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388717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 刘畅摘要通过对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从专业素质、基础素质、沟通与团队素质和适应拓展素质等四个方面来提升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善就业难现状,提升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就业能力素质培养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操作性等多方面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生 就业能力 G647.38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ZD14041一、 就业能力内涵及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一)、就业能力内涵就业能力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

2、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能力即指“可雇佣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在最初的定义当中,是以成熟劳动可利用为依据的,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辨别出哪些劳动者是被取代的,哪些劳动者是可以雇佣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订,认为就业能力是一个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获取新岗位的动态过程,在强调就业者就业能力的同时,加入了就业市场、国家经济政策等宏观方面,更全面的阐述了就业力的整体概念。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再次明确就业能力的概念,指出就业能力不仅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更好生涯发展的能力。

3、在过去将近一百年的发展中,其内涵是不断丰富与完善的,现在,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定义就是:劳动者能够找到并且保持一份工作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知识和开发综合素质,让自身能够完成和实现就业理想,同时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本领。(二)、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結构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体因素,也包含了外部因素,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即从这两方面展开分析。1、从个体因素角度来看,个体因素的成分主要包括了个人的就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管理技能、健康状况、工作寻求能力、适应性和灵活性、道德个性等。其中,知识水平包括专业的管理学知识及知识结构,管理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

4、很强的活动,要求管理者应当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而管理技能,既包括对于工作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必须储备知识并具备学习知识、适应环境且不断创新的能力。作为未来的管理者,应当时刻懂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体力健康、体质健康和精力健康三部分。在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下,保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最后,随着我国社会道德机制和信用体系的建立,道德个性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非常重要,其主要包括责任感、自信

5、心、团队意识、事业心、社会品德和职业道德。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一项团体活动时,要求每一位参与者必须拥有团队合作意识,因此,道德个性非常重要。同时,个人还要具有能够在不同工作和组织间实现平稳的职业生涯过度的个人弹性和适应性,以及能在不同群体与他人分享责任、经验和知识的合作意识。2、从外部因素来分析,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体制、劳动力市场因素、可获得的支持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等。高等教育体质概念较广,涉及到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方案和合格标准等重要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需要时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可获得支持的因素实际上就是社会的资本,也就是个人可用来拓展个人身份的社会关系

6、网络,而宏观经济因素同样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产生影响。二、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随着高校扩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不争的事实,而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讨论与研究,无论从政府、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个人三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和相对应的政策,针对学生个人的解决方式集中于提升学生个人就业能力,对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来说,提升就业能力主要是分析此专业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此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素质模型。通过研究分析,工商管理类大学生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高校

7、扩招,大学生毛入学率每年呈现递增态势,并且,由于全国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校较多,学校程度及教师水平不一,加之大学与初高中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不同,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自主性比较强,导致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内的全体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去除其他原因,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些进入企业成为高管,有些则在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单位接收。2、 高校对管理类专业教育重视程度加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的规定,管理类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教育科学、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

8、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各高校根据规定,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同时,由于这一学科实践性质 ,因此,很多学校基本上摆脱了单纯的“理论性”教学方式,而是有效利用能力训练,结合实践活动开展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3、 管理学专业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偏窄虽然高校重视管理类大学生的专业通用知识教育,但是管理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专业知识结构偏窄,且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低。在很多高校的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当中,该专业学科的知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素质模型素质模型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

9、利兰1973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测量胜利特征而非智力一文中所提到的,后来被林泽炎等学者介绍到国内并且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麦克利兰经过研究提炼并形成了21项通用素质要项,并将其划分为6个具体的素质族,同时依据每个素质族中对行为与绩效差异产生影响的显著程度划分为25项具体的素质。6个素质族及其包含的具体素质分别是:管理族,包括团队合作、培养人才、监控能力、领导能力等;认知族,包括演绎思维、歸纳思维、专业知识与技能等;自我概念族,包括自信等;影响力族,包括影响力、关系建立等;目标与行动族,包括成就导向、主动性、信息收集等;帮助与服务族,包括人际理解力、客户服务等。实际上,素质模型就是个体为完成某

10、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EMBA、MBA等现代商管教育将其划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一) 专业基础素质专业基础素质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自学素质的把握。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掌握,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求职的基础。而对于专业知识,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必不可少的敲门砖,只有获得了相应了知识,满足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才能够获得准入资格。(二) 沟通

11、与团队素质作为未来企业的某一团队管理者与领导者,与他人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是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与意愿传达给他人的正确方式,团队协作素质是在组织中共同完成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协作能力,能够有效的进行沟通,与队员进行共同协作,同时领导队员完成任务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素质。(三) 专业应用素质在大学当中,很多时候学到的大多都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则是管理类毕业生专业应用素质的体现。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岗位工作的各项职能工作,具体体现为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决策力、写作水平、领导才能和语言交流能力等等。(四) 适应与拓展素质当毕业生离开

12、学习步入社会,则要迅速的融入到社会当中,转变角色,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只有良好的适应素质,才能够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完成工作任务,适应素质主要包括管理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环境适应能力。管理类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包括个人的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空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个人职业道德等方面。管理类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体现为应急能力等;自主发展素质则是遇到问题自主解决及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行为。鉴于上述分析,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因此,应通过改善培养体质来提升专业基础素质,合理引导学生提升沟通与团队素质,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来提升专业应用素质,通过改革就业教育来提升适应与拓展素质。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明晰的目标设计依据,同时也为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提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科学的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体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使大学生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参考文献1.李玲.国内外素质和素质模型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2.王睿.能力素质模型的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下)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