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386287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杜珺+王利民+吕宁宁摘 要: 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是利用教育评价理论和技术,对基础课教学过程及结果的价值进行判断。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保证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提出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设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关键词: 公共基础课 多维教学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应用型高校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已经进入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以本科教育为

2、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公共基础课,也称为“公共必修课程”,这类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公共基础课一般对一二年级大学生开设,基础课程的开设以各类专业人才的总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为基础,体现了国家对高级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需的基本课程。目前各高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课等。这类课程虽然不与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专门人才,是构成合理知识结构必要

3、的课程组成部分。要顺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学。教学质量评价是利用教育评价理论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公共基础课程作为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高等教育质量。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根本目的不是奖惩或划分优良等级,而是通过这一手段,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中形成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全体教师教学改革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不是一个阶段,而应该贯穿教学活动始终。评价不是终点,而是通过评价更快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二、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我国

4、,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进行教学评价研究与实施,就范围来看,从小学到高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高等学校,由教务管理部门牵头,实施院系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督导员及同行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制度化,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提升。但是,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因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上都应与专业类课程有所区分,因此此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不能简单照搬专业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能跟专业类课程笼统运用一个评价体系,应该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评

5、价内容缺乏公共基础课自身特点。从评价内容看,没有体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个体特点及教学要求之间的差异,学校往往采用统一评价模式。各高校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开展的教学检查活动中,会对所有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选出本学期教学质量较高的课程和授课教师。评价主体主要有院系领导、教学督导、同行教师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多采用统一的规范标准,对课程和专业特点考虑较少。该方法虽然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容易比较等优势,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准确反映课程类别和专业特点,而且重复使用统一标准,导致教师机械地以评价项目为导向,不利于有效教学改革与发展,再加上教学督导人员对本专业以外的课程缺乏了解,可能导致他们在

6、教学评价中往往仅凭感觉和印象打分,大大降低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如果每门专业课程标准都不同,则教学评价工作量加大,难度增大,评价过程变得更复杂,结果将难以比较。2.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相应的科学性。目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依靠教学督导和院系领导听课,覆盖面小,教学督导和院系领导既不是课程教学活动全过程的参与者,又不是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对象,他们对课程教学全过程没有亲身感受,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仅依据听一两次课,只是对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片段的过程评价,而不是对课程教学活动全过程运行效果的评价。因而很难准确衡量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很多院校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7、,这有公平的一面,但可能使老师为了“讨好”学生而一味迎合学生,以期学生给自己一个好的评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会造成教学考核失真。3.评价模式缺乏教学评价功能。由于学校偏重于对教师教学课堂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往往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实际应用的诊断与提高,忽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评价模式重视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却忽略教学信息反馈渠道良性畅通,达不到教学诊断与提高相结合的目的,达不到教学评价的功能。评价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更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灯。在一定程度上,学校怎样评,老师就怎样教;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因此,改革旧的评价方式的同时,是引导教师更新理念、打破常规的重要环

8、节。4.评价结果缺乏建议性。教学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少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缺少对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教学评价成了一种形式。评价活动结束之后没有评价报告,或者直接把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报告。教师通过教学评价的反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调整教学方法并改正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反馈信息,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对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深入探讨交流,提出启发性建议,使评价对象了解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多维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针对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若干问题,在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类

9、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时,应多次求证,注重总结基础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共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不但要体现教学的普遍规律,更要体现教学的个性特征,使公共基础类课教学评价既能隶属教学质量评价的共性,又能体现基础类课程的个性,为师生个性化、创造性教学构建弹性指标,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1.构建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目前,国内高校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同行、教学督导和院系领导等,但是社会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缺失。社会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终极检验,因此有必要将社会评价引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此外,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最了解教学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制度激发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既可以改变教师在教学评价

10、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又有助于把握整体教学动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促进教学改进。2.构建多维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在教学质量评价内容上,要改变以知识点为评价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建立与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多维评价内容,根据不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改变过去只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做法,依据教师整体学术水平、科教研应用于教学能力等环节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改变过去以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潜能发展,如知识拓展、知识应用和探究、技能掌握和推广、整体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上,改变过去以掌握专

11、业知识为主的做法,综合考核专业知识的获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验证和修正理论知识的能力及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宽和创新的能力。3.建立全过程动态设置分类评价指标。课程性质不同,其评价量表和指标必然应该有所不同。因而对不同公共基础课程应该设置不同评价指标。应该鼓励院系自己制定本单位的学生评价表。因此,根据不同公共基础课程做好科学分类并设置不同评价指标,是评价结果公正、有效的保证。另外,评价指标的设计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时间上应该从课程教学任务布置到学期前、学期中、学期末甚至毕业实习、就业反馈的每一个环节;空间上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应涵盖课堂之外的辅导、答疑、沟通等环节;内

12、容上则要突出技术型、应用型导向。4.评价量表及指标体系信度与效度检验。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及指标体系设计须经过相关专家、教师委员会及学生代表反复探讨,并采用克伦巴赫法对评价表的信度进行测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检验评价表结构的有效度。5.构建双向多维反馈模式。双向反馈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馈。具体教学中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所以该评价体系更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馈,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之后的反馈。反馈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学生目前学习水平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终结性评价中,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帮助师生了解哪些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哪些学生尚未达到。这种反馈往往采用合格

13、、不合格等结论性描述。没有向学生提供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仍需要改进的信息,也没有给出学生该如何改正不足的具体信息。而在形成性评价中,反馈是根据已设定的学习目标提出描述性而不是结论性的信息。这种反馈不是只给分数,不向学生做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的暗示。描述性反馈侧重要实现的学习目标,指出学生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对学生如何实现目标提出建议。教师在给学生制定学习任务,明确评价标准后,为提高教师评价反馈质量,评价应与制定的评价标准相联系;反馈内容应简洁、明晰以确保学生理解;反馈应针对学生最关心、最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反馈重点应放在学习方法和过程上,这才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自

14、信心。6.探讨评价结果的应用领域。积极推动上述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试点实施,并通过网络化开发嵌入校园网平台,以实际数据检验综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积极探索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领域,如促进教师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便于学校教学管理,探索“优教优酬”的分配制度;公开教师教学评价结果,便于学生选课参考,同时刺激后进教师提高。四、结语公共基础类课程对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无法替代的。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和确保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

15、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提出构建合理有效的多维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当然测评不是目的,应重在反馈指导而不是单纯的评价考核,要及时将相应信息反馈到被测评教师,帮助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能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学生及家长的更高需求。参考文献:1邓风.多维实践教学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3):140-142.2侯文,朱琳琳.关于数学教学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3):35-38.3李宝春,郭亮.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2(5):152.4李辉,宣建林.研究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多维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大学教育,2013(2):106-110.5杨昆蓉.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核:自评管理与监控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2):61.6张大克,王玉杰,万丽丽.高校数学基础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大学数学,2014,30(6):43-46.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