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370621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道路交通事故解决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管 辖第三章 自行协商第四章 报警和受案第五章 简易程序第六章 调 查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现场处置和调查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第四节 检查、鉴定第七章 认定与复核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第二节 复 核第八章 处罚执行第九章 损害补偿调解第十章 涉外道路交通事故解决第十一章 执法监督第十二章 附 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道路交通事故解决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行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应

2、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第三条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是指导致财产损失,尚未导致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伤人事故是指有人员受伤,尚未导致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事故是指有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第四条 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解决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财产损失事故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第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应当使用全国统一的计算机系统。第六条 交通警察通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可以解决合用简易程序的道路交通事故。解决伤人事故,应当由具有道路交通事故解决初级以上资格的交通警察

3、主办。解决死亡事故,应当由具有道路交通事故解决中级以上资格的交通警察主办。第七条 交通警察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应当按照规定使用执法记录设备。第二章 管 辖第八条 道路交通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第九条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管辖。指定管辖前,最先发现或者最先接到报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先行解决。第十条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解决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道路交通

4、事故,或者指定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限时将案件移送其他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解决。案件管辖权发生转移的,解决时限从案件接受之日起计算。第十一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人员、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本规定解决。依法应当吊销、注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以及对现役军人实行行政拘留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部门解决。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本规定解决。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拖拉机驾驶人依法暂扣、吊销、注销驾驶证或者记分解决的,应当将决定书和记分情况通报有关的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吊销、注销

5、驾驶证的,还应当将驾驶证送交有关的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第三章 自行协商第十二条 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应当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采用现场拍照等方式固定证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再协商解决损害补偿事宜。但有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情形的除外。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协商解决损害补偿事宜。第十三条 发生可以自行协商解决的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报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指导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规定交通警察到场解决的,应当指派交通警察到现场调查解决。第十四条 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协议的,制作道路交

6、通事故自行协商协议书,并共同署名。自行协商协议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驾驶证号或者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号码、保险公司、保险凭证号、事故形态、碰撞部位、当事人的责任等内容。第十五条 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协议的,可以按照下列方式履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补偿:(一)当事人自行补偿;(二)到投保的保险公司或者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场合办理损害补偿事宜。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协议后未履行的,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十六条 对按照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八条,应当自行撤离现场而未撤离的,交通警察可以对驾驶人处以200元罚款;驾驶人有道路交通安全

7、违法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第四章 报警和受案第十七条 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三)机动车无号牌的;(四)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五)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六)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导致的。第十八条 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采用现场拍照等方式固定证据后,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后报警:(一)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或者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补偿未达成协议

8、的;(二)机动车无检查合格标志或者无保险标志的;(三)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第十九条 载运爆炸品、易燃化学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车辆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危险物品车辆驾驶人、押运人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品运送管理规定以及有关操作规程的规定,采用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记录下列内容,按照有关规定处置:(一)报警方式、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报警的,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二)发生或者发现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地点;(三)人员伤亡情况;(四)车辆类型、车辆

9、号牌号码,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种类、是否发生泄漏等;(五)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当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性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性等有关情况。报警人不报姓名的,应当记录在案。报警人不乐意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第二十一条 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后需要派员到现场处置,或者接到出警指令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第二十二条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解决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的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

10、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受理。第五章 简易程序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合用简易程序解决以下道路交通事故,但是有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犯罪嫌疑的除外:(一)财产损失事故;(二)受伤当事人伤势轻微,各方当事人一致批准合用简易程序解决的伤人事故。合用简易程序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解决。第二十四条 交通警察合用简易程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固定现场证据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对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交通警察应当将车辆移至不妨碍

11、交通的地点。具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行条例第一百零四条规定解决。撤离现场后,交通警察应当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和当事人、证人陈述等,认定并记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驾驶证号或者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号码、保险公司、保险凭证号、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并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限度,拟定当事人的责任,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具有当场制作条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三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当事人署名。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12、书十日内共同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应当当场进行调解,并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由当事人署名,送达当事人。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合用调解,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有关情况后,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当事人:(一)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二)当事人拒绝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署名的;(三)当事人不批准调解的;(四)当事人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十日内未共同请求调解的。第六章 调 查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十七条 除简易程序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时,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交通警察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员出示人民警察证,告知被调查人依

13、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向当事人发送联系卡。联系卡载明交通警察姓名、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等内容。第二十八条 交通警察调查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合法、及时、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第二十九条 对导致严重后果或者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道路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涉及车辆生产和维修、道路建设和管理、驾驶人培训、道路运送公司安全管理等环节开展调查,必要时邀请有关部门参与调查。第二节 现场处置和调查第三十条 交通警察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当立即进行下列工作:(一)划定警戒区域,在安全距离位置放置发光或者反光锥筒和警告标志,拟定专人负责现场交通指挥和疏导。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中断或者现场处置

14、、勘查需要采用封闭道路等交通管制措施的,还应当在事故现场来车方向提前组织分流,放置绕行提醒标志;(二)组织抢救受伤人员;(三)指挥救护、勘查等车辆停放在便于抢救和勘查的位置,启动警灯,夜间还应当启动危险报警闪光灯和示廓灯;(四)查找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和证人,控制肇事嫌疑人;(五)其他需要立即开展的工作。第三十一条 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的,应当经急救、医疗人员或者法医确认,并由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死亡证明。尸体应当存放在殡葬服务单位或者医疗机构等有停尸条件的场合。第三十二条 交通警察应当对事故现场开展下列调查工作:(一)勘查事故现场,查明事故车辆、当事人、道路及其空间关系和事故发生时的天气

15、情况;(二)固定、提取或者保全现场证据材料;(三)查找当事人、证人进行询问,并制作询问笔录;现场不具有制作询问笔录条件的,可以通过录音、录像记录询问过程;(四)其他调查工作。第三十三条 交通警察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应当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图,及时提取、采集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生物样本等,制作现场勘查笔录。现场勘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涉嫌运用交通工具实行其他犯罪的,应当妥善保护犯罪现场和证据,控制犯罪嫌疑人,并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主管部门。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应当进行现场摄像,必要时可以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现场勘验、检查。现场图、现场勘查笔录应当由参与勘查的交

16、通警察、当事人和见证人署名。当事人、见证人拒绝署名或者无法署名以及无见证人的,应当记录在案。第三十四条 痕迹物证等证据也许因时间、地点、气象等因素导致改变、毁损、灭失的,交通警察应当及时固定、提取或者保全。对涉嫌饮酒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驾驶车辆的人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解决程序规定及时抽血或者提取尿样等检材,送交有检查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查。车辆驾驶人当场死亡的,应当及时抽血检查。不具有抽血条件的,应当由医疗机构或者检查机构出具证明。第三十五条 交通警察应当核查当事人的身份证件、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保险标志等。对交通肇事嫌疑人可以依法传唤。

17、对在现场发现的交通肇事嫌疑人,经出示人民警察证,可以口头传唤,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嫌疑人到案通过、到案时间和离开时间。第三十六条 勘查事故现场完毕后,交通警察应当清点并登记现场遗留物品,迅速组织清理现场,尽快恢复交通。现场遗留物品可以当场发还的,应当当场发还并做记录;当场无法拟定所有人的,应当妥善保管,待所有人拟定后,及时发还。第三十七条 因调查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有关单位、个人调取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装置、技术监控设备的记录资料以及其他与事故有关的证据材料。第三十八条 因调查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组织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证人对肇事嫌疑人、嫌疑车辆等进行辨认。辨认应当在交

18、通警察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多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性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肇事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肇事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辨认嫌疑车辆时,同类车辆不得少于五辆;对肇事嫌疑车辆照片进行辨认时,不得少于十辆的照片。对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可以准确描述肇事嫌疑人、嫌疑车辆独有特性的,不受数量的限制。对肇事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乐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对辨认通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交

19、通警察、辨认人、见证人署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第三十九条 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的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应当妥善保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扣留事故车辆所载货品。对所载货品在核算重量、体积及货品损失后,告知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货品所有人自行解决。无法告知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不自行解决的,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第四十条 当事人涉嫌交通肇事罪的,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扣押机动车驾驶证等与事故有关的物品、证件,并按照规定出

20、具扣押法律文书。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对扣押的机动车驾驶证等物品、证件,作为证据使用的,应当随案移送,并制作随案移送清单一式两份,一份留存,一份交人民检察院。对于实物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献随案移送。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按照人民法院的告知,依法作出解决。第四十一条 通过调查,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关部门并书面告知当事人,或者告知当事人解决途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涉嫌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犯罪的,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备案侦查。发现当事人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移送不影响

21、事故的调查和解决。第四十二条 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告知保险公司。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告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 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需要救助基金垫付丧葬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送达尸体解决告知书的同时,告知受害人亲属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提出书面垫付申请。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

22、案件。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第四十四条 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规定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领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性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部门。第四十五条 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

23、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第四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后,应当按原范围撤消。第四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案件侦办情况的,除涉及侦查秘密的内容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并做好记录。第四十八条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已经向受害人垫付抢救费用或者丧葬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后及时书面告知

24、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交通肇事逃逸驾驶人的有关情况。第四节 检查、鉴定第四十九条 经省级公安机关批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成立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机构,专门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检查、鉴定工作。机构设立、登记和管理以及人员登记、管理按照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公安机关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第五十条 需要进行检查、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查、鉴定。尸体检查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查、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对精神疾病的鉴定,由具有精神病鉴

25、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检查、鉴定机构拟定检查、鉴定完毕的期限,拟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日。超过二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拟定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第五十二条 检查尸体不得在公众场合进行。为了拟定死因需要解剖尸体的,应当征得死者家属批准。的确需要解剖尸体但死者家属不批准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解剖尸体,并且告知死者家属到场,由其在解剖尸体告知书上署名。死者家属无合法理由拒不到场或者拒绝署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解剖尸体告知书上注明。对身份不明的尸体,无法告知死者家属的,应当记录在案。第五十三

26、条 尸体检查报告拟定后,应当书面告知死者家属在十日内办理丧葬事宜。无合法理由逾期不办理的应记录在案,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由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解决尸体,逾期存放的费用由死者家属承担。对于无法告知或者告知后家属拒绝领回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及时解决。对身份不明尸体,由法医提取人身辨认检材,并对尸体拍照、采集相关信息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填写身份不明尸体信息登记表,并在设区市级以上报纸刊登认尸启事。登报后三十日仍无人认领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27、可以及时解决。因宗教习俗等因素对尸体解决期限有特殊需要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紧急解决。第五十四条 鉴定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毕检查、鉴定,并出具书面检查报告、鉴定意见,由检查、鉴定人署名并加盖机构印章。检查报告、鉴定意见应当载明以下事项:(一)委托人;(二)委托日期和事项;(三)提交的相关材料;(四)检查、鉴定的时间;(五)依据和结论性意见,通过度析得出结论性意见的,应当有分析证明过程。检查报告、鉴定意见应当附有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证明或者其他证明文献。第五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检查报告、鉴定意见进行审核,并在收到检查报告、鉴定

28、意见之日起五日内,将检查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检查、鉴定程序违法或者违反相关专业技术规定,也许影响检查报告、鉴定意见公正、客观的;(二)鉴定机构、鉴定人不具有鉴定资质和条件的;(三)检查报告、鉴定意见明显依据局限性的;(四)故意作虚假鉴定的;(五)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六)检材虚假或者检材被损坏、不具有鉴定条件的;(七)其他也许影响检查报告、鉴定意见公正、客观的情形。检查报告、鉴定意见存在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应当在收到检查报告、鉴定意见之日起三日内重新委托检查、鉴定。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对检查报告、鉴定意

29、见有异议,申请重新检查、鉴定的,应当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申请。同一交通事故的同一检查、鉴定事项,各方当事人申请重新检查、鉴定,以一次为限。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检查报告、鉴定意见有本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一款情形之一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重新委托检查、鉴定。当事人不能证明检查报告、鉴定意见有本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一款情形之一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作出不准予重新检查、鉴定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第五十七条 重新检查、鉴定应当另行委托鉴定机构。没有条件另行委托鉴定机构的,由原鉴定机构另行指派

30、鉴定人。第五十八条 检查报告、鉴定意见拟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机动车行驶证。因扣留机动车发生的停车费用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但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告知当事人领取,当事人逾期未领取产生的停车费用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经告知当事人三十日后不领取的车辆,经公告三个月仍不领取的,对扣留的车辆依法解决。 第七章 认定与复核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第五十九条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的确充足、合用法律对的、责任划分公正、程序合法。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限度,拟

31、定当事人的责任。(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所有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限度,分别承担重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省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规则。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所有责任,其他当事人无责任:(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

32、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本条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查、鉴定的,应当在检查报告、鉴定意见拟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第六十三条 发生死亡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前,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公开调查取得的证据。证人规定保密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当事人不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记录。第六十四

33、条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通过;(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因素分析;(四)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因素;(五)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交通警察署名或者盖章,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解决专用章。第六十五条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在制作后三日内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申请复核、调解和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当事人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可以查阅、复制、摘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的证据材料。但是证人规定

34、保密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复制的证据材料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故解决专用章。第六十六条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规定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十日内,根据本规定第六十一条拟定各方当事人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受害方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以及受害方当事人的责任。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后,已经按照前款规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六十一条重新确认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

35、认定书,分别送达当事人。重新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除应当载明本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注明撤消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第六十七条 道路交通事故基本领实无法查清、成因无法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申请复核、调解和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第六十八条 由于案件当事人、关键证人处在抢救状态或者因其他客观因素导致无法及时取证,现有证据局限性以认定案件基本领实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时限可中止计算,并书面告知各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但中止的时间最长不得

36、超过六十日。当中止认定的因素消失,或者中止期满受伤人员仍然无法接受调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五日内,根据已经调查取得的证据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规定情形的伤人事故,可以快速解决:(一)当事人不涉嫌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犯罪的;(二)道路交通事故基本领实及成因清楚,当事人无异议;(三)各方当事人一致书面申请快速解决的。符合前款规定的,现场调查结束后,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三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第七十条 对尚未查明身份的当事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予以注明,待身份信息查明以后,制作

37、书面补充说明送达各方当事人。第二节 复 核第七十一条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重要证据。办理复核案件的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第七十二条 复核申请人通过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的,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二日内将复核申请连同道路交通事故有关材料移送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复核申请人直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的,上一级

38、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当事人书面复核申请后五日内,应当作出是否受理决定。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受理复核申请的,应当书面告知各方当事人。第七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一)任何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人民法院受理的;(二)人民检察院对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的;(三)公安机关将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四)合用简易程序解决的道路交通事故;(五)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六)当事人超过规定期限提出复核申请的。第七十四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一)道

39、路交通事故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的确充足,合用法律是否对的,责任划分是否公正;(二)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三)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是否符合规定。复核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形式,但是当事人提出规定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听取各方意见。第七十五条 复核审查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复核,并书面告知各方当事人:(一)任何一方当事人就该事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人民法院受理的;(二)人民检察院对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的;(三)申请人提出撤消复核申请的。第七十六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原道路交通事故

40、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的确充足、合用法律对的、责任划分公正、程序合法的,应当作出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调查及认定程序存在瑕疵、不影响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在责令原办案单位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后,可以作出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责令原办案单位重新调查的复核结论:(一)事实不清的;(二)重要证据局限性的;(三)合用法律错误的;(四)责任划分不公正的;(五)调查及认定违反法定程序也许影响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第七十七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查原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后,按下列规定解

41、决:(一)认为事故成因确属无法查清,应当作出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的复核结论;(二)认为事故成因仍需进一步调查的,应当作出责令原办案单位重新调查、认定的复核结论。第七十八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作出复核结论后三日内将复核结论送达各方当事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必要的,应当召集各方当事人,当场宣布复核结论。第七十九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责令重新调查、认定的复核结论后,原办案单位应当在十日内依照本规定重新调查,重新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撤消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原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重新调查需要检查、鉴定的,原办案单位应当在检查报告、鉴定意见拟定之日起五日内,重新作出道

42、路交通事故认定。重新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原办案单位应当送达各方当事人,并报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第八章 处罚执行第八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解决程序规定,对当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罚。第八十一条 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依法应当吊销驾驶人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在人民法院作出的有罪判决生效后,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同时具有逃逸情形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同时依法作出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第八十二条 专业运送单位半年内两次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且单位或者车辆驾驶人对事故承担所有责任或者重要

43、责任的,专业运送单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报经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作出责令限期消除安全隐患的决定,严禁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并通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及运送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第八十三条 事故调查发现车辆生产和维修、道路建设和管理、驾驶人培训、道路运送公司等相关单位、公司存在安全问题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证据材料移送有关部门解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损害补偿调解第八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补偿争议:(一)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二)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

44、诉讼。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一致书面申请。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自人民调解委员会作出终止调解之日起三日内,一致书面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当事人按照本规定第八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第八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进行道路交通事

45、故损害补偿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补偿调解应当公开进行,但是当事人申请不予公开的除外。第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当事人约定调解的时间、地点,并于调解时间三日前告知当事人。口头告知的,应当记入调解记录。调解参与人因故不能按期参与调解的,应当在预定调解时间一日前告知承办的交通警察,请求变更调解时间。第八十八条 参与损害补偿调解的人员涉及:(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二)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三)承保机动车保险的保险公司人员;(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参与的其别人员。委托代理人应当出具由委托人署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参与

46、损害补偿调解的人员每方不得超过三人。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日期开始调解:(一)导致人员死亡的,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二)导致人员受伤的,从治疗终结之日起;(三)因伤致残的,从定残之日起;(四)导致财产损失的,从拟定损失之日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受理调解申请时,已超过本条前款规定的时间后,调解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开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调解开始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补偿调解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补偿调解终结书。第九十条 交通警察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补偿,按照下列程序实行:(一)告知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二)听取各方当

47、事人的请求及理由;(三)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事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拟定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补偿责任;(四)计算损害补偿的数额,拟定各方当事人各自承担的比例,人身损害补偿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补偿案件合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补偿案件合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规定执行,财产损失的修复费用、折价补偿费用按照实际价值或者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计算;(五)拟定补偿履行方式及期限。第九十一条 因拟定损害补偿的数额,需要进行伤残评估、财产损失评估的,由当事人自行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但财产损失数额巨大涉嫌刑事犯罪的除外。第九十二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补偿调解书,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调解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一)调解依据;(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基本领实和损失情况;(三)损害补偿的项目和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