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信息技术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摘 要: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是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体现着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坚持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目标达成为主旨”课堂教学四主原则,尝试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关键词:信息技术;活动前置式:G434 文献标志码:A :1673-8454(2016)24-0024-03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是深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是学习活动前置,倡导学生课前利用“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当堂练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最优化,
2、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的一种体现,也是生态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高中信息技术“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坚持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目标达成为主旨”课堂教学四主原则,是在遵循认知规律、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提下,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课堂主阵地,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观察和实践,努力追求生态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风格。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活动前置式”教学结构如下图所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活动前置式”教学活动通常按照以下两条线进行: 教师活动:编写预学案指导预习掌握学情精讲点拨当堂检测结果反馈小结评价 学生活动:课前(或课内)预习并完成预习
3、检测互动解疑练习巩固加深理解迁移应用深化认识归纳小结-构建体系一、指导预习,反馈学情教学是要把学生潜在的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地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在上课前学生要先预习,发现问题后,再向教师提出自学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孟子主张“学”后再“教”,“教”不是教学过程的开端,而是要讓学生自学,自求,自得。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别人是不能代替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通过自己读书,自己进行思考,而不是教师把学习内容灌输给自己。教科书中的内容是按照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安排的,内容讲解浅显易懂,设置了很好的内容情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要认真去读,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是可以自学的
4、。操作部分有时教科书只给了方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新,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的水平,设计相应的预习资料,帮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进行提高。为了防止学生预习流于形式和低效,提高预习效率,信息技术教师就要给出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指导预习;通过检测练习,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及时做好学情反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反馈要考虑照顾到班级的后进生,这样反馈的结果才更有意义。通过预习反馈,暴露学生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如在必修 “7.3.2认识数据库管理”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三道题:1.下列软件中哪一个是数据库管理软件?( )A.Microsoft Excel B
5、.Microsoft AccessC.记事本 D.画图2.在Access中,数据表中的行、列对应下列数据库术语中的:( )A.字段、实体 B.属性、实体C.属性、字段 D.记录、字段3.图2中、分别表示的是:( )A.记录、表、字段 B.表、记录、字段C.字段、记录、表 D.记录、字段、表反馈习题要贴近学生的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来,去做,去思考,否则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第一题主要考查学生预习时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总结,本题主要针对每一位同学,目的是督促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此题设计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能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的学习
6、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题是考查学生对数据库中行与列的定义与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区分记录与字段,为后面的操作练习提供基础。第三题是考查学生对数据库中表、记录和字段的进一步理解,在第二题上的一个小幅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后面的当堂训练奠定基础。本题在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将理论和生活实际中用到的数据库相联系,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知识的内化。本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大,有15位同学没有得出正确结论,说明学生在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上还比较薄弱,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师生、生生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二、以学定教,互动解疑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预习反馈
7、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起点,从班级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教学难点。讲授时不要面面俱到,要针对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解学生容易错、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后仍不能解决的知识点,讲解学生容易遗忘的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可以学会的知识点,不讲老师讲过学生仍掌握不了的知识点。要从多方面关注学生,并注重捕捉课堂上的信息,及时的调控教学环节,善于把握好教学节奏,掌握好学生预习中思维上的偏差。要注重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足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
8、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技术教学方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剖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的点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针对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改变条件,变换数据,或逆向思维等方式,通过让学生当堂练习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巩固知识。在理论教学方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更多地注重材料的分析,相关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归纳总结等。例如,在“7.3.2认识数据库管理”预习反馈中,发现学生对数据库中表、记录和字段理解有难度,在互动释疑中,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打开桌面上“7.3.2”文件夹中的“学生选报社团信息.xls”与“学生选报社团信息库.mdb”,进行比较,找
9、出Excel文件和Access文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小组讨论,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写在下面,组内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准备交流。)本题通过第四章学过的Excel软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通过组内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据库中的表、记录和字段,以及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兴趣很高,有的查找教科书,有的查找预习资料,有的查找网络等,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数据库的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育的真实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完成那些在教育之前不能完成的事情。5”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是以学生自学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主,教师越俎代庖、亲力亲为是不
10、可取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让他们自己来分析思路,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要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还要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有效讨论,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通过建立“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不同学习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共同目标和各成员所承担的职责,在组内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努力,从而达到各小组成员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通过兵教兵的模式,鼓励学的好的学生帮助差的学生,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实现全班的共同进步。三、当堂训练,检测达成当堂训练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知识的掌握
11、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它能更加及时、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存在的问题,比课后训练反馈效果更好。当堂训练不是知识点简单的重复与再重复,而是着重于认识提高再认识的过程。教师每节课都要以不同梯度的、适合学生水平的练习来检测反馈学生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地进行教学安排的调整,增减相应的教学内容。课堂训练要尽量全面反馈信息,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和提升训练的效果。训练的内容要适合当堂教学内容,要进行精心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现有水平,要注意所选训练形式的多样性,要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训练设计要符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注重变式,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练习。可以通过预学案设计练习题
12、,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网站进行,还可以通过设计具体操作任务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还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设计训练内容时,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任务过难,可能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效果会适得其反,练习题或任务不在多,有效就行;练习题或任务不在难,灵活就行。要设计好练习题或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练习题或任务的设计要围绕以下几点:(1)低起点:设计分层练习或任务,难度从低到高。初级任务可围绕教学目标的最低层次来设计,一般教学过程中的书本上直接给出的定义、分类或方法等,要考虑到所有学生都能起步。(2)密台阶:从第二个任务开始,在难度和模式上,相比初级任务目标都要有提高和
13、深化。每个任务之间要有“台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之后,都可以有所提高。(3)小坡度:要有台阶,但是台阶的坡度要小,要有难度,但是之间的分层要多,一定要保证在教师的指导下所有的学生都能上得去。同时要与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相结合。保证绝大数学生都能动起来,完成起来没有太大障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喜欢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例如,在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这节课中,针对相应知识与技术要求,在预习检测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当堂训练任务:任务:将图片“鹰.jpg”与“校门.jpg”,配上相应的文字,合成一张有宣传意义的学校招生海报。这个任务,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图片的处理能力,也考
14、察了学生图像合成的技能,同时还考察了学生文字处理方面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掌握PS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整体设计意识。通过这样一个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本节教学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这种当堂训练的模式,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补偿教学,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消化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四、归纳总结,构建体系课堂最后还要留有2分钟左右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梳理一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出问题的地方,帮助学生归纳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識体系
15、。以上四个步骤只是高中信息技术“活动前置式”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每一科目不尽相同,即使是相同科目,也会因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而采取变化的形式。比如检测,点拨,互动解疑,当堂训练,互评互改,自行修改;如课外预习,课内检测,互动解疑,教师点拨,当堂训练,课后批改;再如学一点,做一点,再学一点,再做一点最后当堂训练;但不论怎么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明线,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另一条是暗线,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精心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每一位学生都是
16、不一样的烟火”。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转换成学生学和练的过程,转换成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参考文献:1孙芙蓉,谢利民.国外生态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2傅桦,吴雁华,曲利娟.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5.3潘涌等.新课改中的新型课堂:释放学习者的表达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4艾红.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创新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5美DonaldR.Cruickshank等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向昌盛,周子英.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VB 程序设计的应用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0(2).7余文森.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N.中国教育报,2008.12.8(美)Rachard D.Parsons Kimberlee S. Brown著,郑丹丹译.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编辑:郭桂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