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杨寿镇中心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 卷第7 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 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值。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B.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C.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D.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他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也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E.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2)结合全文,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6分)
(3)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6分)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并说说对你的启示。(8分)
参考答案:
(1)C D(C文中说“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似乎”表示一种可能性,而非绝对性。D文中说“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不能”表示一种否定,若去掉“不能”意思完全相反。)
(2)①创建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②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
③认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④对建筑与城市有研究,提出“山水城市的设想”。
⑤他的“系统科学观”常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答出一点1分)
(3)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钱学森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写作特点从结构、内容,语言和感情两个方面作答。每点2分)
(4)钱学森创建和领导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使中国能够发射导弹,并把卫星送上天,这是他最“宏大”的作品,(2分)但并不是唯一的成就,他还被人们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2分)他在中医、建筑与城市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提出“系统科学观”“工程控制论”等思想。(2分)总之,他是一位如此广泛地涉猎如此广泛的领域的科学家。启示:研究解决问题,不是某方面知识就可以解决,现代信息化时代,更需要我们广学博识,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2分)(结合钱学森的成就,写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隘 口
[俄]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①
早已入夜,可我依然在山中艰难地迈步,朝隘口走去,顶着风,穿过冷飕飕的迷雾。那匹身上湿漉漉的疲惫的马儿被我牵着,也无望而又顺从地跟在后面,把两只空马镫晃得丁当直响。
黄昏时分,我曾在松林里歇息。我望着脚下那无底的深渊,就如通常登高俯瞰时那样浑身是劲,心里充满自豪。从这儿还能分辨出闪耀在下方远处渐渐变暗的谷地和狭隘海湾边的灯火,海湾往东延伸,缓缓地扩展开来,像浅蓝色的峭壁一般影影绰绰地往上升起,围住了半爿天空。
但天色很快就变黑了,我慢慢地走近一片森林。山岭变得越来越阴森和威严,而在高低起伏的山岭支脉之间的空隙处,聚积着被上方风雨驱赶而来的浓雾……夜晚来到了,我久久地穿行在迷雾中,走在发出喧哗的山间松林那黑压压的拱顶下面,一边低着头躲开阵阵寒风。
过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我每分钟都觉得隘口就在两步之外,可是遍布石头的光秃秃的上坡路却不见尽头……我停下脚步,心里深感失望。由于紧张和疲劳,我浑身发抖。身上的衣服被融雪浸得湿透,寒风直钻衣内,冷得刺骨。要不要呼喊求助?不过,现在甚至牧羊人都同山羊和绵羊一起躲进了自己那些破旧的农舍里,谁会听到我的喊声呢?我恐惧地环顾四周:
“我的上帝!难道我迷路了吗?”
已经很晚了。远处的松林在有气无力地低吼。夜变得越来越神秘,我感觉到了这一点,尽管既不知道时间,也不知道身在何处。此刻,深邃的谷地中最后一星灯火也熄灭了。灰蒙蒙的浓雾笼罩其上,似乎意识到它漫长的时辰已经来到,大地上的一切均已死灭,似乎永远不会再有早晨,只有重重迷雾在不断膨胀,将夜半还森然耸峙在那儿的巍巍群山包裹起来。此刻,只有遍布山峦的森林在低声吼叫,而在荒凉的隘口上空,飞雪变得越来越稠密。
我躲着寒风,朝马儿转过身去。那是同我在一起的唯一的生物!可是,马儿没有瞧我一眼。它又湿又冷,弓着背,背上笨拙地高耸着一副鞍韂,顺从地低着头,耷拉着双耳。于是,我气呼呼地拉起缰绳,再次面对湿漉漉的飞雪和寒风,再次顽强地迎着风雪走去。当我企图看清周围的一切时,只见到一片灰白色的混沌,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使人迷离。当我静心倾听时,我只能分辨出风在耳际的呼啸,以及背后单调的丁当声:这是两只马镫在碰撞、敲击。
不过,很奇怪,心头的失望反而使我坚强起来!迈出的步子变得更大胆了,由于经受了这一切磨难而无法向谁倾诉郁积满怀的愤懑与怨言,倒反而使我感到欣然而喜。这股怨气已经转化为一股忧郁而又坚定的韧劲,我准备熬过一切,而在煎熬中,无望也会令人喜悦。
最后,终于到了隘口。不过,这对我来说已经是无所谓了。我走在空旷平坦的荒原上。风把雾气吹成一缕缕的长条,还想把我刮倒在地。可是,我对它毫不在意。光凭着风的呼啸和雾气的绵延便可以揣测,山里的夜晚已有多深。在下方的谷地里,渺小的人们早已在渺小的农舍里安眠;但我并不着急,我咬着牙往前走,一边对马儿喃喃地说:
“走吧,走吧。只要不倒下,咱们就慢慢地走下去。在我的一生中,这样艰险、冷落的隘口已不知有过多少回了!痛苦、折磨、疾病、爱人的背弃、朋友的负义像黑夜一般朝我袭来。终于挨到了这一时刻,要同业已习惯的一切告别了。”于是,我咬紧牙关,把那根在旅途中赖以支撑的拐杖又拿到了手里。通向新的幸福的上坡路是陡峭和崎岖的,山顶上等待我的是迷雾和风雨,隘口边我将感到可怕的孤独……然而,咱们还是向前,向前!
我艰难地迈着步,踉踉跄跄,好像在睡梦中一般。离拂晓还早着呢。我不得不整夜往山下走,到谷地去。也许只有在黎明时分才得以在某个地方好好睡上一觉。蜷缩着身子,只有一种感觉——在受冻之后领略一下暖和的惬意。
明天,白昼的人们和太阳又会使我欢欣,又会久久地将我迷惑……但要是我在什么地方倒下呢?那时就会永远留在黑夜和风雪之中,留在自古以来一直如此荒凉的山崖上了。
(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蒲宁中短篇小说选》,冯玉律译,有删改)
【注】①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俄国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6.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我”在通过隘口前后,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5分)
18.文中隘口、谷地、马的形象具有什么象征意义?能给人怎样的启示?请选择其中两个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6.渲染登山路上阴森恐怖的气氛,衬托人物迷茫恐惧的心情,为后文写“我”依靠顽强的意志通过隘口作铺垫。
[4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17.通过隘口前,充满自豪;走向隘口时,开始感到孤独迷茫、恐惧失望,后来又变得坚定,充满信心与欣喜;通过隘口后,变得平和与豁达。
[5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18.(1)隘口: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难关或考验。人要有坚定的勇气与顽强的意志,才能闯过一道道难关。
(2)谷地:象征我们的人生目标。心中有目标,才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一往无前。
(3)马:象征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伙伴。他不一定能给你带来鼓舞与力量,但他能陪伴你走过艰难的人生路。
[6分。答对一点3分,其中象征意义1分,启示2分。意思对即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捡硬币的男孩
我正坐在街心公园的一把长椅上晒太阳。突然,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声音,我回过身,看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弯着腰,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叔叔,请抬一下脚,”男孩看着我说。我莫名其妙地应声抬起了双脚。男孩把我原来放脚的地方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男孩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在我旁边走了过去。
我叫住了他:“你到底在找什么?”
男孩停住脚步,想了想说:“你不会告诉别人吧?”
“嗯,我谁也不告诉。怎么,这是秘密吗?”我吃惊地扬起了眉毛。
“我在捡硬币。要是找对地方的话,有时候能找到很多,一般街心公园的长椅下面有。我去年夏天就在这儿捡到了很多。”
“捡硬币?”我以为我听错了,“这么说,你去年夏天就开始在这儿捡了?”
“对。”男孩的神情非常庄重。“那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我出于好奇,又问。
“等我看看。”男孩从裤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有几枚亮闪闪的硬币。男孩皱着眉头,把纸片上的硬币一枚一枚地捡到自己脏兮兮的小手里,边捡着嘴边动着,显然,他是在仔细地数今天捡了多少钱。“一共48个戈比。”男孩终于数完了,又把那些硬币放回到纸上,包好,装进了裤袋。①
“噢,你已经很有钱了。”我笑着说。
“这还不算多,这个夏天我肯定能捡到很多。”
我想起了儿子和自己的童年,谁小时候没为买几块糖果或者一个心仪的玩具想方设法地攒过钱呢?
“你是攒钱买糖果吗?或者买一把小手枪?”
小男孩皱着眉没说话。看到他如此严肃的表情,我知道我不能再问下去了,这个孩子可能另有隐情。“好了,祝你找到更多的硬币。明天还来吗?”我说完,点燃了一支烟。
男孩低声说:“来。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来。”
就这样,我和这个叫伊柳沙的孩子认识了,后来还成了朋友。我每天都去那个小街心公园,坐在椅子上等他。他也每天都来,而且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我每次问他有什么收获时,他就蹲在地上打开纸包,认真地把自己捡到的硬币数一遍,但每次都没有超过一个卢布。②
有一次我问他:“伊柳沙,我有几个硬币,你拿去好不好?”
伊柳沙低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来说:“不行。妈妈告诉过我,不能白要别人的钱,得拿东西换才行。你有多少硬币?”
我把手里的硬币数了一遍说:“45个戈比。”
“我马上就回来。”伊柳沙说完,跑进了附近的一片树丛里。几分钟后他又跑了回来,小手里握着一小截红铅笔、一张糖纸和一小块绿色玻璃。
这是我们第一次交易。
从那以后,我每天来的时候都给他带一些零钱,而走的时候衣兜里则塞满了他的宝贝,有啤酒瓶盖,有旧打火机,铅笔头,玩具汽车和塑料小人什么的。最后一次,伊柳沙给我带来的是一个断了一支胳膊的变形金刚。这可能是孩子最珍爱的玩具了,我实在不忍心带走,但伊柳沙的态度非常坚决,容不得我拒绝。
那天之后,伊柳沙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和我交换了,不管我怎么劝他,他都不答应。在我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他已倾其所有,再也拿不出什么来了。
于是,我耍了个小花招。我比以前早来一点,然后悄悄地往长椅下放几枚硬币。伊柳沙来了之后,捡起来,然后就蹲在我脚边一丝不苟地数他一天来的收获。
我已经习惯每天看见他,我喜欢上这个小男子汉。我欣赏他的懂事和执着。但有一个疑问一直折磨着我:他为什么要捡硬币呢?而且一捡就是一年多?我一直也没找到答案。
后来伊柳沙却突然不来了,整整一个星期没露面。我再次见到他时,他正坐在那把长椅上,低着头,看着地。
“你好啊,伊柳沙,”我高兴得合不拢嘴,“天也没下雨,你怎么一直没来啊?椅子底下的硬币都没人捡了。”
“我不需要硬币了。”伊柳沙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伊柳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搂住他的小小的肩膀,忐忑不安地问,“你为什么不捡硬币了?”
伊柳沙低垂着头,泪水从眼睛里流了出来,一滴一滴地落到了小小的膝盖上。“维拉阿姨说我爸爸酒喝得太多了,把身体喝坏了。可我妈妈说我爸爸能治好,但需要很多钱,所以我就每天出来捡硬币。我已经捡了很多硬币了,但还是没能治好爸爸……”
孩子说话时脸上的泪已经流成了两条小河。
我把孩子紧紧地搂在了怀里。“我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可我却没来得及救他!”伊柳沙放声大哭。这种情景我一生中还是第一次经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是流着泪紧紧地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头。
伊柳沙突然挣脱了我的怀抱,用又红又肿的眼睛看了我一眼,说:“谢谢你给我硬币,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说究,他就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沿着一条林间小路跑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通过小男孩之口,两次提到他的妈妈,间接表现出男孩的妈妈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正是作者不露痕迹地交代男孩拥有良好家庭环境的妙笔。
B.在小男孩再也拿不出东西和我交易时,我便耍小花招,俏悄地在长椅下放几枚硬币,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发现小男捡硬币的秘密。
C.小男孩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多、因而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交换,这是来自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为人原则和尊严观念使然。
D.小说前半部分一直不肯交代小男孩捡硬币的原因,这样写一方面是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是为后文写小男孩不再需要硬币,最终也没能治好爸爸这样的情节陡转蓄势。
E.小男孩之所以能够在街心公园椅子底下捡到硬币,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具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故意在那里放一些硬币,让穷苦的孩子捡去。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数硬币行为的描述,请分析这两处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6分)
答:
(3)简要概括小说中的伊柳沙的形象特征。 (6分)
答:
(4)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主要是表现伊柳沙的孝心;有人认为是歌颂一个孩子困境中的坚强;也有人认为是突出“我”的善良和同情心。你同意哪一种?请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答:
参考答案:
(1)DC(B项,“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小男孩贱硬币的秘密”不当;E项,是“我”放硬币于椅子底下;A项,“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有多种理解)
(2)①表现小男孩对自己捡来的硬币的无比珍惜,引发“我”以平常孩子的标准揣测小男孩攒钱的目的。②突出小男孩每天所能捡到钱的数量之少,引发“我”的同情心和与小男孩的交易。
(3)①具有孝心,热爱父母;②天真诚实;③自尊自爱;④懂事执着;⑤经受磨难,性格坚强。
(4)①表现孝心:对父亲;历尽艰辛攒钱为父亲治病;为父亲的不治而无比悲伤;认为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遵从母亲的意愿和要求,母亲说爸爸能治好,他就竭力攒钱帮助母亲;母亲说不能白要别人的钱,他就用自己心爱的东西换。
②歌颂坚强:捡硬币坚持时间长;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捡;舍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换钱;不肯白要别人的钱。
③突出善良:“我”关注小男孩,发现隐情;帮助小男孩,以钱换物;尊重小男孩,偷放硬币;同情小男孩。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容春堂记
明 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园有堂,启北牖 启:开启
B.无以易于此矣 易:改变
C.先生属余为堂记 属:嘱托
D.甫三载,已倦游 游:宦游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春光赞美之情的一组是( )
①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
②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
③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
④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⑤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
⑥陶渊明《归去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A.②⑤⑥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离县城大约只有两里地,从容春堂向北开的窗户可以看到如在檐际的马鞍山,风景十分优美。
B.作者引用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旨在说明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陶渊明《归去辞》中的语句,并明确指出只有“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远离官场尽情享受春光的人。
D.作者在文中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1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3分)
(2)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3分)
(3)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3分)
参考答案:
9.B 替换
10.A
11.D 不仅是相知很深,而且还因为作者对人生进退有感慨。
12.(1)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按照规章制度必须挪动职务,便愤怒地回到故乡。(令)(例)各1分,句意通顺、合乎逻辑1分。
(2)他认为,春光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唯独像这样的屋堂才可以容纳它。(无所不之)(若)各1分,句意通顺、合乎逻辑1分。
(3)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盖)(以)各1分,句意通顺、合乎逻辑1分。
附【参考译文】
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按照规章制度必须挪动职务,便愤怒地回到故乡。他在昆山县西境的小虞浦购置了一块园田,离县城才两里左右。吴淞江从太湖往东流,蜿蜒入海,江的南北,散布着许多连通江的河渠如同百足,其中的小虞浦离县城最近,坐船往,一天可以走几十回。园中有个大屋子,向北开了窗户,由此往外看,那马鞍山就如同在屋檐边一样。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园外河流、田野如画,所以先生给这座堂取名容春。他认为,春光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唯独像这样的屋堂才可以容纳它。实际上四时的景物,山水的名胜,必定存在于广大而少人烟的地方,那金马玉堂、紫门黄阁的地方是不能兼而有之的。
从前孔子和他的门徒在沂水河岸论道。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瑟唱歌,那么悠然闲适。天下之乐,没有可以替代此时之乐了。孔夫子让几位弟子谈志向,却都舍弃近在眼前的事,而神往于做官当贵族,唯独曾点在这时候能说此风景,所以引起孔夫子喟然长叹。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
陶渊明写的《归去辞》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只有陶渊明先生才可以说这样的话。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我曾祖父和兵溪先生的已故的父亲思南公,于成化十年同时被举荐参加乡试。那年王文恪公是乡试登第的第一名。后我曾祖父官至城武县令,思南公官至郡太守。我和兵溪先生是同年生的,可是兵溪先生乡试中举比我早九年。嘉靖二十九年,我们又一同在南京的考场应试。兵溪先生在广平做官,刚三年就已经厌倦宦游生活了,而我到现在还在设馆授徒,靠教书吃饭。所以,我写这篇堂记,并不仅仅因为两家上一代就情意相投,也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而是因为对人生进退的际遇有所感触的缘故。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无度,至于空竭帑
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振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鲷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辟太尉宋由府 辟:躲避
B.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 遽:突然
C.奢侈僭逼,诛戮无罪 僭:超越本分
D.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 疾:痛恨
5.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何敞“为官正直”的一项是(3分) ( )
①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 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 ③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④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⑤每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 ⑥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京城及周围地区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却认为是皇帝即将驾崩的不祥之兆。
B.面对当时赏赐不符合礼制的局面,何敞劝说宋由送回所得到的赏赐,并请宋由上奏皇上让王侯回到各自的封国,节省开支,救济穷孤。
C.何敞心忧百姓。因为窦宪的两个弟弟大兴土木,他上奏皇帝,希望朝廷让二人遣归工匠,却没有被采纳。
D.由于何敞多次劝谏,指出窦氏诸人的罪过,遭到窦宪等人的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5分)
(2)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5分)
参考答案:
4. A(辟,录用)
5. B(②④表现何敞受人敬重,⑤讲的是何敞的断案方法)
6. A(何敞只是认为是不祥之兆,没有“皇帝驾崩的预言”)
7.(1)现在明公您地位高责任重,应该先使自己身正来给群下做出表率,送回所得到的赏赐物品,趁机陈述其中的得失。(大意对2分,译对“正”、“率”、“因”各1分)
(2)因此郡中的人没有怨言,百姓被他的恩遇礼待感化,那些与父母别居的人都回去赡养他们的父母,相互推让财物的有二百多人。(大意2分,译对“是以”、“出居”,译出被动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何敞字文高,是扶风平陵人。何敞生性公正,认为自己取舍不合时务,每次召请他,他都说有病而不去。元和中,被征召到太尉宋由府中,宋由用特殊礼仪对待他。司徒袁安也很敬重他。当时京城和四方多处出现奇异的鸟兽草木,议事的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何敞通晓经传,心里很讨厌这种说法。于是向宋、袁二公说:“吉祥的征兆随美德而到,灾异现象因为政事恶劣而产生。现在奇异的鸟在殿屋飞翔,怪异的草在庭院生长,不能不明察。”宋由、袁安害怕,不敢回答。过了不久,肃宗就驾崩了。
当时窦氏专权,外戚奢侈,赏赐超过规定。何敞上书给宋由说:“赏赐没有限度,致使国库空竭,国资损耗。推究公家的花费,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明君赏赐,应该有品级规范,忠臣受赏,也应有限度。现在明公地位高责任重,应该先使自己身正来给群下做表率,送回所得到的赏赐物品,趁机陈述其中的得失。上奏折请求皇上让王侯回到各自的封国,节省多余的开支,救济困窘孤苦之人,恩泽施与百姓,百姓就会高兴,上天听见看到,一定会很快感应。”宋由没有采纳。
窦宪任车骑将军,他的弟弟窦笃、窦景一起大造府第,征调劳役,百姓愁苦。何敞上书劝谏说:“我虽然是才识短浅的人,实在私下感到奇怪,认为窦笃、窦景是亲近贵臣,应当做百官的表率。现在百姓愁苦,朝廷没有救助措施,反而突然大造府第,崇尚玩物,喜好奢侈,不是用来体现美好品德的行为啊。应当遣归工匠,体恤人们的困苦。”书递上了却没有人看。
后来担任尚书,又上书劝谏说:“过去郑武姜宠爱共叔段,宠爱却不教育,最终使共叔段成为凶狠暴戾之人。由此看来,像这样爱儿子,好比在他饥饿时拿有毒的食物给他吃,恰恰是用这种方法来害他啊。窦宪掌握三军的重任,窦笃、窦景总管宫中护卫的大权,而残虐使用百姓,过分奢侈,诛杀无罪的人。现在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共叔段又在汉室再生了。虽然知道劝谏一定会有杀身之祸,但是我还要冒死进谏,说完我的意见的原因是实在不忍心亲眼看见他们有祸患却沉默以苟且保全自己。”
何敞多次极力劝谏,诉说窦氏诸人的罪过,窦宪等人深深怨恨他。当时济南王刘康地位尊贵非常骄横,窦宪就奏请让何敞出京担任济南王的太傅。一年多后升任汝南太守。何敞痛恨文官俗吏用苛刻之政谋求当时名誉,所以在太守任上以宽和为政。每到勘察冤狱疑案,就用《春秋》之义判断。因此郡中的人没有怨言,百姓被他的恩遇礼待感化。那些与父母别居的人,都回去赡养他们的父母,相互推让财物的有二百多人。又整修治理鲖阳旧渠,百姓靠它获得好处,开垦的田地增加三万余顷。官吏百姓一起刻碑,歌颂何敞的功德。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少负奇才,植大节,更危险,无所惧。于书无所不窥,然独好韩非、屈原、韩愈之书。年十六,补弟子员,旋中天启①元年副榜。兴化司李佘昌得其文,争元□主司,弗得,袖其卷去,日:“须后作元也。”典闽试者,争欲物色之为重。
甲申②后,自号寒支道人,屏居不见客。征书累下,固谢却之。凡守、令、监司、镇将至其门者,罕能一识面。闽中拥唐王监国③,用大学士黄道周荐,征拜翰林博士,辞不赴。尝上书道周,感愤时事。及道周殉节,上《褒恤孤忠疏》,时恤问其孤嫠。
顺治初,师入闽,帅遣某生移书,逼入都,且言:“不出山,祸不测,”世熊复之日:“死生有命,岂遂悬于要津之手?且某年四十八矣,诸葛瘁躬之日,仅少一年;文山尽节之辰,已多一岁。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时蜚语腾沸,世熊矢死不为动,疑谤旋亦释。
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名大震。辛卯、壬辰间,建昌溃贼黄希孕剽掠过宁化,有卒摘其园中二橘,希孕立鞭之,驻马园侧,视卒尽过口行。粤寇至,燔民屋,火及其园,贼魁刘大胜遣卒扑救之,曰:“奈何坏李公居?”当时虽匹夫匹妇,无不知有寒支子者。
世熊积垒块胸中,每放浪山水,以写其牢骚不平之概。尝诣西江,交魏禧、魏礼、彭士望诸子,相与泛彭蠡,登庐山绝顶。耿精忠反,遣伪使敦聘,世熊严拒之。自春徂冬,坚卧不起,乃得免。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有为不善者,曰:“不使李公知也。”年八十五,卒于家。
世熊有三弟,早世,遗子女,抚育装遣之。馈遗其亲戚终身。又独建祖祠,修祖墓,编述九世以来宗谱。凡祭祀,必亲必谨。父墨量遇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清史稿·李世熊传》,有删节)
①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②明崇祯十七年年号。此年发生了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事变。
③1646年,明皇族后裔唐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二十天后,朱聿键在福州称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危险 更加
B.典闽试者 主管
C.世熊矢死不为动 通“誓”,发誓
D.疑谤旋亦释 立即,随即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争元口主司,弗得
②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
③视卒尽过口行
A.于 因 而 B.与 因 乃
C.与 以 而 D.于 以 乃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B.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C.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D.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时局的变化,李世熊曾经写信给黄道周,抒发对世事的感慨愤激之情。
B.顺治初年,郡帅派某生带信,强迫李世熊入都为官,但是李世熊不为所动。
C.粤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