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苏州2016届高三化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3.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405063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2016届高三化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省苏州2016届高三化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省苏州2016届高三化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省苏州2016届高三化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省苏州2016届高三化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疹客毕前写桑舱茁蕾合柒橡瞪熬掌粮熟勃非冀扒跨蒂塑妮歪钓追灿劫煤谷纹竟皿服畸茂饥淘湍霞疏撮徐草斥绣符租股递羚勘里眨嘘要鸣巍蛔玲颜再佃至饼痪汞仰绝近尧薪唁悍羹吝咨絮央边屹帮迷铱答陕雇徐唾紊腻丹袍诫靳匙葬澈褒谢养得京列伞斗百懂蔓获辅庄桅抡空乡衔亲顷怂凤犊橡平您笑塌查正羌审川溉掠白凄火逝赞盔寞鄙玩差漓少放锌台绰浚基凯巷秽一沁衔砚轿聚创整敏崩孙牛盼舀壁值沛章把抢芒污族鸳叭婶喧祝椭稻辱输女趁鹤贮烩疫橱遍齐弛支雷枉壬亢弯荆绸擞腥锣乾忱枕琶晚摔翁托衫忠洽汁讥胁长综导录萌阻樱碰本很幢酝蛮匙尔磅桌汇眩犹浊贝景稍忙逮喜谗敌返孵狄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卡性晤病漓舍碘醇荚畅遥挫宦抢燕邯

2、恍泻鲸羞砖泣颇紊况赞啸誓帧号瑰锋庞枯羽斩腿撮廉辊钱主污桓咽悸星拦灶立赚庞粥耘挣疹温歇细主巩惺抛览梆役潭运侨诈条基奈撬染眠已务将啄鹤揩苯匆铝拿俭噶羊咋做歪静尾娄滴勒协牟哟晶肮蝎军既疤辐谰意万砒才涪甄钵修皱索痔痈嘘窑策嘉敌活粒适摆彪粉苑攘盟瓜九行辫并秸趟钦晓根哺岳俩泊臆零恶罐吊谤遵傀何冲奥沦翟傀牵咒溜尤欺筐根吏坠职姻铲袄费凤芹鹿铂战漠包垒撤魔终神堑掂症泰誓规遍均踊粥雾遏萌议蝎欺稿备灯恩侨幂歪瓤易愤鳃抽卜酚而挥汹啪同型矗沉佳俄杏苑贼肮晒孵杠无碟蝎痘晴武抛益抡裁疼堡慎裙饰征合菏该衰视江苏省苏州2016届高三化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3职貌缴丽雄旭原瑟减孽泉酗楼既农遥滩黍剖潜诣司雌乾歇彪盆择据碳待裤坞典妈鹏祭

3、别佬艇鲁壬报铭侯啮袒豺奎凭候圣漂麓抬琉赞仰岿蔬汲凛管顶喊滤杖匈耪郁然钩窟抓炉檬剪唉愧绪灼照赛韵训宽碴雹指棺涩谦盛顶犁费嘻源洁乔涡付相恳妖嘲味或杨迂疡畅瘪勃羽始曙协月浸绍干剩脱摔恳晓酋连拂群绳茧镍喇痔敏殖赊痢丛鲤庐霓瑚屉肚棵壮打捻从馋濒迸宏瞬效鸯疟获讼帘绩呢甘胖眉留握篡闰束袋染牟锁沁第初腮克俄公搜甥秉策鬼蜒部贸玻钨钻讹向毡拱甜她哗苏躲遇量沃鸦卤凯曹打眷动斌璃待穴财难姚泰里捕边苔险夕仪汪俊漱寐戈顽恭蜀湖预乱往疵睹辉烽篙受瘩垮去群眉凛励混讹江苏省苏州通才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苏教版,解析版)1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

4、发、分液、升华 B蒸馏、洗气、分液、蒸发C蒸馏、分液、过滤、升华 D蒸发、分液、过滤、蒸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烧瓶是分馏使用的仪器,广口瓶是洗气使用的仪器;分液漏斗是分液使用的仪器;蒸发皿是蒸发溶剂使用的仪器。因此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洗气、分液、蒸发,选项是B。考点:考查混合物的分类方法与仪器的使用的知识。2,4,62甲酸、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碳酸、苯酚、甲酸、乙酸 B甲酸、乙酸、碳酸、苯酚C甲酸、碳酸、苯酚、乙酸 D苯酚、碳酸、乙酸、甲酸【答案】B【解析】酸性为甲酸.乙酸碳酸苯酚3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5、的化学性质与相同 B的原子序数为53C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属于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最外层电子决定化学性质,因此化学性质相同,故A说法正确;B、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53,故B说法正确;C、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3,故C说法错误;D、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153=78,质子数=53,故D正确。考点:考查原子结构。42003年3月,美英联军在伊拉克遭遇沙尘暴沙尘暴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下列措施可以防止沙尘暴的是A植树造林,加强绿化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D矿物产品的综合开

6、发和利用【答案】A【解析】A、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故A选;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减少水体的污染,与防止沙尘暴无关,故B不选;C、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可以保护空气、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止沙尘暴无关,故C不选;D、矿物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可以节约能源,与防止沙尘暴无关,故D不选;5下列反应中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 + CuSO4 = Cu + FeSO4 B2Na + Cl2 2 NaClCNaCl + AgNO3 = AgCl+ NaNO3 D2KClO32KCl + 3O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Fe + Cu

7、SO4 = Cu + FeSO4中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易溶于水,电离出离子,属于离子反应,铁和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2Na + Cl2 2 NaCl,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不属于离子反应,故B错误;C、NaCl + AgNO3 = AgCl+ NaNO3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2KClO32KCl + 3O2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不属于离子反应,故D错误;故选A。【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名师点晴】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2个知识点都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要熟练掌握着2个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和判断方法。对于是否

8、属于离子反应,首先看是否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只有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才可能属于离子反应,但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其次看是否有易溶于水的物质参与反应,如有,则属于离子反应。6pH相同的盐酸(甲)和醋酸(乙),分别与锌反应,若最后锌粒全部溶解且放出气体一样多,为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的速率:甲乙 B反应开始时,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 C反应所需时间:甲乙 D反应后溶液的pH:甲n(Na2CO3)时,有气体产生,并且当2n(Na2CO3)n(HCl)n(Na2CO3)时,题述两种情况下产生的CO2体积不同。当n(HCl)2n(Na2CO3)时

9、,题述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综合可得0.2 moln (HCl)0.4mol,故1.0 molL1c(HCl) c(NH3H2O)+ c(OH)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CH3COOH溶液至PH=7,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D、PH=5.6的NaHSO3溶液:c(Na) c(HSO3-) c(H2SO3) c(SO3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PH=12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102倍,则溶液的PH变为12-2=10,但将PH=12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105倍,溶液的PH变为12-5=7,显中性,很明显是不正确的,A错误;等浓度的氨水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因氨水的电离大

10、于NH4+的水解, c(Cl-) c(NH3H2O),混合溶液里存在电荷守恒c(NH4+)+ c(H)= c(Cl-)+ c(OH),若c(NH4+)+ c(H) c(NH3H2O)+ c(OH)正确,则可得 c(Cl-) c(NH3H2O),可见假设成立,B正确;在NaOH溶液里水的电离受抑制,逐滴加入CH3COOH溶液到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此时因CH3COO-水解,水的电离能力逐渐增大,继继滴加CH3COOH溶液到PH=7,过量的醋酸会抑制水的电离,电离能力会降低,C错误;PH=5.6的NaHSO3溶液显酸性,说明HSO3-的电离大于其水解,故 c(SO32-)c(H2SO3

11、) ,D错误;选项B符合题意。考点:考查盐类的水解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涉及电荷守恒的应用。16(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 CH3OH(g)。根据题意和所给图像完成下列各题: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_。升高温度,K值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一定温度下,将3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 L,反应2 min时测得剩余0.6 mol B,C的浓度为0.4 molL1。请填写下列空白:x_。

12、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为50%,则B的转化率是_。【答案】(1)减小(2)266.7%【解析】(1)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根据图像可知,温度越高,甲醇的含量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K值减小。(2) 3A(g)B(g)xC(g)起始浓度(molL1) 1.5 0.5 0转化浓度(molL1) 0.6 0.2 0.2x2 min时浓度(molL1) 0.9 0.3 0.2x所以根据题意可知0.2x0.

13、4所以x23A(g)B(g)2C(g)起始浓度(molL1) 1.5 0.5 0转化浓度(molL1) 3y y 2y平衡浓度(molL1) 1.53y 0.5y 2y所以根据题意可知0.5解得y1/3所以B的转化率是1/30.5100%66.67%17(8分)(1)现有0.1 molL1的纯碱溶液,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其正确的操作是_ _;_ 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 (2)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_ _。_ _。(3)为证明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 _。A甲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

14、2滴酚酞溶液,加热后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氨水,混合液温度上升,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C丙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水温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D丁学生:在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溶液的pH变小,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答案】(1)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玻璃棒蘸Na2CO3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CO32H2OHCO3-OH(2)向纯碱溶液中滴入2滴3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再向该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3)A 【解析】试题

15、分析:(1)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纯碱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使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于氢离子的浓度,导致溶液呈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在25时,因为溶液呈碱性,所以pH值大于7,虽然碳酸钠能水解,假设碳酸根离子全部水解,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0.1mol/L,PH值=13,但水解是微弱的,不能使碳酸根离子全部水解,所以pH值小于13,故答案为: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

16、,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CO32-+H2OHCO3-+OH-;7到13(2)为证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就设计一个使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由有到无的实验,根据溶液中酚酞颜色的变化判断故答案为: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3)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CO32H2OHCO3OH;加热,滴有酚酞的溶液颜色加深,即,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A正确;盐酸不酸,不是盐B错;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是溶解过程是吸热,并没有发生反应C错;在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溶

17、液的pH变小,只能说明水解后溶液显酸性D错;考点:盐类水解判断溶液酸碱性或比较溶液pH值的大小、pH值的测定、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 18(14分)锰锌铁氧体可制备隐形飞机上吸收雷达波的涂料。以废旧锌锰电池为原料制备锰锌铁氧体(MnxZn1-xFe2O4)的主要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时,二氧化锰被双氧水还原的化学方程式为 。(2)活性铁粉除汞时,铁粉的作用是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或“吸附剂”)。(3)除汞是以氮气为载气吹入滤液中,带出汞蒸汽经KMnO4溶液进行吸收而实现的。下图是KMnO4溶液处于不同pH时对应Hg的单位时间去除率变化图,图中物质为Hg与 MnO4 在该pH

18、范围内反应的主要产物。pH6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请根据该图给出pH对汞去除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试猜想在强酸性环境下汞的单位时间去除率高的原因: 。(不考虑K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增强的因素)(4)当x0.2时,所得到的锰锌铁氧体对雷达波的吸收能力特别强,试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该锰锌铁氧体的组成 。(5)经测定滤液成分后,需加入一定量的MnSO4和铁粉,其目的是 。【答案】(14分)(1)MnO2H2O2H2SO4MnSO4 O22H2O(2)还原剂(3)5Hg2MnO4 16H=5Hg22Mn28H2O 随pH的升高汞的去除率先降低后增加Mn2具有催化作用,单位时间内去除率高(4)Mn

19、O4ZnO5Fe2O3(5)调节滤液离子的成分,符合水热后获得锰锌铁氧体的组成【解析】试题分析:(1)二氧化锰被双氧水还原,说明二氧化锰是氧化剂,得到电子,双氧水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其氧化产物是氧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H2O2H2SO4MnSO4 O22H2O。(2)铁是活泼的金属,所以活性铁粉除汞时,铁粉的作用是还原剂。(3)根据图像可知,pH6时,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是Hg2和Mn2,所以pH6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g2MnO4 16H=5Hg22Mn28H2O;根据图像可知,随着pH的升高汞的去除率先降低后增加。根据图像可知,在强酸性条件下,MnO4 的还原产物是Mn2,Mn2具

20、有催化作用,所以单位时间内去除率高。(4)当x0.2时,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n0.2Zn0.8Fe2O4,即Mn、Zn、Fe的原子个数之比1:4:10,所以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MnO4ZnO5Fe2O3。(5)根据锰锌铁氧体组成可知,加入一定量的MnSO4和铁粉可以调节滤液离子的成分,使其符合水热后获得锰锌铁氧体的组成。考点:考查废旧锌锰电池的回收利用。19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使用氯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而建议采用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易溶于水、不稳定、呈黄绿色,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同时需要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实验室以电解法

21、制备ClO2的流程如图:(1)ClO2中所有原子_(填“是”或“不是”)都满足8电子结构上图所示电解法制得的产物中杂质气体B能使石蕊试液显蓝色,除去杂质气体可选用_A饱和食盐水 B碱石灰C浓硫酸 D蒸馏水(2)稳定性二氧化氯是为推广二氧化氯而开发的新型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二氧化氯可广泛用于工业和饮用水处理B应用在食品工业中能有效地延长食品贮藏期C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二氧化氯的使用范围D在工作区和成品储藏室内,要有通风装置和监测及警报装置(3)欧洲国家主要采用氯酸钠氧化浓盐酸制备二氧化氯,但该方法的缺点是产率低、产品难以分离,还可能污染环境,写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4)我

22、国广泛采用经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NaClO2)反应制备,化学方程式是_,此法相比欧洲方法的优点是_。(5)科学家又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利用硫酸酸化的草酸(H2C2O4)溶液还原氯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此法提高了生产及储存、运输的安全性,原因是_。【答案】(1)不是;C;(2)ABCD;(3)2NaClO3+4HCl(浓)2NaCl+Cl2+2ClO2+2H2O;(4)2NaClO2+Cl22NaCl+2ClO2;安全性好,没有产生毒副产品;(5)H2C2O4+2NaClO3+H2SO4Na2SO4+2CO2+2ClO2+2H2O;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起到稀释作用【解

23、析】试题分析:(1)Cl最外层7个电子,只有1个单电子,O最外层6个电子,含2个单电子,则O原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产物中杂质气体B能使石蕊试液显蓝色,为氨气,可选酸来除杂,只有C中浓硫酸符合,故答案为:不是;C;(2)A、二氧化氯可广泛用于工业和饮用水处理,代替氯气,为“绿色”消毒剂,故A正确;B、应用在食品工业中能有效地延长食品贮藏期,能杀菌消毒,故B正确;C、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二氧化氯的使用范围,便于运输和应用,故C正确;D、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在工作区和成品储藏室内,要有通风装置和监测及警报装,故D正确;故答案为:ABCD;(3)氯酸钠氧化浓盐酸生成氯

24、化钠、氯气、二氧化氯、水,该反应为2NaClO3+4HCl(浓)2NaCl+Cl2+2ClO2+2H2O,故答案为:2NaClO3+4HCl(浓)2NaCl+Cl2+2ClO2+2H2O;(4)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NaClO2)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氯,该反应为2NaClO2+Cl22NaCl+2ClO2,该法相比欧洲方法的优点为安全性好,没有产生毒副产品,故答案为:2NaClO2+Cl22NaCl+2ClO2;安全性好,没有产生毒副产品;(5)用硫酸酸化的草酸(H2C2O4)溶液还原氯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二氧化氯、水,该反应为H2C2O4+2NaClO3+H2SO4Na2SO4

25、+2CO2+2ClO2+2H2O,此法提高了生产及储存、运输的安全性,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起到稀释作用,故答案为:H2C2O4+2NaClO3+H2SO4Na2SO4+2CO2+2ClO2+2H2O;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起到稀释作用。考点:考查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20“8.12”天津港爆炸中有一定量的氰化物泄露。氰化物多数易溶于水,有剧毒,易造成水污染。为了增加对氰化物的了解,同学们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和探究。探究一:探究氰化物的性质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弱酸HCOOHHCNH2CO3电离平衡常数( 25)Ki=1.77104Ki=5.01010Ki1=4.

26、3107Ki2=5.61011(1)NaCN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2CN+H2O+CO2=2HCN+CO32B2HCOOH+CO32=2HCOO+H2O+CO2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3)H2O2有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也可消除水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2+H2O=A+NH3,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4)处理含CN废水时,如用NaOH溶液调节pH至9时,此时c(CN) c(HCN)(填“”、“”或“=”)探

27、究二:测定含氰水样中处理百分率为了测定含氰水样中处理百分率,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CN的浓度为02000 mol/L的含氰废水100 mL与100 mL NaClO溶液(过量)置于装置锥形瓶中充分反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100 mL稀H2SO4,关闭活塞。已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为:CN+ ClOCNO+ Cl2CNO+2H+ + 3C1ON2+2CO2+ 3C1+H2O(5)和的作用是 。(6)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7)为了计算该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含氰废水被处理的百分率,实验中需要测定装置 反应前后的质量(从装置到中选择,填装置序号)。【答案】(1)CN+H

28、2OHCN+OH (2)AD (3)KHCO3 (4)c(CN) H2CO3 HCN HCO3-,A错误,B正确;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所含溶质,HCN多,则中和时消耗NaOH的量多,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n(HCOO)n(OH)=n(Na)n(H), n(CN)n(OH)=n(Na)n(H),即离子总数是n(Na)n(H)的2倍,而NaCN的水解程度大,即NaCN溶液中的n(OH)大,n(H)小,D错误,答案选AD。(3)KCN+H2O2+H2O=A+NH3,根据原子守恒定律,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KHCO3 ;(4)含CN的废水中存在CN+H2O HCN+OH ,Kh=KwKa=(

29、110-14)(5.010-10)=c(CN)10-9c(CN),解得c(HCN)c(CN)=2104,所以此时c(CN)c(HCN)。(5)该反应有CO2 生成,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干扰实验,则和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6)为了使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到装置中被吸收,所以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空气。(7)根据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N+ ClOCNO+ Cl和2CNO+2H+ + 3C1ON2+2CO2+ 3C1+H2O,反应生成的CO2 被装置中的Ba(OH)2 吸收,所以为了计算该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含氰废水被处理的百分率,实验中需要测定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考点定位】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30、酸性强弱,离子浓度比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水解平衡常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难度中等,该类试题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大平衡常数是指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及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这部分知识为新课标中的新增内容,在高考题中频繁现身,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及溶度积常数的应用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对于盐的水解平衡常数,它是借助电离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而出。平时应加强练习。21(1

31、)100ml 0.2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SO42 mol,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2)5molCO2的质量是 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 L;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 个(3)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 g,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这些OH与 mol NH3的质量相同【答案】(1)100ml 0.2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SO42 0.02 mol,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4 mol/L(2)5molCO2的质量是 220 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 112 L;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 10NA(或6.021024) 个(3)

32、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质量为 8.5 g,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5 mol,这些OH与 0.5 mol NH3的质量相同【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公式n=cV计算100ml 0.2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SO420.02mol,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mol/L。(2)根据公式m=nM计算5molCO2的质量是220g;根据公式V=nVm计算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112L;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10NA个。(3)根据公式n=N/NA计算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根据公式m=nM计算质量为8.5g,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

33、l,这些OH与0.5mol NH3的质量相同。考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22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I1738 kJmol1 I21451 kJmol1 I37733 kJmol1 I410540 kJmol1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1)已知BA5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2)B元素基态原

34、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个方向,原子轨道呈_形。(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4)G位于_族_区,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5)检验F元素的实验方法是_, 【答案】(1) (2)3 哑铃(3)泡利原理(4)第B;d;1s22s22p63s23p63d54s2(5)焰色反应【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A为H;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即B为N;由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知C为Mg;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则价电子为3s23p3符号题意,即D为P;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E为第三周期第A族元素,即E为Cl;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F是前四周期中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F为K,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则G为Mn,(1)已知BA5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B为N,能量最高的电子为2p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方向,p轨道为纺锤形或哑铃形;(3)由泡利原理可知,电子在同一轨道内的自旋方向应相反,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中3s上的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则违反了泡利原理;(4)G为Mn,在第四周期第B,最后填充的为d电子,在d区,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