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年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天门市小板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革需要“三不转移”
张毅
日前,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一新在垦区经验交流会上,提出改革要坚持三个“不转移”,颇给人启发。尽管阻力重重,不转移目标,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打破体制僵局,推行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管非议不断,不转移矛盾,不惧怕触动利益群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新平台轮廓清晰,步履蹒跚的老垦区焕发了青春光彩;尽管头绪很多,不转移注意力,“扭”住生产力解放,“扭”住民生改革,心无旁骛,海南农垦改革环环相扣,狂飙突进,按国务院要求和海南省的部署,改革主体任务已经完成。
好一个“三不转移”!这是椰岛岸边激起的美丽浪花,也是改革实践中的一笔财富。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处于关键隘口,新问题不断涌现,各方诉求此起彼伏,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构建和谐社会,艰巨而紧迫。矛盾千变万化,工作千头万绪,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决策者,要面临更大的压力,更严峻的考验,更高的要求。而“三不转移”,是推进改革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不转移目标,是对意志和智慧的考验。既要敢于担当,又要有驾驭复杂局面的手段。不同意见可以商量,遇到问题可以协调,但改革目标是在实践中反复论证而确立的,不能翻烧饼。否则,目标摇摆不定,永远走不出“沼泽地”。改革的目标是刚性的,方式方法可以是柔性的。深化改革,要循序渐进。片面强调刚性,容易耽误事;片面强调柔性,成不了事。
不转移矛盾,是对品格和能力的检验。“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等观点,在官场上颇有市场。问题是怎么“摆平”,怎么“搞定”。一味避重就轻,眼前的事安抚下去,深层矛盾掩盖起来,今朝平安度过,日后积重难返。殊不知,执政的世故是对人民的渎职,改革的懈怠是对历史的犯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史给我们的机遇不多,改革攻坚唯有一马当先。“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主动化解矛盾,才会获得加倍发展的动力。
不转移注意力,是对境界和修养的评判。浮躁之风,流传颇广,危害甚大。麦子刚播下去,就想它赶紧出苗拔节;树刚栽下去,就盼它开花结果;事情还没做出模样,就迫不及待地邀功请赏。“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不给个人留余地,改革才能开辟新天地。走上领导岗位,要时刻谨记权为民赋,要从个人名利中解放出来,从官僚主义的不良风气中解放出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励精图治,全力以赴,以旺盛的斗志投入工作,作出表率,干出实绩。
“三不转移”,尽显胸怀全局的大气、攻坚克难的锐气、尽职尽责的静气,最根本的一条,是老实做人、扎实做事的正气。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关于“三不转移”,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三不转移”使海南按国务院要求和海南省的部署,完成了改革的主体任务。
B.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处于关键隘口,“三不转移”是推进改革要具备的唯一条件。
C.“三不转移”是对意志和智慧的考验,是对品格和能力的检验,是对境界和修养的评判,颇给人启发。
D.“三不转移”,尽显胸怀全局的大气、攻坚克难的锐气、尽职尽责的静气,最根本的一条,是老实做人、扎实做事的正气。
2.对“不转移矛盾”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一新认为,不转移矛盾,是对政府官员品格和能力的检验。
B.有的官员打着“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的旗号进行所谓“改革”,是对人民的渎职,对历史的犯罪。
C.“摆平”“搞定”不是一味避重就轻,不是执政的世故,而是着眼于长远,正视深层矛盾。
D.改革攻坚唯有一马当先,主动化解矛盾,才会获得加倍发展的动力。否则,即使今朝平安度过,日后也将积重难返。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三不转移”是海南乃至全国改革实践中的一笔财富,对解决我国当前的各种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B.“不转移目标”需要有勇有谋,“翻烧饼”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改革的“沼泽地”。改革的目标是刚性的,方式方法却是柔性的。
C.“不转移矛盾”就是不怕非议,不惧怕触动利益群体,善于化解主要矛盾,同时也不忽视次要矛盾。
D.“不转移注意力”就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励精图治,全力以赴,为人民干实事,完全放弃个人名利。
参考答案:
1.B 2.A 3.A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何文化都以时空认知为起点。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这个时间,是自然时间。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今天人们所“感知”的日期,就是一种全球约定的定义时间。定义时间在自然时间面前只是一个微量,但它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甲子,是世界时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定义。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天干源于纪日,地支源于一年十二个月,用日、月与地球的视运行关系来记述人类活动时间,就是甲子时间纪序的本质。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取时思想。
关于时间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理念永恒性的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不是运动,又不能脱离运动,是运动的数。伽利略指出,时间具有各向同性、均匀性和无限性。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一个整体的四维空时连续流。至此,时间在其永恒与无限的直观视界中,与运动、空间的同一性本质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定。而研究者发现,甲子既定义了时间与运动的同一性,也定义了时间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同时又定义了时空一体性。细究甲子的定义内涵,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对时间本质的描述非常一致。
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不同的生存模式,从而也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及价值选择。时间文化的形成,同样受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路径的影响;这种不同的时间文化又会“反哺”于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文化效应。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正是由此,时空与运动才成为当代科学最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引发了新一轮宇宙时空探索的科学时尚。可以说,当今科学主宰世界的文化潮流,其起点就是“时间”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把人“放大”到与天地齐一,天地的存在与人事的价值目标相互统一。这种与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正源于古代中国长期持续存在的宗法血缘共同体的历史实践。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天由最初的外在实体逐渐转向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性存在,这培育和预设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
(摘编自肖世洪《甲子对时间本质的定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定义时间最初是用来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现在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B. 我国从商代开始采用甲子作为确定的时间记述系统,这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
C. 西方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历经两千多年的演进,形成了具有科学权威性的时间观念。
D. 价值选择路径会影响时间文化的形成,而不同的时间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效应。
2. 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区分了自然时间和定义时间,并以定义时间为立论的基础展开进一步论证。
B. 文章通过类比论证,指出甲子体现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的时间观念非常一致。
C. 文章在围绕时间文化展开论述时,指出了中西方时间观念乃至思维方式的差异。
D. 文章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逐层深入,结构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时间在宇宙形成之初并不存在,这是依据宇宙大爆炸学说而得出的基本观点。
B. 甲子纪序客观摹写了自然时间关系,甲子属于定义时间,而不在自然时间范围内。
C. 西方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的关注,是为了建立近代科学体系和经典力学时空观。
D. “天人合一”观念所培育和预设的特有时间观念,可以“反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
1. B 2. D 3. D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析此类题,要将选项与涉及的原文信息进行比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品味语意是否改变,推理判断是否合理。本题是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内容“我国从商代开始采用甲子作为确定的时间记述系统,这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与原文第一段有关。原文讲“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是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的,并不代表“已得到考古学的证明”,而且“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与答案“商代开始采用”的表述也不尽相同。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划出与选项相关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迅速串联上下文内容,从而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依据自己掌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知识认真比对分析,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本题选择“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要关注“依次”,因为它是对前后内容有要求的词汇。“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讨论的内容已确定了先后顺序。从文章整体上看,依次论述的应是“甲子纪序的本质、定义内涵及其文化效应”,选项表述的论述顺序有误。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题干要求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见第一段“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宇宙和自然时间同时产生;B项见第一段“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可以看出“甲子纪序作为一种定义时间,仍属于自然事件的范围内”;C项见最后一段“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建立近代科学体系和经典力学时空观”是“西方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的关注”造成的结果而非目的。“为了”表示目的。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从试题到文本,要就文论文,直至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切勿主观。设题的误区一般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刑公畹
(1)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词就是一种符号。每个符号都是交际双方谈到的事物或事物的代表,说者用它来代表自己所说的事物或现象,听者听到它就能知道说者所说的事物或现象。例如,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交际的双方,一方说“火”——“火”这个符号就代表“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焰”这种现象;听者听到“火”这个符号,也就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现象。语言就是由这种代表事物或现象的符号构成的一个系统。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一个人掌握了某种语言符号,又掌握了符号的组合规则,就可以运用它来同别人进行交际了。
(2)每个语言符号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即语音;语言符号的内容,即语义。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语言符号就不存在了。
(3)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是所有符号的共同特点。但是语言符号跟其他符号比较起来,除了共同点外,它们之间还有些重要区别。首先,语言符号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语言中的一切都是在它的运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别的符号都是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由人们经过一定的程序创制的,是人工符号。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制或者修改或者废除任何一种人工符号,但不能创制或者修改或者废除任何一种语言符号。其次,人工符号一般都是封闭的系统,都是为了完成某些特殊任务而创制的,活动范围大都比较狭窄,例如,交叉路口的信号灯,只是由三个符号构成的简单系统,使用范围只限于在路口指挥交通。而语言符号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活动范围几乎是无限的。因而,在所有的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复杂的。
(4)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言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如,现代汉语中用“rén”这样的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样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符号,即“人”。为什么是这样结合,而不是另外的结合,其中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汉族社会一种习惯,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当初汉族人不用“rén”这种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种意义相结合,而用别的什么声音,那么表示“人”的意义就是别的什么声音了。这也就是各种语言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可误解为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以为谁都可以随便,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那就错了。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语言符号也是如此,按照某一种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略有删改)
6.下列关于“语言符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符号如果被一个人掌握,这个人就可以运用该种语言符号和他人进行交流。
B.语言符号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音就是它的形式,语义就是它的内容。
C.语言符号是最复杂的、具有开放性的符号系统,它的活动范围是无限的。
D.语言符号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符号,并且和其他人工符号互为条件。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人们利用说和听的形式通过词这种符号进行交流。
B.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同中有异,相同点是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
C.一般而言,人工符号都是封闭的系统,因而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制、修改、废除。
D.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并不能随意更改它的组合规则。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是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B.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等都属于不同的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系统中,如果音和义的组合是必然的,那么我国就不会出现多种方言。
D.各种语言不同的重要原因,是语言符号系统中,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参考答案:
6.B (A.信息遗漏。一个人掌握了一种语言符号,还必须掌握符号的组合规则,才能与他人进行交流。(第一段)C.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几乎”“是无限的”。(第三段)D. “和其他人工符号互为条件”错。据原文第三段可知,语言符号是其他人工符号的基础。
7.C(牵强附会,强加因果关系)
8.A (据原文可知,语言符号是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而“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工符号,人工符号并不是约定俗成的。
略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B.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C.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
D.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5.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沛公道歉所说的话,既指出了自己破秦的功劳,又表明了自己无意与项羽争功。
B. 司马迁写项羽毫无心机地说出告密的人,是要表现项羽一贯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
C. 从鸿门宴的座次安排来看,项羽主要的谋士范增地位颇高,但却不如告密者项伯。
D. 范增多次向项王示意,又安排项庄舞剑,欲借机除掉沛公,使宴会气氛越来越紧张。
16.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参考答案:
14. A 15. B
16. (1)祝酒结束,你就请求舞剑,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2)不这么做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应解释为“使…跟从”,使动用法。故选A。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B项,是想要表现项羽没有政治敏感性,天真得近乎傻。故选B。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寿”,祝酒;因,趁机、借机;坐,座位。(2)中的“若属”,你们;且,将要;为所,被动句。
【点睛】文言文翻译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解释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5.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这种说法与拿把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B.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
译:亲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安设“九宾”的礼节,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拿不定主意,找不到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D.永元中,举孝廉,连辟公府不就.
译:永元年中,举孝廉他没有去(应荐),公府屡次征召,他不去就任
参考答案:
D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 举,被举荐,举孝廉,被推荐为孝廉.正确译为:(汉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故选:D
6.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每小题3分)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来源: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共同,一齐。
B.徒慕君之高义也 高义:高尚的品德。
C.臣等不肖 不肖:不能理解。
D.其势不俱生 俱生:共同生存。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参考答案:
1.C 2.D 3.B
略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 , , , , ,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参考答案:
D
文段主要阐述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马的文化内涵。
①②③谈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②总领,①的“还”表明应在③之后,其顺序为②③①。据悉可排除ABC.
故选:D
8. 请你根据本学期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课文内容对对联。任意选择二联即可,作答时请把序号写好。(4分)
(1)上联:榆柳绿荫元亮宅; 下联:
(2)上联:曲曲折折荷塘弥望田田叶; 下联:
(3)上联: 文坛巨匠经历一生《雨》《雾》; 下联:
(4)上联: 白露横江苏子秋夕游赤壁禅悟山水风月;下联: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兰亭墨香右军书。
(2)冷冷清清庭院静观淡淡花; 蓊蓊郁郁杨柳泻过淡淡光。
(3)中国良心书写百年《春》《秋》。
(4)青雾漫塘佩弦夏夜赏荷塘心静叶韵花香。
9.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面形成的书面材料。
参考答案:
答案:核心价值观是有特定精神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它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它能够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它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
10. 某校为弘扬儒家、墨家思想,特将新建的两栋大楼命名为“归仁堂”、“兼爱楼”,若欲彰显命名宗旨,则川堂悬挂的字幅依序应是:( )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B)上善若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参考答案:
C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贤),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A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出自《中庸》孔子所言。孔子说:“仁爱就是人,将爱父母亲放在第一位.”
B1上善若水,选自《道德经》 道家思想 2《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儒家社会伦理的主张.
C1出自《论语》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就是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严格的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薰陶自己。 2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语出《墨子·尚贤上》
D1《论语》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作文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年有四季,花有开落。真正完美的人生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客观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到接近完美或相对完美的人生,也就是说绝对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力求完美的人生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而接纳不完美的人生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请以“接纳不完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宽 容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灿烂的阳光下,也有阴暗的角落;和风日丽的天空,也会有乌云飘来的时候;巨轮航行在大海上,经常会遇到狂风恶浪的挑战;车辆奔驰在大地上,经常有高山大河的阻碍;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或心胸狭窄、蛮不讲理;或愤世嫉俗、感情用事;或宽容大度、冷静沉着……
荀子曾经说:“群子贤而能容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西谚曰:“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里讲的就宽容为怀的道理。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在处世中不搞惟我独尊,对不同的观点、行为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让,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强加给别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宽容别人,才会给自己带来广阔的天空。
要做到宽容并不容易,需要有广阔的胸襟。当你的真诚被视作幼稚,你的勇敢被视作鲁莽,你的灵活被视作滑头,你的让步被视作了软弱,你的慎重被视作保守,你的赞美被视作讽刺,你怎么办?凄凄惨惨地躲起来哭?哭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伤心的还是自己;喋喋不休地为自己申辨?那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羞羞答答地按照别人的看法了来改变自己?那更会使自己失去自信,失去自我。在没有理解的地方,会激发出自尊的力量。不要乞求理解。不求理解,你就没有不被理解的烦恼;不求理解,你才有更加坦荡的胸怀和义无返顾的勇气。只有学会宽容,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让风和雨交织在一起,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让爱和恨缠绕在一起,才懂得真情的可贵;把赞美和批评留在心底,才能够塑造完整的自我,保持自己的良好品性。高考资源网
宽容为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待到你的勇敢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你的慎重一再避免了失误,你的真情融化了别人心头的坚冰,你的灵活使我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你的让步给双方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你的赞美得到了公众一致认可,人们便会更加理解你、信任你。
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理解。宽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磨擦,避免碰撞;宽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