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一、总则21、编制依据22、设计规定23、编制目的及规定24、隧道工程概况2二、监控量测目的3三、监控量测项目4四、监控量测人员机构及仪器的配置51、人员配置52、仪器配置5五、监控量测方法与原则61、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62、监控量测的方法93、特殊地段变形管理措施10六、量测原始数据整理11七、数据解决结果的鉴定应用11八、数据结果上报程序和资料的整理14九、监督考核15十、附表15附件:116附件:217隧道贯通测量方案1 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23)(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23)(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
2、101-2023)(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23)(5)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23) (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23)(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23)2 工程概况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YQZQ-8标起讫桩号为D1K114+664.20D1K116+256.31、D1K130+243DK149+773.274、DK157+690D1K183+035.863,线路全长47.01公里位于遵义市桐梓县至遵义市汇川区区间,重要结构有桥梁8.197km/20座;隧道34.790km
3、/23座;路基4.383km;车站2座;渝黔铁路精测网的布设由设计单位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分基础平面控制网CP和线路平面控制网CP布设,精度分别为高铁二等和高铁三等GPS网。其中本标段D1K114+664.20D1K116+256.31、D1K130+243DK149+773.274段CP、CP控制点共计17个;因施工需要增长平面加密控制27个,高程控制点15个。3 隧道测量方案 3.1 施测程序3.2施工测量部署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设计规定和方法进行施测并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具
4、体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3.3施工测量的原则和基本规定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拟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纯熟,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4 准备工作 熟悉设计图纸,仔细校核各图纸
5、之间的尺寸关系,全面了解设计意图。 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及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根据设计规定、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涉及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对参与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并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查。3.5 测量仪器的选用本段隧道控制测量采用仪器应满足下列精度规定:测角精度小于或等于1,测距精度不大于(2 mm+210-6D),水准仪的精度
6、应高于或等于1 mm/km,采用铟钢水准尺。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每年准时送国家授权检定部门进行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徕卡智能全站仪TCRP1201+台22徕卡智能全站仪TCRP1201台13电子水准仪DINI03台14水准仪DSZ2台35钢 尺50m把16对讲机个93.6 测量放线洞内施工测量采用中线法,中线控制测桩间距不短于100m,每300m设一水准点,根据需要适当加密。在每排炮开钻前准确绘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掏槽眼的位置。每次测量放线的同时,对上一次爆破断面以及初支、二衬进行检查,运用南方测绘公司研发的徕卡隧道断面
7、测量分析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解决。及时调整爆破和支护参数,以达成最佳爆破、支护效果。4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4.1导线点情况4.1.1导线点选点及埋设导线点选点一般选用购置不锈钢桩或自制钢筋桩(桩顶部刻有十字线以表达点位)。埋设应在视线好无积水、无行车碾压和其它无干扰地带。相邻之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导线边长宜大体相等,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以免影响测角精度。高程点直接运用导线点做为水准点。4.1.2平面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在CP、CP控制点基础上加密控制网,严格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23中相关精度规定进行测设。加密控制网采用GPS测量,本标段加密测量的坐标系统与设计
8、相同,即:平面坐标系统采用施工坐标系(具体参数见下表),形式为任意带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参考椭球为WGS-84参考椭球,椭球参数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坐标系名称中央子午线投影面大地高(m)高程异常(m)起讫里程起点终点第四坐标系1064500515-30DK108.0DK118.0第五坐标系1064500610-30DK118.0DK130.2第六坐标系1064500720-30DK130.2DK144.48第七坐标系1064500870-30DK144.48DK167.35GPS加密控制网测量前一方面进行了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作业方法、精
9、度指标、使用仪器均按高铁三等GPS网的精度规定进行。本次加密测量GPS控制网沿线路形成带状网,附合至相邻标段的CP点构成附合网,全网采用边联式构网。如下图所示:加密控制网测量观测(1)、观测严格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期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2)、使用6台GPS接受机进行作业,采用同步静态观测模式进行。(3)、同步观测时段数为2,每时段观测60分钟,符合规范规定。(4)、作业前按规定进行仪器检校。对中设备采用精密对点器,对中精度小于1mm,在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对基座水准器、光学对点器进行检校,保证其状态正常。(5)、卫星高度角设定为15。(6)、数据采样间隔设定为10-60秒。(7)、同步观测有效
10、卫星总数4颗。(8)、PDOP值6。(9)、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误差小于1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10)、作业中使用对讲机,离GPS接受机10m以外。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重新对中整平仪器,再进行第二时段的观测。(11)、观测过程中按规定填写了观测手簿,对观测点名、仪器高、仪器号、时间、日期以及观测者姓名均进行了具体记录。加密网基线解算采用广播星历,按仪器制造商提供的SPSO 2.20 DVD Contents软件按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外业观测结束后一方面对观测基线进行解决和质量分析,检查基线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删除工作状态不佳的卫星数据,在卫星残差图上观测某个卫星在某段
11、时间内的残差是否过大且有明显的系统误差,删除该时间段,不让其参与平差。对所有基线进行解算并进行精度分析,约束平差时对基线进行选取,组成独立环进行平差。基线向量独立环闭合差是检查基线向量网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当满足限差规定期,能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质量合格、成果可靠。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23规定GPS控制基线向量网所有独立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Wx3Wy3Wz3WS3n为闭合环边数,为基线长度中误差(mm)。其中,a为固定误差(mm),b为比例误差(mm),d为基线或环的平均边长、单位为(km)。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23规定,同一边不
12、同观测时段基线较差应满足ds2mm。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公式规定;VX3VY3VZ3其中,a为固定误差(mm),b为比例误差(mm),d为基线或环的平均边长、单位为(km)。整体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同一基线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规定dVX2dVY2dVZ2其中,a为固定误差(mm),b为比例误差(mm),d为基线或环的平均边长、单位为(km)。控制网平差,一方面对所需的基线解进行选择,形成的基线向量文献,即三维向量网平差所需要的基线向量,进行GPS三维向量网的无约束平差,作用是在国家202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进行三维向量网平差。平差时一方面需
13、要输入一个点的三维坐标,并生成基线向量文献,进行三维向量网无约束平差。三维无约束平差后即可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前一方面需要完毕三维向量网平差,然后以本标段复测后确认精度可靠的CPI控制点的原测坐标为起算数据对控制网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采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研制的“科傻系统(COSA)系列软件之四 -“GPS工程测量网通用平差软件包(简称COSAGPS),平差涉及三维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数据采用基线向量的双差固定解进行。当各项规定符合标准后,以全网有效观测时间最长网点的国家2023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检查GPS基线向量网自身的内符合精度,并剔除具有粗差
14、的基线边。CP控制点附合到CP上,以复测后确认精度可靠的所有CPI原测坐标为起算数据对整个GPS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 洞内外联测在洞外加密控制点满足规范规定的情况下进行洞内外联测,洞内外联测应选在阴天,气温稳定,无风情况下进行。水平角观测在不同时段采用方向观测法测2组,每组15个测回。测距采用对向观测,其中竖直角观测四个测回,测距6次,边长归算考虑气象改正,投影改正。投影面高度最佳为隧道中线平均高程(GPS网投影高程面)。高程测量严格按照铁路测量规则二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采用往返不同线路进行施测,在往返闭合差满足规定期,取返往平均值。 洞内控制测量1) 洞内导线测量根据规测的规定测设隧道中线时
15、,通常每掘进20m埋设一个中线桩。由于定线误差,所有中线桩不也许严格位于设计位置上。所以,隧道每掘进400米布设一个导线点,也可以运用埋设的中线桩作为导线点,组成洞内施工导线网。测角使用TCRP1201+ 1型全站仪观测4测回,测距对象观测3测回。其精度要达成测角中误差M=1.3,测边的精度相对中误差为ML/L=1/5万,边长取平均值,并考虑气象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并归算至椭球面上。转折角应观测左角和右角,边长应往返测量。根据导线点的坐标来检查和调整中线校位置。随着隧道的掘进,导线测量必须及时跟上,以保证贯通精度。 2) 洞内水准测量用洞内水准测量控制隧道施工的高程。隧道向前掘进,每隔100
16、m应设立一个洞内水准点,并据此测设腰线。通常情况下,可运用导线点作为水准点。洞内水准线路可设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往返观测外,还须经常进行复测。 洞内控制测量应在施工不影响时进行,并加强通风,保证照明充足,提高清楚度。以良好的施测环境,保证测量的精度。洞内导线向前延伸,施测时必须联测两个以上同等级控制点,在拟定前面点位对的无误后方可向前延伸。4.2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布设呈矩形。 布设平面控制网一方面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布设方案。 选点应在通
17、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桩位必须注意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4.3 导线测量的技术规定 导线测量应符合以下导线的技术规定规定:导线测量技术规定等级测距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回数三等131. 81/5500010四等132.51/350006 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开状,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点位能长期保存。 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规定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等级仪器型号再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中两倍照准差(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四等DJ2381394.4平差方法因羊角隧道为专长隧道,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18、规定,采用严密平差。测量成果见附表3。4.5 隧道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设计由于隧道内施工场地狭小,控制网布设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导线端点的精度,在不增长较多工作量的前提下,结合洞内施工条件和以往洞内导线控制网布设经验,我们提出几个方案以便对比选择,并根据实际现场情况进行布控,以期提高导线端点的精度。4.5.1方案一:支导线法(单导线)传统的支导线布设方案(图1)简朴,观测工作量较少,布设灵活,但由于没有多余观测和其他约束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即使发生错误也无法检查,同时随导线长度的增长,端点横向误差迅速增大。G5-1G5-2右洞中线左洞中线B7Y-13456123456B7Z-1贯通里程1车行通道车行
19、通道车行通道图1:单导线法闭合环布置图单导线法导线网布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结合洞内施工条件,洞内导线平均边长250m,从K24+500K27+739各洞分别设14个导线点,按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规定,测角中误差2.5,测边中误差1/35000。1)测角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2)测边中误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 由于羊角隧道出口为直线隧道,导线基本在隧道中线附近布置,测边中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极小,以最大影响布设方式:假定导线点交错偏离中线5m,每条边在贯通方面投影长度为最大10m,则:3)洞内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4.5.2方案二:主、副导线法左右洞各自独立形成闭合导线环,沿隧道中线布设主导线,在其
20、旁布设副导线,构成主、副导线环,并每隔23条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环。观测闭合环的所有内角,进行角度检核,只测主导线的边长而不测副导线的边长,通过角度闭合差可以评估角度观测的质量和提高测角的精度,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有利(见图2主、副导线网布置图)。图2:主、副导线环导线网布置图主、副导线环导线网布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结合洞内施工条件,洞内导线平均边长250m,从K24+500K27+739各洞分别设14个导线点,按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规定,测角中误差2.5,测边中误差1/35000。1)测角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2)测边中误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 由于羊角隧道出口为直线隧道,导线基本在隧道中线附
21、近布置,测边中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极小,以最大影响布设方式:假定导线点交错偏离中线5m,每条边在贯通方面投影长度为最大10m,则:3)洞内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4.5.3方案三:环形导线法根据隧道实际情况,并在车行通道处左、右洞形成闭合导线环,该方法比较实用,且效率高,并具有互相联测、校核的作用(见图3单导线法布置图)。图3:单导线法闭合环布置图布网原则:主导线网在隧道两洞口之间沿中线纵向布设,每个环中导线点的数目不宜过多,环的横向连接一般应设在岩石稳定,无积水的地方,导线边长也不宜相差达大,应避免设立过短的边,一般情况不应小于200m。环形导线法导线网布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测量误差可参照
22、主、副导线控制贯通误差。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导线横向误差随导线延伸成递增趋势,导线越长增长速度越快,当采用改善方案时,横向误差明显提高。在上述方案中,支导线的精度最低,主、副导线及环形导线法较高。在工作量方面,主、副导线法最高,环形导线另一方面,支导线最小。综上所述,我们决定在隧道洞内施工控制过程中采用比较适中环形导线法。4.6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4.6.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隧道竖向施工的精度规定,一方面对G5导线点的三等高程点与羊角隧道进口端SW406点进行闭合测量,校测合格后在场区内以出口左、右洞洞口桩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4.6.
23、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规定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在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高程控制网技术规定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规定如下表: 等级高差偶尔误差(mm/km)高差全中误差(mm/km)往返较差、附合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mm)三等36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四等51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6.3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规定 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24、。 水准观测的技术规定见下表:等级水准仪型号前后长度(m)前后视距较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差(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二等DINI03501.530.552.03.04.7贯通测量设计众所周知:隧道贯通面上贯通误差的影响值,由洞外洞内控制测量两部分组成,为了保证高精度贯通,本设计按横向中误差75mm,高程中误差25mm进行设计,按测规规定的分派给洞外横向中误差为45mm,高程中误差18mm,分派给洞内横向中误差为60mm,高程中误差为17mm。4.7.1平面(横向)测量设计 由于隧道为直线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其通视条件较好,为提高测量精度,导线边长尽
25、量长,故本方案按边长为400m,按在左右线相通的车行横道,布设成一个主副导线网的形式进行设计。各洞分别设18个导线点,按测规规定初步选择观测精度为:测角中误差2.5,测边中误差1/3500。按上述布设方案,、计算如附表4、附表5所示: 洞内计算:右洞依据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竖直距离计算的结果为左洞依据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竖直距离计算的结果为 洞内计算:由于洞内导线沿隧道中线布设,隧道为直线隧道,则左右线的,即。 洞内测角精度计算:由于采用测距标称精度为的全站仪测距,洞内总的横向中误差,测边中误差为,由于,则,所以将参数代入下式计算出右线测角精度;则 同理,得 所以;实际两线都采用,即洞内按三等导线
26、规定和精度指标进行设测可满足在60mm内贯通规定。4.7.2 高程测量设计该隧道长6.6km,按规定分派给洞内高程中误差,先计算水准测量精度每公里(km)高程测量高程中数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可见,低于四等()精度,但高于等外,故选用四等水准测量,所以洞内高差控制测量按四等规定,即可满足高程贯通中误差影响值为17mm的规定。从安全角度考虑,实际操作可按三等水准规定施测。4.8 贯通误差预计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以及细部放样的误差,使得隧道在贯通过程中产生误差,本段隧道拟洞内导线边长250m,计算纵、横向贯通误差,如下:(另见附图:贯通误差分析图)4.8.1 横向贯
27、通误差预计由式当,导线平均边长为400米时, 由于洞外控制测量对隧道的贯通影响值,( GPS控制网成果书中提供值)则 鉴于上述预计是洞外按GPS测量设计,洞内按支导线公式计算,这时,按本设计方案实行洞内控制测量所达成的预计横向贯通中误差为:右线=55.3mm,左线=55.1mm,小于公路测量技术规定规定的60mm,可以满足隧道高精度贯通的设想。而在实行中,洞内将通过隧道车行横道,布设为闭合式的主副导线网,从而增长隧道互相检核条件,提高洞内控制测量精度,因此本估算方案有较大的安全余地。4.8.2 高程贯通误差预计由于在上述高程测量设计时,初步拟定为四等水准,从而每公里(km)高程测量高程中数中误
28、差;则 由于是按三等水准规定实测,则高程贯通限差: 。故按本设计采用三等水准观测能满足水准高精度贯通规定。5 隧道施工测量的实行5.1 独立坐标系统1)由于羊角隧道出口为直线隧道,为了施工的方便,故在左、右洞分别采用独立坐标系系统:2)计算公式:旋转角:左洞 右洞 3)为了减少坐标系统转换过程中产生的累积误差,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仍然采用大地坐标系统进行测量,然后各埋设桩点分别运用上述公式转换成独立坐标进行使用。5.2外业测量规定因洞内施工交叉作业环节较多,运送频繁,场地狭窄,选择余地小,还会有水的浸害。为不影响隧道正常的施工,重要采用单导线法,在靠近中线附近布设控制点,并在车行通道处左、右洞形成
29、闭合导线环,该方法比较实用,且效率高,并具有互相联测、校核的作用。(1)、角度测量洞口控制网按四级精度规定施测,水平角测内角(左角)六个测回;高程角测三个测回。以上各项测量操作和限差均符合规范规定。(2)、距离测量距离往返各测一测回,并测定温度和气压,现场输入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仪器加、乘常数也同时自动进行改正。(3)、三角高程控制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时严格依据规范规定:视距长度小于1km,竖直角小于15。三角高程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往返各测一个测回,仪高及觇标高各在测前、测后量测一次,符合规范规定。5.3内业计算规定在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检查手簿所有计算是否对的,观
30、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规定。确认观测成果符合规范规定后,即可进行严密平差计算。5.4 隧道开挖测量放样 洞口开挖:洞口段为V级加强段施工,围岩较差,因此采用上、下导坑开挖方式,测量放样采用支距法(五寸台法)。即先用经纬仪定出开挖中线位置,然后运用水准仪在中线任一位置打一水平线,用钢尺按照事先计算好的尺寸标出各开挖轮廓线的位置。 洞身开挖:可根据现场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测量仪器的选用,采用以下施工放线方法:a. 圆心法:一方面用经纬仪标出隧道开挖中线,然后用水准仪找出各(多心圆断面隧道)圆心标高位置,用钢卷尺按各半径长度画出开挖轮廓线。优点:操作简朴,易于掌握,采用时间较短,对测量人员的技术规定
31、较低。缺陷:掌子面倾斜和平整度对半径测量的影响较大,测量精度不高。b. 坐标法:一方面需要一台全站仪和卡西欧(FX-4500、FX-4800、FX4850)计算器一台。具体操作方法:仪器架设导线点上,在掌子面开挖轮廓线附近放置棱镜测任一点的三维坐标,将坐标输入已编制好程序的计算器中,计算出隧道轮廓线的各点修正数后,画红油漆点,完毕测量放样工作。优点:操作简朴,测量精度高,开挖容易控制,采用时间较短。缺陷:点位修正复杂,对测量人员的技术规定较高。仪器点与开挖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易过长。 仰拱开挖:仰拱开挖的控制相对其它开挖控制比较困难,基本上无法一次性开挖成形,一般可采用先在墙上圆心位置画一条腰线
32、,然后计算出每一部位的开挖尺寸,现场人员可以用水准尺直接量取控制。 人行、车行通道开挖:采用左、右洞两头分开掘进,开挖放样可参照洞身开挖进行。通道是否可以对的贯通,决定于开挖控制点的准确性,一方面对两端控制点进行复核,待通道贯通后对贯通面中线进行误差修正。5.5 隧道结构物测量放样 仰拱施工:一方面对开挖过后的仰拱面进行检查,待满足设计规定后方可立模施工,并在模板上用三角符号标出仰拱顶面标位置,用油漆连接成线,复核无误后交待现场管理人员,方可施工。 仰拱填充与中心水沟施工:仰拱填充采用左、右副分开施工方式,重要控制中心水沟立模及填充顶面标高控制。根据隧道平面控制网,校测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
33、将轴控线引弹到模板外立面,施工人员开始立模,待模板稳定复核无误后,加固模板,并运用水准仪在模板内侧用三角符号标出填充顶面标高位置,用红油漆连接成线,以便控制填充施工。 矮边墙施工:矮边墙是保证隧道净空及二次衬砌台车就位的关键部分,放样之前仍然要对控制点进行复核,对立设好的矮边墙模板进行中线、标高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二次衬砌:隧道竣工验收的最终一道工序,是保证净空规定,达成通车运营的关键。测量人员一方面对平面控制网及中线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对衬砌台车初步就位,就位后测量人员对衬砌背后的预留洞室、各种管线埋设、预埋件的定位等一系列的工序进行检查、放样,无误后台车方可定位、加固。 人行车行
34、通道衬砌:一方面测量人员要对洞室的贯通误差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合理的误差调整,直到达成设计规范规定。5.6隧道施工放样规定 洞内导线点应尽量沿中线布设,导线长直线不短250m,测量精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在施工中使用激光导向仪。 采用上、下导坑施工时,上下导坑中线应每引伸一定距离后联测一次。 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必须用经纬仪测量,其间距不得大于10m。 衬砌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改正。 洞内水准路线,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为施工方便在导坑内拱部、边墙,每100m设一个临时水准点。5.7 隧道断面控制测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开挖、
35、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后的净空满足设计规范规定,必须对已竣工的主体工程进行断面检查,常规的检查一般采用水准仪及钢卷尺进行测量,误差比较大,特别是对拱顶部分不易操作。我们在此工程中拟采用目前先进的断面测量系统,一方面用一台徕卡智能全站仪在现场采集数据,然后输入电脑,运用软件一次成图,精度可以控制在0.1mm以内。对于测量数掘应及时反馈到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便及时控制开挖及衬砌净空。5.8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5.8.1贯通测量的误差测定在贯通面附近埋设一临时点,由进测的两个方向测该点的坐标,所得的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垂直方向上,得出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再置镜于该临时点测求方位角贯通误差。水
36、准路线由两端向洞内进测,分别测至贯通面附近同一水准点或中线点上,所测得的高程差,即为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5.8.2贯通误差的调整因羊角隧道贯通面为直线,假如由于调整贯通偏差而产生的转折角在5以内,可作为直线线路考虑。当转折角在525时,可不加设曲线,但应以顶点的内移量考虑衬砌和线路的位置。当转折角大于25时,则应以半径4000m的圆曲线加设反向曲线进行调整。施工中线及高程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的100m调整段调整。6 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6.1 保证隧道高精度贯通的辅助措施为在对的测量方案的基础上,测量方案准确无误地实行是保证隧道高精度贯通关键所在,为此在进行线测量时将采用如下辅助措施:1.尽量减
37、少贯通误差,运用两线相通的车行横通道,将进出口洞内导线进行联测,计算出两端施工中线和高程的相对差值,提前进行正线掘进方向和高程调整,以减少实际贯通误差。 2.运用线导坑的控制测量成果,即采用线调整后的坐标值,运用横通道与线导线组成闭合条件来计算线控制点的坐标值,进而调整中线及掘进方向,保证线高精度贯通。6.2 质量保证措施 1.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2. 测量班应及时整理、收集测量过程资料,保证测量成果的“原始性”。3. 各项测量资料内容填写齐全、整齐、对的、清楚并无涂改现象。4. 测量资料计算成果要做到依据对的、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对的。 5. 测量记录
38、多为保密资料应妥善保管。6. 测量资料要做好工作记录和台帐,各种测量数据必须通过自检合格后方可交相关人员签字。7. 测量人员所有取证上岗。 8.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记保存完好。 9.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通过校算校测合格才干作为测量依据。 10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核验,最后向专业监理报验。 11 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12 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对的。 13 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14 加
39、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记,防止用错和破坏。6.3 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1 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 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保证架设的测量仪器稳定性。 3 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4 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后须有专人看护。 5 施测过程中,要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堆,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 6 所用线锤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 7 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8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 9 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
40、,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 10 钢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时擦净,长期贮存时尺带涂防锈漆。11 测量打桩时要注意周边行人安全,不得对面使锤,其它工具不得随意抛掷;12 在洞内测量时必须备有足够的照明设备。严禁烟火。6.5技术总结由于隧道一般都地形复杂,山高坡陡,且各控制点间互相不能通视,采用以往常规的仪器进行地面控制网的测设,几乎无法完毕。为此,在隧道地面控制测量工作中极力推广使用GPS控制测量。它观测点位较少,省时,省力,可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隧道洞内施工控制网在保证隧道顺利贯通有其重要的地位和起着相称关键的作用,而如何合理、严密的建立隧道施工控制网,便成了决定工程质量和生产效益的必不
41、可少的先决条件,由此,测绘工作者之间也对如何可以建立满足更高精度规定的施工控制网进行了探讨研究和剧烈的争论。本着为工程服务的原则,本人在实习期间基于对测量知识的结识和对现场施工工艺的研究简要归纳出以下几个提高工程控制测量精度(着重分析洞内控制)的现场测量施工方案、方法。通过对三种导线控制网方案的分析比较最终拟定采用环形导线,由于它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又能减轻工作量等优于其它布设方案的条件。但是隧道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建立都大同小异,很难找到具有突破性质的新方法,但并不是说所有施工控制网的精度都同样,而相同的最佳布置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顾而,控制测量没有定论,如何选择更好的布置形式不单取决于外界等因数,也要依靠测量工作者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大量的知识积累。后记:应用GPS技术建立羊角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从选点埋标到提交成果共历时3天,获得高精度的成果是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洞内采用环形导线网与辅助措施的办法,使隧道(长度均在2500m以上)控制测量中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这种计算方法根据洞内多余观测较多,检核条件多的优势为依据,用以指导洞内导线测量,避免导线网布设的盲目性,保证了隧道胜利贯通测量精度,并且此法可长期运用到隧道控制测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