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施工技术交底 一、路基设计1 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1.1路基横断面布置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基面宽度为26m。整体式路基面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其中:行车道各宽23.75m,硬路肩各宽3.0m(涉及路缘带0.5m),土路肩各宽0.75m,中间带宽3.5m(涉及路缘带20.75m)。分离式路基面宽度为13m。其中:行车道宽23.75m,左硬路肩宽1.0m(涉及路缘带0.5m),右侧硬路肩宽3.0m(涉及路缘带0.5m)土路肩各宽0.75m。路基横断面形式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整体式路基及分离式路基)。等级改路路基面标准宽度有2种:8.5m,4.5m。8.5m宽路基面横
2、断面布置:土路肩0.75m2,行车道宽7m;4.5m宽路基面横断面布置:土路肩0.5m2,行车道宽3.5m。1.2 超高方案整体式路基: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外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分离式路基:绕行车道中心线旋转。超高过渡一般在缓和曲线内完毕,当缓和曲线较长时,超高过渡设在缓和曲线的某一段内,其超高起点设在曲率半径大于不设超高半径处。2 一般路基设计2.1路拱坡度2.1.1一般路段一般路段的路缘带、行车道、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为4%。2.1.2超高路段超高路段超高侧路缘带和硬路肩与行车道一起超高,土路肩采用向外4%横坡;另一侧当超高ib2%时,路缘带、硬路肩与行车道与
3、一般路段相同,当ib2%时,路拱横坡i=ib,当ib4%时土路肩横坡为4%,当ib4%时,土路肩横坡i=ib。2.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2.3路基设计标高整体式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边沿处标高,分离式路基设计标高为行车道中心线处标高。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设计标高1/100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雍水高+波浪侵袭高+0.5m安全高度。2.4路基边坡坡率2.4.1填方路基1、填土路基一般土质路堤边坡坡率如下表1:填土路堤边坡坡率 表1填料类别边坡坡率边坡形式备 注上部高度(路肩以下08 m)下部高度(路肩以下812 m)粘性土、风化软石11.511.75台阶形水下边坡放
4、缓一级注:在变坡处设2 m宽边坡平台。当边坡高度不大于3 m时,可放缓边坡坡率,最缓至1:3.0。2、填石路基填石路堤采用与土质路堤相同的路堤断面型式,填石路堤的边坡坡率根据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的地质条件拟定。在路堤基底良好时,填石路堤边坡坡率不宜陡于下表2规定。填石路堤边坡坡率 表2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m)边坡坡率所有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中硬岩石208121:1.31:1.5软质岩石208121:1.51:1.75注:填方边坡大于8m时,在变坡处设2m宽边坡平台。中硬石料及以上填石路堤应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应采用强度大于30MPa的不易风化的石料,码砌石块最小尺寸不应
5、小于300mm,石块应规则。填高小于5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m;填高5m12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5m;12m以上填高的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2m。若有中硬岩弃方时,可放缓边坡坡率与填土路基边坡坡率一致;易风化岩石与软质岩石作填料时,按土质路堤边坡设计。3、路堤边坡高度一般控制在1520 m以内,对于局部路堤边坡高度大于1520 m的路段,按照高路堤特殊工点设计,边坡坡率根据稳定计算拟定。2.4.2挖方路基沿线挖方路基较多,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边坡坡率根据边坡高度、工程地质条件、边坡稳定性、路基取土,并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情况综合拟定。对于土质挖方边坡高度不
6、大于20 m,岩质挖方边坡不大于30 m的路堑,当无不良地质或无外倾软弱结构面时,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23),并结合本项目工程地质条件,拟定边坡坡率及断面形式如下:1、一般情况下,当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时,结合边坡高度,挖方边坡坡率参照下表3:挖方边坡坡率(1:m) 表3岩土种类风化限度边坡高度(m)202030一般粘性土1:1.01:1.5软质岩(粉砂岩、泥质砂岩、页岩、泥岩、泥灰岩等)全风化1:1.01:1.25强风化1:0.51:0.751:0.751:1.0微风化弱风化1:0.31:0.51:0.51:0.75中硬岩(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花岗岩等)全风化1
7、:1.01:1.25强风化1:0.31:0.51:0.51:0.75微风化弱风化1:0.21:0.31:0.31:0.5注:土层、全风化岩层及软质岩,本地下水发育时,坡率放缓一级或使用低限值;当岩层节理发育,岩体破碎时,选用低限值。若坡顶平缓,在不增长边坡高度的情况下,边坡坡率可适当放缓。2、边坡断面形式采用台阶式,在边坡中部或不同地层分界处设立边坡平台,边坡平台宽2m,设3横坡。在平台上设立平台截水沟,并设立种植槽(坑)进行植物绿化。若扩堑取土,则可放缓边坡和加大平台宽度。3、每级边坡高度:一般每810m一级。4、当堑坡高度大于上表3限界高度时,应放缓边坡坡率或加强边坡防护加固措施,进行路基
8、工点特殊设计,路基工点详见路基工点设计图(C1.S4.13)。2.5护坡道、碎落台1、填方路基护坡道宽度采用2.0m,护坡道设3向外横坡。2、在土质路堑,岩性破碎、软质岩路堑地段,在边沟与堑坡坡脚之间设立2.0m宽的碎落台,并采用M7.5号浆砌片石加固,厚25 cm;硬质岩路段碎落台可不加固,但需采用水泥砂浆抹面。碎落台的横坡采用3%。碎落台上可根据绿化景观规定按一定间隔设立花坛槽。2.6路基基底一般解决2.6.1填方路段先将草皮、耕土、腐植土以及树根等清除,其深度根据各地段实际情况拟定,一般旱地为30cm、水田为50cm,沟、塘、河道底若无硬壳层应清除表层淤泥。本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5
9、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3 m的台阶,并设立向内倾4% 的横坡;陡于1:2.5时,进行稳定计算,对不满足路堤稳定性规定的路段,按照陡坡路基进行工点设计,详见路基工点设计图(C1.S4.13)。原地面耕植土应先集中存放,以利再用。2.6.2半填半挖路基对于纵向填挖较大及横向半填半挖路基,为了减少填挖交界处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路基、路面纵横向开裂,在填挖交界处路面底基层以下分层铺设4层土工格栅,详见特殊路基设计图(C1.S4.6)。土工格栅采用PET 50-50双向焊接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幅宽不小于3.0 m,延伸率10时的纵、横向抗拉强度50KN/m。2.7一般路基边坡防护边坡防护以安全、经
10、济、实用、美观、环保且施工便利为原则,在保证边坡稳定的条件下,优先采用植物防护技术,采用植物防护不能满足路基稳定安全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及边坡高度等情况尽量采用工程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型式,尽量避免高大混凝土或浆砌工程结构。路基边坡防护一般采用三维网植草、挂网植藤、土工格室内植草、挂网客土喷植、浆砌片石截水骨架内植草护坡等边坡绿色防护措施,在保护路基稳定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高速公路的景观效果。对于稳定的路堤和路堑边坡采用以下边坡防护措施。2.7.1路堤1、路堤填料为土质或全风化岩碴、软岩岩碴时:(1)边坡高度H8.0 m,坡面采用三维网植草或浆砌片石截水骨架内植草护坡防护;(
11、2)边坡高度8.0H20.0 m,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截水骨架(拱形、菱形、鱼鳞形)内三维网植草护坡,或土工格室内植草护坡防护。为了避免路容景观单一,采用了多种防护形式,具体防护形式详见设计图表。2、路堤填料为中硬岩碴时:(1)边坡进行片、块石码砌,码砌石块粒径不小于30 cm,石块应规则,码砌石块尽量紧贴、密实。码砌厚度规定如下:填高小于5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m;填高5m12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5m;12m以上填高的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2m。(2)坡面采用土工格室内植草护坡、或在坡脚种植攀藤植物。3、对于边坡高度H20.0 m,基底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的高路堤,第
12、三级边坡坡率采用1:2.0,变坡处设2.0 m宽边坡平台。对于土质路堤采用浆砌片石截水骨架护坡;对于填石路堤采用边坡码砌后土工格室内植草护坡防护。为防止坡脚受表水冲刷,坡脚采用脚墙或片石垛基础。2.7.2路堑路堑边坡采用台阶形式,具体措施如下:1、土质及基岩全风化层的堑坡(至下而上):(1)对于一级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2)对于多级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截水骨架内三维网植草护坡。2、强微风化软质岩堑坡及强风化硬质岩堑坡:边坡采用挂网客土喷植护坡防护。3、弱微风化硬质岩堑坡:边坡采用挂网植藤防护。在坡脚碎落台或边坡平台上,可种植上攀植物(如爬墙虎、常春藤等)。在路堑的顶部和中部也可种植
13、下吊植物。4、当个别深路堑边坡较高,但堑顶平缓,或兼作取土场时,可采用扩堑取土、堑坡坡脚及边坡中部留大平台、以及放缓边坡等工程措施,但坡面需进行植物防护,并做好排水设施,以防流泥冲、埋路基。3 个别路基设计本项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路基工点类型较多,按以下顺序进行说明:1、高路堤与陡坡路基;2、深路堑;3、浸水路堤(水塘、沿河路基);4、特殊地质路基(软土路堤、与构造物连接路堤、潮湿路段路基);5、不良地质路基(顺层路堑、危岩落石路基、岩溶洞穴路基);6、侵限路基3.1高路堤与陡坡路堤3.1.1稳定性分析边坡高度超过1520m的高路堤或地面斜坡坡率陡于1:2.5的路堤,以及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
14、路堤,进行了个别设计,对重要的路堤应进行稳定性检算,计算方法及稳定安全系数需满足下表4规定:路堤稳定安全系数 表4分析内容计算方法地基情况计算采用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及强度指标安全系数路堤的堤身稳定性简化Bishop法1.35路堤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简化Bishop法地基土渗透性较差、排水条件不好取U=0,地基土采用直剪的固结快剪或三轴剪的固结不排水剪指标。1.20按实际固结度,采用直剪的固结快剪或三轴剪的固结不排水剪指标。1.40路堤沿斜坡地基或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不平衡推力法采用直剪的快剪或三轴剪的不排水剪指标。1.303.1.2对于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规定的高路堤或陡坡路堤可采用以下加固防护措
15、施:1、高路堤(1)对边坡高度H15 m的高路堤,当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风化软质岩碴时,路堤边坡分层铺设PET 50-50双向焊接土工格栅加固,格栅层距0.6 m,宽3.5 m,坡面采用浆砌片石骨架内植草护坡。土工格栅延伸率10时的纵、横向抗拉强度50KN/m。(2)对位于沟谷等地势低洼的高路堤,路基底部铺设50100 cm厚砂砾石垫层。2、陡坡路堤(1)视地形条件设路肩式或路堤式重力式挡土墙收坡,重力式挡墙的高度不宜大于10m,最大墙高不得超过12m;挡墙采用C15片石混凝土砌筑。(2)若坡脚附近地形平缓,在坡脚设立护堤或片石垛,其顶宽不小于2.0m,护堤的高度及截面尺寸通过检算拟定。(3)路
16、线上方一侧设立边沟或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底。基底范围有地下水时,设盲沟等措施排除地下水,防止地下水浸湿基底或基底下的软弱层。(4)若受地形地物限制,需要收坡且边坡较高时,采用加筋土挡墙等轻型支挡防护。3.2深路堑本项目地处中低山,沿线挖方较多,全线挖方堑坡高度大于30 m的路基工点较多。 3.2.1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1、计算参数(1)设计中重要依据边坡主断面(典型断面)进行稳定计算。(2)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称于原地震区划的基本烈度度区,设计未考虑地震力的影响。(3)坡体重度:残坡积层及全风化层岩体1920 KN/m3,强风化岩体取1921KN/m3 ,弱风化岩体取212
17、4 KN/m3。(4)边坡岩体强度参数详见具体路基工点设计说明。2、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采用下表5值:路堑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表5公路等级路堑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高速公路正 常 工 况1.201.30非正常工况1.101.20注:表中稳定安全系数取值与计算方法相应;正常工况:边坡处在天然状态下的工况;非正常工况:边坡处在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况。3、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的评价结果详见路基工点设计图(C1.S4.13)。3.2.2高边坡设计方案1、遵循的原则针对路堑高边坡设计的特殊性,结合本段高速公路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本段路堑高边坡的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治
18、理,防治结合,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加固工程措施按永久性工程设计;(2)边坡开挖和加固要密切配合,对边坡病害要及早治理,积极防护;(3)加固和防护工程措施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便于施工;(4)工程加固与植物防护工程结合并和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尽也许少破坏原有青山绿地,对开挖边坡尽也许采用绿色防护;(5)根据工程监测数据和施工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及时收集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变更。2、加固工程措施对于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深路堑可采用以下加固防护措施:(1)为了便于边坡绿化,支挡加固工程重要采用锚杆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内挂网客土喷植,尽量不采用重力式路堑挡墙,确需采用挡墙路段,墙高不宜超过5
19、m,并 植攀藤植物。(2)对岩性受构造影响强烈、节理发育、岩体破碎、临时边坡难以稳定的困难地段,依照分级稳定与坡脚预加固原则,采用分层开挖、分层稳定和坡脚预加固技术。(3)易风化软质岩边坡地下水发育时,应在边坡增设软式排水斜孔。3.3浸水路堤(水塘、沿河)3.3.1水塘路堤1、路堤侵占水塘,水塘废弃地段清除塘底表层淤泥,分层填筑渗水性土或硬质岩开山石碴至塘埂标高。2、路堤坡脚侵占水塘(1)当水深1.5 m时,采用围堰、抽水清淤(清除表层流泥),再分层填筑渗水性土或硬质岩开山石碴至塘埂标高,开山石碴顶部分别设碎石和砂砾石垫层,厚各0.15 m,再填筑路堤。平塘埂标高设立边坡平台,平台宽度4.8
20、m(含排水沟宽1.8 m),平台以下边坡坡率放缓一级,采用M7.5浆砌片石护坡+脚墙基础;平台以上边坡同一般路堤边坡防护。(2)当水深1.5 m或水塘范围较大,不易排水疏干时,可采用抛填片石的方法填筑。片石应抛至塘埂标高,坡率1:1.5,边坡需码砌,并设宽4.8 m的平台(含排水沟宽1.8 m),平台以上分别设碎石和砂砾石垫层,厚各0.15 m,以上填筑一般填料。3.3.2沿河路堤沿河路堤有河滩路堤和滨河路堤两种情况,河滩路堤是指路堤走向与河流垂直或斜交且横跨河滩的路堤,两侧边坡均经受水流作用并浸水,两侧边坡均需防护。滨河路堤是指路堤走向与河流基本平行,一侧边坡经受水流作用且受设计水位浸泡的路
21、堤,仅沿河一侧边坡防护按浸水路基考虑。1、防护高度:百年水位波浪侵袭高+壅水高0.5m。2、边坡坡率:设计水位以下为1:1.751:2.0。3、防护措施: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厚35 cm;护坡底面设15 cm砂砾石垫层。坡脚采用M7.5浆砌片石脚墙基础,基础应置于冲刷线以下。对于坡脚侵占河床的路堤,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浸水挡墙收坡。4、挡护工程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如下规定:(1)粘性土及碎石类土地基,冲刷线以下1.0m;(2)软质岩石地基,嵌入弱风化岩层以下1.0m;(3)硬质岩石地基,嵌入弱风化岩层以下0.50m。5、对于路堤坡脚侵入河床的滨河路堤,本地基承载力不满足浸水挡墙外力规定
22、,或冲刷深度太深时,采用桩基挡墙对路堤坡脚进行支挡加固。3.4特殊地质路基(软土路堤、与构造物连接路堤、潮湿路段路基)3.4.1软土路堤本线零星分布河流阶地相和谷地相软土或饱和软粘土,厚度均小于3.0m。设计采用挖除换填方案,换填材料选用砂砾石、中粗砂、碎石土、素土或硬质岩开山石碴等,粒径小于2 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的45,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 mm。3.4.2与构造物连接路堤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2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23)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23),对路堤与构造物连接处设立过渡段,具体
23、规定如下:1、过渡段路堤填筑规定(1)对于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设立过渡段,过渡段长度按3倍台高度拟定。(2)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6,过渡段内路堤采用砂砾石或硬质岩山碴等填料填筑。若采用透水性材料局限性时,可采用石灰土或水泥稳定土回填;回填土的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3)台背填土的顺序:a、拱桥或拱涵台背填土宜在主拱圈安装或砌筑以前完毕;b、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毕以后,在两侧平衡地进行;c、柱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柱侧对称、平衡地进行;d、锥坡填土应与台背填土同步进行。2、对于陡坡路段或填高6.0m的桥台背填土,铺设高强土工格室进行加筋解决,目的是减少路基
24、与桥台之间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增长台后路堤稳定性。土工格室采用TGLG-150-500型,抗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0,网格尺寸25 cm25 cm,展开尺寸为400 cm1250 cm(整幅为单根筋带制作),格室高度为15 cm。3.4.3潮湿路段路基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或地下水较发育埋深较浅地段,由于受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制约,路基填挖较低或零填挖路段,为保证路面不处在潮湿甚至过湿状态,对路床采用换填砂砾石等渗水性土进行解决。具体设计如下:1、路基高度大于1.5 m时,采用正常路基填筑方案。2、路基高度小于1.5 m或低挖路基,路床顶面以下030 cm换填级配砂砾石垫层或碎石垫层;路床顶面以下3
25、080 cm换填开山石碴等。对于地下水发育且埋深浅的路段,设立横向和纵向排水盲沟,以减少和排除地下水。3、路基换填透水性材料时,宜采用砂、砾石、卵石、片石、碎石等透水性材料。具体物性指标详见下表6:换填透水性材料物性指标表 表6名称材料来源粒组粒径级配细粒土含量(0.074mm)(%)备注中粗砂河流、溪流粗粒组0.252mm良好10砂砾石河流、溪流粗粒组0.2520mm良好10砂卵石河流、溪流巨粒组0.2560mm良好10石屑、石粉开山石粗粒组0.2520mm良好15采用坚石、次坚石碎石开山石巨粒组260mm良好15采用坚石、次坚石3.5、不良地质路基(顺层路堑、危岩落石路基、岩溶洞穴路基)3
26、.5.1顺层路堑1、顺层顺层对路堑边坡的影响非常大,岩质边坡破坏绝大多数都是沿软弱结构面滑动,因此要给顺层路堑足够的重视。顺层即是边坡开挖面和岩层面方向一致,岩层有顺着开挖面滑下去的趋势,当路线方向与岩层走向夹角45,结构面倾向开挖临空面,且倾角小于坡角的泥质砂岩、砂质页岩、灰岩夹页岩挖方路基边坡存在顺层滑动的也许;对于中硬石灰岩边坡,当存在着倾向路线的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时,同样存在顺层滑动(或楔形破坏)的也许性。顺层路堑设计时根据不同岩组组合特性、滑动边界条件等,采用反算、实验、工程地质类比法综合分析拟定层面物理力学参数并求出边坡极限高。边坡开挖中假如发现岩层有顺层倾向,而设计又没有考虑解
27、决措施的,应及时告知设计方到现场确认,并采用相应的解决,防止事故的发生。2、顺层岩质边坡支挡防护设计顺层路堑支挡防护设计如下:(1)路堑边坡高度小于极限高度时,按一般路堑防护设计,但设计的边坡坡度较非顺层路堑坡度放缓一级。(2)堑坡高度大于极限高度、具有刷方条件时,可设边坡平台、分级防护或顺层面刷坡等措施。(3)堑坡高度大于极限高度且不具有刷方条件时,边坡采用锚杆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等加固措施。(4)顺层路段应做好坡面排水,尽也许避免地表水下渗后软化层面导致滑坡。(5)为防止爆破破坏岩体结构,危及边坡稳定,设计考虑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技术。3.5.2危岩落石路基K233+480K234+250
28、路基左侧山高坡陡,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存在产生危岩落石病害的也许,对路基危害较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不存在发生大型崩塌的也许,但也许存在小型崩塌或零星落石病害。设计时,采用积极防护和被动防护相结合的工程措施:(具体的防护位置见防护数量表、横断面图并根据现场情况几方一起定)1、对山坡上体积不大的危岩体,若其母岩的破碎限度不甚严重,则所有清除,并在清除后对母岩进行适当的防护加固。2、对山坡上部的母岩风化破碎,崩塌坠石的物质来源丰富,崩塌的规模虽不大,但也许频繁发生者,则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被动和积极防护。具体如下:(1)当边坡岩层较破碎易产生掉块,无大的危石时,可采用挂网喷浆、浆砌片石护墙防护;(2)
29、当堑坡较高,崩坍落石区坡面顺坡长度小于15m或顺坡长度小于30m且落石动能大于500KJ时,采用SNS积极拦石网防护,坡面危石分布较多且体积较大,或有岩堆分布,可根据检算采用SNS积极或分级SNS被动拦石网防护;(4)坡面危石、孤石分散且难以清理或治理时,采用SNS被动拦石网进行加固防护。3、加强对危岩体地段的地面排水设计。3.5.3岩溶、洞穴路基K218+000K223+000、K230+300K234+300、K240+000K247+300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发育。路线穿越区不存在岩溶塌陷密集区、网状洞穴或巨大空洞,但较小规模的岩溶及人工洞穴发育,设计根据其形态、分布、发育、充填情况,
30、地下水及地质构造的影响,既有病害等情况选用了以下加固措施:1、路基上方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采用排水沟将水截流至路基外。对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设立集水明沟或集水盲沟汇集水流,将水排出路基。对常流的岩溶水,考虑设立泄水洞、管道、桥涵和明沟等排泄工程措施,防止暴雨、连续降雨诱发涌水、突水,保证水流畅通。路堤通过封闭洼地,下部也许存在暗河,遭受暴雨后易产生积水、涌水等现象的地段,按浸水路堤设计。2、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溶槽和溶蚀凹坎,洞内宜采用干砌片石填塞、嵌补、支顶加固措施。3、位于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当洞的体积不大,深度较浅时,宜予以回填夯实。对位于路床厚度范围内的溶沟、溶槽,应
31、将突出的坚硬岩石进行清爆,将堆积填充物予以换填。4、通过溶洞围岩分级判断或计算判断下伏溶洞有坍塌也许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加固:(1)洞径大、洞内施工条件好的无充填溶洞,采用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垛、支撑墙、支撑柱进行加固。(2)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内加固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也许的破坏区。(3)对于顶板较薄的溶洞,当采用地表构造物跨越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炸除顶板,按明洞的方式进行解决。(4)对于有充填物的溶洞,无地下水活动时,优先采用注浆法、旋喷法等进行加固。有条件时,空洞可以先填砂砾石或碎石再行压浆。压浆设计时,应根据岩溶空洞率,充填物孔隙率等合理选用灌浆技术参数。不能满足
32、设计规定期宜采用构造物跨越。(5)如需保持洞内流水通畅时,应设立排水通道。5、岩溶地基注浆设计(1)注浆孔平面布置:纵向间距57.0m,排距57m,路堤地段采用梅花型布置,路堑地段采用正方形布置。路堤地段加固范围至路堤坡脚外约2.0m,路堑地段加固范围至路堑坡脚详见特殊路基设计图(C1.S4.6)。(2)加固深度:根据先导勘探孔揭示岩溶发育情况,加固深度拟定为岩土界面以下6 m(即潜入基岩6 m),若在此孔深6 m范围内未碰见溶洞或裂隙,则钻进8 m结束钻探;施工过程中,若在此范围内遇溶洞,则应钻至溶洞底板下0.51.0 m,并对溶蚀裂隙进行注浆加固,加固深度不得小于6 m。注浆套管嵌入基岩0
33、.5 m,用水泥砂浆固结成一体。(3)钻孔孔径:注浆孔开孔孔径110 mm,终孔孔径91 mm。(4)材料及配比:注浆水泥采用Po32.5水泥,水玻璃3843Be,模数2.43.0。一般采用单液注浆,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若遇空的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视具体情况先灌注机制砂或稀的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充填,再采用粉煤灰水泥浆液或双液注浆。全充填溶洞一般采用单液注浆。当裂隙通道发育、浆液扩散较远或向深流失严重,或地表冒浆严重时,应采双液注浆。水泥浆、水玻配比为1:0.11:0.05。双液注浆工艺复杂,必要时可同时掺入缓凝剂(水玻璃量的13%)。(5)注浆压力参数:灰岩中为0.
34、10.3 MPa,岩土界面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 MPa。(6)注浆结束标准:当注浆达成下列标准之一时,可结束该孔注浆:注浆孔口压力维持在0.2 MPa左右,吸浆量不大于40L/ min,维持30 min。冒浆点已出注浆范围外35 m时。单孔注浆量达成平均注浆量1.52.0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当达不到上述结束标准时,可采用双液注浆或清孔后再次注浆。清孔与上次注浆间隔时间不少于24小时。(7)注浆效果检查:注浆前后,物探成果资料对比,检查注浆效果。注浆前后,钻孔注水实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对比,检查注浆效果。注浆后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漏水现象。钻孔检查,检查
35、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判断注浆效果。土层、裂隙岩溶、洞穴等必须干钻取芯,岩芯采用率90%。检查孔同时兼补浆孔。(8)注浆地表监测:岩溶注浆施工地段,除应加强地面观测外,还必须加强地表变形监测,一般应在路线中心、路基两侧、路堤或路堑坡脚、以及坡脚外(或堑顶外)10 m各设一排观测桩,纵向间距一般不大于50 m,过渡段范围及非均质地区应加密观测剖面。施工期间必须天天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实测地表变形量,测量精度不大于1 mm,并做好具体记录,根据观测数据控制注浆压力,以免堑坡的稳定性或附近构筑物受影响,同时监测数据应提交相关部门,以备路基沉降分析用。4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规定4.1填土路
36、基1、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规定。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粒径、强度(重型) 表7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81096下路床308051096上路堤8015041594下路堤150以下31593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10963080510962、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作上路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使其压实度达成上表规定。3、路基填料重要为路堑移挖作填的残坡积粘性土、基岩全风化层及软质岩、硬质岩强弱风化层等
37、开山石碴。根据填料实验报告,CBR值均满足规范规定。当运用开山石碴作为路基填料时,除硬质岩按照填石路基考虑外,余均按填土路基控制压实度,在填筑过程中,松铺厚度应不大于50 cm,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路床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0 cm,并需采用工作重量在12吨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或采用冲击碾压。4、路堤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4.2填石路基本项目中硬岩石质挖方和隧道弃方较多,为了防止大量废弃石方引起环境问题以及充足运用既有资源,节省工程造价,运用附近的大量废弃石方填筑路堤是必然选择。但由于填石路基填料性质的特殊性,石料之间间隙不易填满,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松动、沉降,其质
38、量控制标准不同于填土路堤。4.2.1填石路堤一般规定1、填石路堤在施工前,应通过实验路段,拟定填石路堤合适的填筑层厚、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压实层厚度与质量控制标准可通过现场实验拟定,应采用多种控制标准。2、填石路堤路床范围应填筑符合路床规定的土,填料粒径10cm,填筑规定及质量检测同一般填土路段,路床以下填筑符合填石路堤规定。路床填土以下设砂砾石、砂卵石垫层,各厚15 cm。在填石顶面铺设一层无纺土工布。砂卵石垫层以下2 m范围内的填石除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外,还要特别注旨在填石的空隙内灌入石渣、石屑、粗砂,使空隙填满,并敲掉锐角突出部分,保持顶面适当平整。3、路堤填料粒径应50c
39、m,并不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1520。路床底面以下40cm范围内,填料粒径15cm。4、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将软质石料与硬质石料混合使用。5、填石路堤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施工,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重点路段可采用强夯压实和冲击碾压,以保证路基压实标准。4.2.2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和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1、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2、压实质量检测参数:压实沉降差、干重度、孔隙率等。相关参数值应根据实验段资料拟定,若无资料时,可参考下表8、表9值:石料压实质量规定 表8路堤分区
40、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压实沉降差(mm)纵面高程(mm)中线偏差(mm)平整度(mm)横坡(mm)边坡下路堤150cm由实验拟定22%平均值小于5mm;标准差小于3mm+10-30允许50不大于层厚的10%,压实层表面无明显突出点1%坡度:不陡于设计值。平衡度:符合设计规定上路堤80150cm由实验拟定20%石料压实行工参数控制标准 表9路堤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最大摊铺层厚最大粒径碾压遍数填石路堤码砌厚度压路机推土机振幅振动频率碾压速度振动压路机下路堤150cm50cm40cm6遍填高小于5m,码砌厚度1米;填高512米,码砌厚度1.5米;填高12米,码砌厚度2米。1.
41、31.8mm30HZ24Km/h18T250KW50cm2/3层厚6遍1.31.8mm30HZ24Km/h18T150KW上路堤80150cm40cm40cm6遍1.31.8mm30HZ24Km/h18T200KW40cm30cm6遍1.31.8mm30HZ24Km/h18T150KW4.2.3施工环节4.2.4路基补强压实对93区顶面、96区的第三层(路床顶面往下第二层)采用冲击碾压进行补强,冲压遍数为20遍。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高路堤和半填半挖填方边坡高度大于8m的路堤,每填筑2m高度,应采用冲击碾压进行补强。冲击压路机规定:最大瞬间冲击力不小于250T,轮重为16T,动力不小于400马
42、力。用冲击压路机冲碾路基时应大面积的进行,长度至少大于80m,以便于压路机冲击时提高行驶速度,增长激振效果。为保证一定的工作长度,当填方段长度小于80m,冲压范围(仅96区的第三层)可适当向挖方段延伸,碾压宽度为路基宽度。以下二种情况严禁采用冲击碾压,以避免对结构物的损坏:1、当涵洞(或通道)顶填土高度5m时,构造物台背外6m范围内。2、桥梁构造物台背6m范围内。5 路基、路面排水5.1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系统由排水沟、边沟、截水沟、衬砌排洪泄水槽及急流槽、跌水、渗沟、天然河沟等组成。路基排水原则上不与农田灌溉、水塘鱼池相干扰。根据设计径流量及本地成功经验,分别拟定路界内各项排水设施断面尺寸。1、
43、排水沟填方路段一般设立25cm厚M7.5浆砌片石排水沟,排水沟尺寸60x60cm,对边坡高度小于3m且水流冲刷较小路段采用土质草皮排水沟,对两挖方路段中间的短填方路段,及左右幅相距较近的分离式路基中间或对景观规定较高路段,采用暗沟铺草皮形式排水沟。2、边沟根据不同地段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矩形边沟,一般路段边沟为30cm厚M7.5浆砌片石边沟,并加设盖板,对边坡高度3m且集水量较小的挖方地段及对景观规定较高路段采用暗沟铺草皮形式边沟。3、截水沟截水沟设立在边坡顶外大于5m处,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石50x50矩形截水沟,截水沟两端出口采用跌水将水引入天然沟渠或低洼地。4、急流槽路基填挖交界处,
44、路堑边沟沟底标高与路堤排水沟沟底标高落差较大时,设立急流槽将边沟水引入排水沟;主线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汇入到纵向排水沟,经集水井、横向排水管出口经急流槽排入排水沟;将截水沟汇水引入到临近排水沟附近的沟渠中应设立急流槽;在截水沟的出口,其台阶高度及长度依实际地形拟定。5、渗沟沿线路堑地段地下水位受降雨量的大小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经常性的变化,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点地下水位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对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中渗沟设立位置可酌情调整。5.2路面排水在非超高段落,路面排水重要由路拱横坡和路线纵坡表面自然排至边沟或排水沟内,在超高段落的超高侧路面排水采用中央分隔带纵向缝隙排水沟截流后汇集至集水
45、井中,并通过横向排水管配合急流槽将水排至路基边沟渗水沟或排水沟中。1、中央分隔带排水(1)中央分隔带纵向排水中央分隔带底部设立碎石盲沟,盲沟底设一根11cm纵向软式透水管,每隔50m左右设立一道11cm横向硬塑排水管,将中央分隔带渗水排至路基之外。横向硬塑排水管外包C15砼现浇。(2)中央分隔横向硬塑排水管横向硬塑排水管设立间距每隔50m设立一道。正常路段:横向硬塑排水管左右交叉布置;超高路段:横向硬塑排水管在超高内侧布置。在凹型竖曲线底部和桥梁或其他构造物(使盲沟隔断)的两端必须设立横向硬塑排水管,以免积水导致路基软化。横向硬塑排水管重要力学指标:环刚度应8KN/m2,工作压力0.25MPa。2、路面超高排水为排出主线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在路缘带边沿设立纵向排水沟、集水井、横向排水管,通过C式急流槽连接横向排水管出口,将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入排水沟。7 取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7.1取弃土方案1、取、弃土场位置应与地方政府互换意见,在商定的合理位置设立取土坑、弃土堆,对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