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题二答案 2-1、如何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良好的伺服特性?在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其性能指标,阻尼比一般取0.50.8的欠阻尼系统,既能保证振荡在一定的范围内,过渡过程较平稳,过渡过程时间较短,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设计机械系统时,应尽量减少静摩擦和减少动、静摩擦之差值,以提高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经常采用摩擦性能良好的塑料金属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滚珠丝杠、静、动压导轨;静、动压轴承、磁轴承等新型传动件和支承件,并进行良好的润滑。转动惯量对伺服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动态响应都有影响。惯量大,系统的机械常数大,响应慢。惯量大,值将减小,从而使系统的振荡增强,稳定性下降;
2、惯量大,会使系统的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因而限制了伺服带宽,影响了伺服精度和响应速度。惯量的适当增大只有在改善低速爬行时有利。因此,机械设计时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惯量。 应尽量减小或消除间隙,目前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广泛采用各种机械消隙机构来消除齿轮副、螺旋副等传动副的间隙。2-2、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除规定较高的制造精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即快速响应和良好的稳定性。2-3、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三大重要机构是什么?(1)传动机构、(2)导向机构、(3)执行机构2-4 机械一体化系统中伺服机构的作用
3、是什么?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可以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机械传动是一种把动力机产生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的中间装置,是一种扭矩和转速的变换器,其目的是在动力机与负载之间使扭矩得到合理的匹配,并可通过机构变换实现对输出的速度调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伺服电动机的伺服变速功能在很大限度上代替了传统机械传动中的变速机构,只有当伺服电机的转速范围满足不了系统规定期,才通过传动装置变速。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对快速响应指标规定很高,因此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传动装置不仅仅是解决伺服电机与负载间的力矩匹配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伺服性能。为了提高
4、机械系统的伺服性能,规定机械传动部件转动惯量小、摩擦小、阻尼合理、刚度大、抗振性好、间隙小,并满足小型、轻量、高速、低噪声和高可靠性等规定。2-5、如何进行转动惯量的折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i的最佳值就是JL换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正好等于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Jm,在传动装置设计完以后,在动态设计时,通常将传动装置的转动惯量归算为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并与实际负载一同考虑进行电机响应速度验算。2-6、如何理解质量最小原则。质量方面的限制经常是伺服系统设计应考虑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用于航空、航天的传动装置,按“质量最小”的原则来拟定各级传动比就显得十分必要。2-7、传动间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哪些?(
5、1)、闭环之外的齿轮G1、G4的齿隙,对系统稳定性无影响,但影响伺服精度。由于齿隙的存在,在传动装置逆运营时导致回程误差,使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呈非线性关系,输出滞后于输入,影响系统的精度。(2)、闭环之内传递动力的齿轮G2的齿隙,对系统静态精度无影响,这是由于控制系统有自动校正作用。又由于齿轮副的啮合间隙会导致传动死区,若闭环系统的稳定裕度较小,则会使系统产生自激振荡,因此闭环之内动力传递齿轮的齿隙对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 (3)、反馈回路上数据传递齿轮G3的齿隙既影响稳定性,又影响精度2-8、试述机械性能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阻尼的影响、(2)摩擦的影响、(3)弹性变形的影响(4)惯量的
6、影响2-9、试述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之间的关系。无论传递的功率大小如何,按“转动惯量最小”原则来分派,从高速级到低速级的各级传动比总是逐级增长的,并且级数越多,总等效惯量越小。但级数增长到一定数量后,总等效惯量的减少并不明显,而从结构紧凑、传动精度和经济性等方面考虑,级数不能太多2-10、传递函数在系统分析设计中的作用。用一个函数(输出波形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波形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来表达的,称为传递函数。在控制工程中,直接求解系统微分方程是研究分析系统的基本方法。系统方程的解就是系统的输出响应,通过方程的表达式,可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以绘出输出响应曲线,直观地反映系统的动态过程
7、对于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在拉氏变换的基础上建立的。用传递函数描述系统可以免去求解微分方的麻烦,间接地分析系统结构及参数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并且可以根据传递函数在复平面上的形状直接判断系统的动态性能,找出改善系统品质的方法。因此,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2-11、试述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系统模型建立的意义。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是输入(如电机转子运动)和输出(如工作台运动)之间的相对关系。等效折算过程是将复杂结构关系的机械系统的惯量、弹性模量和阻尼(或阻尼比)等机械性能参数归一解决,从而通过数学模型来反映各环节的机械参数对系统整体的
8、影响。 2-1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的功能是什么?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是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毕涉及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及机电部件互相联系的系统。其核心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涉及机械、电力、电子、液压、光学等技术的伺服系统。它的重要功能是完毕一系列机械运动,每一个机械运动可单独由控制电动机、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的子系统来完毕,而这些子系统要由计算机协调和控制,以完毕其系统功能规定。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合理化和最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结构重要涉及执行机构、传动机构和支承部件。在机械系统设计时,除考虑一般机械设计规定外,还必须考虑机
9、械结构因素与整个伺服系统的性能参数、电气参数的匹配,以获得良好的伺服性能。2-13、试分析谐波齿轮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图一)谐波齿轮传动是一种新型传动,其原理是依靠柔性齿轮所产生的可控制弹性变形波,引起齿间的相对位移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柔轮的变形是一十基本对称的和谐渡,故称为谐波传动谐波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谐波齿轮传动重要由波形发生器H、柔轮1和刚轮2组成柔轮具有外齿,刚轮具有内齿,它们的齿形为三角形或渐开线型其齿距P相等但齿数不同刚轮的齿数、比柔乾齿数多柔轮的轮缘极薄,刚度很小,在未装配前,柔轮是圆形的由于波形发生器的直径比柔轮内圆的直径略大所以当波形发生器装入柔轮的内圆时,就迫
10、使柔轮变形,呈椭圆形在椭圆长轴的两端(图中A点,B点),刚轮与柔轮的轮齿完全啮合而在椭圆短轴的两端(图中c点、D点),两轮的轮齿完全分寓,长短轴之间的齿,则处在半啮合状态,即一部分正在啃入,一部分正在脱出 图所示的波发生器有两个触头,称双波发生器其刚轮与柔轮的齿数相差为2,周长相差2个齿距的弧长若采用三技时,齿数差为3 当波发生器转动时,迫使柔轮的长短轴的方向随之发生变化柔轮与刚轮上的齿依次进入啮合柔轮和刚轮在节圆处的啮合过程,如同两个纯滚动的圆环同样,它们在任一瞬间转过的弧长都必须相等对于双波传动,由于柔轮比刚轮的节圆周长短丁两个齿距弧长,因此柔轮在啮入和啮出的一转中,就必然相对于刚轮在圆周
11、方向错过两个齿距弧长,这样柔轮就相对于刚轮沿着波发生器相反的方向转动当波发生器沿逆时针旋转45时,将迫使柔轮和刚轮相对移动14个齿距当波发生器转过180时,两者相对位移1十齿距当波发生器连续运转时,柔轮上任何一点的径向变形量A是随转角变化的变量其展开图为一正弦波,如图所示2-14、某类数控机床位置控制系统的参数如下:;,求其临界转速。根据: =0.369 2-15、阐述机械系统的加速度控制原理。 在力学分析时,加速与减速的运动形态是相似的。但对于实际控制问题来说,由于驱动源一般使用电动机,而电动机的加速和减速特性有差异。此外,制动控制时制动力矩当作常值,一般问题不大,而在加速控制时电动机的起动
12、力矩并不一定是常值,所以加速控制的计算要复杂一些。 下面分别讨论加速力矩为常值和随控制轴的转速而变化的两种情况。 1、加速(起动)时间 计算加速时间分为加速力矩为常值和加速力矩随时间而变化的两种情况。计算时应知道加速力矩、等效负载力矩、等效摩擦阻力矩、装置的等效转动惯量以及转速(速度)。加速力矩随时间而变化 为简化计算一般先求出平均加速力矩再计算加速时间。计算平均加速力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开始加速时的电机输出力矩和最大电机输出力矩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加速力矩;或是根据电机输出力矩转速曲线和负载转速曲线来求出平均加速力矩。2-16、简析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系统的制动的重要参考因素。(1) 制动力矩 (
13、2) 制动时间 (3) 制动距离(制动转角)2-17、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传动设计往往采用“负载角加速度最大原则”。为什么? 以图所示四级齿轮减速传动链为例。四级传动比分别为 i1、 i2、 i3、 i4,齿轮l8的转角误差依次为 。该传动链输出轴的总转动角误差为: 由上式可以看出,假如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各级传动比按“前小后大”原则排列,则总转角误差较小。并且低速级的误差在总误差中占的比重很大。因此,要提高传动精度,就应减少传动级数。并使末级齿轮的传动比尽也许大,制造精度尽量高。 2-18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尼会减少效率,但是设计中要适当选择其参数,而不是越小越好。为什么?阻尼比不同的系统,其
14、时间响应特性也不同。(1)当阻尼比0时,系统处在等幅连续振荡状态,因此系统不能无阻尼。(2)当 1时,系统为临界阻尼或过阻尼系统。此时,过渡过程无震荡,但响应时间较长。(3)当01时,系统为欠阻尼系统,此时,系统在过渡过程中处在减幅震荡状态,其幅值衰减的快慢,取决于衰减系数。在拟定以后, 愈小,其震荡愈剧烈,过渡过程越长。相反,越大,则震荡越小,过渡过程越平稳,系统稳定性越好,但响应时间较长,系统灵敏度减少。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其性能指标,一般取0.50.8的欠阻尼系统,既能保证振荡在一定的范围内,过渡过程较平稳,过渡过程时间较短,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设计机械系统时,应尽量减少静摩擦和
15、减少动、静摩擦之差值,以提高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因此,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经常采用摩擦性能良好的塑料金属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滚珠丝杠、静、动压导轨;静、动压轴承、磁轴承等新型传动件和支承件,并进行良好的润滑。适当的增长系统的惯量J和粘性摩擦系数f也有助于改善低速爬行现象,但惯量增长将引起伺服系统响应性能的减少;增长粘性摩擦系数f也会增长系统的稳态误差,故设计时必须权衡利弊,妥善解决。2-19、系统的稳定性是什么含义? 机电一体化系统规定其机械装置在温度、振动等外界干扰的作用下仍然可以正常稳定的工作。既系统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抗干扰能力强。2-20、从系统的动态特性角度来分析: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但系统的精度并不一定就高的因素。 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是静态的,由于阻尼的影响、摩擦的影响、弹性变形的影响以及惯量的影响在动态响应上存在滞后或超前的影响,使得整个系统的动态精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