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和家长玩一个互动的小游戏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重要在于如何去培养,今天大家能抽出时间参与幼儿园的这个讲座活动,说明我们都是很关心孩子教育的。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我们中班的孩子再过不到一个月就要升入大班了,在这个关键时候,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简朴的说就是孩子在平常生活中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重要涉及自己穿脱衣服、鞋袜、
2、收拾整理衣服、玩具、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刷牙等,它是一个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在国外知名大学留学的博士生,她每年都能拿到最高奖学金。是什么因素呢?我们一般能想到的肯定是“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可她却否认了,她说自己有一个秘诀:导师经常会让学生帮忙复印资料,其他同学复印完资料,就一份一份摞在一起交给老师,而她每次复印完,都会把资料装订好,并在每份资料上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这样,导师在看资料时就一目了然,不必去查找和核对原文了。这就是她能拿最高奖学金的秘诀。我想,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也许有些诧异:复印资料是一件生活琐事,怎么就能依据
3、这一点来评判学生呢?难道这会比学习成绩优异更重要?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智力、专长的培养看的很重,而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则不大重视。大家通常觉得孩子会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这些“生活琐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无足轻重。这种观念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只看到了表面,而忽略了本质,忽略了这些习惯背后的价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具有生活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少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
4、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36岁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朴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就眼前来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需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假如不会自己洗手、吃饭、穿脱衣服、擦屁股等,将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而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无形中也会受到同伴的歧视,导致孩子自信心差。就长远来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孩子在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会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和独立做事的好习惯。这种自
5、信、独立、不依赖别人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使孩子长大后容易适应社会和周边环境。给大家介绍几个关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案例:案例一广州中山高中二年级学生欧雯,从10岁至高二已经获得全国和广州发明15项,有几项已获国家专利,她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只是根据她肯动手的特点,及早让她生活自理,帮助操持家务事,尚故意识地把生活费交给她让她买菜做饭,安排家人的生活,正由于如此促使她发明了净水器,生活引发了发明,发明又激发了求知欲,欧文说是家庭造就了她。当记者采访欧雯的父母时,欧雯的父母说他们最注重的就是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欧雯上幼儿园中班时,每次吃完饭就会很积极的帮妈妈收拾饭桌,早上起床也不用人管,她会自己把
6、衣服穿好,把小被子叠好,然后自己去刷牙洗脸,晚上睡觉时,会自己把衣服脱下来叠整齐放在床头。上大班时,每个周末都要把家里齐齐的擦一遍,还要帮妈妈干许多的家务活,例如洗碗、拖地等。正由于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自理能力了,所以欧雯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案例二魏永康的故事2023年8月16日,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先后播出了一个“神童”的故事。湖南省华容县有个魏永康,他4岁上小学,8岁上重点中学,13岁考上重点大学,被誉为“东方神童”;17岁时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但是20岁时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 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科学家,她经常教育儿子:“万般皆下品,唯有
7、读书高”,“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不需要学做任何家务,由于你以后成了科学家,所有的家务都有保姆替你做!”因此,魏永康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切生活起居全由母亲包揽。高考的时候,母亲甚至让儿子看书,她在一边喂儿子吃饭。上大学了,魏永康连系鞋带、扣扣子、挤牙膏都不会。读研究生时,母亲不能陪读,他什么都不会。天冷不知道添衣服,不会交往,由于没有人提醒,他经常错过上课时间,有时虽然想起来了,却连鞋子也找不到,只得赤着脚进教室,更不要说洗衣服、收拾房间了。他多次错过考试,被记为0分。年月,他因错过了计算机语文考试,被取消了硕、博连读资格;年月,他又错过了提交硕士毕业论文的时间,被中科院做了肄
8、业解决,劝退回家。此时,魏永康“神童”的光环褪尽,昔日的神童成了落魄之人! 案例三我一个朋友的故事,孩子已经上初二了,给她买一次药,就激动的不得了,到西安上高中不适应。听了这些案例,不知道我们家长有何感想?会有如何的启示?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目的规定:1、能对的掌握洗手、漱口、洗脸的环节。2、进餐时基本做到三净(碗、桌、地),饭后会帮助大人收拾饭桌。3、能对的穿脱衣裤、系鞋带、叠小毯子。4、大小便可以自理,会自己使用便纸。5、会使用筷子进餐。6、能掌握对的刷牙方法,在家自觉做到早晚刷牙,能自己挤牙膏。7、玩具玩好后,能自觉整理并归类放到固定的地方。8、知道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
9、屑,能自觉将垃圾放到垃圾箱内。9、有做值日生、为集体做事的欲望和能力,学习擦桌、椅、浇水、饲养小动物等。10、知道父母的手机号码及家庭住址。日本学前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播放日本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图片。回头看一下我们中国,比起来我们已经输的一塌糊涂了,我们的孩子四五岁了还不会穿衣服、叠被子,甚至是一些很简朴的事情都无法做好。不是我们的孩子笨,而是我们没有给他提供动手的机会。国外孩子为什么比中国孩子自理能力强,由于父母不娇惯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咱们应当好好向人家学习,教育好下一代,不能再娇惯孩子了。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例如:当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时,发现孩子的鞋子或裤子穿反了,
10、家长会如何想,肯定会抱怨老师粗心,有的还会当着孩子的面骂老师:“你们老师也不知道是干啥吃的,鞋穿反了也不知道给换过来。”有的会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鞋穿反了也不知道换过来,也不嫌难受。”可同样的事情假如发生在国外就大不同样了,家长接孩子时,假如发现孩子鞋穿反了,会特别开心,她们不会抱怨老师,她们认为孩子的鞋穿反了,肯定是孩子自己穿的,这说明老师没有帮忙,是孩子自己动手的,反而还会感激老师。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因素分析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长大后才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36岁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但现在大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11、,究其因素重要有以下几点:1、家长过度溺爱包办。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案例: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是个样样表现都很优异的小朋友。她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整理物品还经常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同伴,是教师眼中的佼佼者。一天早上来园,豆豆的鞋子穿反了,经老师提醒后,她一边说“都怪奶奶给我穿反了。”一边纯熟的将鞋子换了过来。经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幼儿已经纯熟掌握了穿鞋的技能,可她为什么还要家长继续“帮忙”呢?这应当归因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及他们对孩子自理能力的不信任。现在大多数孩子入学前重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退休后的老人对第三代更加的溺爱,他们认为,孩子小,不忍心让孩子干这干那,假如累
12、坏了怎么办?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照料孩子,因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正由于在这种溺爱包办思想的支配下,当孩子们积极规定自己动手时,家长产生了众多的“胆怯”和“不信任”思想:孩子自己动手穿衣怕穿不整齐,怕慢了生病;孩子自己吃饭怕吃不饱,怕掉得到处都是,怕吃的慢饭凉了;孩子自己走怕累着,怕磕着碰着;孩子自己洗脸怕弄得到处是水,怕洗不干净,孩子自己擦屁股怕擦不干净,孩子自己睡觉怕睡不着,怕蹬被子,怕危险因此家长把孩子动手的愿望和机会全都剥夺了,使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就不知所措。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妈妈我来洗吧,爸爸我来拿,我自己来等等”。但得到的回
13、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并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许多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经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
14、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妨碍了孩子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4、家长指导培养的策略不对的案例:有两位幼儿他们都很想自己动手穿袜子,疼爱他们的妈妈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当面对幼儿满头大汗的歪歪斜斜的穿进去一只时,妈妈气冲冲地冲幼儿喊:“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算了算了,让我重新给你穿。”这位幼儿由这之后再不乐意尝试着自己做事情了。妈妈去欣喜地赞赏自己的孩子:“哟!今天你自己穿进去一只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瞧瞧!嗯,不错,假如这个地方方向再调整一下就更好了。”这位幼儿受到鼓励,不仅把袜子穿得越来越
15、整齐,并且独立做事的爱好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久而久之,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家长也想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其初衷是好的,但到头来,仍然没有效果。其重要因素就是训练方法过于简朴、粗暴,没有耐心,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这时正需要的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提高,使幼儿体验到独立完毕一件事情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我园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做法 放图片(孩子穿衣服、叠毛巾、叠被子、擦凳子等)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给家长的九条建议: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
16、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安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达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测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所有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在场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幼儿
17、园学到的。这个故事说明了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的大。有一个公式是“5+2=0”,意思是周末两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孩子在幼儿园天的学习所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和家长的教育分不开的,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学前期不要留下什么遗憾,一方面要从我们家长做起。1、尽早开始,省时省力效果好。一是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也比较听话。二是孩子越小大脑发育越快,劳动手脑并用,对开发智力效果越好。三是孩子从小就有劳动的欲望,顺势引导更省劲。比如孩子在一岁时就夺筷子夺勺要自己吃饭,两岁时,大人干什么都要参乎,热情很高,三岁时你洗衣服他手就伸进水盆给你“帮忙”,你这个不要动,那个不
18、能摸,生活上你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都不用他自己动手,孩子慢慢就变懒了,一旦养成懒惰的习惯后想再改变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尽早开始,从吃饭穿衣入手,保护孩子的劳动欲望和积极性,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省时省力效果还好。 2、多给鼓励,培养劳动爱好。 爱好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好的表现,正面引导,有助于劳动爱好的培养。比如,当孩子干完一件事后,只要孩子认真做了,你就应给予肯定和赞许,你可以对孩子说:“谢谢你,帮了妈妈的忙”;“你干得不错”;“妈妈能吃上你洗的水果,真快乐”,使孩子产生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这样,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评价中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更加热爱劳动。有个叫点点
19、的女孩,一岁多就开始学着剥葱,妈妈用她剥的葱做完菜后告诉点点,这就是用你剥的葱做的菜,爸爸说:“我说今天的菜怎么这么香,本来是我们点点剥的葱。”你看点点那美滋滋的自豪样。就这样,时间长了,妈妈干活时,特别做饭时,点点总爱“帮忙”。妈妈专门给她做了一套小围裙、小护袖。包饺子时,她也和大人同样,系上围裙,戴上护袖,一会儿擀饺子皮,一会儿包饺子,忙个不断。尽管弄得满身都是面,包的饺子也不成样子,但毕竟是个积极的参与者,不仅给家人带来了欢笑,并且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积极性越来越高。她上学后学习特别积极,与从小劳动习惯的培养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家长做家务时,肯定经常会听到孩子在旁边说:“妈妈,让我来帮你
20、吧?”。这时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是在添麻烦而不愿让孩子动手,这种拒绝无疑是在扼杀孩子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应当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适时塑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重视孩子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规定和行为,并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这里家长要注意以精神鼓励为主,也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牢记不要做家务就给钱,单纯的物质刺激,或事前许愿,不利于优良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不管劳动质量如何,即使损坏了东西,也不要责怪孩子。要先肯定孩子的积极性和态度,然后耐心地指出局限性,帮他分析因素,吸取教训,把错误变成学习的机会。 科学家科勒的故事:
21、 科勒是个在医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有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他会拥有超过一般人的发明力,是什么因素让他与众不同? 科勒回答说,他一直认为,这都与他童年时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有一回,他想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但一失手,奶瓶掉在了地上,牛奶流了一地,简直像一片牛奶的海洋!他的母亲发现了,并没有吼叫要教训他或处罚他,而是说:“哇,好小子,你制造的这场麻烦还真棒!我仿佛历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损失已经导致了,在我们动手清理它以前,你想不想在奶水坑中玩几分钟,比如,放上一只小纸船?” 他果真兴致勃勃地玩了一会儿。最后,母亲对他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麻烦时,最佳还是你自己把它清理干净。
22、所以,我想你一定乐意这样做,是吗?我们考虑一下,是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清理它呢?你更喜欢哪一种?”他选中了海绵,于是这对母子一起清理地上的牛奶。 清理完毕,母亲提出建议:“刚才,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我们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现在让我们到院子去,给瓶子灌满水,看看你是否能拿得动它。”这一下,小科勒学到了,只要他用双手抓住瓶子接近瓶嘴的凹陷处,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再掉在地上。这堂课真是太棒了! 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回顾说:“那一刻,我知道我不需要胆怯错误,此外,我还学到很重要的一点,即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同样。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23、。”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孩子是成长中的人,犯错误是再正常但是的事,就连我们成人也同样会犯错误的。重要的是我们成人用什么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的错误,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看到这个故事,每个父母都该认真思考:我们家的科学家是不是(会不会)毁在了我们错误的教育方法上?假如,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跟科勒母亲的反映同样,那不是又多了很多科学家吗? 再者,家长切忌两种做法:一是不要把劳动作为处罚手段,这样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反感;二是不能因对孩子的劳动看不上眼而随意批评,甚至把孩子推到一边自己干,这样势必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3、明确任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明确分派给孩子力所能及
24、的家务劳动任务,并告诉他,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当为家庭建设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献,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记得我以前带过的一个小孩小杰,他妈妈就特别会教育孩子,他和我聊起过他的做法,她是这样做的,饭后的家务活分派给每个人,4岁的小杰任务是收碗筷、倒垃圾。每次吃完饭,她都积极完毕自己的任务,出门就积极把垃圾袋提着,有时垃圾太多,看他提不动,大人要帮他提,他就说:“这是我的任务。”连拉带拖也要把垃圾袋拖到垃圾箱处。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小杰上学后不仅学习好,还特别爱劳动、会劳动,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4、明确规定,培养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孩子社会化的必备素质。在布置劳动任务时,对所要完
25、毕任务的范围、时间、质量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可以使孩子从小有个秩序概念和规则意识。比如,在孩子的房间里,衣服、玩具、文具和书都有合理的位置,你可以规定孩子用完后整理好放回原处。也许经常有小朋友到你家玩,经常会把玩具和书弄得到处都是,小朋友走后,让孩子一件一件收捡起来,即是他收拾得不太到位,你可以帮她一把,但让孩子知道了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下面讲个例子:5岁的洋洋把十几辆小汽车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妈妈一定要他收到盒子里,洋洋不批准。最后洋洋哭着找奶奶,奶奶说:“好宝宝不哭,奶奶来收。”说完就开始收拾玩具。妈妈看见急了说:“不行,要他自己收拾玩具。”两位家长处在僵局中,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奶奶辛劳了
26、,这次就爸爸帮你吧,我们来分工你收几辆小汽车,剩下的我帮你,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玩具全收拾好。”爸爸让洋洋自己收拾的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爸爸收拾的放在另一个盒子里。第二天就让洋洋玩自己收拾的玩具,样样不久就能自己收拾了。爸爸又拿出几辆汽车说:“洋洋真棒会自己收拾玩具了,这些汽车奖励你,记得要将他们收拾好哦!”洋洋快乐地接过汽车,将他们放在盒子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了什么问题?1)洋洋没有与自己年龄相应的自理能力 5岁了不会自己收拾玩具,家长需要进行故意识的培养。2)奶奶没有培养洋洋自理能力的意识。3)爸爸妈妈有培养洋洋自理能力的意识,但妈妈没有掌握相应的策略,而爸爸掌握了。5、先易后难,增强孩子
27、的信心。 孩子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假如开始就让孩子做难以胜任的事,孩子会因无法完毕或完毕得不像样而丧失信心,影响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甚至会厌恶劳动。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人生就做两件事:爱做的事和该做的事。先让孩子做她感爱好的、简朴易成功的事情,让她不断体验成功的感觉,找到“我能行”的感觉,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再引导他去做该做的事,复杂的事。 6、楷模示范,让孩子对的模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耳濡目染,父母的生活习惯和举止行为无疑对孩子的行为、能力、意识产生重大影响。在家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要
28、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作为父母一要注意平时为孩子作出勤劳的楷模。二要在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时特别注意对的示范,耐心具体地介绍环节、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教孩子穿衣服、整理物品时,一方面要将各个动作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要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然后示范,再让孩子练习。7、经历艰辛,使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在劳动中,让孩子经历一定的艰辛,同时引导孩子明白财物来之不易,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有个六岁的小女孩很任性,要吃烤红薯,爸爸就给她买了一个,结果没吃完,顺手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箱。爸爸气愤地说:“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浪费呢?”女
29、儿把嘴一撇:“不就是两块钱吗?”爸爸气得巴掌都举了起来又放了下去,心想这个问题不是一巴掌能解决的。这个爸爸的老家在山区,春天到了栽红薯的时候,他带着女儿回了老家,让女儿亲身经历了栽红薯的全过程拣苗、铰黑跟、挑水、挖坑、栽苗、埋土。从此,女儿像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说话办事也乖巧了许多,有时候亲身经历远比空洞的说教管用的多。 8、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在参与家务劳动中,有也许碰到一些困难,大人不要急于帮助他解决,一方面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困难,而困难是锻炼人的好机会,不断解决困难会使人变得聪明、勇敢、坚强,然后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亲自经历克服各种困难,有助于培养
30、孩子的意志力。 9、教会技能,提高劳动效率。 家长在安排孩子劳动时,同时要教给他相应的劳动技能。比如,父母让孩子做某件事前,要告诉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合理的劳动程序,可以使孩子顺利完毕任务,提高劳动效率,从小就学会统筹安排事情,这是一项重要的生活和劳动的技能。也可以让孩子学会看表,建立时间概念,养成又快又好完毕任务的习惯,培养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益的。 同时,在教孩子劳动时,千万不要忘掉安全教育。在使用电器、煤气、化学药品、刀具等用品时,一定要向孩子讲明对的的使用方法、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总之,自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这个过程需要家园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多给孩子发明锻炼的机会,再施以科学对的的教育方法,辅以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才干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佳只有一只手。” 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让他们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请我们的家长都试着用一只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