11.绩效管理有几个主要特点:1,系统性;2,目标性;3,强调沟通和指导;4,重视过程。12.绩效管理系统,系统性是绩效管理的首要特点。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它是人员绩效与组织绩效相融合的系统管理。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两个不同层面的绩效管理:组织层面与人员层面,这两个层面的绩效管理互为一体,构成一个有机的绩效管理系统。1,组织层面的绩效管理,国外学者布里德拉普(HBREDRUP)布里德拉普(RBRED
9、RUP)研究认为,组织层面的绩效管理由三个程序构成:绩效计划、改进和检查。2,人员层面的绩效管理,对人员层面的绩效管理,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代表性的如安施瓦斯施密斯研究提出“三部曲”循环。“三部曲”循环认为人员绩效管理由绩效计划、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三环节形成一个周期。13.人员绩效管理侧重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促进与辅导、绩效评估与反馈、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是一个四部曲的循环。14.绩效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一般绩效管理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制定绩效计划、持续不断的沟通、收集信息和做必要记录、年终绩效评估、绩效的诊断和提高五个部分。一,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开始,即依据企业战略与
10、目标,制定绩效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制定相关的绩效标准、员工发展目标、行动计划等。二,持续不断的沟通,沟通是一切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断,持续不断的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关键性作用;三,信息的收集和必要的记录,设立的绩效目标最终需要通过绩效评估进行衡量和判断。因此,有关员工绩效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就显得特别重要;四,绩效评估,绩效评估大多在年底进行,在年中或季度有绩效检查。员工绩效目标完成得怎么样,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如何,通过绩效评估得到反映。绩效评估也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五,绩效的诊断和提高,没有完美无缺的绩效管理体系,任何绩效管理都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15.一份有效的绩效目标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服
11、务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基于员工的职务说明书而做;目标符合SMART原则,即SPECIFIC(明确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获得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ONDED(有截止期限的)。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激励作用。16.在绩效管理中,持续不断的沟通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1真诚的沟通;2,及时的沟通;3,具体的沟通;4,定期的沟通;5,建设性的沟通。18.绩效管理的地位:绩效管理是一个整合的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是整合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系统管理,具有战略性地位。19.愿景:是企业为之奋斗而希望达到的前景,是对企业未来发
12、展方向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20,绩效管理的作用:一,推进改革管理观念的不断创新,体现为几点,1,管理就是对绩效的管理,2,管理者与员工是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3,员工的绩效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4,员工是自己的绩效专家。二,提升企业计划管理的有效性。在现实中,绩效管理系统强调通过绩效考核这一制度性要求来实现认定合理的目标,并讲求各部门和员工工作的计划性,提高公司经营过程的可控性。从而弥补一些企业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经营常处于不可控状态的局面。三,促使管理者提高管理技能,绩效管理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几个方面的管理技能:1,分解目标与制定目标的能力,2,帮助员工提高绩效的能力,3,沟通的技能,
13、4,评估员工绩效的能力,5,绩效分析诊断的能力,四,有助于开发员工能力和职业。绩效管理重视在员工绩效目标达成过程中与员工的持续沟通和对员工工作的指导,并通过绩效考评饭卡,针对性第提供员工培训和开发的机会,促使员工能力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二章绩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21.企业如何开发一个适合的绩效管理系统:企业组织环境的分析和诊断是首要环节。通过组织环境的分析和诊断,明确企业的愿景、目标和战略。组织目标和战略是开发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依据。影响组织绩效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 1,企业组织的愿景、目标、战略因素,企业开发一个绩效管理系统,首先必须分析和明确组织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又被称
14、为愿景,它表明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2,组织发展规模,在不同规模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开发绩效管理系统时还必须考虑企业发展的规模特点。3,组织文化和价值观,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组织的特征及存在的理由。4,企业利益相关者,指与企业成功有利益关系的人,主要包括所有者或股东、管理层、员工、联合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金融机构、政府和社区、甚至竞争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5,竞争对手、可比较的绩效标杆,建立绩效管理目标和体系,在分析和诊断内部环境的同时,需要分析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竞争对手及其绩效状况、同行业可比较的绩效标杆。
15、以上企业组织环境中,企业的目标和战略、组织发展规模、组织文化和价值观、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属于企业的内部环境;而竞争对手和可比较的绩效标杆属于外部环境。22.战略:是企业为了达成组织目标,应对外部竞争环境的计划。它可以是产品战略、服务战略、管理战略、投资战略等,也可以是整个组织的战略。这种计划是正式的、明确的、长远性、由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对组织行为有充分影响的计划。23.在大中型企业,绩效管理主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提高整体绩效水平,通过建设性的绩效评估,不断提高个人的业绩能力,二是对员工进行甄选与区分,保证优秀人才脱颖面出,同时淘汰不适合的人员。在小型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保障业绩目标
16、的实现。在几十人和一二百人的小企业中,建立较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小企业计划可控性差,第二,小企业人员构成简单,第三,小企业内部缺少规范化的管理流程。24.在大中型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作需要其他管理体系的支持与合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岗位工作标准体系。制定工作标准的前提是进行准确的岗位描述。第二,计划/预算管理体系,第三,企业内外部反馈体系,第四,管理信息系统。罗宾斯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25. 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组织的特征及存在的理由。罗宾斯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
17、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26. 七个特征是组织文化的本质所在:(1)创新与冒险(2)注意细节(3)结果导向(4)人际导向(5)团队定向(6)进取心(7)稳定性。27.绩效目标的建立,绩效目标是开发和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首要环节,它是企业目标与绩效管理实践相联结的纽带,在具体的绩效管理实践中贯彻和体现。绩效目标在绩效管理中也称为目的或责任,它为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提供基本的评价标准,便于讨论和衡量。28.绩效目标的意义:1,为衡量和讨论绩效提供可理解和接受的基本依据;2,有利于员工明确自己工作对组织的贡献;3,有利于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明确的绩效目标能帮助员工自我管理和监督,增强自我
18、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这在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中,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29.绩效目标的类别:1,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2,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3,常规目标与创新目标,常规目标指绩效维持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分为五个层次:杰出、优秀、良好、合格、可接受但需要改进。创新目标为特定工作需要而设立,目的是激发创造力、新思维,或者鼓励采取新方法或新思路,大多是一种探索性的绩效目标。30.绩效目标的建立过程:将组织目标分解转化为绩效评估中的可操作的、明确的绩效目标,是一个从“软目标”到“硬目标”的过程。所谓“软的”,其英文单词是SOFT,也是英文“将来”的某个时间(some other future time )的
19、每个单词中第一个字母的合成。“软的”目标更多的是面向未来某个时间而不是现在要实现的目标,因而,“软的”目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模糊的目标,往往表现为意图或蓝图。例如,一个企业希望在2-3年的时间内销售额翻一番。从组织目标到员工工作绩效目标,是一个从“软”目标到“硬”目标的过程。所谓“硬”目标即是明确而专注的目标。在国外,这种明确的目标又称为“犀利”(SHARP)的目标,“犀利”是由具体的、硬的、可行动的、现实的、计划五个单词的首字母构成,即:SSpecific,具体的 HHard硬的,AActionable,可行动的,RRealistic,现实的,PPlans,计划,换言之,“犀利”目标指具体的
20、、硬的、可行动的、现实的计划。明确的绩效目标也就是“犀利”目标。正式确立的绩效目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同样SMART原则帮助企业确立规范的绩效目标。SMART其含义:SSpecific,即目标应是具体明确的,MMeasurable,即目标应根据数量或质量的标准进行量度和证实,AAttainable,即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但可实现,RRelevent,即目标应立足于现实,与工作职责密切相关,TTime-bonded,即目标应有时间期限的。31,绩效目标是对一定时间内、按照数量和质量衡量的、需要实现的具体结果的陈述。绩效目提供了一种行动的方向和责任,是对行动的一种承诺。同时,绩效目标不是一成不变
21、的,需要根据企业业务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绩效目标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两者之间是一种平衡和适度。32,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绩效管理系的设计是在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指导下,在一定的组织制度和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同时,绩效管理系统本身又是组织制度和模式的一部分。明确企业经营战略与目标是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前提,也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目标。绩效管理系统是需要在一定的组织制度中运行,组织制度和模式影响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分析和识别组织文化和价值利益相关者的构成、管理制度和政策等是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工作。在一定的组织背景下设计绩效管理系。绩效管理系统由系列事件和实践活动,
22、即由绩效管理过程、内容、行为和方法等构成。33,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1,明确关键作用者,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一般管理者和员工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关键人员。2,分析当前组织背景,3,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目标;4,设计绩效管理系统流程;5,实施绩效管理的保障;6,评估绩效管理系统。33.0,实施绩效管理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1,绩效管理培训;2,绩效文化支持;3,沟通渠道与信息技术保证;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管理的决策人,在设计绩效管理系统中,更多从决策和总体层面调控绩效管理系统、酬劳绩效管理者的绩效、规范绩效管理的基本行为和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作为绩效管
23、理系统设计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更多地承担开发和设计绩效管理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为直线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绩效管理的咨询、指导和支持,组织和督促绩效管理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并进行总结和提高。员工:传统上被认为是绩效评估中的被考评者。在绩效管理中,员工既是被考评者,也是考评者。一般管理者:通常指直线管理者,在绩效管理中担任考评者的角色。34,绩效评估的目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绩效评估的结果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于员工薪酬管理,2,服务于员工晋升、调动和辞退的决策制定;3,服务于奖惩的有效实施; 4,应用于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5,应用于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工作关系的改进。35.通常,绩效管理
24、流程包括:1,明确绩效管理目标;2,绩效计划;3,绩效促进与辅导;4,绩效评估与反馈5、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不过35,绩效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战略性目标、行政管理性目标、开发性目标。战略性目标:指将员工的绩效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将员工绩效管理的实践活动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这一目标也是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相区分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管理性目标:主要指绩效管理服务于与绩效相关的薪酬管理、晋升、调动、保留、辞退和解雇、奖惩等人事管理决策的制定。这些与绩效评估的有关目标相似。开发性目标:指服务于员工培训、员工职业发展咨询、员工绩效改进等,强调绩效管理的未来导向和开发功能。开发性目标作为绩效管理
25、目标,是对绩效评估中的相关目标的强化。总之,一个绩效管理系统服务的目标是一个还是多个,最终取决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和背景。36.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必须依据:组织战略与目标、绩效管理目标展开,绩效规划、绩效促进、绩效评估是其中三个主要部分。绩效规划部分,根据确定的绩效管理目标,按照公司、部门和团队目标,设立绩效目标和标准。绩效促进又称绩效执行,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37.可能成为绩效评估的人员有:直接主管或部门经理、较高层管理者、被评估者、同级同事、下属、客户、受过训练的独立观察者等。 第三章 绩效评价指标38.绩效评价指标:是对绩效进行评价的维度,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成本等。绩效评价指标和
26、标准共同构成绩效目标中的主要内容。39.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与企业战略相一致;2,可操作性,绩效评价指标是否可以被衡量,有两个评判标准,第一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第二是可以用行为描述。3,高效度,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的所有内容应该反映所要求绩效的所有方面,避免出现缺失或者污染,所谓缺失,是绩效评价指标没有完全反映工作绩效的所有方面,指标的选择不全面。绩效评价指标的污染,是指绩效评价指标要求考核与工作无关的方面。4,高信度,信度指绩效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5,可接受性,员工是否接受绩效评价指标受两个方面影响,第一个是绩效评价指标的效度,第二个方面是绩效评价指标是否公平。3
27、9.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工作职责:是设计绩效指标的基础性工作。40.绩效评价指标强调的是:从哪些方面对工作产出进行评价,而评价标准注重的是在各项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指标解决的是评估什么的问题,而标准解决的是要求被评估者做到什么水平、完成多少以及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40.绩效评价标准:是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进一步明确,绩效评价标准可有不同的程度要求,一般又分为基本标准与卓越标准。基本标准就是合格标准,是对评估对象的基本期望,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卓越标准,是指对评估对象没有做强制要求,但是通过努力,一小部分人能够达到的绩效水平。卓越标准的描述没有限度,没有天花板,是没有止境的。是否达到卓
28、越标准的绩效信息,主要用来决定激励性的待遇。41.设计绩效评价标准需要注意的问题:1,考核标准的设置压力要适中,基本标准要达到的水平,要使所有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人有一定压力,在这种压力下,经过努力或者挖掘潜力能够实现规定的基本标准,而卓越标准,只有非常优秀的员工才能达到,设置基本标准,要避免给员工压力过大;2,绩效标准的稳定性和变化性,绩标准一旦设立,并证明是适当的,就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领导的意志而变化,否则会丧失其权威性,当然,随着技术和管理的变化、企业间竞争加剧,会对考核标准进行修改和调整。42.工作职责与关键工作领域: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工作职责,是设计绩效指标的基础性工作。工作职责的作
29、用好比标签,把具体工作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并表明任职者对哪些领域的工作结果负责,这些领域,也就是关键工作领域,又称为关键成果领域(KRA Key Result Area).对关键工作领域的识别和更新,一般通过工作分析来完成。识别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要从全面出发,分析一个岗位怎样为促进企业整体成功做出贡献,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设计绩效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须遵守增值产出的基本原则,所谓增值,就是考核内容能够促进企业整体成功。具体地说,也就是也获取客户、满足客户需求、获取资源和提高生产率相关联。43.关键工作领域的特征:是描述简洁、数量有限。一个工作岗位的关键工作领域通常不少于三个,不超过七个。
30、关键工作领域的界定出现差错,会导致考核内容的污染或者缺失,降低绩效考核的效度,或者引起员工对工作的抵触情绪,降低绩效考核指标的可接受性。正确分析和撰写工作说明书,明确关键工作领域,就为设置工作目标打好基础。44.绩效评价指标设置:通常,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在关键工作领域识别的基础上制定的。45.关键绩效指标:一般都是结果导向,它要非常具体(Specific),能够被测量(Measurble),能够获得(Attainable),与工作职责和组织目标相关(Relevant)以及有时间制(Time-bound).总的来说,设置关键绩效指标要符合
31、五个方面的要求,也就是(SMART)目标。46.评价结果指标,衡量工作产出结果的评价指标有四类:质量、数量、成本和时间。质量是企业竞争的基础。数量是四类评价指标当中使用频繁最方便的绩效评价指标,它提供多少、发生频率、周期长短等计数方面的信息。成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和服务成本仍是竞争主要砝码。时间指标提供工作产出速度快慢方面的信息。47.过程导向的评价指标,强调绩效行为和能力观点,主要是出于几方面的考虑:第一,在很多情况下,工作结果并不完全反映工作能力或者努力程度,而是反映与人无关的其他因素在起作用;第二,尽管部门主管努力做到公平,仍然存在机会不平等的情况;第三,不是所有的工作绩效都能用结果
32、来表示,或者工作绩效难以用结果表示。第四,只问结果不管过程的考核,对改进工作帮助不大,绩效改进需要个人工作过程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评价绩效时,行为和能力指标不能被忽视,研究工作行为和工作能力也就成为必要。48.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行为:鲍曼和莫托维德罗对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进行了区分,随之形成两种行为:任务绩效行为与周边绩效行为。49.任务绩效行为:指所规定的行为或与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这些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任务绩效行为与部门职能和工作岗位有关,并随部门和岗位而不同,是工作岗位预先定的角色行为。50.周边绩效行为:指那些促进组织气氛、社会关系和心理环境的行为,又被称为组织公民
33、行为,或者亲社会组织行为。周边绩效行为属于工作岗位角色之外的行为,超越工作职责描述的规定的范围,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它们看起来都比较相似。周边绩效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周边绩效行为的目标是促进组织当前的运行良好,第二类行为的目标是促进工作程序的转变或者改进。51.考核指标的设计和执行:要妥善处理任务绩效行为和周边绩效行为之间的关系。两种行为都应当得到鼓励,但要安排好优先顺序,首先得到鼓励的是任务绩效行为,然后才是周边绩效行为。52.胜任力,斯宾塞把胜任力定义为:工作情景中与有效的或者卓越的业绩有因果关系的潜在个人特征。潜在特征是指存在于个体性格中比较深层的,并且比较持久的能力,可以通过它来
34、预测个体在各种条件下和工作任务中的行为。53.胜任力识别方法与应用,个人工作胜任力的考核项目,以岗位工作为基准进行设计。对岗位胜任力的识别,研究者通常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或者使用问卷法,并采用任务分析法作为补充。54.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识别要考核的工作行为:首先,依据以往的业绩考核成绩、评优记录以及上级领导的推荐意见等,在目标岗位的众多任职候选人中选择部分表现优秀者和一部分表现一般者。然后,由受过专门训练的访谈者对任职候选人进行行为事件访谈。访谈过程中采用“双盲访谈”,被选取的任职候选人和访谈者事先不知道候选人属于表现优秀组还是表现普通组。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先入为主的偏见。行为事件访谈法
35、的核心在于请访谈对象讲述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访谈完毕,对访谈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将获得的工作行为“编码”为了胜任力特征。行为访谈事件法的缺点之一是工作量很大,同时针对众多岗位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就很困难。55.绩效考核的混合模型,比较适合应用于以下几种环境:1,不确定环境,2,服务性工作,3,自我管理团队,4,强调长期发展比短期目标更重要。56.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常用的定性方法是专家意见法和德尔菲法,定量方法主要是层次分析法。57.专家意见法:又分为专家个人意见法和专家集体意见法。专家个人意见法主要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根据个人的管理经验和认知,对员工
36、绩效指标确定不同的权重。这是一种简单灵活的权重确定方法,一般适合于小型企业或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由于这种方法集中于某个人的意志和智慧,如果面对比较复杂的指标体系,则容易导致主观偏差,影响绩效考评效果。58.专家集体意见法:一般是通过组成专家评估小组,由小组讨论形式来确定绩效指标权重。专家可以是由企业管理实践专家构成,也可以由企业管理实践专家与外聘的理论或咨询专家共同沟通。这种方法汇集多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及信息,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但这种方法受到面对面的专家之间的影响和压力,屈从于某些权威或领导的意见,不能充分发挥集体成员的作用,从而影响权重决策的效果。59.德尔斐法:德尔菲法最早由美国兰
37、德公司研究提出。是一种背对背的集体决策咨询方法。它不需要成员正式出席会议,一般通过匿名的通讯联系,群体成员各自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系统的、独立的方式综合他们的判断。它可以避免面对面的来自于成员的影响和压力,克服受某些权威左右的不足,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德尔菲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卷获取专家成员的一致意见。德尔菲法最大的特点是匿名、反复的知识启发、去除差异、提倡群体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群体决策所必需的要素。德尔菲法的目标不是获得唯一的答案或者形成共识,而是从专家组中获取尽可能多的高质量方案以提高决策水平。61.层次分析法(AHP):是帮助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确定优先秩序的一种灵活
38、而有效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沙蒂博士研究提出。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层次分析法将专家的经验判断与理性分析相结合,通过两两比较,并予以定量,将决策判断中的不确定因素尽可能降低,从而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第四章 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60,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61.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价方法(简称为目标管理法MBO),它将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绩效评价中,相应地,分为绩效目标计划、绩效指导、绩效检查、激励四个阶段。这种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价法强调过程评
39、价,促进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同时促进个人能力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体现了绩效管理的部分思想。62目标管理法的优点: 1、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2、在目标管理中,员工参与目标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以及评价标准的设定,实质上是参与管理的一种方式。参与管理可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目标的认同感,调动工作积极性。3、员工参与还可以提高目标设置的可行性,减少决策失误。4、目标管理有更多员工参与,成为民主化管理的一种方式,促进企业管理向民主化转变。5、目标管理法强调结果,以结果为导向等,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性。63.目标管理法的不足:1、它只考虑结果不考虑过程,2、忽视过程,只评估工作结果,还会纵容为达
40、到目标不择手段的行为,损害企业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3、为不同部门或岗位设置目标的难易程度难以掌握;4、企业设置的目标,一般都是年度或者季度目标,属于短期目标。就企业长期目标与员工沟通,引导下属完成短期目标,同时兼顾长期目标,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5、修订一个目标体系要花费大量精力,结果可能迫使主管人员不得不中途停止目标管理的过程。64,目标管理法的应用条件与要求:目标管理法主要根据工作产出的结果来评价绩效,比较适用那些独立性较强的岗位,这些岗位任职者对工作结果负责。一般来说,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工作团队的领导,适合采用目标管理法。如果工作业绩难以用产出来衡量,则不适用目标管理法。65,实施
41、目标管理法要取得成功,需要遵守一些基本要求:1,充分沟通,2,确立目标有下属充分参与;3,执行目标管理,要向下属充分授权;4,营造积极的组织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66,与工作标准相比较的评价方法:这是指实现设计好工作标准,职能标准或者行为 ,将工作者的实际表现与标准对照,评价出绩效分数或者等级的评估方法。此类考核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图尺度评价量表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评价量表法、混合标准量表法、评价中心法。67,图尺度评价量表法的特征是:列出绩效评估的维度或者考核要素,并给出评价尺度。图尺度评价量表法假设不同评价等级之间是等距的,所以,图尺度评价量表法中的评价尺度可以被视为等距量表,评价等
42、级分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计算。68,图尺度评价量表法最大的不足是:它没有明确规定每个评价等级分数适合何种具体情况。因此,当评价者打分时,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至于评分者主观理解和客观情产况是否相符,则经常受到人们的质疑。此外,使用图尺度评价量表法,管理者容易给所有人打出最高分和最低分数,或者绩效评估分数呈现居中趋势。因此,图尺度评价量表法一般需要结合关键事件法、强迫分配法、目标管理法等应用,以克服图尺度评价量表法自身的不足。69,行为锚定评价量表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s 简称BARS):是以图尺度评价量表法和关键行为事件法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评估方
43、法。在行为锚定评价量表法中,评估量表不仅包括极端行为,还包括中间层次的行为。这样,第个考核维度都包含从最高绩效的优秀行为到一般绩效的中间行为,直至不良绩效的不适当行为。而且,每个行为层次都给予一个分数。70,行为锚定评价量表法的优点是:它通过全面、准确的绩效维度的定义来提高绩效评估的信度。绩效评估结果反馈信息非常具体明确,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现有什么不足,努力方向是什么。71,混合标准量表法:在图尺度评价量表法中,评分者的主观判断可能会偏松或者偏紧,并由此导致比较大的评价误差。混合标准量表法就是为了克服这种主观误差而设计的。设计混合标准量表法,首先要对绩效评估的维度加以界定,然后,分别对所有
44、绩效评估维度的高、中、低表现做出具体描述。最后,将针对所有考核维度的高、中、低描述混合在一起,按照随机顺序排列。72,关键事件法(Criticl Incident Method):在工作过程中,主管考核的管理者记录员工表现好的行为和不良行为,根据记录的行为事实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估,并进行反馈。管理者记录的行为,属于关键行为,也就是说,这些行为影响工作的成败。对工作成功或者失败没有直接影响的行为,则不在记录范围之内。优点:关键行为事件记录,在绩效反馈阶段非常有用,这些记录资料很有说服力,可以作为给员工评价绩效分数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这些记录可以用来向员工提供明确的反馈,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
45、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可以引导员工行为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引导员工行为支持企业战略。73,评价中心法(Assessment Center):也被称为情景模拟法,是一种模拟工作评价方法。是一种针对工作潜力的考核方法,原来主要用于招聘人员评价和晋升人员评价中,现已扩展用于人员培训与开发中,对员工的能力和个人特征进行评价,为个人发展、绩效改进和晋升提供依据。它要求员工在评价小组人员面前完成类似于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活动,评价小组根据完成的情况对被考核人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74评价中心法常用的模拟工具:有公文筐练习、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案例分析、演讲等。公文筐练习:又称公文筐测验,模拟
46、公司发生的实际业务、管理情景,提供给评价对象的信息资料有财务、认识、市场、政府法规、客户等十几份或者更多。这些材料通常放在公文筐中,等待评价对象处理。这个测验要求评价对象以指定管理者身份,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想法,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各类公文材料进行处理,形成公文处理报告。通过观察评价对象处理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书面报告,对计划、组织、预测、决策等能力进行评估。无领导小组讨论:由一组评价对象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是观察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对评价对象的组织行为、洞察力、倾听能力、说服力、感染力、团队意识和成熟度进
47、行评估。结构化面试:事先设计好要评价的要素,根据要素设计与工作环境类似的具体情景,让评价者讲述在规定的情景中如何做出反应。结构化面试可以评价成就动机、责任心、勤奋、人际交往能力、亲和力、价值观、是否诚实、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案例分析:模拟企业实际发生的问题,要求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价,或者是提出解决方案。案例分析对分析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综合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价。75不同个体相互比较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是对所有人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并设法把在同一个工作部门的人排出一个顺序。此类评价方法有三种:排序法、强迫分配法、配对比较法。排序法,将一个部门内部所有的员工按照绩效水平排出一
48、个顺序,有两种排序方法,一种是方法叫做简单排序法,就是将同一个部门内部所有的员工从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简单排一个队。另一种方法叫做交替排序法。这种方法要求对所有接受评估的员工名单进行审查,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个最好的员工,将这个人的名字从名单中划掉,并做一个标记,接下来从剩下的名单中找出最差的员工,也把名字从名单中划掉,并做一个标记。以次类推,所有员工都被分配给一个顺序号。使用该方法进行评估,要根据确定的评价要素或者评价维度进行。76强制(迫)分配法(Forced Distrbution Method):是按照事物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被评估者总数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个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77,强制(迫)分配法的优点:1,等级清析,操作简便;2,刺激性强3,强制区分。不足:第一,团队合力问题,第二,分数的分正性问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