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于人格优势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措施探索研究 罗剑+赵顺英【摘 要】积极的人格特质研究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分析了人格优势的内涵与研究进展,探讨了用人格优势理论指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人格优势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措施。【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格优势;大学生;党建:D267.6 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16)09-0282-02一、人格优势内涵及研究进展(一)人格优势概念与内涵彼得森和赛利格曼(2004)在其研究中指出,大众较为认可的人格特质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4类。这24类特质可以提炼为6大美德,分
2、别为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和超越,简称VIA优势和美德分类体系。这些美德是普遍存在的,在世界上的大多数文化中都是被公众认可的。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实现美德的途径和方法。(二)人格优势的功能第一,人格优势提高个体挫折应对能力。人格优势帮助个体成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更好地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解决事件。第二,人格优势的个体能够在行为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相应的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促使个人更加迈向成功。人格优势的存在与发挥对于促进个体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人格优势能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人格优势会带领个体开放性地与环境互动,与他人相处得融洽,提高
3、工作效率,增强主观幸福感。最后,人格优势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每当个体的行为体现出积极人格特质时,他人能感受到这种人格优势从而被感染,在生活中更可能将这种行为表现出来。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引入人格优势的必要性(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人格优势理论研究作为指导积极心理学中的人格优势理论研究,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样,都是对个体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养成高尚品德的研究,因此人格优势研究的理论成果能够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指导。一方面,高校在按照严格程序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过程中,可以将党员发展条件与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超越等六种积极心理品质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作为价值标准引导广大学生历练
4、积极心理品质,达到党员成长发展和积极心理品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更加优化党员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中,可以将优势人格理论中的6种积极品质的塑造方法作为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等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培训。(二)积极人格特质塑造是大学生党员作为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楷模,必须加强内在品德修养,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当个体表现出积极人格特质时,会激发周围的人也显露出他们的这种特质,进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旁观者因为观察各种各样的积极人格特质而受到影响,得到激发和鼓舞。因为这些特质是人人都认可的,
5、发自内心想要拥有的人格特质。在当代这个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诸多原因变得冷漠疏远。这时候,如果整个社会具有善良、幽默、仁慈品行的越来越多,那么社会中具有人格优势品行的人也将越来越多,我们周围存在具有人格优势的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人格优势的养成也就能在社会中自发、自动的进行,成为社会中值得倡导推崇的潮流。三、人格优势理论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措施(一)人格优势理论对高校学生入党程序的指导开展优势人格测评成绩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入党积极分子经过班级推优选举出,经过党校培训结业成为党员发展考察对象。高校在考察发展党员的时候主要依靠入党介绍人或者其他同学的介绍,
6、并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真实情况,常常出现主观想法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发达。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想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时候单纯通过谈话、思想汇报等较为主观的形式将无法全面客观的了解发展对象的情况,缺乏能够量化的评价体系。而心理测评的工具测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VIA优势问卷(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用于测评成人的人格优势,确定个人性格优势,将6大品德的得分作为入党6大条件的测量标准和依据,将定性的入党条件进行量化评估。拟发展的对象通过VIA优势问卷的测量评估,可以了解其人格优势所在,同时结合入党介绍人的说明,组织的
7、谈话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全面客观地评价发展对象的情况,以此作为推优入党的依据之一。诚然,心理测量工具具有一定客观性与科学性,但个体存在差异,并不是完全通过测量工具完全评估个体人格,只是作为一种补充而存在。(二)优势人格理论对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指导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之后,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党员发展数量,提高党员质量,规范党员发展流程。高校发展党员过程中需要全面评价,调查其群众基础以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因而经受过组织考验的党员均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均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走入社会后,必将引领时代潮流,成为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确保大学生党员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加强其党性教育,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优势人格理论研究认为,每个人都会有2-5个代表性的人格优势,个体通过练习,即创造性的使用人格优势,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幸福感。6大美德共计对应的24种人格优势,都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任务进行练习,将学生党员某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激发出来。应该注重用优势人格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引导和培养。并进一步挖掘和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相对较弱的人格优势,从而优化党员培养发展工作。(三)积极人格优势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相关研究标明,个人优势的发展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9、,而是基于某种动力的推动,简而言之即个体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部动机完全出于个人的需要,借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主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然内在动机并不是形成积极人格唯一的动力源泉,这时候积极人格的塑造还需要依靠外在动机的推动,内外共同作用,形成合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要考虑到大学生党员追求人格完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要适当设置一些目标和标准,并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外在激励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观能动性。参考文献:1陈浩彬,苗元江.积极人格研究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周嵌.大学生积极特质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影啊因素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8.3刘志军.乐观主义一种重要的积极人格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3.4谢超.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4):24-2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