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例研究生睡目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365937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研究生睡目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例研究生睡目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例研究生睡目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例研究生睡目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例研究生睡目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一例研究生睡目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作者简介:郑伟,男,辽宁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是学习与认知。摘 要:本研究以一名睡眠障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寻找到来访者问题的杠杆解,运用认知调整、风景想象技术,在来访者的大脑中输入一组正确的程序性知识。本文作者结合临床放松训练使其达到自动化运行,重新建立入睡时新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彻底地解决了来访者睡眠障碍的问题。本研究说明,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高效解决求助者睡眠障碍问题。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睡眠障碍 条件性情绪反应 研究生引言: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来自www.Lw5U.com%的人有睡眠问题,睡眠障碍已

2、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人都有过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的经历,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失眠。对于有些人来说,入睡难的问题显得很有规律,并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这时失眠就成为一种症状,称为失眠症。一般来说,失眠症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入睡,而且夜间经常醒来,每天的睡眠没有规律,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由此可见,利用先进高效的心理干预技术帮助学生解决睡眠障碍问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下面将以笔者对一名研究生睡眠障碍的干预过程为例来详细阐述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1.访者基本情况1.1来访者基本资料求助者,关某,男,某大学研究生,独生子。家庭环境优越,父母为军人,从小对关某要求严格。关某自称,小的时候,

3、由于在部队大院成长起来,环境安静,所以睡眠质量一直很好;在读研究生一年级时候,由于和辅导员产生矛盾,故总感觉辅导员做事情总是针对他,曾感到十分的困苦与不悦,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感觉睡眠质量不好,但是随着辅导员调离,情绪有平稳,睡眠开始转好,可认为睡眠质量开始不如以前;在研二上学期放寒假期间,检查出腰部出现问题,按医生要求在家里静躺两个月,每天除了去洗手间外其它全部时间都躺在床上,自己当时十分焦虑,担心病情会恶化,晚上睡觉时发现总是能听到屋里钟表的滴答声,不能入睡,所以在卧室里不再摆放钟表;在研二下学期时候,关某的病情已经基本康复,住进学生宿舍后不久出现入睡困难,即每天晚上听到寝室的水龙头滴水的声

4、音睡不着,以及每天听到寝室窗外经过的汽车声音睡不着,并且自己总是在凌晨惊醒,每次都会看下枕边的手表,然后自称就再也睡不着了,总是迷糊的感受到寝室的各种动静,直至天亮。1.2 具体症状表现来访者关某睡眠质量低,用他的话来说每天都睡不好。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入睡困难,他每天睡觉前必须要求周围的环境绝地的安静,否则很难入睡;第二,他清晨惊醒后难以入睡。长期处于这种睡眠状态,他感觉每天总是睡眠缺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同时脾气也比较急躁,易对周围的同学因小事而发火,自己意识到问题,但无法解决。1.3 来访者心理结构表征根据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发现,任何心理障碍的关键因素都是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5、它是指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应,而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除。在关某的问题中存在着两个条件性情绪反应,准确清晰的把握关某头脑当中不适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合理表征其心理机制是治愈这一问题的关键。关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睡眠障碍问题,容易把握,具体分为两点:一是入睡困难问题;二是清晨惊醒后难以入睡。关某,入睡困难的表面解是晚上入睡的时候听见水滴的声音或是窗外汽车的声音(S),心里就开始焦虑和不安(E),然后就睡不着觉(R),同时自己认为产生“我睡不着觉了”的消极评价,消极评价带来消极性评价情绪(E),加重E,形成恶性增强循环

6、系统。经过深入的访谈发现,其中的杠杆解是研二上学期生病期间形成的:求助者在生病时候(S),自己对身体的康复程度以及未来有深深的担心和焦虑(E),这个时候听到家里的滴答的钟表声(S),感觉到睡不着(R),也就是说求助者对睡前声音敏感是来自于之前生病时候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当关某遇到清晨惊醒的情境(S),自动产生想马上入睡的焦虑情绪(E),然后就睡不着觉(R),同时自己认为产生“我睡不着觉了”的消极评价,消极评价带来消极性评价情绪(E),加重E,形成恶性增强循环系统。这个恶性循环加重了他睡眠障碍的问题,也危害他的学习和生活状态。2. 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2.1 基础焦虑关某出身于军人家庭,父母对

7、其管教较为严厉,性格比较追求完美,要强上进,做事情规则性比较强。因此,他的焦虑水平比较高,一旦自己做事情达不到别人的水平,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例如,晚上就寝后,当发现其他同学已经入睡,自己还未入睡时,他会更加焦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入睡快、睡得好。2.2认知性情绪关某,出现失眠问题也源于某些错误认知过程,并缺乏相关的知识内容及其结构。首先,关某缺乏关于睡眠障碍问题的陈述性知识,例如,他认为失眠的行为与第二天学习效率有关系,即没睡好则第二天干什么都没精神;其次,关某缺乏对关于睡眠障碍现象做出反应的正确程序性知识,即一种对上床睡眠刺激条件(S)自动情绪反应与行为反应的“怎么做”的知识,例如,关某一上

8、床睡觉就开始想我会不会睡着的问题;最后,关某缺乏关于应对睡眠障碍问题的正确策略性知识。2.3条件性情绪关某基础焦虑值偏高,遇事容易敏感焦虑。表现如下:第一,入睡时,不能听见一点声音,否则很难入睡;第二,清晨惊醒后,很难再次入睡。这两种条件性情绪在来访者大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只要进入刺激情境就会自动运行。3.元认知心理干预过程3.1认知调整首先,给关某简单介绍了睡眠的陈述性知识即人的四个睡眠阶段:生理睡眠、梦睡眠、深睡眠和台尔塔睡眠。生理睡眠阶段我们能够听到周围的声音,还有一些意识思维,但是仪器显示我们的各项生理指标已经进入睡眠。仅仅处于生理睡眠对于我们是足够的,但是大部分人在第二天早上会给自己消

9、极暗示:昨晚没睡好,我今天学习又完了。而且绝大部分有睡眠障碍问题的人是由于消极自我暗示造成的,如我今天肯定又睡不着了;我就是个入睡困难的人。其次,告诉关某一些程序性知识(CA),如每到我上床睡觉的时候(C),我就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A);每次夜里突然醒来的时候(C),我翻个身继续睡(A)。最后,补充关某关于应对睡眠障碍的策略性知识。告诉他,策略性知识是对大脑中的程序化知识如何运行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各种情绪反应进行评价和调控。3.2暗示学习为关某做了六次放松训练,让他在大脑完全轻松、情绪平静的情况下巩固新建立起来的关于睡眠的认知系统和行为方式。这样,当关某在面对入睡这一情境时,便自动产生正确的情

10、绪反应,同时指导自己采取正确的行为,以此来替代以往入睡时的消极情绪反应及行为。放松训练中加入风景想象(站在山顶看海)充分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情绪,并设计程序(入睡时怎么办、听见声音干扰怎么办、半夜醒来怎么办)加入其中,帮助来访者调节积极情绪和正确的应对策略,在第二次放松之前,对关某改善和提高的地方进行肯定,积极强化,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改变,增强其自信心。3.3元认知行为监控辅导教给他一些利用元认知智慧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其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睡眠障碍问题。在遇到入睡困难时,能够合理调节情绪,采用正确的策略性知识进行应对。他的睡眠障碍问题也随之慢慢根除。4.效果评估第一次咨询结束后,关某认识到了自

11、己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其睡眠障碍的杠杆解,焦虑的情绪得以舒缓。第二次、第三次后,解决了入睡困难的问题。第四次后,能够做到每天入睡没有困难,清晨很少惊醒。第七次后,他面对清晨惊醒后也能很快继续入睡,基本解决了其睡眠障碍的问题。另外,关某在平日里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改善,因同学之间的小事而引起的暴躁情绪的频率降低,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能够在同学出现入睡困难的问题时,向其讲解睡眠的相关知识,告诉相关的策略性知识,为同学提供帮助。5.总结与反思本案例关某不仅解决了入睡困难问题,同时也帮助找到了睡眠障碍问题背后的杠杆解,通过咨询治疗能够运用相关元认知心理干预知识帮助自己改善问题。在

12、本次治疗过程中笔者有如下体会:首先,认知调整对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纠正求助者错误的认知,使其更好的认清自己的问题,配合以后的治疗;其次,在放松训练之前,要和求助者很好的沟通放松过程中程序的问题,与求助者一起写并得到其认可,这样求助者才能很好的进行想象,放松的疗效会比较好。参考文献:1金洪源.李晓溪.走出失眠的困扰一例高中生睡眠障碍的心理分析与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6(130):20-222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9-1103车文博.意识与无意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6.A case of metacognition

13、 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sleep disordersZheng Wei Ma ZhengAbstract: In this study, a sleep disorder gradua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use by finding visitors leverage solutions, the brain of the visitor was entered a correct set of procedural knowledge by technology

14、of cognitive adjustment and scenery imagine. The authors combined clinical relaxation training to automation run to re-establish a new sleep when the subconscious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sponse, complet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visitors sleep disorders. This study shows, the the metacognitive intervention techniques can efficiently solve visitors sleep disorders.Key words: metacogni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echniques; sleep disorders;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sponse; graduate students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