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的应用 胸部CT检查大多数情况系都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目的是将血管、纵隔结构及肺门结构与病变区分开,尤其是血管与肿瘤的区分。肥胖病人纵隔内有大量脂肪,可形成有效的天然对比,因此静脉注射造影剂就不象纵隔缺乏脂肪对比的消瘦病人显得那么重要。事实上,后者如不用增强扫描就很难分辨纵隔内的正常解剖结构与纵隔、奇静脉等。为了对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等血管病变、淋巴结病变、肿瘤及畸形等进行准确定性,必须进行增强。需要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情况包括:肺及纵隔肿瘤,血管疾病及畸形,创伤,感染性疾病有可能蔓延至肺门及纵隔者,肉芽肿性疾病及胸膜腔病变等。相反,大多数累及大、小气道以及肺间质
2、的病变并不需要增强,如支气管扩张、肺转移瘤、肺气肿以及肺纤维化等。大多数情况下,1215s的延迟就可在肺动静脉及体循环(包括主动脉弓分支)中产生很好的增强效果;20S延迟即可强化双侧的锁骨下及颈总静脉交汇点;10s延迟肺动静脉强化好,但整个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分支的强化不足。根据有关文献,从肘前静脉至胸腔内各结构的循环时间依次为:上墙静脉3.71.5s,肺动脉6.52.5s,升主动脉10.53.0s,降主动脉及颈部血管12.33.8s,颈静脉17.85.0s。以上延迟时间只是近似的,需根据病人估计的心输出量及怀疑病变情况作出适当调整。螺旋CT检查需预先在高压注射器的遥控器上设置造影剂量,计算公式如
3、下:剂量流速(毫升/秒)x扫描延迟时间(秒)扫描时间(秒)7,这里的7秒是造影剂到达肺动脉干的时间。这个公式适应于造影剂浓度为300mg碘/ml,流速2ml/s时;当造影剂浓度为150mg碘/ml,流速34ml/s时,造影剂剂量翻倍。另一种计算造影剂剂量的方法是根据病人体重,方法是:剂量(300mg碘/ml)体重(kg),或剂量(150mg碘/ml)体重(kg)x2,这种方法在儿童检查中较前者方便,也适用于大多数成人。当胸腹部螺旋CT检查同时进行时,需增加30%的造影剂量。 CT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就是密度分辨率高,而造影剂的应用更是人为地增强了各组织之间、正常组织与病灶之间的密度对比,进一步提高
4、了CT的密度分辨能力。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使血管与某些病灶的密度增高,即所谓“增强”,从而可提高阳性诊断率及明确病灶的血供、与周围织织的关系。 马薄奥(Marchal)及迪安(Dean)氏等在七十年代末期曾提出,在注射造影剂后10一20秒内,血管含有最高量的碘;在大约5分钟后,皿管内外的造影刘浓度才接近均等的平衡状态。根据这一理论,使用Bolus团注法是从静脉内快速注射大剂量造影剂然后在510秒内进行胸部CT扫描,是比较合适的。必要时:佐以CT血管造影法(CT Angiography),即Bolus团注法加上动态扫描(Dynamic Scanning),以观察夹层动脉痛或动静脉畸形。 IBolus
5、:团注法的分期 1早期:动静脉浸注期(注射后1分钟内)。 H晚期:器官浸注期造影剂么血管内外分部成均衡状态(注射后25分钟)。 动静脉浸注期适用于: (1)识别胸部血管与肿块。 (2)大血管与低密度病炊的辨别。 (3)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原发血管性新生物的明确。 (4)血管本身的结构变化:血栓、血管鞘、血管移植。器官浸注期适用于;(j)区别肿块是否囊性。(ii)肿块的血供程度如何。(3)等密度病灶的识别和检出(iv)肿瘤或创伤的涉及范围。2造影剂的使用方法 (1)造影剂品种:在胸部cT检变中,常用的离子型碘造影剂有60泛影普胺、Conray、Angiografin等。常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有优维
6、显(ULtravjst)、欧乃派兜(Omnipaque)、碘必乐(Iopamiro)等。非离子型造影剂的特点是低渗、非离子化、不带电荷,因此对心、脑、lR无不良反应,安全度高,但价格昂贵(一般为离子型造影剂价格的15倍左右)。 (2)使用方法:静脉注射,用12号针头于静脉内快速报注造影剂60100毫升,首先的14量注射速度稍慢,以后的34量则用尽快的速度(一般在15分钟一2分钟内)注射完毕。 使用CT专用的自动注射器时,应掌握第次扫描与团注法结束之间的间隔时间。在胸部,应是58秒左右,延迟扫描一般在5分钟后进行,以观察病灶血供的动态变化。 (3)毒副反应的预防:可在注射离子型造影剂前预先静注1
7、0mg地塞米松。也可采取联合用药,方法是在注制造影剂前12小时及2小时各口服一次下列4片药物;朴尔敏4mg x1(H1受休阻滞剂)、西米替丁0.2x1(H:受体阻滞剂)、强的松5mgX 2以及也侦用造影剂前15分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一旦发生了毒副反应,应有完善的抢救措施,主要是纠正过敏件休克及防止喉头水肿产生的窒息缺氧。 临床上,在选送病人作cT检查前,必须严格控制禁忌症。凡对碘过敏者,甲亢、心、肝、肾功能不良者,老年人及糖尿两恩者,多种药物过敏和有哮喘文者,均属高危因素思考。对于上述病人,必须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并于注射造影刑前先行静注地名米松10mg。 造影剂排泄,
8、是与注入方式有很大关系。如采用点滴法注入泛影葡胺,30分钟内其碘血浓度方可达到高水平。但是,一次快速静脉注入相同数量的碘造影剂,在1分钟之内Bolus团注法的碘血浓度就可远远超过点滴法达到高水平。选择在1分钟内立即扫描可获得高水平的血管期图象,同时若作一系列的动态扫描还可获得某些病灶的血供情况以及血管特征的详细表现,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目前常规用含碘造影剂的总量一般限制在不超过1gkg的标准。因此常规量一般是在23g到42g碘,最高限度为56g碘。此时要考虑到造影剂的某些毒副反应,所以,常用量(以泛影葡胺为例)是60泛影葡肤100ml。以下有三条注入剂量原则可供使用时参考: (1)观察小病灶可
9、用小剂量(即50一60m1次)。在1分钟内仅而扫描三层以下时也用小剂量。 (2)观察大范围病灶时可用大剂量(即l00150ml)。且在510分钟内连续扫描5层以上时也用大剂员。 (3)虽是1cm以内的微小病灶,但需要连续扫描作动态观察者,也要用大剂量。 造影剂的选择标准:需强调造影剂的碘含量及其粘滞度。理想的造影刘是在一定的容量组合有最大量的碘以及最小的粘滞度,以便能够很迅速地从静脉推入。其次为显影效果好,毒列反应小,使用力便,稳定可靠。 在CT图象上,根据动、静脉内碘含量的差别可分为三个期相:快速注射效应期、非平衡期和平衡期。只有用快速注射法才能出现快速注射效应朗血管得到最大限度增强。该期仅
10、持续约40一60s。非平衡期约在快速注射或快速滴注相对大量的造影剂后1min左右出现。平衡期出现时,动、静脉内碘含量差异极小,此期出现的时间相当于快速注射后2min或涌注未了。通常在快速注射效应期和非平衡期的信息对诊断意义较大。此时扫描可明确显示病交的血供情况。并且快速注射法能产生最理想的血管增强效果。在平衡期内则只能观察病变的形态和范围。动态扫描 注射对比剂后对某感兴趣区行多次快速扫描,以了解对比剂的浓度变化,主要用于明确血供丰富的病灶或血管性病变。目前,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 % ,其中重度反应为0.22 % ,致死率为0.0025 %0.0074 % ,而利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 % ,重度反应为0.01 % ,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 实质器官的强化可分为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实质脏器的增强扫拙最好在实质期或静脉期之前部份完成。还应根据不同脏器和不同临床要求来选择扫描时间,如纵隔扫描应以胸主动脉血药浓度接近峰值时扫描,又如肾脏扫描应首先了解临床要求,如怀疑肾实质病变应选扦肾实质期扫描,如要了解肾盂内有无占位病变,应在肾收集系统充满造影剂时扫描。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