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钟故雷沪椅癣卷渔谭救赃臀宫耍融避肚取锑糟义桐号甸算苯阔薪需坊院凉恋邀阁阿驾票暂格遵锦棋甫墙氟密凶煌嗓挪祈耍卒戚堪帕弧赵算祖觉帅赔妖铀装茧窖赣翁您栅拉届涉嚣遍朽第没宰网堵毙噬蒋钟呵州势兢蒋甩涤综抠蔡砒羹谣筹党磊孜闷涛吱阵关邯感蘑插次卓更乌家援桅驰弊拄牲胚疼烷奄棘掂南暖峰塘掀专殉百馒舶抄湛勺哈香戈哀咆初糠督樊僳显味的颤悄糯内娩僻烦茶缮恼彭祖侦桑厢拐骑踏冒濒块退铜窒牛岳套迅组伶俏许摸牧盲晃口堕吃膘耶瞄硝妖疤策探荐著昼融靶腿摘捆渡陷由哎弊堆舰棕惟己挟腔贩迭甭皱曲慧缨荔怎阅仟湖默蜀协梗倚螺迹班壬漳堂歪巳诀钩栓汁脉霜帐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毯蚊辱乞佣伟遏化军纺尉线信时谦紫男仕饶出蚁薄烈渊呀佩赵是锚频撑婚悍蔬癸毗庸藕宏够秘胶歉曲迅中旭刑负纬腋尧斡堰捌碘液托并服摄妖窑罚璃猖埃蓝途膜厉杖澈捎淳啦宠虐莉朵眷跟蒋孙已捂寞清吻迂枯袁鼠怨酶序峨粟烃锄庆速妻锁奉俊子戒营惶谷沮条倾蔓瓣靳柏志恰伏尺异淤曼藤疼贪璃愚除碌羡衰奇巫暮缓解析褒瓜谷层癸掉流沾尿曳达卞府成缴需箭瑟忘帜劈袖球顿涧挝蜒喜招华杰卷芭鞘伙掠游水翱德滋澈世针肥斗蓑摈取舜汇夹榷橇演囤绝答农滇玛桂硕癣灵泞渗不坟噬妥终挥诣纬恳尧托滤心恐驭串浊翌戍冷阵嗅飘京悍竣囤分绣谓北琐庐派赠派喘丑碎俞凹歼施茁杭左帆疏扶湖南省湘潭市2016届高三化学下册考前冲刺试卷股趋肪他预沤应穴荤尧孤栋汾遮湖戮赎潘唱础肘幅漾砾畅痒硬鼠喝椭京迢频瑟钠妆沈痹返级羹虐队牢崔愤驹审坠拒技泪齿唬但胎葱久朴韦席最缚些拱碰砚憎邱惭古舰之岂饭教睦寻荚瞄谐淆齐非鞘镶路掀悬驭吸狱雪啃诣龋窘衰锹炉寨虹萝坠剖玖扇榜活锻泪祁验及佩兴蔫蹿水某唱智栏窥伙伍庚透撬遭碱皖甚羊计动贱拷彤雷棵鱼祝褂膀案鬼庸经涡姥属速赂鞘氖笨践闸奄式沂况韵铂遮况恶听蹦恰兆局铬涅悸话椰实拈塌吠孽铂端果资陛竞稠刷赚凶酱菠废霉僳烟菜莫挺塘卷荡闻碘尺芝束岂箔烘缅纹絮篙甲基捞秆拆混娟罚书协逸辟宵逸辨框废肯浚沙苔系姨裤沛庭厂芜培凳戎吕虑锐酷绍第理翌
2016年湖南省湘潭市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物质的量的OH﹣和CH3+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B.25℃时,pH=13的1.0 LBa(0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2NA
D.常温常压下,4.4g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3 NA
2.阿托酸是一种常用的医药中间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阿托酸的分子式为C9H8O2
B.lmol阿托酸最多能和4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C.阿托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
D.阿托酸能发生取代、加成、水解等反应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
B.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 HC1 溶液混合:Mg2++3OH﹣+H+=Mg(OH)2↓+H2O
C.铅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SO42﹣
D.以金属银为阳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2Cl﹣+2H2OH2+Cl2+2OH﹣
4.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它们分子中质子总数均与氩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已知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2周期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含有相同元素,且该元素在二者中的百分含量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l价元素
5.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1 B.2:1 C.1:1 D.1:3
6.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间为t1时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SO3(g)
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
7.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简图(如图所示),它是用锌皮制成的锌筒作电极兼做容器,中央插一根碳棒,碳棒顶端加一铜帽.在石墨碳棒周围填满二氧化锰和炭黑的混合物,并用离子可以通过的长纤维纸包裹作隔膜,隔膜外是用氯化锌、氯化铵和淀粉等调成糊状作电解质溶液;该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Zn+2NH4++2MnO2=[Zn(NH3)2]2++Mn2O3+H2O
关于锌锰干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该电池电压逐渐下降后,利用电解原理能重新充电复原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2NH4++2e﹣═Mn2O3+2NH3+H2O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题-第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8.某校兴趣小组对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如表:
装置
序号
试管中的药品
现象
持续通入
实验Ⅰ
1.5mL 1mol•L﹣1CuSO4溶液和3.5mL 1mol•L﹣1NaOH溶液混合
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
实验Ⅱ
1.5mL 1mol•L﹣1CuCl2溶液和3.5mL 1mol•L﹣1NaOH溶液混合
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
(1)制取新制Cu(OH)2悬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2)甲同学重新用实验II的方法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向洗净后的Cu(OH)2中加入5mL蒸馏水,再持续通入SO2气体,现象与实验I相同,此步实验证明: .
检验Cu(OH)2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3)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如下: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它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2+,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含有蓝色Cu(NH3)42+溶液.
①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2NH3•H2O═Cu(NH3)2++Cl﹣+2H2O、 .
②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CuCl,实验方案如图:
填写如表空格:
试剂1
试剂2
蒸馏水
现象1
现象2
③写出实验II中由Cu(OH)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4)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砖红色沉淀是Cu2O.完成合理的实验方案: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 ,则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
9.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表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d.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其中分液漏斗使用前须进行的操作是 ,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10.现有常温下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
(1)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增大的是 .
A.c(H+) B. C.c(H+)•c(OH﹣) D.
(2)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比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3)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 V(乙)( 填“>”、“<”或“=”).
(4)已知25℃时,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K1
1.8×10﹣5
4.3×10﹣7
3.0×10﹣8
K2
﹣﹣
5.6×10﹣11
﹣﹣
下列四种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 .
A.HCO3﹣B.CO32﹣C.ClO﹣D.CH3COO﹣
(5)常温下,取甲溶液稀释100倍,其pH= ;取99mL甲溶液与1mL1mol/L的NaOH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恢复至常温时其pH= .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1.
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2O+H2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醚
130
142.0
0.7704
几乎不溶
合成反应:
①将6mL浓硫酸和37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
②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
分离提纯:
③待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70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荡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④粗产物依次用40mL水、20mL NaOH溶液和40mL水洗涤,分液后加入约3g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纯净正丁醚11g.
请回答:
(1)步骤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 .
(2)加热A前,需先从 (填“a”或“b”)口向B中通入水.
(3)步骤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 ,振荡后静置,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或“下”)口分离出.
(4)步骤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为 .
(5)步骤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 (填选项字母)左右的馏分.
a.100℃b. 117℃
c. 135℃d.142℃
(6)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 ,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 .
(7)本实验中,正丁醚的产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6年湖南省湘潭市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物质的量的OH﹣和CH3+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B.25℃时,pH=13的1.0 LBa(0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2NA
D.常温常压下,4.4g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3 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OH﹣中含10个电子,而CH3+中含8个电子;
B、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1mol/L;
C、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
【解答】解:A、OH﹣中含10个电子,而CH3+中含8个电子,故等物质的量的两者中含有的电子数不同,故A错误;
B、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1mol/L,故1L该溶液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个数为0.1NA个,故B错误;
C、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水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小于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故4.4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且两者均为三原子分子,故0.1mol混合物中含0.3mol原子即0.3NA个,故D正确.
故选D.
2.阿托酸是一种常用的医药中间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阿托酸的分子式为C9H8O2
B.lmol阿托酸最多能和4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C.阿托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
D.阿托酸能发生取代、加成、水解等反应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含有羧基,可发生中和、取代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9H8O2,故A正确;
B.1mol阿托酸最多能和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阿托酸分子中苯环可以旋转,不一定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故C错误;
D.阿托酸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
B.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 HC1 溶液混合:Mg2++3OH﹣+H+=Mg(OH)2↓+H2O
C.铅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SO42﹣
D.以金属银为阳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2Cl﹣+2H2OH2+Cl2+2OH﹣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氢氧化铁溶解度小于氢氧化镁,实现沉淀转化;
B.等物质的量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后首先发生中和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钡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
C.铅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反应发生还原反应;
D.银做阳极为活性电极,电极参与放电.
【解答】解:A.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离子方程式::3Mg(OH)2+2Fe3+═2Fe(OH)3+3Mg2+,故A正确;
B.等物质的量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后首先发生中和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钡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离子方程式:Mg2++4OH﹣+2H+=Mg(OH)2↓+2H2O,故B错误;
C.铅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电极方法式:PbSO4+2e﹣=Pb+SO42﹣,故C错误;
D.以金属银为阳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离子方程式:2Ag+2H2OH2↑+2AgOH↓,故D错误;
故选:A.
4.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它们分子中质子总数均与氩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已知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2周期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含有相同元素,且该元素在二者中的百分含量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l价元素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它们分子中质子总数均与氩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甲是18电子的氢化物,且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不难得出甲为H2S,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可能为CH3OH、N2H4等符合,丙中含有二周期IVA族的元素,可能为CH3OH,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应为H2O2,结合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甲是18电子的氢化物,且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不难得出甲为H2S,某钠盐溶液若为NaHS溶液,其中含有HS﹣、OH﹣,但NaHS既能与盐酸等反应生成H2S,也能与Na0H反应生成Na2S,故A错误;
B.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乙的摩尔质量也为32g/mol,且含有18电子,CH3OH符合,CH3OH中只含有极性键无非极性键,故B错误;
C.第二周期IVA族元素为C,如CH3OH符合,但CH3OH不是CH4的同系物,故C错误;
D.H2S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16,丁为H2O2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也为1:16,H2O2中氧元素的价态为一1价,故D正确.
故选D.
5.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1 B.2:1 C.1:1 D.1:3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①2Al+6H+=2Al3++3H2↑,②2Al+2OH﹣+2H2O=2AlO2﹣+3H2↑进行计算.
【解答】解:根据反应方程式①2Al+6H+=2Al3++3H2↑,②2Al+2OH﹣+2H2O=2AlO2﹣+3H2↑可知: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选:A.
6.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间为t1时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SO3(g)
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分析】由图象可以看出,在t1时,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则该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
【解答】解: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体积不变,t1时充入SO3,此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A错误;
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符合,故B错误;
C.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故C错误;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该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7.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简图(如图所示),它是用锌皮制成的锌筒作电极兼做容器,中央插一根碳棒,碳棒顶端加一铜帽.在石墨碳棒周围填满二氧化锰和炭黑的混合物,并用离子可以通过的长纤维纸包裹作隔膜,隔膜外是用氯化锌、氯化铵和淀粉等调成糊状作电解质溶液;该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Zn+2NH4++2MnO2=[Zn(NH3)2]2++Mn2O3+H2O
关于锌锰干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该电池电压逐渐下降后,利用电解原理能重新充电复原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2NH4++2e﹣═Mn2O3+2NH3+H2O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一次电池不能重复使用,二次电池能重复使用.
B、原电池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D、根据锌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解:A、一次电池不能重复使用,二次电池能重复使用,干电池是一次电池,所以当该电池电压逐渐下降后,不能利用电解原理能重新充电复原,故A错误.
B、该原电池放电时,正极上二氧化锰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MnO2+2NH4++2e﹣═Mn2O3+2NH3+H2O,故B正确.
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C错误.
D、Zn+2NH4++2MnO2=[Zn(NH3)2]2++Mn2O3+H2O 转移电子
65g 2mol
3,25g 0.1mol
所以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3.25g,故D错误.
故选B.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题-第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8.某校兴趣小组对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如表:
装置
序号
试管中的药品
现象
持续通入
实验Ⅰ
1.5mL 1mol•L﹣1CuSO4溶液和3.5mL 1mol•L﹣1NaOH溶液混合
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
实验Ⅱ
1.5mL 1mol•L﹣1CuCl2溶液和3.5mL 1mol•L﹣1NaOH溶液混合
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
(1)制取新制Cu(OH)2悬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2OH﹣═Cu(OH)2↓ .
(2)甲同学重新用实验II的方法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向洗净后的Cu(OH)2中加入5mL蒸馏水,再持续通入SO2气体,现象与实验I相同,此步实验证明: 黄色沉淀消失,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或实验II与实验I的现象差异)与Cl﹣有关(或与SO42﹣无关) .
检验Cu(OH)2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Cu(OH)2洗涤干净 .
(3)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如下: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它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2+,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含有蓝色Cu(NH3)42+溶液.
①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2NH3•H2O═Cu(NH3)2++Cl﹣+2H2O、 4Cu(NH3)2++8NH3•H2O+O2═4Cu(NH3)42++4OH﹣+6H2O .
②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CuCl,实验方案如图:
填写如表空格:
试剂1
试剂2
蒸馏水
现象1
现象2
③写出实验II中由Cu(OH)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Cu(OH)2+2Cl﹣+SO2═2CuCl↓+SO42﹣+2H2O .
(4)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砖红色沉淀是Cu2O.完成合理的实验方案: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 加5mL蒸馏水,向其中持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或现象与实验I相同) ,则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1)实验室通常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制取新制Cu(OH)2悬浊液,根据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书写离子方程式;
(2)比较实验Ⅰ和Ⅱ可知,两个实验制取Cu(OH)2悬浊液所以用铜盐不同,产生的现象不同也应由此产生,Cu(OH)2固体表面有氯离子等杂质,可以通过洗涤滤液中是否有氯离子判断洗涤是否干净;
(3)①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蓝色溶液中应有铜离子,所以这一过程中有亚铜离子被氧化的反应;
②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根据这上性质可以证明该白色沉淀是否为CuCl;
③实验II中由Cu(OH)2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铜和硫酸盐;
(4)根据实验Ⅰ中的现象可知,氧化亚铜能与二氧化硫继续反应生成绿色溶液,据此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
【解答】解:(1)实验室通常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制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故答案为:Cu2++2OH﹣═Cu(OH)2↓;
(2)比较实验Ⅰ和Ⅱ可知,两个实验制取Cu(OH)2悬浊液所以用铜盐不同,产生的现象不同也应由此产生,Cu(OH)2固体表面有氯离子等杂质,可以通过洗涤滤液中是否有氯离子判断洗涤是否干净,具体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Cu(OH)2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黄色沉淀消失,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或实验II与实验I的现象差异)与Cl﹣有关(或与SO42﹣无关);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Cu(OH)2洗涤干净;
(3)①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蓝色溶液中应有铜离子,所以这一过程中有亚铜离子被氧化的反应,所以存的离子反应还有4Cu(NH3)2++8NH3•H2O+O2═4Cu(NH3)42++4OH﹣+6H2O,
故答案为:4Cu(NH3)2++8NH3•H2O+O2═4Cu(NH3)42++4OH﹣+6H2O;
②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根据这上性质可以证明该白色沉淀是否为CuCl,所以实验为
试剂1
浓盐酸
试剂2
蒸馏水
现象1
白色沉淀溶解
现象2
出现白色沉淀
,
故答案为:
试剂1
浓盐酸
现象1
白色沉淀溶解
现象2
出现白色沉淀
;
③实验II中由Cu(OH)2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铜和硫酸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H)2+2Cl﹣+SO2═2CuCl↓+SO42﹣+2H2O,
故答案为:2Cu(OH)2+2Cl﹣+SO2═2CuCl↓+SO42﹣+2H2O;
(4)根据实验Ⅰ中的现象可知,氧化亚铜能与二氧化硫继续反应生成绿色溶液,据此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其操作为加5 mL蒸馏水,向其中持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或现象与实验I相同),
故答案为:加5 mL蒸馏水,向其中持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或现象与实验I相同).
9.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表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1 KIO3+ 5 KI+ 3 H2SO4═ 3 K2SO4+ 3 I2+ 3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I2+SO32﹣+H2O=2I﹣+SO42﹣+2H+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d.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其中分液漏斗使用前须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是否漏水 ,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abdc (填序号)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滴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1.0×10﹣5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分析】(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高和降低相同,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
(2)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Na2SO3稀溶液具有还原性被氧化为硫酸钠,I2具有氧化性,被还原为I﹣,结合反应的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写出离子方程式;
②分液漏斗使用前须进行检漏,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其操作为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分离出下层液体,据此答题;
(3)①溶液呈蓝色,随反应I2+2S2O32﹣=2I﹣+S4O62﹣进行,溶液中没有碘,溶液由蓝色为无色;
②根据(1)中反应方程式计算;
③根据I原子守恒找出碘酸钾中碘原子与碘单质的关系式分析计算.
【解答】解:(1)该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为:KIO3→I2,I元素由+5价→0价,一个KIO3分子得5个电子;KI→I2,I元素由﹣1价→0价,一个KI分子失一个电子,所以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为5,KIO3的计量数为1,KI的计量数为5,其它元素根据原子守恒配平,所以反应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故答案为:1;5;3;3;3;3;
(2)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Na2SO3稀溶液具有还原性被氧化为硫酸钠,I2具有氧化性,被还原为I﹣,结合反应的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写出离子方程式,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I2+SO32﹣+H2O=2I﹣+SO42﹣+2H+,
故答案为:I2+SO32﹣+H2O=2I﹣+SO42﹣+2H+;
②分液漏斗使用前须进行检漏,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其操作为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分离出下层液体,所以操作顺序为abdc,
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abdc;
(3)①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溶液呈蓝色,随反应I2+2S2O32﹣=2I﹣+S4O62﹣进行,溶液中没有碘,溶液由蓝色为无色,说明反应到终点,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所依据的现象是:滴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故答案为:滴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b中生成的碘在c中反应I2+2S2O32﹣═2I﹣+S4O62﹣,所以
I2~~~~~~2S2O32﹣,
1mol 2mol
1.0×10﹣5mol 2.0×10﹣3mol•L﹣1×0.0025L×=2.0×10﹣5mol,
故答案为:1.0×10﹣5;
③根据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可知
I~~~~~KIO3~~~~~3I2
碘酸钾中的碘 127g 3mol
m 1.0×10﹣5mol
所以m=×10﹣5g,
所以设每千克食盐中含碘××10﹣5g=g=mg,
即为mg/kg,
故答案为:.
10.现有常温下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
(1)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增大的是 BD .
A.c(H+) B. C.c(H+)•c(OH﹣) D.
(2)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 向右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比值将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3)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 < V(乙)( 填“>”、“<”或“=”).
(4)已知25℃时,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K1
1.8×10﹣5
4.3×10﹣7
3.0×10﹣8
K2
﹣﹣
5.6×10﹣11
﹣﹣
下列四种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 B .
A.HCO3﹣B.CO32﹣C.ClO﹣D.CH3COO﹣
(5)常温下,取甲溶液稀释100倍,其pH= 4 ;取99mL甲溶液与1mL1mol/L的NaOH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恢复至常温时其pH= 10 .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电离,n(H+)增大,酸性减弱c(H+)减小,c(OH﹣)增大,Kw不变;
(2)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向醋酸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电离;
(3)pH相等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等体积等pH的两种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酸的物质的量越多需要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越大;
(4)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电离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H3COOH>H2CO3>HClO>HCO3﹣;酸性越弱,对应的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越强,据此进行解答;
(5)pH=2的盐酸稀释10n倍,pH增大n;99mL0.01mol/L的盐酸溶液与1mL1mol/L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显碱性.
【解答】解:(1)A.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故A错误;
B. =×=,K不变,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则稀释过程中比值变大,故B正确;
C.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c(OH﹣)增大,c(H+)•c(OH﹣)=Kw,Kw不变,故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