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318084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思考题第一篇 细菌学总论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按其分子结构、化学结构的不同中,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三类。2.病原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大多数对人类和动、植物都是有益的,有的甚至是必需的。有少数微生物也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3.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在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三个方面。4.寄生虫:寄生虫是指在自然界中,逐渐失去自生

2、生活能力,长期或短暂地依附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某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包括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5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双股闭合环状DNA。 6L型细菌:是指细胞壁受损或其合成受到抑制,仍可存活的细胞壁缺陷细菌。 7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8鞭毛:是指菌体上附着的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所有弧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的球菌附有鞭毛。 9芽胞: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体内的细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由多层膜包裹着的、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10.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出现由单个细菌生长

3、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11.热原质: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12.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于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13.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14.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15. 卫生清理:将微生物污染的无生命物体表面还原为安全水平的处理过程。16. 无菌操作:指防止防止细菌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17.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正常寄居部位和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当正常菌群成员的定居部位改变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引发宿主疾病,故称之为条件

4、致病菌18.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则称为变异。 19.L型细菌:有许多细菌在青霉素、免疫血清、补体和溶菌酶等因素影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由于细胞壁缺损不能维持其固有的形态,而出现大小不等的圆球形、长丝状或多形态性,这类细菌称为L型细菌。 20.毒性噬菌体: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宿主菌裂解,出现这种结果的噬菌体被称为毒性噬菌体。 21.接合:通过供体菌核受体菌的直接接触,遗传物质自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接合22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

5、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供菌体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导。23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24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称菌血症。 25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败血症。 26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病原菌侵入的数量不多、或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出现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 27医院感染:指在医院内所发生的感染,包括在

6、医院内活动的所有人群。二、填空题 1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_, 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_。(肽聚糖,外膜)2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_。(鞭毛,性菌毛)3. 临床上常以杀灭_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芽胞)4细菌以_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结核杆菌繁殖一代需_。(二分裂,1820h)5细菌生长繁殖的曲线可分为_、_、稳定期和衰退期。(迟缓期,对数期)6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 _ 、_和_ 生长现象。(浑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7.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可出现_。 (菌群失调 265266nm)8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_,杀菌机制是干扰细菌_的合成。(DNA

7、 103.4kPa)9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_,温度可达_,维持时间是_。(.121.3 1530min)10. 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的变异称为 变异。(S-R)11.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细菌的 和 。(染色体 噬菌体)12.细菌的变异现象主要包括 . . 和 。(形态结构 毒力 耐药性 菌落)13.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 . . 和 等。(转化 接合 转导 溶原性转换)14.温和噬菌体既有 周期又有 周期。(溶原 溶菌)15.细菌的毒力是由_和_决定的。(毒素,侵袭力)16.内毒素是_菌细胞壁中的_成分。(革兰阴性,脂多糖)17类毒素是由_经甲醛处理制备所得,可刺激机体产生_。(

8、外毒素,抗毒素)18内毒素的致病作用有_、_、_、_。(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DIC)三、单项选择题1. 免疫稳定功能是:A. 识别和清除体内损伤及衰老的细胞 B. 调节免疫应答 C. 抗感染免疫D. 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 E.识别和排斥异物2.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A.衣原体 B.放线菌 C.细菌 D.真菌 E.病毒3.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伯内特烟草花叶病病毒 C 琴纳固体培养基 D.巴斯德炭疽杆菌减毒B.伊凡诺夫斯基牛痘苗疫苗 E.郭霍细胞系选择学说4.疟疾病原体属于A.医学原虫 B.医学蠕虫 C.医学节肢动物 D.病原微生物 E.医学线虫5测量细菌大小

9、的单位是A. m B.nm C.mm D. cm E.e m 6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肽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E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7.下列关于细菌芽孢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某些细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B是能形成芽孢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C具有多层膜壳结构 D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E芽孢是细菌的一种休眠状态8能抵抗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 9关于革兰氏染色操作步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标本涂片干燥固定 B结晶紫初染 C碘液媒染 D75%酒精脱色 E稀释复红复染10.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

10、必需的时间是A10-20分钟 B20-30分钟 C30-40分钟 D1小时 E2小时11.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哪个期?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都是12.细菌产生代谢产物最好的时期是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EAC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A热原质 B大肠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E维生素14.关于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合成 B能引起人或动物机体的发热反应 C经高压蒸汽灭菌102.97KP20分钟可被破坏 D用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器可除去大部分热原质 E.玻璃器皿必须经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

11、热原质15.适宜于体温表消毒的方法是 A煮沸 B高压蒸汽灭菌 C. 75%酒精浸泡 D干烤 E紫外线照射16. 杀死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A巴氏消毒法 B滤过除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 D75%酒精 E煮沸法17. 下列对紫外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干扰DNA的合成 B穿透力弱 C对眼、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D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E穿透力强18血清、抗生素、液体药品常用的除菌方法是A高压蒸气灭菌 B紫外线照射 C巴氏消毒 D超声波 E滤过除菌 19常用于饮水、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 A高锰酸钾 B石炭酸 C氯化物 D过氧乙酸 E环氧乙烷 20. 一杂志的封面被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A高温干烤 B高压

12、蒸汽灭菌法 C75%酒精浸泡 D紫外线照射 E煮沸21. 影响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是 A性质与浓度 B温度 C细菌的性质 D环境中有机物E全对22.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制成卡介苗属于细菌的何种变异( )A.荚膜 B.毒力 C.菌落 D.耐药性 E.芽胞23. S-R变异是指( )A.毒力变异 B.鞭毛变异 C.芽胞变异 D.菌落变异 E.芽胞变异24. 关于质粒的叙述,下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 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可以丢失 D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E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25介导细菌间接合的物质是( )A鞭毛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中介体 E核糖体 26.

13、编码耐药性的质粒是( )A. F质粒 B.R质粒 C. Vi质粒 D. Col质粒 E.A质粒27. 前噬菌体是指( )A.毒性噬菌体 B.温和噬菌体 C. 噬菌体的基因组 D.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的噬菌体基因组 E.噬菌体的蛋白质28. 溶原性细菌是指( )A.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B.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质料上的基因 D.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 E. 噬菌体的基因29. 转化是指( )A.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而出现新性状 B.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C.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D.供菌游离的DNA片段

14、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E.细菌通过R质粒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30. 转导是指( )A.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而出现新性状B.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C.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D.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E.细菌通过R质粒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31. 局限性转导转移的基因主要是( )A.供体菌染色体上任何一段基因 B. E.R质粒上的基因 C.F质粒上的基因D.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 E.噬菌体的基因32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A荚膜 B菌毛 C磷壁酸 D脂多糖 E异染颗粒 33与

15、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芽胞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34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A脂蛋白 B脂多糖 C脂质A D核心多糖 E特异性多糖35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备成类毒素 E耐热36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 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37. 带菌者是指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 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

16、显,并可传染他人者四、简答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及表现。答: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免疫防御: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而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免受损害。该功能若低下,易出现免疫缺陷病,若反应过于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若该功能紊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持续性病毒感染及恶性肿瘤。免疫的功能及表现可用下表概括:主要功能正常表现异常表现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免疫缺陷病(低下),超敏反应(过高)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损伤

17、及衰老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2.简述微生物的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答: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存在非常广泛,且种类繁多,按其分子结构、化学结构的不同中,可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缺乏细胞结构及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的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或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螺旋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具有核仁、核膜和染色体,细胞浆中有完整的细胞器,如真菌。在土壤、空气、水、人体及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

18、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大多数对人类和动、植物都是有益的,有的甚至是必需的。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代谢都离不开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许多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人类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有少数微生物也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3.简述人体寄生虫学的概念及组成。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的科学。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4试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答: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强

19、度 较坚韧 较疏松厚度 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 1-2层肽聚糖含量 50%-80% 5%-20%磷壁酸 有 无外膜 无 有5试述染兰氏染色的方法、步骤及意义答:革兰染色的方法与步骤: (1)制片步骤: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步骤与结果:结晶紫初染,然后加碘液媒染,再用95%的酒精脱色,最后以稀释复红复染,不被乙醇脱色者而保留紫色为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意义(1)鉴别细菌;(2)选择药物;(3)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6.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那些条件?答.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必要的气体环境。7. 人工培养细

20、菌的意义是什么?答: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细菌的鉴定和研究;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物制品的制备;细菌毒力分析及细菌学指标的检测。8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有哪些?答: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发生改变;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导致的菌群失调。9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答: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以265266nm波长杀菌力最强。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主要是损伤细菌的DNA构型,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在使用紫外线灭菌时,应注意: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不能透过玻璃和纸张等,因此紫外线杀菌法仅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紫外线对人体的

21、皮肤和眼角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所以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 10.细菌形态与结构的变异现象及意义有哪些? 答: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变异有: 细胞的L型变异:临床上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使患者体内细菌发生L型变异。某些L型细菌有致病性,可引起肾盂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疾病。 荚膜变异:例如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肺炎球菌有较厚的荚膜,致病性强,但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传代数次后,可失去荚膜,致病性亦随之减弱。 鞭毛变异:例如将有鞭毛的变形杆菌接种在普通固体培养基表面,由于鞭毛的动力作用,细菌呈播散生长;若将此变形杆菌接种于含1%石炭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则鞭毛生长受抑制,生长仅限于接种部位。 芽胞变异

22、:例如将能形成芽胞,毒力强的炭疽杆菌置42培养1020d后,则丧失形成芽胞的能力,毒力也随之减弱。 11.何为基因转移?何为基因重组其主要方式有哪些?答: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称为基因转移。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一般根据DNA片段的来源及交换方式等不同,将基因转移和重组分为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四种:(1)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整合到受体菌DNA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2)接合:通过供体菌核受体菌的直接接触,遗传物质自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接合。能通过接合方式转

23、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主要包括F质粒、R质粒、Col质粒和毒力质粒等。(3)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供菌体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分将转导分为为以下两种:普遍性转导通过噬菌体将供体菌任何DNA片段(任何基因)转移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称为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或称特异性转导通过噬菌体将供体菌少数特定的基因转移给受体菌的转导现象,称为局限性转导。(4)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作为供体,宿主菌染色体中整合了噬菌体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溶原性转换。12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构成细菌侵袭力

24、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菌毛和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细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侵袭性酶,是指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13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答: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表1-5-1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 外毒素 内毒素来源 G+菌与部分G-菌分泌或崩解后释出 G-菌菌细胞壁组分,菌体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稳定性 6080,30分钟被破坏 160

25、,24小时被破坏作用方式 与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 刺激宿主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较弱,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 各种细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处理可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 理不能形成类毒素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一、名词解释 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2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3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

26、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4AFP:是胎儿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可抑制母体的免疫排斥。成年人几乎检测不到,肝细胞癌变时血清中大量存在。5超抗原(SAg):只需极低浓度(110 ng/ml)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6抗体:是指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7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8Fab段: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是用木瓜蛋白酶作用后的水解片段。它含有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N端的1/2部分,能与一个抗原决定基发生特异性结合,为单价。9单克隆

27、抗体:是由B淋巴杂交瘤细胞产生的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10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表面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由于这类蛋白能协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故称为补体。补体并非单一成分,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称为补体系统。11补体调理作用:补体成分C3b、C4b、iC3b促进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12级联反应: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的作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方式进行的。当前一成分被活化,即具备了裂解下一成分的活性使补体分子依次活化,称级联反应。13免疫粘附

28、:免疫粘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粘附于具有CR1(C3bR、C4bR)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免疫粘附在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14组织相容性:是指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 15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联锁的基因群,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16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7MHC限制性: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靶细胞或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抗原肽的同时,还须识别与之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此现象称为MHC限制性。 18.移植抗原

29、:存在于有核细胞表面,代表个体组织特异性的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因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故又称为移植抗原。19ADCC效应:ADCC效应 :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20CD抗原:由CD抗体群鉴定的分化抗原称为CD分子或CD抗原。CD抗原是免疫细胞在其分化的不同阶段或在其活化期出现或消失的抗原分子。由于最初是在人类白细胞上发现,故又名白细胞分化抗原。21.IFN:即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

30、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22.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23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的统称。24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在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其主要活性是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与CTL不同,这种杀伤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也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MHC分子,所以称为自然杀伤。27APC:抗原呈递细胞,是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MHC分子呈递给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细胞。28免疫应答:指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

31、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此种免疫应答为病理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大类。29.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30. 体液免疫:指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故将抗体参与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31. 细胞免疫;也称细胞免疫,是指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转化成为效应T细胞(致敏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该免疫应答由TD抗原诱发。32脱敏疗

32、法:在使用抗毒素血清治疗某些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时,如遇抗毒素皮试阳性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 分钟)、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反应,此种方法称为脱敏疗法。33.减敏疗法:对某些已查明但日常生活中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再接触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可将其制成脱敏剂,采用小剂量、长间隔(1周左右)、多次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减敏治疗,可防止疾病复发。此种方法称为减敏疗法。 34.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35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IDD)是

33、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IDD)两类。36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37移植免疫:是研究受者接受异种或同种异体移植物后产生的免疫应答和由此引起的移植排斥反应,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和原理等问题。 38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针对免疫能力低下或亢进的机体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抗体或细胞因子等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49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的方法。40人工被动免疫:

34、是采用人工方法向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方法。41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指通过人工免疫是人增强或获得对某种病原体或细胞(如肿瘤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即机体受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获得对该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二、填空题 1半抗原具有_性,而无_性,半抗原与_结合后成为完全抗原,具有_性。(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载体,免疫原)2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_和_。 (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3人类重要的血型抗原有_和_。(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4交叉反应的出现是由于_的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 5动物来源

35、的抗毒素对外毒素来说是_对人而言是_。(抗体,抗原) 6木瓜蛋白酶将IgG水解为_段和_。胃蛋白酶将IgG重链间二硫键近羧基端切断,获得_ 和小分子肽链碎片_。 (2Fab, Fc, F(ab)2, Fc)7Ig分子与抗原结合的功能区是_和_。 (VH, VL)8机体最先产生的Ig是_,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_,婴儿从初乳中得到的是_,能通过胎盘的是_,与型变态反应有关的是_。 (IgM, IgG, SIgA, IgG,IgE)9B细胞膜上有_和_,称为膜表面Ig,是B细胞的抗原受体,肥大细胞膜上具有 Fc受体。 (IgM, IgD)10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有_、_、_、_。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

36、体、基因工程抗体、噬菌体抗体)11补体各组分中,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_,C1含有三种亚单位,即_、_、_,其中_起识别单位的作用。 (C3,C1q,C1r,C1s, C1q)12补体经典途径激活中,参与的抗体类型有_、_。旁路途径激活的中心环节是_的活化,激活过程中有_因子、_因子、_因子参与。(IgG,IgM,C3,B因子,D因子,P因子) 1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C3转化酶是指_,C5转化酶是指_。旁路活化途径的C3转化酶是_,C5转化酶是_。(C ,C,C,C) 14能使补体灭活而不使抗体灭活的温度是_作用_min。(56,30) 15补体各成分的调节因子存在的意义是_和_。(阻止补体过度

37、活化,减少组织损伤) 16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一个复杂的抗原系统,在异体中能迅速引起强烈排斥反应的为_。(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7HLA存在于各种_膜上,以_膜上密度最大。(有核细胞,淋巴细胞) 18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_、_、_。 (高度多态性、单倍体遗传、连锁不平衡)19HLA类抗原分布在_细胞表面,HLA类抗原主要表达于_和_。 (有核,APC,活化的T细胞)20HLA类分子的_区是与抗原结合部位,_区是与TH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 21B细胞的SmIg既是_又是_。(免疫球蛋白,抗原受体) 22TNF的生物学作用_、_、_、_、_。(抗瘤、抑瘤、抗病毒

38、、诱生免疫细胞、介导炎症反应) 23T细胞表面的主要受体有_、_、_、_。 (TCR、CD4、CD8、CD2)24B细胞的表面的主要受体有_、_、_、_、_。 (BCR、IgGFc受体、补体受体、丝裂原受体)2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指血液中_及组织中的_。它们的作用是_、_、_、_。(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杀伤、提呈抗原、产生免疫分子、调节免疫) 26CD4是_分子的受体,CD8是_分子的受体。CD28分子的配体是_。 (MHC类分子,MHC-类分子,CD80)27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_、_和_。 (单核-吞噬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28细胞因子作用特点主要有_、_、_、_、_ 。(多效性

39、、高效性、速效性、瞬时性、重叠性等) 29. 免疫应答可分为 和 两大类。(固有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30. 固有免疫系统由 、 、 组成 。(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3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 、 、 三个阶段。(识别活化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32抗体产生具有 和 的规律。(初次应答、再次应答)33. 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_、_、_、_、_ 。(中和作用、调理作用、ADCC效应、活化补体、免疫损伤)34.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_ 、_ 、_ _ 。(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介导免疫损伤和参与移植排斥反应)35.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分 、 和 三个阶段。

40、(致敏阶段、发敏阶段、效应阶段)36.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有 、 、 。(传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37. 免疫缺陷病的基本特征有_ _、_ _、_ _、_ _、_ _、_ _ 。(对病原体易感性增高、易患恶性肿瘤、易伴发自身免疫病、累及多个系统及症状的多变性、遗传倾向、发病年龄)38.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_ 、_ 、_ _的特点。(特异性和交叉反应、可见性、可逆性)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A脂多糖 B多糖 C类脂 D蛋白质 E多肽 2类毒素 A有抗原性和毒性 B没有抗原性而有毒性 C有抗原性而没有毒性 D没有抗原性也没有毒性 E无免疫原性有免疫反应性 3抗原必须是大分子物质是因为大分子物质 A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多 B化学结构较稳定 C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 D能刺激和调节抗体的形成 E以上都对 4自身抗原的出现是由于 A隐蔽自身抗原的释放 B自身成份受理化、生物因素的影响,结构改变C禁忌细胞复活,产生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 D免疫细胞功能异常 E以上都对 5免疫学中的“非已物质”不包括: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