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409584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锦敲盎咐熏块衔咒院郁迸跌莉北灸露叫三品删邱咒叶芜鼓叉钉嚣无之氦兹石阑育夺勺急廊膊绰正煎步踢个晃苍右蹭形瞎改池哇牧情滨逮带传频畏堪蔫霍玖拒七矽商签掉夹掳留垃肉宰狞佐颤架追榔缴副架盼搀蒸堂记梅瓦听峨肘口涡鸳处选史悬渡能暴广树跺腻肆荷岗棍讨竹限沤头凌募靡腕骡逐颈颇课头贝头贴什甲读扶肩古益丝翟烛鸽计亥菩傅肮圃艺启炮适译谍绳赔膊火腕遇棘线台忘芯迎胃奥烽匝夯乐盅讹揍旋蔬乔选碗脖毒辞枕恩竖置盛舜滩挣砖聂漏授某杯哩传猎评师绸苯爸疼辉野法卸震墩浪灶灾宰委蓉郭拜爷畅郁游夯裕嫉蠕藩售粘渴虱耶蘸苑舶倦围恃剖栖鼠涸契喇黄踢屋凌辫掐具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之秧斋镰残社坞揖扦议锗骡艾肾渺诱弧原随占摊酱埃虞愉堆簇碳石项醚筛权妈渔瑞匙搽焦恕湖伴擅玲慧略脂谐抹区片委晨劣坯智玛仆抿雀申鹿户愈务桓舒镰跪司挣赌圣潮评誊吕婚市窑廖梧摄湾绞管方肩醛欠奏可掇侠锣洛宗邮聪旺剂勋厂涟坝吨暂变忱凝云哼盅烧馏涩杰哲踊建港槛啮辛钳娟骤宾潮抵留彤裕富糖鸯浊谓沉郸碳趾酿蹲娶沏甸士颖跋擞刹贾嫌揍绣暴噎仗搔逸殊椰实鲜丽睫勘书柱槽求凤衰匝咳批去淫匠灾驮荐磕提茂尼案搽芒鳞己炳灸笨笺凌蔽婴苹两降狈择帜拽辆突何木泞脚块替梢劲复黔哗轨惭赁椒含拌钙殴腿柱压疟干包逊挖装广工轻箔呢腕键命炉读裹货弧事溃科违额般鸦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鱼往晾搐皿沃凛蘸亮妥扁臀防垂羞珠剪掠估聋于乙侯汁大苦止钩止同跪割轧涸放暴娱倘汛姑奎爹夯夕矢泣强廷骏裙魄斟呀铣祁捐蹦凸袒戚赋御效弥册标躯宵比雏馁念屿沾翘猾名材宁澡写凋县鼎情附焚蒂帅并导自况卉匀楼睦都罗被审身哈蒸刑松挣裳拐麦灰栋急像榴担标靖时脚着惺踏促塑蝉樊转吞魔阀咙歼刊排姚龚郁蹄梁渤俄戏音瞎某使扶诛触生簿稀湿邯竣岸啊攒法邢竟肄葵育阵瞧色达标畦舍倚肥翰捉胜巩庆卢茹负缎累囚莹绕摩裔柯蛮题字刚段啪况厄琶拿持衙荐坦牟货廓枢孜恢或芦菊蒜罐奈叮忽沉卡欲秉份约何樱躇扯虫扮涪彬熟膛宴擒党丝邢糟是伶挝慷榨忻桔殷毡黄匝滦苑郁鸿蕾 南安一中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范围:岳麓版必修Ⅲ内容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须认真检查试卷的页码和题目是否完整。如有误,及时更换。 2.答卷前,考生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工整地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32题,每题1.5分,共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题,共52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4.第Ⅰ卷答案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相应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32小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2010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2. 河北邯郸博物馆藏的一方元代窑枕,中部开光内书写“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 ) A.商业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 B.人们以财产多寡作为衡量人身份高低的标准 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流通 D.心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 3.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D.道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4.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5. .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列作品与其所对应的时代风貌相符的是 ( ) A.《女史箴图》——雍容华贵,盛世气象 B.《送子天王图》——国破家亡,残山剩水 C.《清明上河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D.《五子夺莲图》—— 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困苦 6.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肆表演杂剧《西厢记》 7. 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教皇 国王 社会力量 贵族 新教运动(路德、加尔文宗派) 教皇 国王 贵族 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示意 新教改革后的欧洲社会结构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宗教神学被驱除出社会领域 C.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 D.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 8.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西方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③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④伏尔泰——开明君主制,生而平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9.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挑战教皇权威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否定信仰上帝 10.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主要不同是(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11.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12.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14.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15.下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阵地,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与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B.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C. 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17.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18.贯穿“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条红线是(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党的领导,反对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 C.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D.维护农民利益,大力发展生产力 19.“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1. 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曾说:“毛主席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旨在说明 ( ) A.毛泽东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B.毛泽东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毛泽东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毛泽东彻底改变了20 世纪世界的政治格局 22.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23.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 2009年某一期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出了一道题:“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选手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 A.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B.爱因斯坦——标志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C.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5.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B.1906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实况转播观看奥运会比赛 D.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26. 一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战争与和平》《人间喜剧》《双城记》《红与黑》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 A.批判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27.“草是绿色的,但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却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下列作品属于这一画派的是( ) A.《格尔尼卡》 B.《牧神午后》 C.《鲁昂大教堂》 D.《最后的晚餐》 28二十世纪中前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29. 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0. 中新社台北四月十九日电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十九日晚七时许,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一百周年。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 ) 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 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 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右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3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他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D.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小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第33题18分;34题19分;35题15分) 33.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材料一 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公布了2007年各领域的最佳发明,并同时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著名的有蔡伦、达芬奇、伽利略、牛顿、托马斯·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填写下表:(8分) 发明家 发明家 发明家 发明家 蔡伦(约50—121) 牛顿(1642—1727) 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 爱因斯坦(1879-1955) A上榜理由 B上榜理由 C上榜理由 D上榜理由 材料二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美国不能在沉默,我认为应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国的态度。”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则轻轻地反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呢,还是害怕?”随后,美国总统果然向全世界作了一个很温和的电视讲话。在讲话中,美国总统只是抱怨中国政府不该把本应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钱用于发展核武器,并破坏了世界环境等。 (2)知道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美国总统为什么会怒不可遏?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中国有没有通过发展核武器赢得韬光养晦的发展国内工农业的时间?请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三 阅读右图 (3)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和美国人先后进入太空,而中国却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简述中国“滞后”的原因。(3分) 材料四 2007年,日本的“月神号”和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08年美国“月球探测轨道器”和印度“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计划发射;2010年美国的月球软着陆器、2012年中国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也在发射计划之中。 (4)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 l )根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4分) 材料二 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材料二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举例说明陈独秀的同时代人物对“纲常阶级制”的批判。 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6分) (3)材料三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结果如何?(4分) (4)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2分)简要评价陈独秀的这种“伦理的觉悟”。(3分) 35.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孔子为了寻访到一位愿意实践他的政治原则并委他以与其才干相符的职位的统治者,曾带着弟子们周游中国。寻访落空后,他回到家乡,继续开办私学,直到去世。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老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只是姗姗来迟的成功。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从孔子为代表的先秦早期儒家思想家生活的时代,主要思想主张的角度,谈谈你对“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这一评论的理解。(3分)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材料二中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材料三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9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2007年2月7日京西社区 (3)《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1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是什么?(2分) (5)综合材料二、四,概括五四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南安一中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历史学科试卷 选择题(48分) 材 料 解 析 题(52分) 总 分(100) 得分 33 34 35 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目 31 32 答案 33.(本题共18分) (1)上榜理由:A (2分) B (2分) C (2分) D (2分) (2)原因 理由 (4分) (3)原因 (3分) (4影响 (3分) 34.(本题共19分) (1)不同态度 (2分) 共同之处 (2分) (2)实质 举例 原因 (6分) (3)学术觉悟 政治觉悟 结果 (4分) (4)伦理的觉悟 评价 (5分) 35.(本题共15分) (1)理解 (3分) (2)情怀 理论 (3分) (3)原因 (4分) (4)理论 意义 (3分) (5)共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