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州传统民居的生态性研究 张超【摘 要】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财富,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其建筑形式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俗习惯等因素密不可分。徐州地区的传统民居是根据本地的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选址布局、建筑用材、工艺构造等方面蕴含了很多生态性的观念,而我国现处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建设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是当务之急。【关键词】传统民居;徐州地区;生态性一、徐州传统民居概况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大彭氏国时期就已经建成,是江苏建城最早的城市。但是经过战争的破坏以及黄河的几度泛滥,古城几经变迁,现存的民居建筑大部分都是
2、明清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建筑。现存的古建筑类型大致可分为皇室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所存皇室和宗教建筑较少,如乾隆行宫旧址、孔庙及云龙山上的佛教建筑,而存在较多的古建筑则是民居建筑,如徐家大院、段家花园、张勋祠堂以及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群等,其中尤为户部山诸家大院为典型代表。户部山位于徐州老城南门外,原名南山,是徐州城外最近的制高点。徐州地处汴水和泗水的交汇处,隋代大运河和元代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徐州交通枢纽的地位。商贾云集,晋商,徽商等纷纷在此设立商号,商业贸易十分活跃。户部山由单纯的商业区发展为后来商住一体街区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泛滥。为避黄河水患,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
3、也争相效仿。从明末至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节香门第。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二、徐州传统民居的生态性体现(一)空间布局。户部山民居多位于山体上,在山地中营造建筑,建筑形态与山体地段形态相呼应,顺应山势并对山势有所增益,可以说是一个总体原则。因为所处的地势特殊,要求建筑平面布局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但自由的平面布局方式并不等于没有组织的布局,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围合”、“院落”的概念。徐州传统民居以“院”为单位的组织程序还是存在的,不过这个时
4、候的“院”却是由规则整齐的封闭空间变成自由灵活的景色封闭的圈子而已,且院落的空间都不是很大,这种以房屋围合院子的建筑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冷空气入侵,符合苏北一带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堪称传统社会中的节能典范。最能体现徐州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和有效利用空间的典范是鸳鸯楼,即上下两层,利用山坡的落差建造,不设楼梯,上下两层互不干扰,朝向相背,楼前后各自开门,通往前后高低不同的院内地面。鸳鸯楼巧妙地解决了山体建筑因地面落差大,又要形成多进四合院所带来的困难,还充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这种建筑设计的形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鸳鸯楼的设计是先人智慧的体现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创新,它虽然被称为楼房
5、,但在其中的居住者却丝毫没有身在楼房里的感觉。鸳鸯楼不动声色地和平房融合一起,使居住者入室方便,不爬楼梯,老少皆宜,显然是整个大院的神来之笔。(二)材料工艺。材料是构建房屋的基础。徐州人民为了达到物尽其用,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户部山民居用来建造房屋的石头都来自于开山平地的石块,这种青石耐压防潮,所以民居的青石基础都很高。为了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墙体尺寸一般较厚,且采用一种特殊的墙体做法里生外熟,即外墙砌青砖,内用土坯衬里,其间夹杂着碎砖石,麦秸等,土坯和砖共同承载重量而常常以土坯部分为主。这种做法不但保护了墙体中的土坯免受雨水的侵蚀,延长墙体寿命,而且在节能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徐州冬季比较寒
6、冷,而较厚的墙体以及土坯麦秸等材质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暖作用。屋顶部分则采用深灰色的瓦片,这种颜色在冬季可以极大地吸收太阳的热量,以提高室内的温度。(三)建筑构造。建筑学界普遍认为,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徐州古民居建筑除了使用抬梁和穿斗结构外,还使用了另外一种叫做“金字梁”的结构,所谓“金字梁”其实是因其屋架部分的轮廓和形式类似于汉字中的“金”字而得名,其形式是大梁上有短的立柱,形成数个稳定的三角形。“金字梁”不但结构简单,用料节省,且受力坚固,施工方便,在进深不大的民宅中非常实用。“金字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梁架形式、受力特点和构造做法完全不同于穿斗和抬梁
7、建筑体系,这种古老的梁架结构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建筑专家的关注。三、徐州传统民居的生态性对当今生态建筑的借鉴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过几百年的考验而流传下来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产物,其在建设理念、选址用材、工艺构造等方面都对当今可持续性生态建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徐州传统民居在建筑布局上大都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地貌,顺势而建,平面布局相当紧凑,极大的节约了用地。其次,利用自然材料调节小气候,如墙体较厚,可达50-60公分,且采用土坯墙,墙上开窗较小,即能在冬季保温御寒,又能在夏季防潮隔热。而且在院中种植各种绿植,利用植物来改善环境及小气候,既美化环境,又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四、
8、结语在城市化进程高度发展的今天,过度的土地开采以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城市中高楼林立,城市风貌千篇一律,传统民居似乎离我们逐渐远去。现存的一些古民居也都破败不堪,缺乏保护与合理的利用,但是其留传下来的顺应自然的营建思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念却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因此,我们应在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念的基础上,将其创造性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态建筑中,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继承和发展,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参考文献1 刘玉芝,翟显中.徐州户部山民居研究J.小城镇建设, 2001(9).2 陈晓扬,仲德崑.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李国华,祝靓.徐州古民居及其文化特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endprint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