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丽中国”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 张勤勤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在美丽中国的新背景下,生态价值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必然要求;有效探索;积极开发;现实需求:D64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7)04-0224-0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执政理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不仅
2、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国家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而且赋予了“美丽中国”丰富的科学内涵、时代意义和深层的伦理要求。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既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更需要发挥全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树立健康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和建设天蓝水碧、山川秀丽的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取得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尤为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我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气候问题、污染问题、水资源危机等生态问题进入爆发阶段,人类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
3、机挑战。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生态危机源于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以及不断膨胀的私欲。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以及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马克思说:“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1128恩格斯也说过:“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374-375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不是主仆关系和对抗关系,不能一味索取,而应该是一种协调发展、利益相关的关系
4、,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否则,一味索取、肆意破坏,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近年来多种气候问题、生态失衡问题已经一次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中央政府在全面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紧抓生态文明建设。1994年,国务院批准了第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首次被明确提出,并被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
5、态文明建设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后我们提出了“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对生态文明的提炼和发展,走低碳环保道路,代表了更高层次的人类生态文明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自然资源供给,也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低碳环保的科学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得益彰,生态文明建设在教学中的实践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离
6、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吁开发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造和实现其内在价值,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就是其重要的实践。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道德教育,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深入研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对宣扬生态价值观的实践行动。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探索在过去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人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局限于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形而上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在简单地分析人类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对于调解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等问题所起
7、到的重要作用396。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价值观:“人不仅是自然的开发者和享受者,还是自然的主宰者和征服者。”4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必然会导致人类利己主义。而这种错误的价值理念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受工业文明主导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的影响,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人们往往刻意地追求物质资源的私有化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价值理念导致了人类对自然过度地索取和掠夺,大自然也对人们实行了一系列残酷的反抗和报复,近几年来天灾频发,人类的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水资源污染、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已经引起了水土流失、荒漠化、泥石流、酸雨等自然环境灾害;二氧化碳
8、的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人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并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在正确意识的引导下,在国际社会积极倡导达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共识。纠正错误的生态观,树立低碳理念,走低碳之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价值观培育方面的作用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生态意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第一步要从思想上对人们进行环境法规教育和生态伦理教育,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大家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从而倡导积极的生态价值观。第二步要从实践层面引导人们关注生态保护,将低碳环保的思想观念渗透到生活和
9、工作的各个方面。 低碳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树立牢固的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法律观、生态消费观,形成师法自然、顺天致性的良好氛围。三、低碳时代呼吁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积极开发每个人都对美好的生活有所向往,这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将生态意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要责任,也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崭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普及低碳理念有着
10、重要的意义。“实现生活的低碳化,不仅仅需要制度支持、政策引导、法律约束、技术支撑等外部措施,更需要人们从思想和意识层面给予重视与支持,为其提供内部动力。”5只有牢固树立生态价值的意识,才能使人们自觉从事生态环境的保护活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达到缓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搭起了实现低碳生活的桥梁,低碳时代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作用。生态道德教育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基本方法。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低碳环保意识。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明确人与自然
11、的关系,也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现在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从而教育人们正确地践行低碳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融入生活、予以实践是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通过生态道德实践,能够使人们更具体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低碳生活。它主要通过引导舆论、宣传动员,从而让低碳概念深入人心。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比较优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氛围,这为生态价值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起步比较晚,加上人口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在我国宣传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观依然任重而道远。四、强化思政教育生态价值是高校生态教育的现实需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挥
12、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以及全局性优势,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整个社会培养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正确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正确生产、生活、消费习惯,将生态意识转化为全民意识。大学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传播生态文明观念的主力军,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的生态文明观教育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发展、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一)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是推进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
13、会的角度提出了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这是高等学校承担起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其发挥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培养专业领域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导致过于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开展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更加忽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开展。近年来,很多高校以建设“绿色大学”“生态大学”“生态校园”等为目标,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对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生态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对这方面的教育普及度和重視度仍不够,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与他们将要担负的社会建设任务和
14、社会责任差距还很大,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任重而道远。(二)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要求是否具有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如何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发展,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和各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是高等教育所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然而,现实中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却参差不齐。大学生普遍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文明素养低,消费观念不正常,推崇奢侈主义,对于生态环境感知度低,保护环境意识弱,生态伦理道德停留
15、于表面,自我约束力差。生态文明观念并没有成为他们乐于接受的东西,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低,因为他们被保护在象牙塔里,没有受到自然对他们的惩罚,他们的双眼被蒙蔽了。生态文明观的缺失所造成的人格的不完整,会导致他们逐渐被社会淘汰。而通过开展和加强生态文明观念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提高生态文明素养,敢于同危害环境的行为做斗争,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三)开展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将中国的发展目标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16、,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打造最美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常常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人类与自然界的交易从来就不是平等的,人类忽视自然界的利益,人类从自然界获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而自然界从人类获得的却是自身生态系统的破坏,反过来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群体所传达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习惯代表了社会生态文明观念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了社会践行生态文明观的整体水平,而具备生态文明意识能够指导他们正确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为生态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周中之,石书臣,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胡炼.论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伦理观的内在关联J.党政干部论坛,2008(6).5戴继红.“低碳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