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唐诗的演进阶段唐诗繁荣的因素:(1)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一般说,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始于唐玄宗时代(2)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3) 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4)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音乐、绘画与诗歌的关系(1)“声诗”,就是配合音乐的诗歌,而名目繁多的外来乐曲传入后需要配上歌词才干演唱于朝会庙堂或阁楼酒肆,这自然会刺激是人创作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注意诗歌的音律节奏,以使用入乐演唱的需要(2)还出现了许多直接以音乐为描摹对象的诗篇(3)绘画艺术的发展,则有助于发明深化诗的意境(中国绘画自唐代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即由描摹人物转为描摹山水,重写意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4)绘画艺
2、术的发达,还带来了题画诗的兴盛。贞观前后的诗坛南北朝诗风对比南朝诗歌讲究声辞。注重清丽之美,缘情而咏却失诸绮糜纤弱;北朝诗歌讲究真挚,注重气质之美,刚劲简朴却失诸理胜其词贞观时期的诗人(1) 尽管贞观时期的诗人创作了有别于前朝的“新声”,但由于他们在初期的诗歌创作深受旧诗风的浸染,难以将“掇彼清音,兼兹累句,各去其短,合其所长”的理论主张全面而本质地地转化为具体的创作实践(2) 贞观时期的诗人重要生活在宫廷,对广袤现实生活缺少深刻的体验与结识,这也决定了他们“振复古道”不也许进一步展开。卢照邻长安古意是集中体现“初唐体”风格特性的七言歌行初唐四杰: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是7世纪下半
3、叶的诗人。他们年少才高、官小而志大,有雄心壮志,却位卑职微,社会地位低下,生活道路十分坎坷,他们不是靠出生门第或政治势力,而是完全靠自己的创作成就,登上初唐诗坛,闻名于后世的。他们的诗歌创作尽管没有完全摆脱时风的影响。总体上却一方面使诗歌的题材内容从“上官体”的应制奉和转向了对江河大漠的描绘和对个人性灵的抒写,另一方面在风格上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丽清楚,在他们的诗歌中既回荡着渴求建功立业的高亢之音,又交织着为自己的不幸遭遇所发出的愤慨之调。写从军出塞,气势磅礴;写男女爱情,大胆真挚,不时透露出新的时代精神,由于他们的努力,唐诗开始迈出宫廷,来到社会,走向人生。在诗体的新变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
4、之功:(1) 推动了五言律师的成熟,为唐代新诗体五律的定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发明了别具一格的“初唐体”,以赋体的特点改造歌行,实现诗体革新,以歌行入骈赋,以骈赋入歌行,是“四杰”创作的一个重要特性。(3) 以歌行入骈赋,以骈赋入歌行,是“四杰”创作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他们实现诗体革新的途径之一“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沈宋”之称,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完毕由南朝齐沈约等人提倡的“永明体”四声诗律向唐诗平仄的过度,并且其平仄粘对的法则为其他律诗的形成起了推导作用,衍生出五言排律与绝句、七言律诗与绝句陈子昂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与兴寄的作品,恢复具有悲凉慷慨之气的汉魏风骨
5、;寄托经世济民的功业抱负和人生意气;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之声”的诗美抱负,规定将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发明出健康而瑰丽的诗歌。盛唐诗人三种创作趋势:1、 面向山林,清高冲淡;2、正视现实,抨击黑暗;3、愤世嫉俗,崇儒复古最早从太平盛世的光圈走出来,并最早透露这一新的诗风趋势的重要诗人是张九龄。王维王维是面向山水,创作清高冲淡诗风的代表作家。(1)生活一度让王维有过辉煌的憧憬,写下不少感慨激昂的诗篇,集中表现希望奔赴疆场,杀敌报国的情怀。一定限度上是一位相称优秀的边塞诗人(2)随着政治环境的恶化,跳荡在他内心的功名热情渐渐冷寂,诗歌创作也由高歌功名转向了幽深山
6、林,所谓诗中有画。(3)更能代表玩味山水诗风格的是那些带有禅理、清远冲淡的诗作,佛禅“无生”观影响甚深。身处“坦然寂静”的境界,深感其乐无穷。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诗,诗的孟浩然,诗人的心境悠闲、清净、淡泊,诗人的形象“风神散朗”、“风仪落落”。盛唐山水田园诗与隐逸之风盛唐山水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的关系。这一时期的诗人多有或长或短的隐居经历,其中虽不乏有人将隐逸作为仕进的阶梯,但以王维、孟浩然为核心的山水田园诗人却重要由于“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沉”,出于对黑暗政治的忧虑和不满,他们纵情山水是为了显示高洁的人品,并将返归自然作为精神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
7、创作了大量面向山林、清高冲淡的山水田园诗,成了盛唐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塞诗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对外频繁用兵,战争连年不断。有的出于抵御外侵、保家为国,有的穷兵黩武、扩张领土,征战出戍成为国人十分瞩目的大事。激发了知识分子从军报国、立即封侯的功名心,给了知识分子涉足边塞涉足征戍生活的机会,他们热切地将这些经历行诸诗篇,尚有一些人在时代气氛的熏陶下,或凭空想象抒怀,或借咏诗寄意,表达对边塞题材的热切关注,因而出现了盛唐“无人不作边塞诗”的局面。大凡写从军出征、抒发报国情志、揭露军中不平、反映反战呼声、记录民族交往、歌颂域外风情、描绘塞上风光,上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下至朋友之情、戍卒之思、思妇
8、之念,只要是反映同边塞生活有关的人、事、情、景的诗篇,都可以列入边塞诗的范围。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和岑参高适:诗歌创作中往往在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于慷慨雄浑中见悲凉,多采用七言歌行与五言古诗。岑参:边塞诗成就重要体现在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高岑不同:1、 两人亲临边塞的区域不同,高适重要活动造陇右以东及山海关一带,岑参则重要活动在陇右以西的新疆葱岭一带,两地风情不同,自然形式迥别2、 两人个性条件不相同,高适年少落魄,性格磊落不羁,诗歌增添了胆识、力量、气魄;岑参出身仕宦之家,属辞尚清,形成秀
9、拔峭丽风格王翰:诗多一气流转而壮丽俊爽之语王之涣:登鹳雀楼,边塞诗凉州词后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王昌龄:擅长五古,五、七绝句,七绝成就最高,绝句多为边塞诗,代表作出塞二首李颀:边塞诗以七言歌行见长,慷慨激昂,寓郁勃奔放于雄奇中,代表作古从军行李白杜甫无论精神气度或是个创作,李白杜甫都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一、 李白精神气度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性格特性,另一方面来自时代精神,李白所处的时代(重要是李白是个创作的旺盛时期)是充满希望的时代,是唐人扬眉吐气的时代,国力强盛;杜甫的重要创作生涯是在国破家亡、满目疮痍的时代中进行的,整个时代充满了悲哀和叹息、失望和痛苦。时代精神反映在人的行动上,也反映
10、在文学作品中二、 李白自信、豪迈有天马行空之势,高不可攀但给人以振奋,在振奋中得到精神升华;杜甫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思想基础是儒家的“吾民同胞,民胞物与”的民本关,杜甫越是坎坷失意,民本意识越是强烈,杜甫是个写了大量的贫困与愁苦,这贫困愁苦是杜甫自己的,也是民间大众的,即所谓“笔底沧浪、民间疮痍”,杜甫的诗给人以痛苦,但能在痛苦中受到震撼,在震撼中灵魂得到升华诗风:李白:乐府和歌行虽以豪放飘逸为主导风格,却不乏细腻婉曲之作,古风冲和舒缓,雍容大雅;绝句自然明快,空灵秀丽,创作成就,乐府、歌行、绝句最为突出,其中乐府歌行创作,随心所欲不逾规矩,自由纵放又左右逢源,达成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李白乐府
11、与歌行往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主管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营造磅礴之势,形成豪放飘逸的风格,使在唐代之前就已流行的乐府歌行获得了新生命,将古体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李白的绝句在平常生活中兴到神会、一挥而就,具有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天然去雕饰”,自然清新,又简练含蓄,达成了绝句的最高境界杜甫:深怀致君尧舜的抱负,却历经坎坷,又经兵乱,品砸深重的时代苦难,他将自己的思想性格、生活信仰、诗歌艺术贯穿一起,融为一体,成就了他“诗圣”的形象,在诗歌艺术上,杜甫吸取前人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兵车行反对政府无休止地施行开边拓疆、穷兵黩武的政策而作,并以纪事
12、纪言相结合的形式,揭露了长期的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导致的劫难性的后果自京赴奉先县五百字,该诗融纪事与咏怀或叙事与议论于一炉。前32句咏怀,接着叙述通过骊山的见闻,最后30句写回家途中及回家后的见闻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三别深刻揭露了唐王朝的腐败和横暴,体现了诗人高度同情人民的人民性。杜甫之所以伟大,“三吏”、“三别”之所以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正在于可以真实反映了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民的情绪和规定:既厌恶战争,又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美德,这组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作客观描写,而诗人的思想和爱憎,则溢于言表,是一种艺术至境;重要不是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提供了比史实更
13、为生动具体、也能揭示社会本质的生活画面,在这些画面中,既有深刻的思想,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了,被称为“诗史”在诗歌的体裁上,杜甫众体兼善,在各类古体近体的创作中都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形成新的艺术高峰,在感时叙事时,多采用歌行、五言、七言在内的古体;在抒情或以抒情为主时,多用律诗杜甫的律诗体裁广泛,表现力极强,不仅以律诗写应酬、羁旅、咏怀、山水,并且还用律诗写时事;同时又以组诗的形式强化律诗的表现力,秋兴八首代表作,融高华典丽于沉郁顿挫之中,结构严密、用律精细、又挥洒自如、变化多端,是初唐以来律诗的重大改革中唐诗歌在唐诗演进中,大历是从盛唐走向中唐的桥梁,也是中唐诗歌的开端。中唐不只是
14、唐诗之中,并且是“百代之中”,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切法门都由中唐启动,而古典诗歌的基本主题、体式以及表现方式的成熟和定性,也都在这个时期完毕。中唐诗歌由盛唐向中唐转变的标志:对诗体的好尚由古体转向近体,对题材的选择由表达抱负、感兴咏怀转向了平常生活、身边琐事。刘长卿:由个人的孤寂惆怅与时代的衰败萧肃,汇聚成生不逢时的寂寥惆怅的情调,是刘长卿也是大历诗歌的重要主题韦应物:在艺术抱负上倾慕陶渊明,在诗歌技巧上吸取了谢灵运和谢眺的优点,从而形成了气貌清朗、意境淡远超逸、语言洗练自然、节奏舒缓不迫的风格特点钱起:在“大历十才子”中名声最大,写了大量的自然山水诗,但缺少王维山水田园诗那种寂静但却坦然自
15、乐的意境,其所呈现的是不胜愁怨的凄清情调,从中可看出其心灵的压抑卢纶:相比较而言,卢纶是“十才子”中颇具雄浑之气的诗人,短篇乐府塞下曲是代表作,多口语,有时其调入俗,为后人批评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崔峒、耿伟、司空曙、苗发、夏侯审、钱起大历初在长安参与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十才子”齐名还因他们的生活态度、创作倾向和诗歌风格相近。他们不再象盛唐诗人那样充满经世济民的抱负,真正爱好也不在于政事,而是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他们的诗除了用于应酬唱和之外,重要写平常生活琐事、自然景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 。韩孟诗派:突出表现就是以齐僻之风矫大历诗风的衰顿软熟;诗派
16、成员:孟郊、卢仝、贾岛、李贺、马异、刘叉、李翰;理论主张“不平则鸣”从“不平则鸣”到“笔补造化”,韩孟诗派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诗歌创作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以该派诗人群大胆创新、敢于开拓的精神,并且突破了长期以来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将诗的社会功能转向了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艺术发明力的发挥,韩孟诗风别具一格,也给唐诗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孟郊:有很强的功名心,却因性格狷介孤傲而少所遇合,一生穷困潦倒,受尽苦难生活折磨,心中充满了悲愤,在他的诗歌中,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但更多的是表现自我悲愤和贫寒生活。孟郊既注重表现个体感情意识,又以苦吟著称,讲究造语炼字,追
17、求构思的奇特超常,他写得最多,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体现自我孤独、悲哀及其与环境冲突的诗篇,这些诗篇往往通过幽僻、清冷、苦涩的意象,竭力突出诗人对生活的特殊感受,代表作诗组诗秋怀十五首。贾岛:贾岛的诗风清骨峭韩愈:韩愈诗中汇集奇险怪诞的景象,呈现出充满刚大冲荡之力量感地雄厚浑茫的诗歌意境,是诗人用来展示自己对充满险恶、冷酷与厄运之现实的深刻的内心体验。李贺:自视甚高,希望致身通显,一展襟怀,希望与抱负不久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使他的精神始终处在极度苦闷中,从而形成了个人与环境的锋利冲突,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超现实的幻觉或幻想,他的诗歌形成了怪异而凄艳甚至凄厉的风格特性柳宗元:长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备
18、尝了遥无际涯的愁思和肝肠寸断的哀怨,也使他的诗歌染上一层浓郁的悲凉色彩,而其内心的悲凉或通过“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的意境表现出来;或回荡于荒远凄迷的景象中;有时又出诸淡泊悠远之境刘禹锡:诗大多简洁明快,雄浑朗丽,并常有一种哲人的睿智与诗人的热情交错其中,特别是他的咏史怀古之作,超越历史和现实的时间距离,借怀古以伤今,在历史与现实两者的交融中,深刻表现了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在中唐诗坛独标胜境。白居易将生平所作诗歌分为“杂律诗”、“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四类秦中吟、新乐府属“讽喻诗”琵琶行为“感伤诗”长恨歌为“杂律诗”在杭州任上,他写下了不少“杂律诗”,表现身处杭州山水中
19、的美好感受“讽喻”、“闲适”两类诗分别表现了“兼济之志”和“独善之义”白居易的“讽喻诗虽然在艺术上存在不尽如人意志处,但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批判精神,履行了儒家诗学的“美刺”主张,“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成了中唐的一种新诗体琵琶行长篇叙事诗通过对一个琵琶女的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自己被贬谪的悲哀心情,叙事重要围绕三次听乐地通过展开:第一次听乐,引出琵琶女,为叙事展开作必要准备;第二次听乐,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成功写出琵琶女精湛娴熟的演奏技巧,声情并茂,引发诗人“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须曾相识”的人生感慨;第三次演奏,由乐声写到听众,较之第二次演奏,更凄楚、感伤、感人,更引起作者共鸣。
20、以三次演奏为线索,并以三种不同的方法,写出三种不同的音乐效果:惊人、迷人、感人元稹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古风”、“乐讽”、“古体”、“新体乐府”、“律诗”、“艳诗”六大类最能代表元稹新乐府艺术成就的,是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诗以位于河南寿安的唐代帝王行宫连昌宫为背景,借一宫边老翁今昔盛衰之感,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入手,揭露和批判了安史之乱前期朝政的腐败,也艺术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事实,表现了人民对于国内和平统一的愿望元稹还创作一些诗意隽永的律诗,如遣悲怀三首、春晓、离思五首,以及五绝行宫张籍:古题乐府、新题乐府并重,取材非常广泛,用语通俗凝练,音律多变,并运用比兴、白描、
21、对比、心理刻画等多种手法,指责时弊,同情民生,感情凝重,不着意讽喻而讽喻之义自见。王建: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晚唐诗歌:晚唐诗人在政治上显得软弱、平庸,逃到个人生活的琐事中寻求一时的快慰,或陷入个人的感情纠葛之中,品味内心的哀愁。“甘露之变”是将唐王朝推向衰败的一个重大事件,由此带来的宦官专权、朝士无力以及整个王朝的颓废之势,对新一代诗人的心理的影响十分深远,他们由于对政治的恐惊与失望,逐渐疏远了实事与政治,倾心于平常生活中的趣味、声色的愉悦和个人情感的体验;有的将笔触伸向古人古事,怀古伤今,创作了大量的怀古咏史之作,表现为一种冷冰冰的沧桑感杜牧:继承
22、经世之学,很想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但日趋严重的衰败倾覆的现实并没有给他用武之地,加上长期处在幕府下僚,备尝压抑的滋味,所以其诗以悲凉伤感为基调,有不少反映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作品;怀古咏诗诗通过抒写对历史上的繁荣昌盛局面消逝,寄寓伤悼现实的心绪,在诗体上擅长七律和七绝,七绝备受推崇许浑:以五律、七律为主,而无一古体,作品多包含强烈的伤古悼今的情怀,在咏诗怀古中寄托对社会现实与自我人生的种种感慨,寓意深沉李商隐:写下不少咏诗诗,对历史上一些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败国亡国之君,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李商隐政治诗和咏史诗取得相称高的艺术成就,受到历代推崇,但代表李商隐诗歌风格的是那些寄寓个人身世之感地诗,
23、以及广为流传的爱情诗;李商隐在反映身世之感时借助衰残凄凉的意象,表现深婉绮丽的风格特性。李商隐无题的艺术境界迷离恍惚,内容晦隐,读了使人目眩神迷,如坠雾中,难以捉摸其主旨,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明显的多义性,因素在于使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沟通众说中某些合理成分,从诗意的多面性、多层次性着眼,把握其总体的情感内涵,这样也许更能接近原作,更好领略其迷离恍惚的诗境与深婉绮丽的诗风之美。唐诗诗体初唐崔融“十体”,反映了时人对诗歌形式、形体、风貌等方面的特性的结识1、 形似体 2、质气体 3、清理体 4、直置体 5、雕藻体 6、映带体 7、飞动体 8婉转体 9 清切体 10、菁华体诗体划分标准:1、
24、以时而论、2、以人而论,3、侧重于诗的体裁与字句。以时而论突出了诗发展的时代特性,以人而论突出了诗歌发展的主体特性,侧重于诗的体裁与字句则又重视诗体发展的形式规范。严羽沧浪诗话对诗体划分三个方面:1、 诗歌的形式和格式,如四言、五言、七言、古体、近体、绝句、杂言、乐府等2、 诗歌的风格,即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3、 就体式风格合而言之,如张籍王建体“唐初体”是具有特定意义的诗体(严羽)指唐初一段时间沿袭陈、隋旧习,绮糜浮艳,重声律与对偶,讲究形式精美*唐诗长篇赋化的特性是贯穿唐代三百年朝运始终的在初唐诗特性明显:1、宫廷诗人占主导地位,诗风风靡全国,以颂美为主,汉赋“劝百讽一”
25、的特点就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2、初唐诗坛沿袭陈、隋旧习,六朝骈赋追求形式的优美和字句的秀丽颇受唐人重视,唐初擅长长篇歌行的作者,往往也是著名的骈文作者。3、唐人重视类书的编纂,促使诗人注重诗藻的堆砌而进一步促进了诗的赋化。这种赋化的特点在唐初描写都城的诗中表现突出唐人尽量吸取赋的特点与长处运用到诗中,使得诗作气象浑成、其实壮大盛唐时期,赋化的表现手法在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的长篇诗作中运用出神入化元稹、白居易的次韵诗,将赋化、长篇、近体的特点都汇和在一起,形成了元和体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晚唐李商隐表现手法赋化,叙议结合唐末韦庄秦妇吟最典型“盛唐体”的具体内涵即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盛唐诗歌的特色
26、是古近体兼备,继承风骚的精神、发扬建安风骨。一是风骨、兴象兼备;二是气象浑成,神韵轩举;三是诗味醇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四是乐观向上的情绪盛唐气象是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反映与表现这个时代的唐诗即后人所说的盛唐之音初盛唐时期在诗歌体式方面的探索较中晚唐多,中晚唐则是在初盛唐各种诗歌体裁成熟的基础上从事创作的。唐代的乐府诗是文人模拟乐府而作的诗歌。唐代乐府既有传承,更多的是创新,传承表现在运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情调作诗;创新在于唐代诗人在体裁上,可以运用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各种诗歌体裁写作乐府诗,在叙事方式与情感表现上,即事名篇创建新乐府。李白以
27、旧题乐府见长,他的古乐府诗堪称空前绝后。以安史之乱为坐标对唐代乐府诗的演变进行考察,李白是古乐府的结束者,杜甫是新乐府的开创者杜甫新题乐府“即事名篇、自创新题” 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元稹与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精神,古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与白居易、李绅写新乐府以时代论诗体一、 大历体诗歌体式方面,大历诗人较重视近体,五言;审美情趣上,由崇尚汉魏风骨转向追慕以谢眺为代表的六朝清丽纤秀之风,由阳刚之美转向阴柔之美,由健朗的气骨转向幽怨的韵致,由豪迈的气势转向幽隽的情调,由雄浑凝重的格调转向清空闲雅的意趣;在创作方法上,由瑰丽的浪漫主义转向朴实的现实
28、主义,注重写实,擅长白描,工于形似之言,写情细腻深刻,写景生动逼真;在主题取向上,由偏重于表现抱负转向偏重于表现感受;在作品构成上,物我达成统一,重要通过移情手法来表现主管感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大历体特点:1、 追求空灵的情调,形成纤丽的风尚。大历诗人去盛唐不远,尽力追摹他们的前辈,无法再有李白那样豪放飘逸的气概,就集中精力学习王维、孟浩然一派,王孟清淡诗风,正好符合这一时代、这群诗人共同的审美趣味,同时将是个导向了空灵一路2、 追求形式的精美,着力于诗句的琢炼。无力在诗歌内容上超越他们的盛唐前辈,就只能在形式上下功夫,努力追求形式的精美,着力于诗句的琢炼,以形成一个时代的个性特性3、 擅
29、长献酬饯送之作,抒写流连光景之致。与唱酬饯送相关的,大历诗歌的一个基本主题是咛咏山水,称道隐逸二、 元和体韩文之怪,在于“奇诡”张籍之怪,在于“流荡”其元和体,特指其古风歌行,其律诗不涉及在内孟郊之怪,在于“矫激”,指其搜齐抉怪而矫激之作白居易之怪,在于“浅切”元稹之怪,在于“淫靡”指其艳体诗三、 长庆体1、 长庆体是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部分诗歌2、 长庆体的风格特点是清丽缠绵3、 长庆体的形式重要是以长篇铺叙为重要特色的七言歌行体以诗人论诗体一、 沈宋题沈宋体体裁诗律体诗,特性是“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他们的奉献是完毕了歌行杂体向诗歌格律化的转变。充足吸取前人诗律理论的基础上
30、,通过反复的实践,使得诗歌创作格律化、定型化,他们从押韵、平仄、对仗、格式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提供成功的范例。二、 上官体上官体是文学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方面与帝王的好尚有重要关系;另一方面适应唐代科举制度形成初期在文学上的规定,他的理论成为统治者推行科举时评判文学的标准尺度,他的创作,成为当时士子们模仿的对象;再次与上官仪“显贵”的仕历有密切的关系。上官体的特性:1、“绮错婉媚”,绮错重要表现在立意构思的纤细回曲上;婉媚表现在诗风的清艳柔美上。2、属对精切,“六对”,“八对”之说的创建。3、颂美功能,应制应诏诗、奉和诗、挽诗、颂美诗“六对”1、 正名对 2、
31、同类对 3、连珠对 4、双声对 5、叠韵对 6、双拟对“八对”1、 名对 2、异类对 3、双声对 4、叠韵对 5、连绵对 6、双拟对 7、回文对 8、隔句对三、王杨卢骆体“四杰”是侧重于文体的,“王杨卢骆”是侧重于诗的。王杨卢骆体的特性1、 词旨华糜,尚沿陈隋之迹,他们的沿袭,最大的特点是拟作2、 开拓诗歌区宇,从气骨方面改变了诗歌的基本质素,在艺术上的突出变化是以比兴寄托充实了辞藻清绮的齐梁体,体裁多方面,有宫体、送别诗、民歌、山水诗、边塞诗。四、 陈拾遗体1、雅正,初变齐梁之弊,其诗以理胜情,以气胜辞3、 复古,要使诗歌恢复到汉魏古诗的时代,具有风骨,归于雅正,竭力反对雕琢的手法与纤弱的文
32、风。五、 韦柳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擅长山水田园诗,诗风以高雅淡远著称1、源源于陶渊明2、高雅闲淡的风格六、 韩孟体1、 韩愈、孟郊的联句诗具有鲜明的特色2、 韩愈、孟郊都以骨力奇崛著称七、 元白体1、 元白体以叙事状物作为表现手段2、 元白体以顺熟流畅为风格特性八、 张王乐府1、 最大的特点在于自创新意,不蹈袭前人,是在乐府体裁上所作的可贵的开拓2、 体制上的特点是篇章短小,而蕴含深厚3、 较李白而言,更向通俗化发展,平易简洁,脱弃俗套4、 以乐府诗自成一体,对中唐的诗风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九、 温李体1、 重要指温庭筠、李商隐带有秾艳风格的诗篇,特别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篇,内在感情浓
33、烈、深沉、缠绵、纤细,外在表现绮错、清丽、秾艳、繁缛2、 用事僻涩繁缛十、 姚贾体姚贾并称自成一体重要由于1、 姚贾交谊颇深2、 渊源相同,出于杜甫3、 作诗态度极为认真,属于苦吟一派,因苦吟而形成清齐雅正的风格,二人作诗以五言为主、五律为多4、 侧重于描写琐细的平常生活,特别在写景方面别具特色。十一、 皮陆体形成与特性:1、 形成与唐代吴中的文化氛围及中晚唐以后吴中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尽力创作吴体,所谓吴体,就是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的诗体2、 特指他们专以驰骛新奇的唱和次韵诗,唱和诗、联句诗、杂体诗3、 具有清丽的特色以体裁论诗体古体诗:古体诗是和绝句、律诗相对的诗体的称呼
34、,句式一般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究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比较自由,格律诗形成后把唐代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称为古体诗,后世诗人模拟古体所写的诗歌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唐代,在南北朝声韵学发达与新体诗进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格律严谨的诗体,也叫格律诗。律体、字数、对仗、声律都有定格,其特点是对称、均衡、整齐、和谐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平仄的不同,在作诗时符合平仄规则的称“律句”,否则称为“古句”杂体:大体属于游戏诗,涉及1、宝塔诗 2、联句诗 3、离合诗 4、嵌字诗 5、双声诗 6、叠韵诗新歌行体:歌行源于乐府,凡七言及杂言不用古题者,通谓之歌行,歌行的特点,是不
35、入乐,也不沿袭乐府古题,音节、韵律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以七言或兼有七言之杂体为主,富于变化,篇幅可长可短。歌行的特性:1、有音节取胜转为以气势贯注 2、借用汉赋的表现手法从事歌行的写作 3、韵律的变化 歌行与乐府的区别:1、 从题目看,古题乐府题目沿自古乐府,有固定名称。新题乐府虽出自唐人自创,但受古乐府的影响,题目大都简短,二字、三字者居多,长至五字者很少。歌行题目则有长有短。2、 从语言形式看,乐府有五言,也有七言、杂言;歌行则是七言、杂言。3、 从内容题材看,乐府多叙事,多反映各种社会情况;歌行则内容更为广泛,叙事、抒情、议论均可,不以叙事为主。这方面和五言古诗类似4、
36、 从表现角度看,乐府大抵通过第三人称叙述,作者自己不露面;歌行则多用第一人称,作者直接进行倾吐,个性表现更为鲜明,这也和五言古诗类似。新乐府新乐府体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方面,都与传统乐府诗完全不同,其特性:1、 不拟古题 2、不用近体 3不被于声 4、多重渊源诗歌体裁辨析五言古诗:杜甫三吏、三别 白居易秦中吟七言古诗: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杜甫哀江头、 白居易长恨歌七言古诗句句押韵为“柏梁体” 杜甫饮中八仙杂言:唐以后歌行大都杂言体。李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颀古意唐人诗论唐人诗论四种表现形态:1、诗论专书 (理论阐发少,诗歌技巧探讨多)2、论诗序跋、论诗书札和论诗诗文 ,白居易与元九书
37、反映其诗学观念的完整论文 3、唐人选唐诗 元结筪中集,殷璠河岳英灵集,芮挺章国秀集,令狐楚御览诗,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姚合极玄集,韦庄又玄集,韦毂才调集,顾陶唐诗类选4、诗本领和诗图唐人诗论发展阶段及特性一、初唐诗论:1、诗歌审美标准逐渐变化,由崇尚齐梁的浮艳转向强调风骨兴寄2、出现若干探讨诗歌技巧的诗格类著作,如上官仪笔札华梁二、盛唐诗论:盛唐诗论重要有王昌龄诗格,李白、杜甫的论诗诗,殷璠河岳英灵集1、 手眼俱高2、 大力提倡风骨,反对南朝以来的柔靡诗风3、 文质并重,强调转益多师4、 重视立意,标举兴象三、 中唐诗论元结筪中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是唐代两部重要的诗歌选本,诗僧皎然的诗式则是一部
38、非常重要的论诗专著这个时期论诗的重要特色:1、 强调裨补时政的美刺教化理论的兴盛2、 论诗标准多元化3、 诗歌创作技巧的理论化四、 晚唐论诗特性:1、 诗教理论的逐渐衰落2、 对诗歌风貌特性的区分和把握更趋细密,重要反映在司空图诗品一书中3、 诗格类著作大量出现,以总结律诗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为重要内容唐人重要诗论一、 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说初唐诗论中对对偶格式的排列和总结,是一种风气,继承了南朝观点,对对偶运用非常重视,反映了当时诗家对于诗歌技巧的细密推究限度和思维方式二、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1、 肯定了风雅和汉魏诗歌的优秀传统,深刻批判了齐梁诗风。所谓风雅指诗经中风、雅之作所体现
39、的内容充实、有所美刺的诗歌传统2、 标举“风骨”、“兴寄”。风骨是对作品总体风貌的审美规定,“兴寄”则是对于内容方面的规定三、 王昌龄诗格诗格涉及的内容相称广泛,在诗歌创作原理、具体技巧和方法等不同方面提出精辟见解1、 论立意,首重立意,“意”指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头脑中涌现并逐步形成的思想情感、主旨和意象,表现出来就成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象,立意的方法在于思2、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物境指自然景色;情境指人的情感;意境指人的思想意识,这三种境构成一般诗歌的重要表现对象3、 诗有三格4、 情景相兼5、 十七势,指诗的表现方法四、 李白的诗论反映盛唐时代不少诗人共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1、
40、以“大雅正声”为标准构建诗歌和文学的发展历程。推崇诗经、贬抑后代文学是盛唐时期一种普遍性思潮2、 创作上反对雕饰,崇尚清新自然五、 杜甫的诗论1、 以“比兴体制”为“微婉顿挫”之诗。看重诗歌创作应当发扬美刺比兴精神,所谓“微婉顿挫”强调美刺的表达要讲究技巧、温柔敦厚、含蓄蕴藉、怨悱不乱2、 重视诗法诗律。“法”指遣词造句谋篇等作诗法度;“律”指近体诗特别律诗的格律,规定词语精审、对偶工整、平仄调谐等语言和音律方面的美感3、 戏为六绝句论诗绝句,义精体新。(1)论文当纵观全人;(2)评价诗人不应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3)别裁伪体与转益多师六、 殷璠河岳英灵集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盛唐出现的以理论和选
41、诗相结合表现自己的诗学观点、开展诗歌批评,具有明显的理论色彩,特别对诗歌的发展历程、创作规律、审美特性的结识高出前人殷璠论诗的品评标准 1、重雅 2、尚奇 3、标举风骨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标准 1、受传统诗教说的影响,强调“体状风雅”,倾向于比较正统的儒家论诗原则;2“理致清新”强调诗歌要有新奇清新的构思、体格和风貌七、 皎然诗式1、 四深说,体势、作用、声对、义类。(1)体势指诗歌的总体风貌和结构布局;(2)作用指作者创作时的思维活动即构思;(3)声对,即声律对偶;(4)用事,即运用典故2、五格说,五个等第摘句评价了汉魏至唐代的诗歌,所举诗例以五言诗为主,且以古体为主3、取境说,把境作为诗思
42、和诗情地本源4、采奇象外说,不满足文字之表,力图求得“象外之奇”、“文外之旨”、“言外之境”5、复古通变说,复古通变均应重视八、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美刺教化理论1、强调六义和风雅比兴2、纵论周秦以致唐代的诗史,指出诗道崩坏的历程,这正是白居易和元稹诸人发起新乐府运动、提倡讽喻诗的逻辑起点3、提出“为时”、“为事”的创作目的,规定诗歌反映现实,为政治服务4、提倡讽喻诗,“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九、司空图诗品又称二十四诗品把诗歌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加以描述。理论上的共献:1、 区分诗歌的不同风格和意境2、 比方的品题方法3、 标举“韵外之致”、“象外之象”,规定诗歌必须
43、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反对有境无思、无象无意的堆砌。第五章 唐诗文献唐诗文献分为两大类:一、唐诗重要典籍,涉及别集、总集等;二、唐诗研究资料,涉及传记、诗话以及其他资料。唐代以后,典籍多分经、史、子、集四类,其中集部包罗广泛,而文学作品是其重要部分唐人编撰的文学总集重要有两个方面:一、国家组织修撰的文学总集,有文馆词林、丽正文苑、芳林要览、文府,今存仅文馆词林残卷;二、私人修撰的文学总集,重要是唐人选唐诗,唐人选唐诗诸集,不仅有助于唐诗的留布和存留,有力地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并且在文选学的推动下,诗选家们以各自的诗歌主张、艺术观点,不断研究、改善选诗的标准、范围、规模,形成了新兴的诗选学
44、。一、总集唐诗的总集重要是宋以后人编撰的宋人所编含唐诗的重要文学总集文苑英华、唐文萃、唐百家诗选唐文萃姚铉,诗文合选,诗选以古体为多唐百家诗选王安石分体总集有万首唐人绝句、乐府诗集、瀛奎律髓万首唐人绝句洪迈,专收唐人绝句体裁乐府诗集郭茂倩,不限于唐代,诗体专收乐府,对乐府诗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对乐府进行分类,以歌辞为标准,区分乐府为十二类;2、对每类乐府写了详尽的解题瀛奎律髓方回,收录范围不限于唐代,但专收律诗分类总集有古今岁时杂咏、分门纂类唐歌诗地方文献总集有会稽掇英总集,收罗宋以前会稽一地文献的总集二、 别集别集指四部图书分类中集部的分目,同总集相对而言,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唐代诗人,非
45、常重视别集的编撰,认为这是自己垂名后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有自编文集的风尚唐人别集命名几种情况:1、以名字命名,有时还以别号、谥号命名(东皋子集-王绩、玄英先生集-方干);2、以官职命名(李翰林集);3、以年号命名(元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4、以地点命名(云台集-郑谷、浣花集-韦庄、长江集-贾岛、樊川集-杜牧、昌黎先生集-韩愈);5、以其他方式命名(追昔游-李绅、文薮-皮日休)唐人别集的体例:1、诗文合集型;2、诗集型;3、文集型;4、分体型后世对唐人别集的整理重要有几下情况:1、唐人原编,后世翻刻;2、唐人原编已经散秩,后世流转的集子是宋人重编的;3、唐人别集在宋元时期散秩而明清时人重编的
46、,由于距唐较远,故经常出现讹误。作家传记资料作家传记资料重要有正史传记、编年杂史、石刻碑版记载唐代诗人事迹的正史就是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后晋时期)唐代诗人资料的渊薮唐才子传唐代诗僧多,运用僧人的传记弄清诗僧事迹,赞宁宋高僧传文学史料价值高1、 唐代诗僧,大多于书中列传,解决唐诗研究很大问题2、 当代不少诗人与僧人交往,在本书有所叙述诸种材料中,石刻碑志最为可信,唐人墓志是研究唐人生平事迹最重要的资料敦煌文献敦煌文献是唐诗文献的一个大宗,埋藏了千年,在20世纪初又与世人见面,敦煌文献的发现,一定限度上改变了人们观念中某些固有的文学史细节。敦煌文献对于唐诗研究的价值:1、辑录唐诗轶诗,敦煌诗大约都是唐人作品;2、校证唐诗异文,校勘空间非常大唐诗重要别集叙录1、 王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