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实用语文课程混合学习策略.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395889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实用语文课程混合学习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实用语文课程混合学习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实用语文课程混合学习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实用语文课程混合学习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实用语文课程混合学习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实用语文课程混合学习策略 韦晓军【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实用语文课程混合学习策略的实施,从信息化元素应用、学习能力提高、课时缩减和互动缺乏等方面分析混合学习实施的需求,提出依托丰富资源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合理使用平台确保混合学习的实施、教学互动设计确保交流需求、创新展示和评价确保教学成效等混合学习实施策略。【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用语文课程 混合学习策略G A0450-9889(2018)10C-0133-02目前,大数据、在线开放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关键词,调查数据显示,各级各类高校开始使用网络课程教学已超过60%。近年来,

2、混合学习研究也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但研究内容结合实证案例的理论研究较少;结合某个学科具体应用混合学习的教学案例研究中,也缺乏理论归纳、创新和普遍指导意义。因此,信息时代背景下有效应用网络学习平台,结合混合学习理论及课程的教学特点,开展混合学习实践,探究有利于高职学生进行混合学习的策略,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成效,将为高职混合学习教学改革的普及与推广提供创新研究思路。一、需求分析高职实用语文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通识(基础)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是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而目前,高职借助信息化进行在线教学改革日渐推广,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

3、的反馈与交流、师生良好的互动等独特的优势显而易见,那么,我们的教学是否还需要传统课堂?混合学习的实施有无必要?答案是肯定的。(一)传统课堂需要增加信息技术元素。“微时代”冲击着传统的交流方式、阅读方式、购买方式、支付方式乃至学习方式,人们每天都利用网络,借助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写微博,发微信,看微电影,进行微营销等,当代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快速、便捷的全新体验,同时,信息时代也向各种传统方式提出了挑战,给校园里的学生带来了全方位的信息需求变化。然而,我们的传统课堂信息化元素偏少,仅凭多媒体课件播放几段视频,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日常网络使用习惯与需求。而且,与专业课程相比,通识(基础

4、)类课程缺乏专业建设一样充足的资金条件,网络共享资源颇为有限,学生对传统的授课方式提出改革的要求,是信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二)学习能力提升需要课堂教学指导。混合学习需要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相结合,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为了调查高职学生的学情,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课群团队通过问卷星设计混合学习在线专题调查问卷,3个专业4个班级学生的115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32.1%的学生利用零碎时间的程度一般,偶尔能利用的占20%;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一般或不足,需要教师或同学引导的占62.6%。但如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愿意利用它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占72.2%。以上数据表明,

5、高职学生具有网络在线学习的愿望,但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能力有待提高,即使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仍需要授课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传统课堂与网络学习相互结合是需要运用混合学习。(三)传统授课课时缩减需要增加在线学习。目前,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课时缩减,基础课程需要为专业课程让路。高职实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出现了课时数从78学时压缩到54、48学时甚至是28學时的现象。课程有限的授课课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愈发困难,可见,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混合学习方式的运用显得尤为必要。传统的课程教学需要延伸至课外及网络,将缩减的课堂教学课时通过学生的网络学习得以补充,课堂可以作为教师答

6、疑解惑、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的阵地,二者相互结合,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四)师生课堂互动交流需要网络弥补。高职实用语文每周一次课,每次23课时,容易造成学生对通识课程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偏少,教师布置课下作业后,学生完成的兴趣度与积极性、网络学习的时长和过程等,教师难以监控及评估,互动缺乏,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应对课下与学生的网络互动予以重视,寻找更好的方式进行弥补,如网络讨论互动、生生或者师生网络评价互动等。二、混合学习策略(一)依托丰富资源,加大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改革需要依托资源建设,混合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更需要丰富的资源才能构建。为了确保信息技术元

7、素及网络教学平台的顺利应用,课程资源建设必须先行。我们坚持适宜碎片化学习和高职学生学习的“微系列教学资源”的理念,建设了涵盖两大板块“微系列教学资源”:一是课程资源,二是拓展资源。课程资源涵盖支持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学习任务书、PPT课件和原创的微课视频;拓展资源涵盖支持学生下载拓展学习的系列资源,如教学参考视频(音频);名词术语、案例资源、拓展阅读、交流讨论、相关链接等。按课程介绍、微课学习、PPT、资源空间(含音频、视频)、任课教师、在线留言和个人中心等模块进行设计。经过两年的多的建设周期,共建21GB资源,并全部上传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进行混合学习。(二)合理使用平台,确保混合学习的实

8、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利用适宜的平台,进行混合学习模式改革与实践,能促进混合学习的实施,实现个性化学习。高职实用语文课程选用了3个在线平台,即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蓝墨云班课APP软件、微信公众号,用于学生在线学习。通过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学习方式,给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这不仅能够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而且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1.课前:微课视频等的应用。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形式灵活多样,利于传授知识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原创微视频提供课程学习的二维码,学生在课前可以使用手机、电

9、脑等终端设备进行泛在化学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微系列”教学资源的学习,并进行自我测试,提高教学成效。2.课中:微课件、微设计、微练习、微点评等“微系列”的应用。微课件是指内容较短小、容量并不庞大、能引发学生身心积极反应的各种碎片化资源,如小故事、小视频、图片、音频等。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需要精心设计微课件的使用,引发学生的关注。微设计是指运用当前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模式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等,设置学生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做”“看讲练”“学思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微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碎片化的训练,并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反馈,可快速、有效地提高技能。微

10、点评可设计于练习及展示之后,通过自我观察、教师与同学点评,及时发现优势与不足,让学生在展示、观摩、点评、再展示等教学反馈活动环节中得到锻炼与提升。微系列资源灵活地运用于自主学习平台,通过投票、头脑风暴、讨论、测试及小组任务等,较好地把网络、电脑,尤其是手机引入课堂,操作便捷,形式灵活,更利于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3.课后:微讨论等的应用。课后乃至课前、课中均可设计适用于网络或者现场教学讨论的主题,融洽师生间的关系,提高课堂互动和成效。总之,课程在教学设计中,课前的知识点传授用微视频;课中的情境教学用微课件、微设计;实践操作用微练习;师生互动用微讨论;学习成效反馈用微点评等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通

11、过“微系列”资源,融入混合学习方式,营造有趣、有用、有效的“三有”课堂。(三)教学互动设计,确保交流需求。互动环节可穿插设计在教学、项目和任务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和任务创设应立足于真实(仿真)而非虚拟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学习。如在高职实用语文口头表达技能训练模块中,应聘自我介绍项目就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应的情境和任务。如连锁专业任务如下:1.教师公布招聘信息。针对连锁专业的特点,教师布置任务时进行相应的设计,即杭州市华润万家便利连锁有限公司招聘连锁便利见习店长。岗位工作内容:负责协助店长做好店务管理工作;检查店务各项管理工作等。岗位能力要求:熟悉店务流程;有较强的管理经验和团队管理能力

12、;沟通能力强;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要求:学生请根據招聘信息,分组模拟招聘情境并分角色扮演,准备应聘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2.学生小组任务分工。接到任务,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应聘者1人、面试官1人、自我介绍记录员1人、形象设计(交流评价评分员)1人、面试官(拟写小组小结)1人。随后,小组全体成员根据任务进行讨论与分析,如分析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能力要求等,画出指导学生拟写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并讨论自我介绍讲稿,最后进行小组展示。(四)创新展示和评价,确保教学成效。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学习平台,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及评价。如小组情境作业成果展示及交流评价阶段,小组将思维导图的照片

13、拷贝在电脑上进行展示,每小组各派1名成员评分。依据教师所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情况和组员完成及贡献情况来小组成员相互评分、小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开展教学评价,教师再针对完成情况及本次课程知识点进行小结。整个任务从布置到展示都可以借助蓝墨云班课的平台进行,便捷、快速且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和促进,提升课堂的互动与兴趣度,教学效果的提升显而易见。【参考文献】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2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3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4孙众,尤佳鑫,温雨熹,等.混合学习的深化与创新J.现代教育技术,2015(9)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