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演进研究.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368524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演进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演进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演进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演进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演进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演进研究 【摘 要】 以中共八大为开端,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逻辑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梳理这一逻辑演进的历史脉络,尤其是把握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分析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不断完善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主要矛盾逻辑演进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意义是有必要的。【关键词】 主要矛盾 演进 新时代 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重新阐释,这是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经典概括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又一次重大理论论断和理论创新。那么从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

2、了哪些演进和深化,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主要矛盾演进的社会背景和原因是什么,主要矛盾认识的演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意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在历史视角认识好把握好主要矛盾演进的逻辑规律,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脉络1.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开端1956年9月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同时分析主要矛

3、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显了出来,历史证明这一着眼点是正确的,它标志着对主要矛盾认识的开端。然而上述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并没有在之后得到坚持,随后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改变了他之前关于主要矛盾的判断,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这一认识在党的一些会议上被确认并逐步系统化,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被估计的过于严重。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随后导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

4、过程中走了弯路,并最终成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重要理论依据。2.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发展历程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段斗争为纲”口号的使用,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为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解放了思想。1.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正确认识的形成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明确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是党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主要矛盾的最开始的表述。1979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起草

5、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又作了充实,同我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联系了起来。“改革我国目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妨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部分,扫除一切不利于四个现代化的旧习惯势力,这就是我国现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把社会主要矛盾科学地划归于需要与生产的关系范畴,克服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表述的缺憾,成为此后三十多年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阶阶段主要矛盾的经典论断。2.党对社会主要矛

6、盾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这一表述延续了社会主要矛盾的经典论断中的内容,报告强调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还是很低的,号召全党以更大干劲迎接经济振兴局面的到来。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的历史贡献在于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报告将初级阶段的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指出:“为了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業、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创造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报

7、告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本质,再一次强调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坚持主要矛盾经典论断的基础上,强调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表明党对主要矛盾长期性有了清晰认识,同时将初级阶段的特征扩充为九个方面,表面党对“落后的社会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宣布我国实现总体达到小康的新的里程碑,同时指出我国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并从七个方面具体说明目前小康水平的特征,再一次

8、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没有改变,进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分析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十七大第一次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主要矛盾时提出“三个没有变”,较之十七大加入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表明主要矛盾和初级阶段国情以及国际地位三者实现了历史的统一认识。四位一体也扩充到五位一体,“美丽中国”的建设反

9、映了我们在重视发展获得感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造福后代的历史责任感,也反映了生产和需要的动态变化。3.新时代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党的十九大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这次大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阐述新时代的深远影响时用了“三个意味着”,同时指出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的时代。而关于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总书记也做出了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10、,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认识到这次关于我国主要矛盾的新的表述是一次重大理论论断,它同之前的经典论断相比,强调了我国在推动发展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是对主要矛盾新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全新阐释。二、正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为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历史性变

11、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我们理解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思路的依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它是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对主要矛盾的重新阐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和产物,是我们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一系列新思想、新思路的依据。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都要建立在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基础上,所以,认识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我们认识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和关键,是我们认识习近平同志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思路的依据,是我们把

12、握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部署的依据。(二)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矛盾的重新阐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成果,是在新时代伟大实践和伟大斗争中诞生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今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据,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社会主要矛盾演进的原因思考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加深完善的过程,这是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社会总体生产水平、主次矛盾关系演变等因素而定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向深入的

13、表现。(一)时代环境因素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例如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只是初步建立,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大地以农村为单位的经济模式仍占据主导。因此,八大提出的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符合当时历史实际的。(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因素这一点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不断充实和深化的过程中,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推进,生产力水平和潜力不断释放,社会主要矛盾也呈现出生产力水平上的变化。例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历次大会对于主要矛盾的论述

14、都依据当时情况呈现出历史的逻辑发展过程,从十三大的“四个现代化”到十五大由总体小康基础上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小康,这反映出在分析主要矛盾基础上,依据生产力水平所做出的战略决策。(三)主次矛盾相互影响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因素作为次要矛盾经过不断发展,影响着主次矛盾的形态变化,进而影响主要矛盾的变化。例如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词使用上的不断充实,从富强、民主、文明到“四位一体”加入“和谐”到“五位一体”加入“美丽”,这反映出社会主次矛盾的动态变化,我国在把握主要矛盾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多维性和平衡性。四

15、、社会主要矛盾演进的启示意义(一)主要矛盾與我国国情的关系党的主要矛盾认识的演进,并没有脱离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对主要矛盾加以深化和理论认识时,应该时刻保持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和国际地位的清醒认识,我们应该坚持这个实际而不是脱离它,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把握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这得益于我们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一心一意团结奋进。中国的问题要靠发展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主要矛盾认识的不断充实完善,是指导我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理论依据。(三)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党对社会主

16、要矛盾认识的深化,是建立在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的。党在新时代必须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只有党自身够强够硬才能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更大的胜利。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自身理论水平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参考文献】1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3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4 侯德泉,赵象举.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历史演进述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1)5 姜术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