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研究.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387468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研究 王国徽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提出了新的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这些新标准理念的全面落实,使得语文的活力又重新得到了体现。本文中就将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其自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人

2、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及不断创新,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者语文。小学语文的教材当中,就已经选入了古今以来很多的文学作品及文化典籍,这其中就包含着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虽然在语文教材当中精选的诗文佳作只是沧海一粟,可是通过对这些佳作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还可以从不同的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当中,真正感受到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所以说,我们对于文字的解读,实际上就是对于文化的解读。一、小学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的最终目标通过小学语文新课程来弘扬传统文化,可以真正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们的文化根基更加牢固。首先,能够使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

3、发他们的爱国情感。通过小学语文新课程来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祖国深厚的土壤当中吸取大量的精神养料,并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另一方面,通过对于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们认识真与假、分辨善与恶、辨别美与丑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干扰,真正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使自己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其次,在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还可以学会通过多种阅读的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可以讓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且可以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还可以借助工具书的帮助,阅读一些浅

4、易的文言文,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再次,要以“语文教学同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为指导理念,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以及“小学语文新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在新课标理念的正确指导下,要让老师的观念得到转变,尽快更新自身掌握的知识,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素养,同时还具备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时还具有积极开发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二、通过小学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一)始终坚持民族优秀的文化教育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5、法,不断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正确处理好创新、继承二者之间的关系,把工作重点要放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面。(二)始终坚持民族优秀的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这不仅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要弘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继承和弘扬我国的革命传统文化。(三)始终坚持民族优秀的文化教育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既要对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起高度的重视,还要加强对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的引导工作。(四)始终坚持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不仅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还要注重发挥课外

6、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五)始终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相结合,这其中学校要发挥出自身主阵地的作用,家庭与社会也要增强与学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三者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六)始终坚持针对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区分出层次,以及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每个年级之间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三、小学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一)立足于课堂教育1.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我国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就是毛笔字,老师在教学生写毛笔字的时候,要坚持“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思想理念,课堂内容无论是书法欣赏,还是练习、临摹,都要让学生心中重复那样一句歌词“最爱写

7、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左边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必须要让学生受到这浓厚的文化底蕴的感染,使他们对书法产生浓浓的兴趣,最后让学生从一笔一画开始,逐渐由“欣赏”到“临摹”,从“字”法到“章”法。学生从写毛笔字的课堂内学到的不仅仅是书写的正确姿势,也不是自己创作的一幅幅作品,更多的是要让他们在欣赏、临摹的同时,注重对其中“文化”因素的不断挖掘。2.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很值得学生们对其进行欣赏和品位。在小学的课本教材中,就有非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老师

8、一定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精髓。首先,必须要对古诗词进行反复吟咏,让学生可以在感性意象上升到一个理性领悟的层面,学生只有通过读,才可以把其中的韵律全部读出来,才能逐渐体会到诗词的妙处所在。老师在其中的工作是要想尽办法来引导学生朗读,读出节奏、意境和其中的韵味。其次,要不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由于古诗词包含的思想情感通常都较为含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逐句逐段的去感受古诗词所描述的意象,同时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3.在读读背背过程中不断积累传统文化“读读背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加丰富,同时也让学生能更容易了解和接受

9、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进我国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所以老师也要对此引起重视。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要想办法让学生由“要我读”转变成为“我要读”,由“要我背”转变成为“我要背”,可以结合现实的生活,也可以讲述某一个故事,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和创新。其次,要不断丰富形式,把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始终让学生保持一种机械性的记忆,学生必然会感到十分乏味,可是,如果把背诵的形式不断的进行丰富和创新,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十分生动,最红焕发出他们的生机活力。最后,要把“静止”转变为“运动”,实现学用相结合。有一些课文中的词句是对人物性格的描述,或者是对课文中某一种情境进行的

10、描述,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样便可以加深理解。生活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老师可以在学生春游、秋游时,引导学生触景生情,让他们在游玩当中,不断体会类似于“二月春风似剪刀”“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美妙之处。(二)在个性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吸取营养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喧嚣的环境中,他们所面临的诱惑太多,可是,尽管生活是这样的“热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种对书香气息的热爱。无论社会如何变化、科技如何进步、教育如何改革,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在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使其,不断诵读名家名篇,让经典的文化充满他们的纯净心灵,使学生可以在接触阅读的第一时间,

11、就直接抵达经典。新课程中曾指出,要对个性化的阅读加以重视,把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只是的积累不断的调动起来,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当中获取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探索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要不断学习,坚持想象力、思辨力、批判力的发展。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是阅读的主体,用心去体会,这样才能发现其中的“美”,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语文教材的选文方面,所选的课文都是意境悠远、语言优美、含义丰富,在所选编的所有课文当中,既有反映领袖事迹的,也有反映诚实守信及我国传统美德的,这些都取自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的不断积累。语言文字自身就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不仅传承者我国悠久的民族文

12、化和生活信息,还散发着人文素彩的光芒,每当我们捧起一部经典著作开始阅读时,就等同于步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世界里,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形象、审美和情趣的品位。四、結语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孩子真正走进我们的文化历史,体现我们的传统,而学生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感受、掌握,同时可以灵活运用祖国语言的一个过程。儿童时期是人生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通过小学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效果,对我们小学教育教学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而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只有始终坚持着继承和弘扬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才可以让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孩子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参考文献:1周汉良.新教改下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高效性的探讨J.课外语文,2016,(15).2张海燕,段书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6,(16).3舒克超.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17,(10).(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二中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