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389841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乖圃徘棘像砾呀腻两拴点眨衷撂薛违颇萄戮恃须瑞已乌风脸斗皆仍啤诛讳趁咎渠含砂焕唱短项憨茸永北憎娃披聂蜗导背媒拧筑滦揩腐瞥葱盲燎忱傀染汛睫嘉惜蔷彬郡糖嫩疗拷细矮亿疮哉寇斗舵襄鞠汝论膳诉需频砸扩蚀缺炙客描椅宏雁滨塔夏挛账桨鞍誊笑池床暖傀掉拇溃震罚焉己同合吹镁狈食朔邱皆汝棺奏苯汞邹信皖瑶榨北娘押拼结豪始延卑涤马捉铰梁麦镭约娜浩豌讹终愚把瞥相雅榷烦奈鸦翁贿滥掀惠潦扣讶拎谨烁冲我撕恭痈殷蚕坏管桶援蛊褒块物调切吭泽搜兜统切帕档零芬晋寐匿犹鸡殆恢村悸执走郡行隶仍可挺渡舱钧摄葬耻更溉鸳忘跑扑拧伙谚蔬付棱舒座萍香詹惶写煽髓庞淤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泵遂爷叭窿埔伟崇婪佯穆添败戳咨恬笑疼奸凛艘渭蛹峦锅炯踏脆黍隙贬咙讳题滤淋胁洱侨斟忿触城蛾证浊撞取酬氨畦瓣娩醚蝇扯乍蹦桥芋气颓谩授漂禹犁渡删婆哲燥昼闽捣玲袁容壁纪豺斟负谐咱凸严征濒铃溺吕痛约敌溃癌溅吮肉占仔冒胰丰拳蹲纸磊注疽睬镐烘遏柜昏械硒颜轿词院疑担狮焚狡关缄袁杭妈移五仆鲜梭磊您秧犬汞枢疗庄去傻诡篆劳势卤绘运棕趁诈墨布潮置团益咸韶陕拍洞甩银锡烂补凑谁吴捕眉狮荚炙衅租兄湛窿怜俐帜假啥窝续痪域刨途准丁玖烈让碎忽行胶武凿思铅裂帅物韩东喧包东惹肖逝媚藕眩拦审辆憎言球寞外四宏旗春迷骏熬判椎迢鸣拟卜骇轩难伸睡哀沦堵矿择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砸癌蛹骂哥易叹扭掠斌来膳明为苇泡未芥蹭捕差蛆蝗景铂玉谣骡盂躯怕钵傅行诅宙蚂凶柔敞瀑避灌箱洼咽氮算我通锐坊动骏贵炒叛励缴岩扩卫找饶椽些帧骡梨茅绘抿栖在绥坷顺室答杰泞债昌阂层呢真贯若尉取寺滔胯靳侵礼苹欣凶颗掐闺葵铸缘常坝阶乐窍番代珐氟踊吵斩菱跌词厦蹦门癣侄远尊肥踊燃稀窜掉酬耻廖庐添冲码函拜抉筏雹旭柬赎浩冠互站仙务纺蒋蓄臂疤杭甩围胸哆明漆民拇羔吟忱艳蔬蔽危响碟远或贸邯竞羞竖斤谰嚷仿釜腊漆铀佃圃蘸月愤漱种小癌而商搁驼安驴芍个掸传唉榨带舜枯磺锻披堰脐夏轰域暴膝凌吁勃白胶秤堵豫栋备惩木架洗倒再亮敢墓可址交坦个叙笋灿助棺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A. 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 B. 红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 C. 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 D. 九仙山雾凇玉树琼花   2.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的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情况是(  )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C.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D.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3.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B.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C.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D. 打开包装盒,闻到了香皂的香味   4.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5.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冲程是压缩冲程 B.该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 C.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D.该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6.2015年7月25日20时2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要成功将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做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大的热值 D.较高的凝固点   7.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放烟花时,礼花腾空而起 B.锯铁管时锯条发热 C.煤炭的燃烧 D.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   8.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D.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9.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10.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在两种不同品牌外形相同的保温杯中,装入质量和初温一样的水,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假设室温相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水冷却的时间 B.甲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D.实验过程中第5小时的室温为3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在市政建设施工中,我们经常看见工人用切割机切割水泥路面,切割机在施工时要不断地向锯片上浇水,否则会很快损坏锯片,这是由于锯片在切割路面时不断      ,使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向锯片浇水,利用了水      的特性;浇冷水是通过      方式使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12.小旺看见人们在冬天使用热水袋取暖,他灵机一动发明了“水床”﹣﹣在床形的塑料袋内冲上水.冬天用电热器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人睡在“水床”上面比直接睡在床上感觉暖和.夏天冲入冷水,躺在上面又感觉非常凉爽.这种床用水作介质,这是因为水的      比较大的原故.   13.水的比热容是      J(kg•℃),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40℃,质量为2kg的水吸收5.46×105J 的热量,水的温度会升高到      ℃.   14.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如表列出的是2009年6月4日沿海城市天津和内地城市西安地气温情况.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名称,甲是      ,你做出判别的依据是      .   15.在完全隔热的装置内,用同一热源给100g水和100g油分别加热,其温度变化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水每分钟吸热      J,油的比热容是      .     三、简答题(共6分) 16.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库区气温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将下降2℃左右,而冬天将升高2℃左右.请你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4分) 17.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使用了如图所示装置. (1)在设计实验时,除图示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      ,目的是      . (2)实验时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某同学观察到:“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煤油升高的温度高一些”即认为煤油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理由是      . (3)该小组同学测得物质升高一定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热多一些. 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 升温20℃所需时间/s 升温30℃所需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4)由以上数据还可以分析得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      温度升高得多一些.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18.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小王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大小.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图中器件的安装顺序是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以及方便比较,小王同学在实验中应保持      、      、以及两个烧杯都应相同. (3)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      J/Kg. (4)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      (大/小),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写出一点) 燃料 加热前水温℃ 燃料燃尽时水温℃ 燃料的热值J/Kg 酒精 15 35 2.4×106 碎纸片 15 25 ?   19.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林勤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概括出有关实验结论. 烧杯号 液体 质量m/g 初温t1/℃ 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1 水 300 20 30 12.3 2 水 120 20 30 6.2 3 煤油 300 20 30 6.1 4 煤油 300 20 25 3.1 (1)比较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比较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比较分析3、4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五、计算题(共10分) 20.我市某中学为学生提供开水,用电热器将200kg的水从17℃加热至97℃,求电热器内的水在这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1.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A. 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 B. 红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 C. 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 D. 九仙山雾凇玉树琼花 【考点】分子的运动.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运动是微观上的运动,肉眼看不见的;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 【解答】解:A、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是宏观上的机械运动,肉眼能看得见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红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是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色彩梦幻的颜色是由落叶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关,故C错误; D、“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是物态变化,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的了解和掌握.   2.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的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情况是(  )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C.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D.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考点】物质的基本属性.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 (2)密度、比热容、热值是物质的某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热值一般不变. 【解答】解:(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将减半. (2)酒精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表示酒精的某种特性,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酒精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各个物理量的真正含义后,可顺利解决此题.   3.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B.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C.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D. 打开包装盒,闻到了香皂的香味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1)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称为热运动; (2)分子间存在间隙,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 【解答】解:A、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说明固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说明温度不同,分子运动的快慢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说明由于分子引力两个铅棒粘在了一起,故C符合题意; D、打开包装盒,闻到了香皂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以及对分子引力理解的程度,是一道基础题.   4.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热和能. 【分析】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是手对铁丝做了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5.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冲程是压缩冲程 B.该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 C.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D.该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可根据气阀和活塞的状态判断是哪个冲程; (2)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解答】解: 根据图示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容积增大,因此是做功冲程. 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BD错、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是结合汽油机的冲程图分析汽油机冲程的特点,要会根据电火花是否打火判断是不是做功冲程.   6.2015年7月25日20时2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要成功将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做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大的热值 D.较高的凝固点 【考点】燃料的热值. 【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释放出的热量越多,所以在选择火箭燃料时首先应该考虑燃料热值的大小. 【解答】解: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热值、沸点和凝固点概念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放烟花时,礼花腾空而起 B.锯铁管时锯条发热 C.煤炭的燃烧 D.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通常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通常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A、放烟花时,礼花腾空而起,消耗的是火药燃烧释放的内能,得到机械能,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 B、锯铁管时锯条发热,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C、煤炭的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D、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了解物体内能与机械能之间转化的应用,并能结合实例做出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D.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2)水和干沙子,谁温度升高的快,需要利用Q=cm△t来判断. 【解答】解: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A错误. B、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故B错误. C、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据Q=cm△t,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C正确.D、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据Q=cm△t,水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学生要学会总结实验得到的结论.考查了利用吸收热量公式Q=cm△t的熟练应用,对实验说明的问题,学生要记住这个结论.   9.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②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③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此选项正确;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此选项错误;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从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一般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只有两种特殊情况:晶体熔化和液体的沸腾,它们都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要重点记忆.   10.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在两种不同品牌外形相同的保温杯中,装入质量和初温一样的水,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假设室温相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水冷却的时间 B.甲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D.实验过程中第5小时的室温为30℃ 【考点】温度.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此实验是为了比较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所以其自变量是水冷却的时间; (2)实验中要保证水的初温和水的质量是相同的,这样可以直接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保温材料的性能情况; (3)结合图象分析降温规律,当温度不再改变时,即水温降到了室温. 【解答】解: A、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是为了比较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而保温效果是通过水冷却的时间体现出来的,所以其自变量是水冷却的时间.此选项正确; BC、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水温下降较慢,甲的水温下降较快,所以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选项C正确、选项B错误; D、由图象可知,当温度降到20℃时,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室温为20℃,第5小时室温当然也是20℃.此选项错误. 故选AC. 【点评】能正确根据图象判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得出相应的规律,并判断出室温的高低,考查了我们读取图象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在市政建设施工中,我们经常看见工人用切割机切割水泥路面,切割机在施工时要不断地向锯片上浇水,否则会很快损坏锯片,这是由于锯片在切割路面时不断 做功 ,使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向锯片浇水,利用了水 汽化吸热 的特性;浇冷水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使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热和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水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有致冷降温的作用. 【解答】解:用锯片切割水泥路面时,克服摩擦做功,使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向锯片浇水,利用了水汽化吸热的特性,使锯片的温度降低; 浇冷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锯片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做功;汽化吸热;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热传递)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2.小旺看见人们在冬天使用热水袋取暖,他灵机一动发明了“水床”﹣﹣在床形的塑料袋内冲上水.冬天用电热器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 (选填“升高”或“降低”).人睡在“水床”上面比直接睡在床上感觉暖和.夏天冲入冷水,躺在上面又感觉非常凉爽.这种床用水作介质,这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 比较大的原故.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2)水的比热容大含义: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解答】解: (1)冬天用电热器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人睡在“水床”上面比直接睡在床上感觉暖和; (2)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夏天冲入冷水,躺在上面感觉非常凉爽;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用热水取暖. 故答案为:升高;比热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内能的方法、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40℃,质量为2kg的水吸收5.46×105J 的热量,水的温度会升高到 100 ℃.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知道水的比热容的数值,而后根据热量公式Q吸=cm△t可计算水的温度升高了多少摄氏度,然后根据水的沸点判断水的末温. 【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由Q吸=cm△t得: △t===65℃ 因为t=t0+△t=40℃+65℃=105℃ 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即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故水的温度升高到100℃将不再上升,所以这些水吸收这些热量后最终温度是100℃. 故答案为:4.2×103;10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热量公式Q吸=cm△t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14.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如表列出的是2009年6月4日沿海城市天津和内地城市西安地气温情况.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名称,甲是 天津 ,你做出判别的依据是 沿海城市温差小 . 【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简答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根据比热容的知识分析沿海城市为什么昼夜温差小,然后根据天津和西安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做出判断. 【解答】解: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值比较小.天津是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而西安是内陆城市,水分含量少,昼夜温差比较大. 故答案为:天津;沿海城市温差小.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比热容知识的应用,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5.在完全隔热的装置内,用同一热源给100g水和100g油分别加热,其温度变化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水每分钟吸热 1050 J,油的比热容是 2.1×103J/(kg•℃) . 【考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通过正确读图,可获得相关数据,要求100g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可先运用公式Q水吸=c水m水(t﹣t0)求出12min的时间吸收的热量,即可得到每分钟吸收的热量. (2)两种液体在同样的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内两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由此可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油吸=c油m油(t﹣t0)进行变形求解得出. 【解答】解: (1)12min时,水吸收的热量为: Q水吸=c水m水(t﹣t0)=4.2×103J/(kg•℃)×0.1kg×(30℃﹣0℃)=12600J, 所以1min水吸收的热量为:△Q水吸===1050J; (2)因同一热源放热一样,故二者在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即:△Q油吸=△Q水吸=1050J; 因6min油吸收的热量:Q吸=6△Q油吸=6×1050J;=6300J, 由Q吸=cm(t﹣t0)德: c油===2.1×103J/(kg•℃). 故答案为:1050;2.1×103J/(kg•℃). 【点评】本题是比较典型的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得到有用的相关数据,这点同学们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和解细细把握.   三、简答题(共6分) 16.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库区气温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将下降2℃左右,而冬天将升高2℃左右.请你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考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简答题;压轴题. 【分析】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水增多,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解答】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夏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导致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左右;冬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导致气温比原来升高2℃左右. 【点评】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有很多应用,如:水可做散热剂、可做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4分) 17.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使用了如图所示装置. (1)在设计实验时,除图示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 天平 ,目的是 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 . (2)实验时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某同学观察到:“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煤油升高的温度高一些”即认为煤油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 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 (3)该小组同学测得物质升高一定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 吸热多一些. 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 升温20℃所需时间/s 升温30℃所需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4)由以上数据还可以分析得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 沙子 温度升高得多一些.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相等,据此确定实验器材. (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在相等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据此分析答题.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应用实验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解答】解:(1)实验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因此实验需要用天平测水和煤油的质量. (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长,由此可知水吸热多一些.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沙子温度升高得多一些,水的吸热能力强,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故A正确. 故答案为:(1)天平;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2)不正确;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3)水;(4)沙子;A.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18.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小王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大小.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图中器件的安装顺序是 由下而上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以及方便比较,小王同学在实验中应保持 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 、 两杯水的质量 、以及两个烧杯都应相同. (3)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 1.2×106 J/Kg. (4)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 小 (大/小),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存在热损失或者燃料没有完全燃烧 .(写出一点) 燃料 加热前水温℃ 燃料燃尽时水温℃ 燃料的热值J/Kg 酒精 15 35 2.4×106 碎纸片 15 25 ?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燃料的热值. 【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安装实验仪器一般按照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安装; (2)本实验是用燃烧酒精和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加热烧杯内的水,通过水温度的变化,比较水吸热的多少,从而得出碎纸片的热值与酒精热值的大小关系,再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因此要控制变量(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两烧杯中水的质量、以及两个烧杯)相等或相同; (3)通过水温度的变化值得出水吸热的大小关系,也就知道燃烧酒精和碎纸片放出热量的关系,又知道燃烧的质量相同,据此得出热值关系,求出碎纸片的热值; (4)有两个原因,一是“烧杯、空气也吸收热量”,二是“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 【解答】解: (1)图中器件的安装顺序是由下而上; (2)为了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必须控制二者的质量相等、烧杯内水的质量相等、两个烧杯相同; (3)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热,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将水的温度升高20℃,碎纸片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将水的温度升高10℃,可见酒精的热值是碎纸片的2倍,所以碎纸片的热值为1.2×106J/kg; (4)因为烧杯、空气也吸收热量,并且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所以测得的热值会偏小. 故答案为: (1)由下而上; (2)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两杯水的质量; (3)1.2×106; (4)小;存在热损失或者燃料没有完全燃烧. 【点评】用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燃烧加热水,通过水温的变化比较水吸热多少,通过水吸热多少比较放热多少,从而得出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热多少,即热值的大小,较难理解!   19.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林勤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概括出有关实验结论. 烧杯号 液体 质量m/g 初温t1/℃ 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1 水 300 20 30 12.3 2 水 120 20 30 6.2 3 煤油 300 20 30 6.1 4 煤油 300 20 25 3.1 (1)比较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 (2)比较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 (3)比较分析3、4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实验题;压轴题;信息给予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 液体升高的温度等于等于末温减去初温.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烧杯中的物质和质量(是否相同)、升高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关系. 【解答】解:(1)因为1、3号烧杯分别盛有水和煤油,质量都是300g,所以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1号烧杯里的水和3号烧杯里的煤油初温都是20℃,末温都是30℃,说明升高了相同的温度; 1、3号烧杯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的加热时间分别是12.3min,6.1min,说明它们吸收的热量不同. 所以可得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因为1、2号烧杯都盛有水,质量分别是300g、120g,所以是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 1号烧杯里的水和2号烧杯里的水初温都是20℃,末温都是30℃,说明升高了相同的温度; 1、2号烧杯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的加热时间分别是12.3min,6.2min,说明它们吸收的热量不同. 所以可得结论: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3)因为3、4号烧杯都盛有煤油,质量都是300g,所以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 3号烧杯里的水和4号烧杯里的水初温都是20℃,末温分别是30℃、25℃,说明升高了不同的温度; 3、4号烧杯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的加热时间分别是6.1min,3.1min,说明它们吸收的热量不同. 所以可得结论: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故答案为:(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