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起到检查教与学的效果,所以精心设计练习题尤为重要。那么数学老师应如何进行练习设计呢?一、设计“生活性”练习题。学到的知识大都是系统性的知识,学生感到很枯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的练习题,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这样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从而对数学感兴趣。如学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后,我安排这样的习题,放学后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超市购物。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学会了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
2、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二、设计“娱乐性”练习题。好动、精力不集中是小学生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精力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教师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进行计算题练习时,我常设计一些“夺小红旗”、“欢乐大比拼”、“摘苹果”、“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这种娱乐性的练习设计可行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浓,参与面广,受到全班学生的欢迎。
3、最终的效果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三、设计“操作性”练习题。形象思维既枯燥又抽象,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所学的知识化难为易,把形象思维变成直观思维。动手操作就是其中的一种,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也易理解。所以说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时一定要重视学生操作性练习。四、
4、设计“综合性”练习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学校举行50米短跑比赛,小明用了9秒,小利用了10秒,小强用了11秒,小平用了13秒,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最快的比最慢的快多少秒?学生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跑步时用时少的,说明他跑得快,此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考察了学生对一些重大节日的掌握程度,理论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告诉学生要想多掌握知识,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还要多读书,多了解生活。综合性练习通过相关知识及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我们对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