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立德树人视域下“射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980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视域下“射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视域下“射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视域下“射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已然成了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学科,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性、精神性与制度性资源1。然通过知网输入“课程思政”关键词检索发现,有关体育类课程思政高质量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缺少专题性研究,对于体育类“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挖掘力度不够,尤其是对诸如武术、射艺等一些中华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更是凤毛麟角。池州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射艺”作为池州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专业实践课程,本文以此为契机,探索总结“射艺”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方法,全方位

2、、多渠道深入挖掘“射艺”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射艺”课程应有的思政育人优势,实现“射艺”课程“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为一线“射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实践经验。1“射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不同的教学理念,必定会产生不同教学策略与手段;同时,这些教学策略与手段也必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3。因此,课程教学的设计理念应在保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以修订和改进,使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射艺”课程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实践课程,结合专业“德育为先,能力导向,素养为基”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秉承“激发传承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培养良好学习

3、习惯、提高学以致用能力”的课程教学理念,遵循“以生为本、以用为先、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教学宗旨,通过知识与技能模块、实践模块和思政元素融入的学习和训练,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为遵循,采用课堂讲授、技术教学与训练、技能竞赛、侯靶制作等形式,充分发挥教师教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双主体”地位,打造符合专业育人特点的教学体系。2“射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素2.1“射艺”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目标设计是课程教学建设的落脚点,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先决条件,亦是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4。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的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传授、能力培养、情感塑造

4、与价值引领相统一。2.1.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专业实践主干课程的“射艺”,其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是,掌握中华传统射箭文化史,领略中华射艺优美的诗词文化与经典典籍;掌握射艺的搭、站、钩、举、引、靠、瞄、放等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做到收放自如;能够做到“礼仪贯穿射艺始终”,发挥射艺独有的育人价值;掌握射艺专业体能训练,增进学生身体健康。2.1.2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探求文化渊源,在身体实践中体悟收稿日期:2022-12-13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21jyxm1011),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2kcsz194),池州学院教学研究

5、重点项目(2020XJYXM009)。作者简介:曹红敏(1982),女,河南新乡,硕士,池州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视域下“射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曹红敏,朱永飞,刘德森(池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摘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射艺”课程是池州学院体育学院开设的一门蕴含丰富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的特色专业课程。本文立足于“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以省级专业建设和省级示范课程建设为契机,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找准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采用“双主体”协同互动教学、“问题导向

6、+体验式”相融合教学与多元化融合式教学方法探索,以求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提高传承传统射艺文化的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和对学习的认知力,为实现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做出努力。关键词立德树人;射艺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科专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8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02(2023)02-0104-04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2023年4月 第37卷 第2期Apr.2023 Vol.37 No.2DOI:10.13420/ki.jczu.2023.02.024古人的智慧与创造,提升学生对技术动作自学能力、自我修正能力,以及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

7、解决问题和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技能的能力。2.1.3 课程思政目标教学团队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贯彻“课程思政”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无形胜有形的方式把思政元素隐形融入教学内容。通过将传统文化多维度、全方面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情怀,弘扬中华传统体育修身养生之术,增补学生终身健康意识、知识与方法;将礼内化于心、德外化于行融入到课内外竞赛中,建立学生“知行合一”行为方式;将中华传统体育“循艺进道”的哲学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与价值引领。2.2“射艺”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与思政元素融合选择合适、恰当的思政切入点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

8、关键。因此,要根据课程自身的内在特点,采用自然切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课程思政效果5。2.2.1“四位一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射艺”课程团队针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不同模块,使教学达到“以射育德、以射育艺、以射育礼、以射育体”的“四位一体”6教学目标。2.2.2“以技为主,其余为辅”的课程思政的隐形融入课程思政并不是用一种说教的形式把课程与思政简单相加对学生进行灌输,而是要把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正确把握“教育”和“教学”的和谐统一。因此,本课程在教学上采用的是以技术为主,其余皆为辅的教学实践形式。这并不是说技术学习没有德育培养,而是技术练习的过程,皆是学生实践

9、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感悟与践行德、礼、体的内涵与实质要求。如在一节课的准备部分,安排一则国学经典与所学技能相匹配,使学生在技能学习时体悟国学经典的内涵;在结束部分安排与之相适应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技能学习的好坏与专项身体素质的强弱是息息相关的;以“问题”引导学生,如“怎样建立一致性、稳定性的身体结构”等,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及终身学习的习惯。2.2.3 以专业特点为遵循,完成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体育专业课程自身特点,做到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合到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专业技术与个人德育培养协同发展。为此,教学团队通过整合

10、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形成“射艺课程思政”体系。通过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将专业课程赋予时代价值,激发学生为传承中华体育文化精神与技术努力学习,建立专业自信与自豪感。反过来,带着使命感与自信感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专业知识的再巩固与应用。2.3“射艺”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达到预期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7。因此,本课程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双主体协同互动、问题导向+体验式相融合与多元融合式教学,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感悟与消化,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

11、习及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3.1“双主体”协同互动教学,调动“双主体”的能动自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于教材、教学设备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对学生施教,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则通过自己的学,把知识与技能再次消化、吸收、融合,转化为自己的灵与肉,共同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8。因此,团队在采用“双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技术实践两大块。理论教学主要是以与射艺有关的国学经典为主,领悟国学经典精髓与时代价值。技术实践的学习是通过教师主体的导学与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规范与强化正确技术动作,把课程思政元素与其有机地融入、贯穿整个教学的“教、学、赛、演、评”当中。2.3.2“问题导向

12、+体验式”相融合的教学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导向是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兴趣,也是激发学生探索真理欲望的源动力9。根据授课内容特点,教学团队采用“问题导向+体验式”相融合的教学探索。在课程技能教学之初学习站位时,向学生提出“怎样才能建立一个一致的、稳定的、坚固的身体姿势”问题,在学过推弓与勾弦之后,向学生提出“直线持续用力构成要件,以及肌肉采用什么样的用力方式,才能保证直线持续用力生成,以确保箭的直线飞行”问题,在竞赛时向学生提出何为“射而不中,反求诸己”及其新时代的文化内涵等等问题。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以身体之,以心验之”。2.3.3 多元化融合式策略

13、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射艺”课程是一门极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因此,课程采用“双课堂”的教学范式,以求获曹红敏,朱永飞,刘德森:立德树人视域下“射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第2期105池州学院学报第37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第一课堂”为正常上课时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团队在“第一课堂”上,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除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体验式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深度拓展授课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构建出牢固的知识网络,练就扎实的技术本领。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借助于课外实践的

14、“第二课堂”,即课程与国术社团、实践基地相融合,做到“学以致用”,践行“传承中华射艺传统文化,需躬身力行”这一基本原则。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融合,培养学生传承中华射艺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4“射艺”课程教学与思政评价标准从专业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10,才能真正反映出真实的学习效果。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结果性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期末考试以及平时的课堂作业、讨论、技术考评、以及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考核。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30%,重点考察学生对射艺技术动

15、作的掌握程度;“问题导向+体验式”教学课堂的学习情况及技术考评占20%;课内竞赛考核成绩占20%,考察学生对于国学经典在实际运用与反思、团队精神、裁判员素养;第二课堂成绩占15%,重点考察学生学以致用、射艺传统文化传承的能力;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为上课考勤等。通过多元化的过程考核,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以一项期末考试论英雄,帮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讨论与总结3.1“射艺”课程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课程定位是在掌握技术的同时,结合实际与射艺国学经典,感受射艺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射艺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射艺所提出的现实价值,将“

16、射艺”课程赋予价值引导重任,培育学生专业自信、文化自信自强、责任担当意识。3.1.1增强专业自信,提高传承传统射艺文化的能力射箭除了在狩猎和军事上的重要用途之外,它的教育型塑功能也是相当强大的。尤其是射与礼乐的完美结合而形成的射礼,成为商周时期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教育实践内容。射箭也因经过历代儒学大家的诠释,成为君子必需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现代高校开设的“射艺”课程是在传统“乡射礼”进行挖掘与整理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是既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与典型的中华射箭技术动作,又结合现代弓箭中的一些技术动作的现代教育课程。通过每一次课堂与射艺有关的国学经典实例的诵读、讨论与讲解,结合学生对传统弓、

17、侯靶、护具等制作方法的讲解与简单制作,让学生在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理解,尤其是射艺传统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这样既增强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专业自信,又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传承传统射艺文化的能力。3.1.2 夯实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以致用能力作为专业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技术教学为主。因此,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赛、演、评”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技术动作。通过课内竞赛检验技术动作的学习效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夯实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通过第二课堂的拓展,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了对射艺知识与技能的传承起能力。3

18、.1.3树立终身学习观,提高学习的认知能力“终身学习”是社会赋予人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在课上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课程团队力争做到“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在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到修身对于一个人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意义。“射艺”课程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在技能学习、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点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责任相结合,坚定文化自信信念;全面提升学生“课程思政”的“获得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时间和各种有效途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自我修身素养与学以致用能力,让

19、学生带着民族使命感,明确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肩负的责任。3.2“射艺”课程思政教学持续改进计划3.2.1 全面提升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促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适应教育现代106化需求十分关键11。教学团队通过参加形式各样的思政教育培训,多途径提升团队教师们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并根据本课程授课教师的特长与不足,组建了一支“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建立持续性改进课程质量的良好机制,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有效保障。3.2.2 优化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为了更好地建设本课程,拟在四个方面做

20、出努力:(1)课程建设计划:持续完善教学大纲、进度和教案和思政融入点,完善线上课程材料,以专业化、多元化的标准推进课程深化。(2)拟解决的问题:在新时代体育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融合体系的完整性;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在保证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改革方向:持续推进课程育人深度、知识与技能扎实度、能力培养的广度。(4)改进措施:建立多层次、多模式的教学资源,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教学形式;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建立独特、趣味、交互的课堂教学;多渠道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融合;建立“以射育德、以射育礼、以射育艺、以射育体”四位一体的教学育人目标格局。4结语教

21、学设计的合理性是上好一门课程的先决条件。作为蕴含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射艺”课程,要想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就必须要在思政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设定符合专业需要与育人需求的双重目标,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通过五个建设周期的建设,对本课程的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课程团队设定了本课程的专业课程建设目标和思政建设教育目标。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创建双主体协调互动、问题导向+体验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渠道、多手段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射艺”课程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教学育人目标新格局,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夯实了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学生的成

22、才、成人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知识体系,教学效果初见成效。参考文献:1赵歆,龙行年,彭小伟,等.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面临问题与推进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8):68-74.2陈卓鑫.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课程思政”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北体、上体、武体、广体和河体“五校”为例D.广州体育学院,2022:11-12.3赵富学,焦家阳,赵鹏.“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3):72-81.4傅江浩,赵浦帆.高校思政课教学媒体技术融合改革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9(12):180-184.5杨建营,冯香红,徐亚奎,

23、等.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解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1):122-128.6张波.中华射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5.7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8王晶晶.“双主体”: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J.江苏高教,2017(8):64-66.9艾子,柳海民.问题导向与思维变革:新时代教育基本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1):79-87.10欧丽娅,张少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99-103.1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

24、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责任编辑:余维君7杨宏.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21(9):35-37.8郑林昌,王念纤.中国省域层面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耦合关系的测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6-84.9赵敏.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10尚英仕,刘曙光.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21(14):46-55.11叶堂林,毛若冲.京津冀科技创新与

25、产业结构升级耦合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6):68-79.12张杨,王德起.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定量测度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2):33-39.13刘文丽,郝万禄,夏球.我国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2):87-94.14王仁祥,陆鹏飞.科技创新、绿色金融与产业政策的耦合关系基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6-37,118.15陈章喜,颛孙冠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21(4):92-100.16姜辉,许如宝.欠发达地区老工业城市制造业转型发展探析以蚌埠市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2(1):86-90.17金泽虎,袁浩.自贸区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既定样本检验与安徽视角的借鉴J.价格月刊,2021(10):51-59.18章秀琴,孔亮,吴琼,等.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路径升级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20(1):78-82.责任编辑:雷红霞(上接第72页)曹红敏,朱永飞,刘德森:立德树人视域下“射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第2期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