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河北省承德市玉林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9527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承德市玉林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年河北省承德市玉林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2年河北省承德市玉林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2年河北省承德市玉林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2年河北省承德市玉林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河北省承德市玉林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24%) 嗨,迈克周海亮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不仅因为他僵硬不便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家门。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 下,背对着一面墙。那墙上爬着稀疏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 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爬过。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

2、,手里握一根棒球棒。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只牛犊。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那面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任何东西他是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可是那天黄昏后,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悲伤。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读。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于同一所学校,但只是打过照面。他们并不熟悉

3、,迈克甚至不知道女孩的名字。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他身后的母亲。然后,他听到女孩以清脆的声音跟他打招呼:“嗨,迈克!” 迈克愉快地笑了。他想,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他的病情,远比迈克的严重和可怕。 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大多是熟人,偶尔,也有陌生人。迈克仍然不能动,仍然身体僵硬。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

4、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忘却,他没有理由悲伤。 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下了很多诗。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尽管身体不便,但他果真过得快乐且充实。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 那面墙还在。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很大的字,那些字已

5、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手迹:嗨,迈克! (选自小小说选刊) 11迈克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出版诗集,是什么使他树立信心,获得成功的?(5%) 12.小说开始写出了迈克的什么样的处境?这样写的作用何在?(5%) 13文中多次写到迈克背后的爬着稀疏青藤的墙。试分析这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 14简要说说小说结尾的特色。(8%) 参考答案:11. 是母亲给了他伟大的母爱。迈克的母亲对身患重症的孩子,不离不弃,想方设法使迈克鼓起生活的勇气;许多无名的好心人(首先是那美丽女孩)为母亲的爱所感动,配合她主动向迈克打招呼,使他感到人间的温暖;迈克在大家的帮助下树立信心,刻苦学习,

6、努力写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12. 14岁的迈克患了肌肉萎缩症,只能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成为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他的小伙伴也离他而去,他听不进母亲朗读的故事,心中充满悲伤。这样写是为了给下文情节的转折作铺垫。 13. 烘托人物的心理。健康时的迈克手握棒球棒,盯着爬着藤的墙和墙上爬行的壁虎,愉快自信地笑着;残疾的迈克,坐着轮椅背对着墙,悲伤无助地看着走过的路人,心里充满了绝望。推动情节的发展。由于迈克身体僵硬,看不到那面墙,母亲才能在墙上用红漆写字,让路人向儿子打招呼,鼓励他坚强地生活下去。使结尾陡转,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墙上爬着稀疏的藤,由此路人才看得到墙上的大字,最后

7、墙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盖住了红字,拨开藤以后,迈克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是伟大的母亲感动了所有的 14. 解析:此题也可从情节设置角度谈“欧亨利式结尾”特色。 答案:小说结尾时揭示了青藤后的秘密:母亲在迈克身后的墙上,用红油漆写上很大的字:“嗨,迈克!”请求每个过路的人主动向迈克打招呼,让迈克感到人情的温馨,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忘却,使他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自强不息。母亲用爱和智慧拯救了迈克 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4分)提 琴 美国保琼斯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

8、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

9、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哦,迈克!”母亲很吃惊。“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

10、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我告诉他确实有

11、。“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

12、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下

13、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篇小说以一件特定的物品为标题,围绕提琴展开了一系列故事,起到了寄情于物的表达效果。 B小说第二段为舅舅决定忍痛卖琴、父亲去卖琴、舅舅把它作为财产送“我”、母亲舍不得卖琴、我去卖琴等情节提供了依据。 C这篇小说通过舅舅和父亲两个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伪善,而“我”为了不揭穿亲人的谎言,又以善意的谎言隐瞒了事实。 D虽是平常的故事,作者叙述起来很讲究艺术构思,篇末揭开谜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小说以人物心理描写见长,为读者展示了不同时期两代人物的复杂情感,行文含蓄。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4

14、分)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3)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4)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6分)参考答案:(1)C、E(2)因被迫卖掉祖传珍宝的痛苦无奈;为能以这把提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欣慰。父亲估计到“我”知道了真相,既赞许“我”的作法,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3)主要性格特点:能体贴理解他人。(答“善解人意”、“成熟懂事”也可)(2分)作用:“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我

15、”侧面烘托“父亲”的形象。(3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4)关键时刻舅舅决定卖琴帮助我们,后来又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母亲不愿轻易卖琴:琴是亲情的象征;父亲得知琴是赝品却并不说破,而是巧妙地保护着舅舅的梦想和母亲的希望:琴是善良心地的象征;“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琴见证了父亲对“我”的影响:琴是精神财富的象征。(需多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些桥冯文超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

16、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

17、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

18、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

19、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自然段总领全篇,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

20、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也为全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B. 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质朴和雄健,这也为后文写桥隧工人做了铺垫。C. 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笔墨饱满,读来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D. 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5. 文中划线的一段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D 5. 写景用诗意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然与桥优美

21、的画面。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6. 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画龙点睛”“奠定了雄壮的基调”错,C项“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错,D项“惋惜”错,是婉转的赞美,同时结构上呼应开头,照应题目。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第五段画线部分从内容上看,写的是桥所在地的美景,蓝天白云,动物悠闲,桥“与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再

22、联系上文来看,这种美景恰是工人们在工作中注重保护动物,注意保护植被的结果,由此可总结出这段文字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的环保意识。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

23、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6. 试题分析:文中说“桥是沟通的纽带”,这是对桥的总体解释。第二段中“逢山修路,遇水架桥”,写的是桥的本义,也就是交通之桥;第四段、第五段“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这里的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也就是和谐之桥;第六段写了一个旅游者和桥隧工人的故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这里突出的是桥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用,也就是心灵之桥。点睛: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词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答题思路: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词语,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

24、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本题就是要答出桥的本义交通之桥,比喻义和谐之桥,象征义心灵之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刘隗,字大连,彭城人。隗少有文翰,起家秘书郎,稍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避乱渡江,元帝以为从事中郎。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世子文学王籍之居叔母丧而婚,隗奏之。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扬州刺史刘陶门人,陶亡后,挺娶陶爱妾以为小妻。建兴中,挺又割盗官布六百余匹,正刑弃世,遇赦免。既而奋武将军阮抗请为长史。隗劾奏曰:“挺蔑其死主而专其室,伤人伦之序,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请

25、除挺名,禁锢终身。抗纬文经武,剖符东籓,当庸勋忠良,昵近仁贤,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嚚。请免抗官,下狱理罪。”奏可。而隗之弹奏不畏强御,皆此类也。晋国既建,拜御史中丞。周嵩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建康左尉赴变,又被斫。隗劾嵩兄顗曰:“顗幸荷殊宠,列位上僚,当崇明宪典,协和上下,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而乃纵肆小人,群为凶害,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远近汹吓,百姓喧华,亏损风望,渐不可长。宜加贬黜,以肃其违。”顗坐免官。太兴初,代薛兼为丹阳尹,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元帝所宠,欲排抑豪强。隗虽在外,万机秘密皆豫闻之。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加散骑常侍,率万人镇泗口。初,隗以王敦威权太盛,终

26、不可制,劝帝出腹心以镇方隅,故以谯王承为湘州,续用隗及戴若思为都督。敦甚恶之,与隗书曰:“顷承圣上顾眄足下,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隗答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吾之志也。”敦得书甚怒。及敦作乱,以讨隗为名,诏征隗还京师,百官迎之于道,隗岸帻大言,意气自若。及入见,与刁协奏请诛王氏。不从,有惧色,率众屯金城。及敦克石头,隗攻之不拔,入宫告辞,帝雪涕与之别。隗至淮阴,为刘遐所袭,携妻子及亲信二百余人奔于石勒,勒以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卒年六十一。(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

27、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挺蔑其死主而专其室 专:霸占,专擅B顗幸荷殊宠,列位上僚 荷:承蒙,蒙受C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 刑:处罚,惩治D隗攻之不拔,入宫告辞 拔:攻克,攻取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B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嚚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B今大贼

28、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C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D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隗疾恶如仇。宋挺是刘陶的门人,却在刘陶死后,娶了刘陶的爱妾。刘隗认为有伤人伦,就予以弹劾。这类事情很多。B刘隗为国尽忠,不遗余力。他与刁协一起帮助晋元帝排抑豪强,把高官阮抗、周顗等都罢了官,但在打击王敦时失败了。C刘

29、隗气概不凡。王敦以声讨刘隗为借口造反时,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在皇帝召回京城时意气扬扬,并请皇帝诛杀王敦。D刘隗结局不佳。王敦攻下石头城后,皇帝无法保护他,让他逃跑。他跑到北方投奔了石勒,中途曾被袭击,后来死在了北方。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3分)(2)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吾之志也。(3分)(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参考答案:9.C(刑,典范,模范)10.B(A项前一个“之”,代词,代他;后一个“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比。D项前一

30、个“其”,指示代词,这件事;后一个“其”,第一人称代词,我。)11.D12.B(从原文看,刘隗与刁协欲排抑豪强时,阮抗、周顗已被免官。刘隗与刁协的行动主要是针对王敦。)13.(1)刘隗一向研习文史,善于揣摩皇上的想法,元帝很器重厚待他。(3分,“雅”1分,“主意”1分,“器遇”1分)(2)竭尽做臣子的力量,向皇帝效忠,这是我的志向。(3分,“股肱”1分,“效”1分,“志”1分)(3)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4分,宾语前置1分,“或”1分,“不”1分,“遗”1分)参考译文刘隗,字大连,是彭

31、城人。刘隗年少时便显露文才,初次做官时是秘书,渐渐升迁为冠军将军、彭城内史。躲避战乱渡江南下,晋元帝让他担任从事中。刘隗一向研习文史,善于揣摩皇上的想法,元帝很器重厚待他。升任丞相司直,(朝廷)把刑法之事委托他主管。世子文学王籍之在为叔母居丧期间而成婚,刘隗把此事上秦给皇帝。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来是杨州刺史刘陶的门人,刘陶去世后,宋挺娶了刘陶的爱妾作为自己的小妻。建兴年间,宋挺又偷取六百余匹官布,判罪弃市正法,遇到大赦而免死。不久,奋武将军阮抗请求让宋挺担任长史。刘隗弹劾说:“宋挺蔑视死去的主人而霸占他的妻室,破坏了人伦的常序,应当把他流放到荒远的地方让他去治理鬼怪。请求除去宋挺的名位,判处终生

32、禁锢。阮抗文武兼备,分封在东部镇守,本应酬赏忠良,亲近贤能仁义之士,却褒奖贪赃枉法之人,举用顽劣张狂之人。请求免除阮抗的官职,下狱治罪。”他的奏章得到皇帝的认可。刘隗上奏弹劾不畏豪强,都和这相类似。晋国建立以后,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周嵩嫁女,他的门生截断道路,拆毁他人房屋,砍伤了两个人,建康左尉前往处理这次事件,也被砍伤。刘隗弹劾周嵩的哥哥周顗,说:“周顗有幸得到皇上非同寻常的信任,位列上等官位,应当尊崇宪章制度,协调好上下关系,为左右人做出表率,从而治理好一家一国。他却纵容小人,使之相聚成为祸害,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中,青天白日之下,砍伤左尉。远近吵嚷骚动,百姓喧哗不已,损害了门风与声望,刚露头

33、的不良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应该对周顗加以贬黜,纠正他违反礼法的行为。”周顗因罪免官。太兴初年,刘隗代替薛兼担任丹阳尹,与尚书令刁协共同被晋元帝宠信,想要排斥贬抑豪强。刘隗虽然在京外任职,但朝廷各种重要事情都能预先知道。担任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加封散骑常侍,率万人镇守泗口。当初,刘隗因为王敦威势权力太大,最终将无法控制,劝说晋元帝派遣心腹之人来镇守四方边境,特意让谯王司马承治理湘州,接着任用刘隗和戴若思做都督。王敦非常忌恨刘隗,给刘隗写信说:“近来承蒙圣上照顾了先生您,如今大敌尚未消灭,中原形势纷扰动乱,我想和先生您与周生等人一同为王室出力,共同平定天下。如果这件事做得好,

34、那么皇位就得到了尊崇;如果这件事做坏了,那么,天下就永远没有希望了。”刘隗回信说:“鱼在江湖中互相忘记,人在道术上互相忘记。竭尽做臣子的力量,向君主效忠,这是我的志向。”王敦得到信后非常生气。等到王敦造反作乱,就把讨伐刘隗作为借口。皇帝下诏让刘隗回到京城,百官在道路上迎接他。刘隗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高谈阔论,意气扬扬,神态自若。等到入宫见到皇帝,与刁协一起上奏,请求诛杀王敦。皇帝不听从,有畏惧的神色。刘隗率军驻扎到建康外围的金城。等到王敦攻下石头城,刘隗反攻,企图夺回石头城,不能攻下。入宫向皇帝告辞,皇帝擦着眼泪与他告别。刘隗逃到淮阴,被刘遐袭击,带着妻子儿女及亲信二百多人投奔到石勒,石勒让他

35、担任从事中郎、太子太傅。去世时六十一岁。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

36、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节选自项脊轩志)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C.乳二世乳:喂养D.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仿效12.下列句中,“于”的意义 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然余居于此 B.鸡栖于厅C.室西连于中闺 D.而母立于兹1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选取的材料多出自作者身边的琐事碎语,却无不浸润着他历久不忘的至情。B.从“先是”到“凡再变矣”的描述,却蕴含着作者家道中罗的浓浓悲伤。C.老妪语“至

37、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D.作者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参考答案:11.解析:选D。“效”这里指“中功名”。12.解析:选C。此句中“于”为介词“和”,其余几个为介词“在”。13.解析:选D。“母亲往对自己的期待和叮嘱”说法不对。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

38、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

39、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

40、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注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宰执:指严嵩。 阃寄:指边境将领。裒(pu):聚集。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B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 谴:罪责C以恣敌之出没 恣:放纵,任凭D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哀怜、同情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而作之忾也,固矣 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愤疆埸之日弛A B C D1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霞先生痛心地看到北敌入侵时,边帅不仅束手退避,还杀戮无辜百姓冒功请赏。他上书

41、谴责无望,只得以诗歌文章作为发泄积郁和讥刺时政的工具。B作者肯定了沈青霞是一位正气磅礴的仁人志士,他的作品也和他的人品一样,正是秉承了古代有志之士的风格。C作者认为孔子删诗时,删掉小弁篇和巷伯篇,是因为他们充满怨怼和愤恨,情感表现的过于激烈,不合于“中声”的标准。D文章从人写到文,最后点出自己的意图,整篇文章脉落清晰,简洁有力,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对一个人人格的评价,诗文的评价,真可谓匠心独运。17为文中句子断句(3分,限断6处)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1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7分)(1)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3分)(2)至于

42、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4分)参考答案:14A(诋:指责)15D (写沈君以敢于直谏著称。写沈君诗文的影响。未涉及“内容”。)16C(孔子没有删掉小弁篇和巷伯篇。)17、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 / 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 / 又多所讥刺 / 稍稍传播 / 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 / 而君之祸作矣。(/为可断可不断。)18、(1)差役回来讲述这件事情,县官也觉得奇怪,却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3分,“异”“遽”句意各1分)(2)至于说到文采词藻精工还是不精工,以及是否符合古代作家的题旨,这些都不是能够说明沈君大节的东西。(4分,“工”“当”“所以”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

43、太行地区的毛大福,是个外科医生。一天,他做完手术回来,路上遇到一只狼,吐出一个包裹着的东西,蹲在路的左旁。毛大福拣起来一看,原来是用布裹着的几件金首饰。他正觉得奇怪的时候,狼上前欢跳,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袍,然后就离开了。可等毛大福走了一段,狼又来拽他。毛看这只狼没有恶意,就跟着它去了。不一会儿,到了狼穴,只见一只狼病卧着,仔细观察,见它的头上有一个大疮,已溃烂长蛆。毛大福懂了狼的意思,将蛆挑干净,按医法敷上药,然后走了。当时天色已晚,狼远远地尾随着他。走了三四里,毛大福又遇到几只狼,嗥叫着逼向他,毛大福十分害怕。为他送行的那只狼赶紧跑进狼群,好像对它们说话一样,众狼便全都走散了。毛大福于是平安回

44、到家。 在这之前,县里有个名叫宁泰的钱商,在路上被强盗在路上杀死,没有可以追查的线索。正巧毛大福出售金首饰时,被宁家认出,于是将他抓起来,送往公庭。毛大福诉说金首饰的来历,县官不相信,用枷锁把他拘禁起来。毛大福受了冤屈,却又不能自己申明,只得请求宽限时日,让他去向狼询问。县官便派两名差役押着毛大福进山,径直走到狼窝。不巧,狼没回来,三人只好往回走。走到半路,他们遇见两只狼,其中一只狼疮疤还在。毛大福认出了它,向它作揖祝告说:“前次承蒙赠送,现在就因为这件事受到冤屈。你如果不为我昭雪,我回去就会被拷打而死。”狼见毛大福被捆绑着,愤怒地奔向差役。差役拔刀相对。狼用嘴抵着地面大嗥,嗥叫了两三声,山中

45、百狼群集,包围着差役打转。差役十分窘迫。狼争着上前咬毛大福的绑绳,差役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便解开毛大福的绑缚,狼这才一起走了。差役回来讲述这件事情,县官觉得奇怪,却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 几天后,县官出行,一只狼衔着破鞋丢在路上。县官走了过去,狼又衔着鞋子跑到前面放在路上。县官命令收起鞋,狼才走。县官回来,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有人传某村有个叫丛薪的人,曾被两只狼紧紧追逐,后来,狼衔着他的鞋走了。于是,县官派人将丛薪拘捕来认鞋,果然是他的鞋。于是怀疑杀死宁泰的必定是丛薪,审讯他后,知果然如此。他杀了宁泰,并取走了宁的钱银,而宁藏在衣服下面的首饰,却没来得及搜寻,后来被狼衔走了。 从前有个接生婆外

46、出归来,遇到一只狼挡道,狼牵着她的衣服好像想带她到某地去。于是就跟狼去了,到了地方,看到母狼正难产,分娩不下来。老婆婆给母狼用力拉出幼狼,产下幼狼以后,狼就把她放回来了。第二天,狼衔着鹿肉放在接生婆的家门来报答他。可见这类事从来就有很多。青霞沈炼君,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书斥责宰相。宰相因此非常忌恨他,正当宰相要极力罗织罪名陷害他时,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地减轻他的罪罚,只把他贬谪到塞上。当时,沈君直谏的声名传遍天下。不久,沈君满怀郁懑,携带家小,迁居塞上。正逢北方的敌人多次侵犯内地,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官员都束手无策,关闭城垒,任由敌人往来出没,连向敌人发一支箭来抵抗都做不到。甚至等到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就割下在战争中阵亡的中原士兵和在郊野中赶路的人的耳朵来当作军功。而百姓中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怨愤之情无处可诉。沈君既对上愤慨于边疆防务的日益懈怠,对下又痛心于将士们肆意残害百姓、欺骗国家。他多少次为之哭泣哀叹,于是就将他满腔郁愤表现在诗歌文章中,从而抒发他的情怀,文集中所载录的各篇就是他这类的作品。沈君本来就因为敢于直谏而为当世人所敬重,而他所作诗文又多所讥刺,稍一传播,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就竭力造谣、陷害,而大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