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扎染教案【篇一: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手帕】 目的: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爱好。 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相应的方法图谱(图1)。 3扎染材料:白色手帕、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手帕一块(图2)。 过程: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手帕,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相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手帕,你最喜欢
2、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由于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手帕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同样的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同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手帕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
3、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手帕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测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帕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手帕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尚有弧形的、像太阳同样的花纹。 师:如何才干在手帕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手帕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手帕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手帕,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帕,看看和设计图同样吗? 幼:有点不同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同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师:想一
4、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如何才干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同样大呢? 幼:也许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只要选两个同样大的珠子就行了。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规定。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美丽的手帕。大家先要想好在手帕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测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手帕,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手帕,自由欣赏(见图3、图4)。(2)将手帕与
5、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幼:我先在手帕中间包了一个珠子,再把四个角一起扎起来。 幼:我设计了好多条线。我先把手帕对边折扎皮筋,可是发现太慢,就把手帕再对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会出现两条线,这样就不久了。 师:看看我们扎染的手帕和设计图稿同样吗?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和设计图稿不太同样,圆有点扁了(见图3)。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的设计图稿上的线是直的,可是扎出来的线是歪歪扭扭的(见图4)。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因素,使幼儿知道在扎染手帕时要看清楚设计图稿上花纹的位置,并把手帕折叠平整。)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
6、爱好。 师:今天我们用皮筋和一些玩具设计、扎染了美丽的手帕。老师还带了同样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 幼:是根小棒。 师:小竹棒也能帮助我们扎染出美丽的花纹呢,以后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活动分析: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扎染,注重培养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故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
7、行设计与扎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尚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结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积极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篇二:大班美术教案扎染】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手帕 活动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爱好;
8、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大多规定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与发明力。大班幼儿在知识能力水平方面已经处在较高的阶段,其精细动作发展也日趋成熟。因此,我选择了幼儿既感爱好,又能充足动手动脑的扎染活动,让幼儿在自主印染“花手帕”,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以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活动目的; 1、了解扎染的基本环节与方法; 2、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大胆操作,感受扎染的奇妙; 3、通过欣赏与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体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捆、扎的技巧与方法 2、 物质准备: (1) 扎染手帕成品; (2) 扎染制
9、作环节图谱; (3) 扎染材料:白色棉布手帕、剪刀、各色染料、大小不同的珠子和玻璃球、不同形状 的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水桶、盐、抹布等; (4) 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小朋友仔细看了。 教师先出示一块白色的手帕,放到身后,偷偷换成扎染手帕成品。 提问:1、小朋友们觉得哪一块手帕比较美丽?美丽在哪里? 2、小朋友们猜一猜,白手帕是怎么变成美丽的花手帕的? 二、教师示范:(出示扎染材料) 1、 初步讲解扎染制作过程,出示制作环节图谱; 2、 示范扎染手帕的基本过程,选择材料捆扎浸泡清洗晾干; 3、 引导幼儿观测制作材料,共
10、同讨论不同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三、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们也来当个小小魔术师,我们一起把白色的手帕变成美丽的花手帕吧!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材料,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1、分发材料,教师作适当卫生规定; 2、教师巡回并适时指导。 四、展示总结: 将幼儿的作品粘到展示班上,根据不同的图案与幼儿讨论其使用的材料与方法。 活动延伸:1、 可将扎染材料投放至手工区角; 2、 可将成品放至娃娃家的商店。【篇三:幼儿扎染方法例谈】 幼儿扎染方法 一、游戏法用形象化的联想引发幼儿动手的爱好 民间扎花的方法多种多样,材料程序繁简不一,其中,对幼儿来说,最基本和简朴的扎花方
11、法就是用捆扎的方法制作出丰富的图案来。通过前期的探索尝试,我们寻找出适合幼儿的材料和方法,即“包珠子”的方法,就是将幼儿游戏中用的小串珠、塑料雪花片等包裹在棉布里,用皮筋缠绕扎紧,染色后会出现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环形花纹。但绕皮筋的技能是需要多次尝试才干较好地掌握的,于是教师运用幼儿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引导幼儿想象:被包裹在白布里的小珠子看起来像什么?幼儿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像棒棒糖,有的说像小蘑菇。教师趁势引导说:“好啊,我们今天来玩个游戏,用雪花片变棒棒糖,用小珠子变小蘑菇,看谁变得又快又多。”这样,在游戏的气氛中,幼儿争先恐后参与扎花游戏,边操作边和同伴交流:“我包了一个大大的棒棒糖
12、”“我种了好多小蘑菇”? 二、验证法用比较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操作经验 幼儿的扎染经验在多次的操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但是零散的操作经验需要及时地提取和整理,才干形成较为稳定的可迁移的新经验。如在扎染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用“包珠子”方法产生的环形花纹大小、形状会有不同,细心的幼儿还会发现,用皮筋缠绕捆扎的地方产生的花纹也是有变化的,有的环形很粗、有的环形花纹很细,一圈一圈的。此外,在卷折扎花时,幼儿发现自己只用了一根皮筋捆扎了一圈,但染色后却出现了好几道线形花纹。幼儿的这些发现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正是扎染中需要提高的操作经验。于是,教师特意安排了一次比较实验,幼儿两人一组,用相同制作方法完毕扎花、染色的
13、程序,接着在拆解前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观测自己和同伴的捆扎情况,特别细致地观测皮筋捆扎时的疏密变化和布料的折叠方法,再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扎染经验猜测也许出现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在布料的什么位置?然后再一圈一圈地拆解皮筋,观测所产生的纹理效果;同时,一层一层地展开布料,观测花纹的位置变化。最后,请幼儿一组一组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根据花纹的差异来分析两人在折叠、缠绕时的不同做法。这样一来,幼儿就很清楚地知道了,假如扎花时皮筋一圈一圈缠绕得很紧密,就会出现一圈粗粗的环形花纹,而皮筋缠绕时每一圈都有空隙的话,就会出现许多圈细细的环形花纹;再有,假如把布料卷折了一次进行捆扎,就会出现两条线形花纹,而卷折两次捆扎
14、,就会出现四条线形花纹,卷折的次数越多,出现的花纹就越密集。 三、添加法用开放的过程丰富幼儿的创作思维 我们一般鼓励幼儿一方面想象并拟定中心花纹或重要扎花方法,当幼儿完毕后,再引导幼儿运用剩余的布料继续创作。如有的幼儿想设计一个太阳的图案,太阳有一圈光芒,下面是大海,海上有一道道的波浪。在实际扎花的过程中,当他捆扎出太阳和波浪后,发现周边的布料还剩余很多,于是,他给太阳又增长了两圈光芒,在波浪的空隙中又添加了许多小泡泡,这样一来,作品图案变得丰富起来。尚有的幼儿并不拟定要扎什么样具体的图案,而是就用包珠子的方法来捆扎许多的圆形花纹,他先用大珠子,都捆扎满以后,又用小珠子在空隙中来捆扎,直到剩下
15、的空隙再也包不下一个珠子了。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改变方式,用棉线将这件半成品随意地缠绕成团,染色后拆解开来,发现大珠子变成了一朵朵的花朵,小珠子变成了小花苞,而最后棉线的缠绕使得背景产生了深浅不一、朦胧晕染的效果,整幅作品看起来就像是山野上盛开了一片烂漫的花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意外的收获是扎染活动中常有的惊喜,也是扎染活动吸引幼儿特别之处。 四、情境法用事实的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创作 当幼儿较纯熟地掌握基本的扎花方法后,就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尝试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制作了。我们结合幼儿的真实生活和游戏活动等,设计了一系列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幼儿营造一个开放、真实的创作空间。 在“香香茶社”的扎染情境
16、中,我们布置了多张小茶桌、小椅子,摆放了茶盘、茶壶、茶杯等,随着着悠扬的音乐声,悬挂的大大的“茶”字将幼儿带入了茶社游戏的情境中。而茶社里的桌布、坐垫、手巾、餐垫,以及服务员的围裙、头巾等都是未经装饰的白色。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能让茶社变得更美丽?更能吸引客人?”、“茶社是人们休闲品茶的地方,用什么样的色彩更能让人觉得舒适、轻松?”通过充足的讨论和场景的提醒,幼儿不久就进入创作情境之中,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桌布、餐垫、头巾等进行扎染制作。 五、图示法用记录的方式建构幼儿的整体意识 我们的图示重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花纹的示意图,如圆形花纹、菱形花纹、线形花纹等,另一类是扎花方法和位置的示意图,如
17、中心扎、四角扎、对边卷折扎、对角卷折扎等(图8)。它们的形成是跟随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经验发展而来的。一方面,在欣赏扎染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整体欣赏作品的形与色,如“这幅作品的图案是什么样的?上面有哪些好看的花纹?”“这些好看的花纹在什么位置?是如何组合的?”等,然后根据师生的讨论,画出整体图案的示意图;接下来,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这些花纹可以用什么方法扎出来?”,于是就产生了扎花方法的示意图。 通过图示,幼儿能很清楚地了解扎花的基本方法与也许出现的花纹之间的关系,幼儿根据作品和图示的对照,自己总结出:中心扎能在布的中间出现花纹、四角扎能在布的四个角出现、对边卷折扎能出现直线花纹、对角卷折扎能出现斜线花纹等。运用图示帮助幼儿分析图案的特性和探讨扎花的方法,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到用简朴的方法就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来,扎染真的很神奇。 图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逐渐增强幼儿整体设计的意识。在学习的后期阶段,教师鼓励幼儿借鉴图示中的符号形式,自己画出设计图,表现花纹的形象和位置,使自己的创作有一个预期的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图示和设计图只是对幼儿理解和创作作品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幼儿可以在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调整,使有形、无形自然融合,使创作思维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