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州吴江地区水稻大螟种群发生动态及综防技术研究.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385315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吴江地区水稻大螟种群发生动态及综防技术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州吴江地区水稻大螟种群发生动态及综防技术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州吴江地区水稻大螟种群发生动态及综防技术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州吴江地区水稻大螟种群发生动态及综防技术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州吴江地区水稻大螟种群发生动态及综防技术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苏州吴江地区水稻大螟种群发生动态及综防技术研究 李海东方利民尤希宇摘要 从越冬基数及灯诱蛾量2个方面分析了吴江地区水稻20012016年螟虫种群发生动态情况,结合吴江地区水稻栽培方式、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大螟种群逐年回升的原因,提出了优先采用调整播栽期、无纺布隔离育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以及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化学防治技术,突出秧田治螟、秧苗带药下田、控制水稻前期大螟的危害、减少后期虫口基数的水稻大螟综合防控技术策略。关键词 螟虫;发生动态;回升原因;综防技术;江苏苏州;吴江地区S435.112+.1 A 1007-5739(2017)21-0135-01大螟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的

2、水稻害虫1,在吴江地区一般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在稻桩、杂草根际等残株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始见,钻蛀危害2。水稻分蘖期受害,可形成枯鞘和枯心;孕穗期和抽穗期受害,造成白穗或枯孕穗;乳熟期受害,造成虫伤株,严重时造成植株倒伏,影响水稻产量3-4。调查发现,吴江地区大螟重发时,可使水稻减产20%以上。为此,笔者整理分析了吴江地区20012016年水稻螟虫种群发生消长变化,找到了大螟种群逐年回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1 吴江地区螟虫种群发生动态20002005年,螟虫为吴江地区水稻主要虫害之一,但3种螟虫中,大螟和三化螟发生较轻,二化螟为主要害虫;2005年纵卷叶螟、褐飞虱大发生,水稻上主

3、要虫害开始转化为纵卷叶螟和褐飞虱,到2006年随着螟虫数量的下降,特别是二化螟的减少,螟虫作为兼治对象进行防治;2010年以来,田间大螟发生呈回升趋势,3种螟虫发生各有特点,三化螟发生量极少,二化螟零星发生,且危害较轻,大螟已取代三化螟和二化螟成为吴江稻区的主要螟害,防治上也更倾向于对大螟作专门对象。1.1 大螟越冬基数由图1可知,2001年以来,三化螟在吴江稻区发生量极少,20022016年均未剥查到三化螟越冬代虫,残虫量均为0。2002年二化螟越冬代残虫最高,高达8.64万头/hm2,但2006年之后,二化螟越冬残虫量急剧减少,20092016年,除2014年为337.5头/hm2外,其余

4、年份均为0;大螟近16年越冬代基数最高的2014年为16 594.5头/hm2,2016年大螟越冬代基数为7 575头/hm2,是越冬残留虫量较大的一年,2017年对大螟的防控仍旧不容忽视。1.2 大螟灯诱蛾量由图2可知,2001年以来,测报点灯下未见三化螟成虫。20012006年,属于二化螟灯下虫量比较高的年份,特别是20022004年,灯诱虫量均在1.2万头/hm2以上,2004年更是高达14 265头/hm2,但是2006年以后灯下虫量下降明显,从2006年的9 060头/hm2降到2007年的1 620头/hm2,下降幅度高达80%以上,2006年之后二化螟灯诱虫量不断减少,近3年二化

5、螟灯下虫量为0。20012006年大螟灯下虫量一直维持在3 750頭/hm2以下,2007年以后大螟灯下虫量开始不断增加,2010年达到高峰,虫量为46 740头/hm2;随后的2011年和2012年虫量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超过1.5万头/hm2;2016年灯下虫量为22 770头/hm2,处于近5年虫量第2位。结合越冬基数的调查分析,2017年大螟仍属大发生年份,要全面做好对大螟的防治工作。2 大螟重发生原因分析2.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大螟发生的重要因子。近几年冬暖、秋热、秋长、春早的气候特点,使大螟的活动期延长,越冬成活率提高,尤其是暖冬少雨的气候,明显提高了越冬代的成活率,加重了大

6、螟的发生程度。2.2 耕作制度的变化水稻耕作制度是影响大螟种群消长变化的主要因素5。近年来,吴江地区免耕、浅耕田面积连年扩大,冬翻面积很(下转第137页)少,有利于大螟越冬,并且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吴江地区茭白、甜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大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适宜的生存环境,加上经济作物种植地与大田之间相互交叉移动性大,有利于大螟虫源的积累。2.3 防治适期与抗药性的增加之前化学防治以防治二化螟为主,兼治大螟,二者的发生期与代次不同,导致错过大螟防治适期。同时,选择的化学药剂也主要针对二化螟,但对大螟的防效不一定好,致使防治过后大螟存活率较高。加上长期、单一、不合理的药剂使

7、用使螟虫抗药性增加,天敌大量死亡,导致吴江稻区大螟数量自2010年以来逐渐上升,种群数量远远高于二化螟和三化螟,并且从田边逐渐向内扩展,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重,大螟逐渐成为水稻螟害的优势虫种,而二化螟和三化螟降为次要害虫。3 综合防治策略3.1 强化农业及物理等非药剂防控技术,降低大螟虫源3.1.1 适当调整播栽期。据近几年吴江植保系统调查,水稻螟虫的危害程度与水稻播栽时间密切相关,播栽时间越早,危害越重。因此,要适时推迟播栽时间,避开大螟迁入秧田高峰期,减少秧田的虫卵量,减轻大螟自然基数。推迟播栽期既符合水稻高产栽培规律,又能减轻大螟的危害和条纹叶枯病等病虫害的自然发病程度。3.1.2 大力推

8、广无纺布覆盖育秧。无纺布覆盖育秧不仅避免早期螟蛾在秧田内产卵,压低了大螟虫源基数,还可以阻隔灰飞虱对秧苗的危害和传毒,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前期条纹叶枯病的发生。2017年吴江地区继续鼓励集中育秧、硬地育秧,全面实施秧田无纺布覆盖,达到种植面积的90%以上。3.1.3 推广杀虫灯、深水灭蛹等绿色防控,降低越冬虫量。利用大螟成虫的趋光性,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以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其趋味性,以性诱剂大量诱杀前来交配的成虫;灌水浸田灭蛹,及时清除稻田埂四边、沟渠旁的杂草等,恶化大螟适生环境,有效降低大螟种群数量,减轻大螟对水稻的危害。3.2 科学制定化学防治策略,切实提高防控效果化学防控是控

9、制螟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坚持“治秧田、保大田,治大田前期、保大田后期”的药剂防治策略。3.2.1 狠治秧田、保大田。秧田期螟虫的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作用,而且有利于减少用药量和减轻农本,达到“农药减量”的目标。所以在秧苗移栽前,选择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的杀虫剂作为“送嫁药”进行秧田防治。3.2.2 大田科学用药,确保防效。根据本地大螟的发生情况,结合纵卷叶螟等其他害虫适时开展大田防治工作。要选择低毒高效、安全性好、持效期长的杀虫剂,注意轮换用药和复配用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防治时要做到防治时间统一、农药配方统一、用药方法统一,做好化学防治工作。4 参考文献1 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农作物主要

10、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8-89.2 韦永保,施守华,周群芳.广德县近年单季稻大螟发生规律及其上升原因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1):67-68.3 沈厚芬,王云川,刘金波,等.水稻大螟的流行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4):18-19.4 冯成玉,李昌华,程建华.水稻穗期大螟危害习性初步观察J.昆虫知识,2010,47(5):1011-1016.5 金翠霞,吴亚,王东兰.耕作制度变革与害虫的发生和演替J.植物保护,1989,l5(4):36-38.endprint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21期现代农业科技的其它文章小麦掺混肥不同类型尿素配合力试验果蔗疏植高产栽培技术寒冷地区羊高效养殖技术阳光玫瑰葡萄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2016年威海市文登区花生根茎腐病大发生原因及绿色防控技术不同贮藏方式对热带地区切花月季瓶插寿命的影响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