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厚玉中学2019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右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操作前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一次即可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4-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参考答案:D2. 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昆虫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参考答案:D3. 下列关于体细胞克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供体为体细胞的细胞核 B受体为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C克隆出的后代与供体的遗传物质和表现型完全一致 D细胞核移植是体细胞克隆的关键步骤参考答案:C4. 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参考答案:B5. 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 by,用KpnI单独酶切得到400 b
3、y和600 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I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6.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会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D.所有的变异类型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参考答案:B7. 家鼠的毛色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有关两对基因与毛色的关系如图所示,含一个A和含两个A的个体产生的色素量相同,不含A的个体表现为白毛,现将纯
4、种黄毛雌性与纯种白毛雄性家鼠作为亲本杂交,F3中雌性都是黑毛,雄性都是黄毛请回答:(1)等位基因A、a位于 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位于 染色体上(2)亲本中黄毛雌性的基因型是 ,F1雌雄的基因型是(3)F1雌性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4)若F1雌雄相互交配,则其产生的后代F2中黄毛占的比例为参考答案:(1)常 X(2)AAXbXb AaXbY(3)4 自由组合(4)3/8【考点】伴性遗传【分析】由题意知,家鼠的毛色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有关,当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黑色,只有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黄色
5、,A不存在时,不论是否含有B基因都表现为白色;黄毛雌性与白毛雄性两只纯系的家鼠杂交,后代中有黑毛个体,说明黑毛雄性个体存在黑毛基因B,且雌性个体都表现为黑毛,雄性个体都表现为黄毛,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黄毛雌性与白毛雄性两只纯系的家鼠杂交,后代中黑毛都是雌性,黄毛都是雄性”可推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2)已知两亲本都是纯合体,黄毛雌性家鼠的基因型是AAXbXb,白毛雄性家鼠的基因型是aaXBY,F1雌雄的基因型是AaXbY(3)由于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
6、aXbY)减数分裂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卵细胞(4)F1雌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与AaXbY,若F1雌雄相互交配,则其产生的后代F2中黄毛占的比例=8.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有把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改为无氧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甘油分子由小肠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加氧化分解的过程中,ATP的产生量增加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等量的ATP时,细胞内生成的CO2量相等A. 1项 B. 2项C. 3项 D. 4项参考答案:A把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改为无氧时,细胞的呼吸强度减弱,产生的ATP减少,但ATP与AD
7、P的含量仍处于动态平衡,只是转化的速率减慢,错误;甘油分子由小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错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加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正确;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等量ATP时,乳酸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错误,只有1项正确,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从有氧改为无氧时,容易误以为合成ATP减少,ADP增多,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不能保持动态平衡,误判第项也是对的。9.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中正常生
8、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粉状硫10 gK2HPO44 gFeSO40.5 g蔗糖10 g(NH4)2SO40.4 gH2O 100 mLMgSO49.25 gCaCl20.5 g+-+-+注:“+”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A. 甲、乙、丙都是异养型微生物B. 甲、乙都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C. 甲是异养型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型微生物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参考答案:D【分析】据表分析:培养基的特点是缺氮,能在这样的培养基上存活的只能是固氮微生物;培养基的特点是没有有机碳源,是培养自养微生
9、物的培养基;培养基是适宜异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详解】由图可知,培养基中缺少氮源,培养基中缺少碳源,培养基中具备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甲可以在缺少氮源的培养基中生存,乙可以在缺少碳源的培养基中生存,表明甲和乙分别可以自身合成相关物质来满足对氮源或碳源的需要,因此可知甲为固氮微生物,乙为自养微生物,丙需要外界提供碳源和氮源,无法自主合成,因此属于异养微生物,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培养基对微生物选择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通过分析培养基的成分确定培养基的选择功能;识记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结合培养基种类进行解答,难度不大。10. 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
10、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 A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参考答案:B11.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参考答案:B略12.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肝脏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第一次测得02生成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次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 所示。该实验调整的条
11、件最可能是A. 用氯化铁代替肝脏研磨液B. 肝脏研磨液的量减半C. 降低温度D. 降低过氧化氢浓度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是通过实验研究外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先分析题干信息,明确实验自变量、因变量,结合题图解答问题。据图分析可知,题图中的横坐标表示自变量时间,纵坐标表示因变量氧气的生成量,两条曲线的斜率不同,a曲线的斜率大于b曲线的斜率,说明a曲线代表的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大于b曲线代表的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两曲线的最高点不同,说明反应中过氧化氢的用量或浓度不同。据此答题。【详解】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氯化铁溶液中Fe3+是无机催化剂,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效率
12、要高,酶具有高效性,用氯化铁代替肝脏研磨液,两条曲线的平衡点不会改变,只是用氯化铁做催化剂的曲线后达到平衡点,即两曲线斜率不同,平衡点相同,A错误;肝脏研磨液的量减半只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而不会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两曲线斜率相同,平衡点不同,B错误;降低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降低或升高,但不会改变酶促反应的平衡点,即降低温度时,两曲线斜率不同,平衡点相同,C错误;底物浓度即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又影响平衡点,即两曲线的斜率与平衡点都不同,D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高效性,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根据题干和题图信息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实验的分析、评价是本题的重点。13
13、.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下列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5条或10条参考答案:A14. 下列关于酶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依次经过提纯、沉淀、过滤等过程B经过固定化的酶才能称为酶制剂C酶制剂活性的维持需要提供营养物质D酶制剂中的酶最终来源于活细胞参考答案:D获取酶制剂要将细胞破碎,释放出细胞内的酶分子;提取到的酶即可称为酶制剂;酶不是活细胞,活性的维持不需提供营养物质。15.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A树突和轴突B细胞体和轴突C细
14、胞体和突起D细胞质和细胞膜参考答案:C16. 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参考答案:A17.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C.产生的变异对生物均不利 D.在显微镜下都可看到变异状况参考答案:A18. 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
15、白质。生产流程是: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目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导入乙细胞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G、CB要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断质粒DNA与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C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过程可用农杆菌转化法D过程中用的原料不含有A、U、G、C参考答案:B19. 当某抗原侵入人体时,会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该抗原B. 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该抗原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 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能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 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
16、忆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参考答案:C【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详解】A、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A错误;B、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该抗原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能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 D、产生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 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A.细胞质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叶绿体参考答案:B21. 某同学利用甲基
17、绿对大肠杆菌进行染色处理,若操作正确,则他会观察到的绿色部分属于大肠杆菌细胞的哪一部分结构(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核糖体 D拟核参考答案:D2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参考答案:D23. 在_个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分为AA、Aa和aa三种,其中基因型AA个体占25%,Aa个体占60%,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A50%和50% B25%和75%C55%和45% D30%和70%参考答案:C24. 下列与激素作用无
18、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够听到铃声分泌唾液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渴时尿量减少参考答案:B25. 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是( )。ADNA分子杂交技术 B荧光分子标记技术C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D显微注射技术参考答案:A略26.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及 A雌配子数:雄配子数=1:1 B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C含X的卵细胞数:含Y的精子数=1:1 D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参考答案:D 27.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
19、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右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参考答案:A28.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块农田中的所有杂草形成了一个种群B小麦田中高矮不一的小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D生态农业使物质经过多
20、级利用,实现了能量的良性循环参考答案:C29. 正常情况下,下列哪项不是导致一个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A基因突变 B自然选择 C迁入迁出 D自由交配参考答案:D30. 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D鹰每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kJ的太阳能来支持参考答案:D【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
21、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解答】解: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
22、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故调查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A正确;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B正确;C、据该食物网可知,由橡树经兔到狼和鹰的食物链各有两条,由草本植物经兔到狼和鹰的食物链各有两条,故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和第四2个营养级,C正确;D、在草本植物兔鹰这条食物链中,食物链最短,鹰处的营养级别最低,消耗的草本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最少,故鹰每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0%20%=25kJ的太阳能来支持,D错误故选:D31.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
23、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参考答案:C32.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
24、适量的抗生素在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仅用培养肝细胞的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A2B3C4D5参考答案:B33.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D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参考答案:C【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25、解答】解: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A正确;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正确;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D、胸腺为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是T淋巴细胞形成的场所,其功能与免疫紧密相关,能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类物质,是具内分泌机能的器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34.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 1.875倍
26、B. 1.375倍C. 1.273倍D. 0.575倍参考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具有2条食物链,即AC,ABC;解题时从高营养级C求低营养级A,则除以能量传递效率,即除以10%,调整前后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进而得出食物比例改变前后的数量关系。【详解】由题意可知,从C出发,设当食物由AB为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由AB为2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2/3)y10%+(1/3)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即调整后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
27、原来的1.375倍,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理解能量的特点并能进行熟练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5. 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A36. 下列是对甲丙各对应曲线图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甲 乙 丙 A甲图中在a点温度和b点温度时酶的活性都很低,但它们对酶恬性的影响,本质是不一样的 B.乙图中如果外界提供的CO2浓度由低慢慢升高,b、c点都应向右移动 C.乙图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D.丙图如果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28、,则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参考答案:D37. 下列各组激素中,生理作用最相似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参考答案:A38.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B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C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参考答案:C39. 豌豆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产生,自交得到,将中绿圆豌豆自交得,其中绿圆豌豆所占的比例是 A12 B13 C23 D56参考答案:D40.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
29、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下列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错误的组合是( ) 若图1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质粒,D是受体细胞若图1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在融合前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到D需要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若图2中B是核移植技术,C是胚胎移植技术,则形成d的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若图2中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不会对甲状腺造成影响A B C D参考答案:B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图甲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
30、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1)曲线 说明其种群栖息地被破坏的程度较轻图中阴影部分代表 (2)当种群数量对应于d点时,其年龄组成为 (3)在a、b、c、d、e五点中,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点图乙是将灰喜鹊引入某个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调查了10年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绘制的值变化曲线(1)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 ,第6年至第9年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2)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少的是 点(3)图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的点是 参考答案:(1)因环境阻力,而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2)增长型(3)c(1)先增加后减少 一直减少(2)C(
31、3)A、C【考点】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2、根据题意分析,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由图可知:在第1第3年之间1,灰喜鹊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39年间1,灰喜鹊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到第9年时=
32、1灰喜鹊种群数量维持稳定【解答】解:(1)曲线说明其种群栖息地被破坏的程度较轻图中阴影部分代表因环境阻力,而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2)当种群数量对应于d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在a、b、c、d、e五点中,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即c点(1)在第1第3年之间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39年间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则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第6年至第9年种群数量一直减少(2)BC点值增加,但1,种群数量在减少,因此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少的是C点(3)图中A、C点的=1,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故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
33、的点是A、C【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2.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通过上左图过程,碳由无机环境中的CO2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 。(2)若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 。设上左图中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上右图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则A种群
34、干物质中的能量是 kJ。(3)表示 作用。(4)由上左图可得:碳循环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1)有机物(糖类)(2)高;3107(3)微生物分解 (4)循环且全球性43. 某研究小组中进行某植物的栽培试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光合、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图3为适宜CO2浓度条件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该植物的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请结合图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虚线表示 当温度达到 时,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2)图1中,40与60时,CO2的吸收量均为0,二者的区别是 在温度为30
35、时,叶肉细胞内的H用于 (3)图2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 个,实验开始3h内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而在6h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在18h时叶肉细胞中CO2的移动方向为 ,在30h时叶绿体内的ATP的移动方向是 (4)图2中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 ,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 时,前24小时平均光照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经过连续48h的培养,与0h相比48h时该植物的有机物量是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5)图3中影响CO2吸收速率的因素有 ,图3中E点时,2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 (填“等于”
36、、“大于”或“小于”)1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参考答案:(1)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55(2)前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后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为0(植物死亡) 与O2结合形成水、还原三碳化合物(C3) (3)4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由线粒体到叶绿体 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4)增加 36h 小于 增加 (5)光照强度和温度 大于【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图2中的CO2吸收速率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室内CO2浓度变化可表示该植
37、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从曲线可知实验的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h时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此时细胞既不从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其呼吸产生的CO2正好供应给光合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当CO2吸收速率大于0时就有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图中618h、3042h均有有机物的积累图3表示适宜CO2浓度条件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该植物的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解答】解:(1)据图1分析,虚线表示呼吸作用
38、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当温度达到55时,两条曲线重合,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2)图1中,40与60时,CO2的吸收量均为0,前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后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为0(植物死亡)温度为30时,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呼吸作用产生的H用于与O2结合形成水(3)当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时,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零,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6h时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在18h时是整个植物的光补偿点,但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中CO2的移动方向为由线粒体到叶
39、绿体,30h时与18h相同,叶绿体内的AT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4)由12h到18h时,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其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度减慢,C3的消耗减少,所以叶绿体内C3含量增多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的最高点,即36h时,由温室内CO2浓度曲线及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CO2浓度变化及CO2吸收速率小,所以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5)据图3分析,影响CO2吸收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图3中E点时,25时呼吸速率较15时高,所以2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即真正的光合速率大于1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