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385531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中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李英和 李莹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不再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更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四大方面,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视角看待和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经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和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分别对如何在高中教学中提高学生四大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G633.55:A:1992-7711(2020)14-072-2一、提高区域认知素养的

2、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主动对区域认知的需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很容易掌握区域的位置及其特征,但是往往一旦涉及区域的联动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往往处于无从下手、盲目分析的状态,这也就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区域的认知并不深刻,基本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对问题分析的主动性,所以要让学生对区域的认知更加深刻,提高对区域联系和发展的地理素养,需唤醒学生主动学习和分析区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对区域认知的内在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课堂情境化分析、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模式,让学生对地理区域的认知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将新闻事实或者奇闻轶事等融入

3、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去,引发学生主动对区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更主动的提升地理区域认知素养。2.设置由“自主构建”到“迁移阶段”的教学环节学生对区域认知方面思维的狭隘一定程度上源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的不够完善,多数学生对区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小尺度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多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打开对区域认知的“大门”。首先,在教学前,设置“自主构建”环节,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选取区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区域的基本要素自主构建该区域的基础知识结构,在课堂上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展示;第二,设置“深化阶段”的教学环节,该阶段中主要由教师作为主要组织者,不断补充和完善学生自主获取

4、的区域基础知识,不断设置一些具有梯度性并且会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对该区域的认知进一步深化;第三个教学环节可设置“矛盾分析阶段”,本环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利用地理规律和原理尝试去解决该区域上存在的一些人地矛盾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好人地观念的思维主线,不断充实和完善学生的区域发展体系。第四,设置“迁移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提供新的区域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的区域分析方法对新的区域进行认知、分析、变式练习,从而深化对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策略1.注重培养综合思维的形成让学生具备地理综合思维素养,需要先让学生树立分析地理事物

5、发展的综合思维,而学生的综合思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形成,需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不断的积累,教师的不断引导。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普遍对概念性的地理事物理解较差,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弱,这是由于某些地理事物具有空间性和微观性,学生对于看不见摸不到的元素很难理解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较为通俗的实例,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地理事物,同时贴近生活的实例也会让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事物,又有助于建立起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利用问题式和探究式是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分析

6、,自主构建区域间的综合性因素网络,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和纠正,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分析地理事物的综合思维。2.提高现代化信息应用手段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在以往传统地理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仅以教材中静态地图作为主要学习工具,十分具有局限性,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要求学生在不断获取图文信息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时空性思维,所以这就加大了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难度,同时这也对日常教学的应用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高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利用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等新兴现代化信息手段,能够更精准的将不同矢量化数据地图进行分门别类,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对

7、比出地理事物的综合属性,特别是从空间上看,通过使用GIS中最基本的缩放和漫游功能,就可以完成对地理事物不同尺度的对比,能让学生更快的获取地理信息,并能更为全面的进行分析,同时,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新颖开放,更能吸引学生,促进其提高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三、增强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策略1.开设校内地理实践力优质环境,丰富实践力培养方案校本课堂在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往往效果相对较差,原因在于培养地理实践力从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评价的难度相对较大,很多硬件设施受限,外在干扰环境较多,所以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加强对地理实践的环

8、境的营造,如可以建设数字地球教室、地理实践园、地理气象观测窗口等实体场所,这些实践环境会使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氛围更加浓重,促进教师把更具个性、多样化的培养方案落实,同时,除了加强校内实践力环境的建设,还要尽最大限度创设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虚拟环境,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应APP,如Google Earth,G工S等,丰富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手段,为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开设出最大限度且优质的培养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能力和素养。2.开设课堂实践“微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力素养课堂时间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时间,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实践力素养也为教师的教学計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课堂上开设

9、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难度较大,教师需要提前规划好相应的地理活动,设计好每个环节,创设“微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将“微活动”相应步骤逐一落实,在每个“微活动”的规划中,首先确定某一主题,教师要结合自然地理现象或者国内外的实事热点问题与主题的融合,然后将搜集资料等准备工作按小组合作式布置给学生,并下发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开设“微活动”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的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引导学生发现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实践的综合能力。四、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策略1.深化人地协调观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

10、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用人地协调观来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首先需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人地协调理念,将人地协调的内涵、意义、对科学发展的价值逐一给学生透彻地讲解,设计每节教学任务和目标时也要不断地突出人地协调,授课时教师可以尝试以“赏学”的方式引入主题,“赏学”的内容可以是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网络视频、图片或者学生演讲等多种形式,时间尽量控制在五分钟之内,目的是让学生对主题更深刻,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与人地协调观深度结合,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分析。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对人地协调理念的不断渗透,强化学生的理解。2

11、.设置习题训练,加强人地协调理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中,习题训练是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筛选和编排对应习题的训练,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又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习题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优质新颖的材料分析类,问题的设置要体现出人地协调的理念,引导学生用人地协调观的思维去解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模式,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探讨,补充个体思路上的不足,最后,再有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习题的训练,逐渐强化学生对人地协调理念的理解。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丁晔.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探赜J.成才之路,2018(14).3高中新课标发布,听四川名师为你逐一详解各个学科变化DB/OL.http:/(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二中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