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0年1月开始至2021年1月期间选择86例在我院ICU科室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参考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血糖控制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SOFA评分和APACHE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ICU住院时间、SOFA评分和APACHE评分分别为(9.56±2.31)d、(10.34±1.45)分、(17.62±2.41)分、(5.89±1.89)d、(7.68±1.23)分、(12.79±2.56)分,组与组之间比较结果差异较大,且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ICU重症护理的过程中加强血糖控制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SOFA评分和APACHE评分,可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血糖控制;ICU重症护理;应用价值
ICU重症患者不仅病情危机,而且还可能存在代谢功能紊乱、应激反应等问题,尤其容易出现糖代谢功能紊乱的问题,且部分本身没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能发生血糖增加的情况[1]。若患者血糖水平存在较大的波动,则容易增强其氧化应激反应,破坏其细胞信号的传导功能,损坏机体组织细胞。为此,ICU重症护理中应密切关注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本研究对ICU重症护理中应用血糖控制的价值进行探究,具体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1月开始至2021年1月期间选择86例在我院ICU科室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参考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即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段为33~70岁,平均数(50.61±3.51)岁;患病时长0.7~2.5h,平均数(1.65±0.83)h。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段为31~71岁,平均数(52.25±3.14)岁;患病时长0.8~2.6h,平均数(1.75±0.79)h。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ICU护理干预:(1)评估患者病情。ICU科室患者大都病情危机,护理人员应主动给患者心理支持,并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随时评估患者病情,对其管道固定的情况进行观察。(2)生活预防。护理人员应对其皮肤情况进行观察,2h帮助患者翻身以此,降低压疮发生率。(3)并发症预防。准备好相关的装备,如中心负压吸痰器、电动吸引器等,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
观察组以上述护理为基础,并加强控制血糖,即患者进入ICU科室后立即借助微量血糖仪控制血糖,低血糖标准为2.8mmol/L以下,高血糖标准为11.1mmol/L以上。明确高血糖诊断或接近高血糖的治疗。若患者血糖在6.1mmol/L以上,应静脉微量泵入胰岛素,初始剂量控制在1~2U/h;若血糖在6.1mmol/L以下,则必须停止泵入,确保患者血糖维持在4.4~6.1mmol/L。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SOFA评分和APACHE评分。其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满分20分,分数高低与恢复效果成反比;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满分为30分,分数高低与恢复效果成反比[2]。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并将所有数据录入到SPSS23.0软件,若为计量资料,则可以通过( ±s)的形式表示,以t为检验值;若为计数资料,则可以通过n(%)的形式表示,以c2为检验值。若最终结果出现P<0.05的情况,则确定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ICU住院时间更长,SOFA评分和APACHE评分更高,组间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别,对比后可以发现已经具备构成临床统计学意义的条件。具体数据可参考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SOFA评分和APACHE评分(±s)
组别
例数
ICU住院时间(d)
SOFA评分(分)
APACHE评分(分)
对照组
43
9.56±2.31
10.34±1.45
17.62±2.41
观察组
43
5.89±1.89
7.68±1.23
12.79±2.56
t值
-
3.07
3.54
3.82
P值
-
<0.05
<0.05
<0.05
3讨论
ICU患者具有病情危急的特点,治疗期间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应激性高血糖,且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并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复。且机体在应激因素或受到重创影响,激活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大量应激激素被释放,最终就会导致肌糖原和肝糖原被分解,导致胰岛素抵抗被加重,应激性高血糖的问题由此被引发[3]。
临床上护理过程中进行血糖控制首先必须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了解,并对患者既往病史进行询问,应用血糖仪测量血糖时应消毒指端皮肤后检测其指尖血糖[4]。为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应尽可能选择很少对皮肤产生刺激应很少影响结果的氯已定(浓度为1%),其次选择乙醇(浓度为75%)。应用其消毒皮肤时应降低测量误差,并于皮肤干燥后采血。采血针进针深度大约为2~3cm,保证针刺到患者皮肤乳头层毛细血管,且确保可以自然流出血液,血珠以绿豆粒大小为宜,若出现采血不足的问题,则降低了测量值;而采血过多同样对测量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5]。本次研究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ICU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血糖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ICU住院时间、SOFA评分和APACH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别较大,这表明血糖控制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综上,ICU重症护理期间进行血糖控制预后效果更好,应加大力度进行血糖控制,这对患者康复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宋阳.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251-251.
2. 赵改艳,仵利娟.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29-30.
3. 刘娟,邱裕容.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意义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3):148-148.
4. 龚蕊.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135-136.
5. 吕莹,王晓莹,焦瑞娜.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应用价值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200-201.
(包邮)小哥 13866975560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银河华庭物业
6.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