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五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9520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五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五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五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五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五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五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工匠之美世界中,“工匠”既要“创物”(包括发明、创造、设计等)以弥补自然的缺失,还要“制器”(制造、生产)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需求,更要“饰物”以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或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等,是三位一体。由此而言,依据现代社会分工,“工匠”既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也是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份或职能的统一。手艺工匠在自然经济时代创造了男耕女织的手艺美学图景和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机械工匠在工业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机械化大生产的机械美学图

2、景与全新的人造生活方式。数字工匠在虚拟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高情感化智能的数字美学图景和后人类新生态生活方式。大国工匠,则是工匠各个历史形态审美典型化,突出了“工匠”对于国家强盛和人类社会福祉的决定性价值和意蕴。制器尚象,工匠之美的原则。作为中华美学基本范畴,“象”在工匠之美中更有其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工匠造物的结果是一定形体的器物,但真正意义上的“器”,不在于“形”(实存性、物质性),而在于“象”(精神性、情感性),而“象”内涵着“意蕴”“智慧”等,是工匠的技术原则(巧)和艺术原则或审美原则(饰)的高度统一(说文“工,巧饰也”),同时也是中华易学美学传统具体化。五材并用,工匠之美的智慧。“五材”

3、既指世界构成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也指人类的五种德性(勇、智、仁、信、忠),还指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金、木、皮、玉、土)。“五材”是一种虚指,是指自然之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以及人类智慧回应大自然的强度。“五材并用”是工匠之美的智慧。技进于道,工匠之美的创新。“技进于道”在于工匠的传承与创新,在于庖丁(工匠)技艺高超之“神遇”状态。“道”不远人,存乎“匠心”。工匠之美的创新使得“工匠之美”超越“工匠”而进入更为广阔的视域,从而赋予了工匠更为神圣的美学或宗教价值(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器以载道,工匠之美的哲学。如果说技进于道,还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神秘性质的美学样态,那么器以

4、载道,则更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了。百姓日用之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日常性”“普适性”,具有一种强大的行为规范作用。很自然,器物承载着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观念、思想和方式。无论是古建筑的上栋下宇,还是传统服饰的天圆地方,无不显示着“器以载道”的工匠之美的哲学价值。(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7月25日第07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工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对国家强盛和人民福祉均有贡献。B. “五材”指五种物质和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又指人类的五种德性,更倾向于物质层面。C. 现代社会里,“工匠”本来就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工程师和技术创新

5、专家、艺术家等。D. 为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工匠”就要“创物”“制器”和“饰物”,达到三位一体。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工匠有美为立论前提,依次论述工匠角色美、作用美、美的原则和美的智慧等。B. 本文论述了工匠的角色和工匠的历史作用之后,转而论述工匠之美,层次分明。C. 作者用“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句话补充证明工匠之美的创新有其意义和价值。D. 本文在论证上主要采用理证法,论证有逻辑,有思想;语言简洁明了,却富有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器的精神性和情感性,可能比实存性和物质性更重要。B. 技进于道

6、,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又神秘的美学样态,与器以载道截然不同。C. “五材”既指物质层面,又指精神层面,是“虚指”,“五材并用”是工匠之美的智慧。D. 工匠之美的创新可能让“工匠之美”超越“工匠”,赋予工匠更为神圣的美学或宗教价值。参考答案:1. A 2. B 3. B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更倾向于物质层面”结论无据,原文说“五材是一种虚指,是指自然之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以及人类智慧回应大自然的强度”,没有倾向物质层面的意思。C项,将一般判断变为已然判断,“工匠既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也是

7、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份或职能的统一”是现代社会分工对工匠的要求。D项,为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工匠就要“饰物”,原文说“更要饰物以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或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等”。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8、证的方法。题中B项,本文论述工匠的角色和工匠的历史作用与论述工匠之美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论述工匠的角色和工匠的历史作用的时候已经在论述工匠之美了。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技进于道”与“器以载道”有相同的地方,都具有美学内涵,原文说“如果说技进于道,还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神秘性质的美学样态,那么器以载道,则更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史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经典和文章学经典,史记的史学经典地位在唐代已基本形成,然而文章学经典地位确立则

9、相对较迟。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史记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意谓史记是中国古代散文中地位最高的作品。史记这一文章学经典地位的形成始于明代,这和中国文章学理论的发展及明代学术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唐代古文运动以前的史记研究,主要集中在史学评论和思想评论方面。扬雄在法言中以“实录”概括史记的史笔,对史记的思想倾向则提出了“爱奇”的批评。班固首次对史记做了综合性评论,认为史记的史笔总体详赡而细节不乏疏略与抵牾,思想倾向有悖儒家正统之处,但其行文具有叙事清晰、语言质朴、评论客观的特点。班固的评论得到了后世裴松之、范晔、刘勰等文史学家的一致认同。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

10、中除了继承班固的看法之外,还有两点创造性意见。首先,刘勰开始对司马迁的文学成就进行定位:“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文非玄圣。”因文心雕龙的文学观念是建立在“原道”“征圣”、“宗经”立场之上的,所以司马迁的文学地位虽然降格于经部文献,但作者和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次,文心雕龙史传特别肯定了史记在文体创造方面的成就。史记正式进入文章家的评论视野始于唐代古文运动。唐代古文家开始以左传、国语、离骚、史记、汉书等先秦及秦汉典籍并举,目的是建立可堪效法的古文传统。唐代古文家对史记缺少专门研究,评论也比较笼统,但在理论定位上将史记视为值得学习的文章学范本,这样的观念在史记接受史上具有突破意义。

11、宋代是中国文章学深入发展的时代,史记的文章学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关于史记修辞学和风格学的评论开始兴起,并带动了史记叙事学的研究,评论的形式也日渐多样化。宋人对史记文章学的定位比唐人具体。史记作为秦汉古文系统中的西汉典籍,其文章学地位大致可以描述为可堪师法,但地位低于先秦经部文献、高于汉代之后的作品。在这个定位中,西汉文虽然在地位上降格于先秦文,但从文章学习的角度却是利于师法的对象,而史记则是西汉文中最堪师法者。但由于宋代文章学具有中正典雅、含蓄内敛的美学倾向,宋人同时对史记的行文风格和修辞手法提出过很多批评,总体评价是得之雄健,失之粗率,加之宋人的文章学理论虽然在观念上推崇秦汉古文,在实际的写作

12、、选编活动中真正推崇的却是时文,所以史记对于宋代文章家的实际写作指导关系并不密切。对史记的文章学价值有所重视而不乏批评的观念,在元金之际基本得到了延续。综上所述,明前史记在中国文章学的定位仅是作为先秦两汉文章学资源的重要典籍之一,同时具有较为突出的个性与缺陷。这样的定位,尚未达到“无韵之离骚”的经典地位。(摘编自杨昊鸥明前文章学对的定位,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的史学经典地位基本形成于唐代,但其文章学的经典地位的形成却始于明代。B. 班固认为史记的思想倾向不符合儒家正统,此观点得到裴松之等文史学家的认同。C. 唐代古文家对史记缺少系统性的研究,但从理

13、论上确立了史记的文章学价值。D. 宋人对史记的文章风格颇有批评,史记对宋代文章家的实际写作的影响不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采用了例证与引证法,论述了史记文章学经典地位在明前的发展过程。B. 通过分析大量有关史记文章学理论发展的文史资料,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 刘勰特别肯定史记在文体创造方面的成就,是为了论证史记的文章学价值。D. 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条分缕析,论述了明代以前对史记文章学的定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古文运动之前,文史学家主要关注史记的史学与思想价值,其文章学价值被遮蔽。B. 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继承并发

14、展了班固对史记的文章学价值的认知。C. 史记是西汉文中最堪师法的典籍,其地位一直被认为高于同时代的文献作品。D. 明代以前的文史学家对史记在中国文章学上的定位,与鲁迅先生的观点迥异。参考答案:1. B 2. C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班固认为史记的思想倾向不符合儒家正统”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为“班固认为史记的史笔总体详赡而细节不乏疏略与抵牾,思想倾向有悖儒家正统之处

15、”,班固认为史记中有些细节的思想倾向有悖于儒家正统,而不是说整部史记的思想倾向不符合儒家正统。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确定其表述正确与否。C项,“是为了论证史记的文章学价值”错误。原文第二段说“唐代古文运动以前的史记研究,主要集中在史学评论和思想评论方面”,第三段说刘勰“还有两点创造性意见。首先,刘勰开始对司马迁的文学成就进行定位其次,文心雕龙史传特别肯定了史记在文体创造方面的成就”,可见作者介绍刘勰的观点是为了阐述唐代古文运

16、动以前对史记的研究情况,“文心雕龙史传特别肯定了史记在文体创造方面的成就”,只能表明刘勰已经注意到了史记的文章学价值,但不能说刘勰特别肯定史记在文体创造方面的成就“是为了论证史记的文章学价值”。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未然说成已然,因果颠倒,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等。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其文章学价值被遮蔽”错误。原文说“文心雕龙史传特别肯定了史记在文体创造方面的成就”,并且说“史记正式进入文章家的评论视野始于唐代古文运

17、动”,可见唐代古文运动以前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史记的文章学价值,只是还没有正式从文章学的角度研究史记。C项,“其地位一直被认为高于同时代的文献作品”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宋人对史记文章学的定位史记作为秦汉古文系统中的西汉典籍,其文章学地位大致可以描述为可堪师法,但地位低于先秦经部文献、高于汉代之后的作品”,可见不是“一直被认为高于同时代的文献作品”。D项,“与鲁迅先生的观点迥异”,说法太绝对。原文说“明前史记在中国文章学的定位仅是作为先秦两汉文章学资源的重要典籍之一,尚未达到无韵之离骚的经典地位”,再结合文中提到的班固、刘勰等人对史记的评价,可知,明以前文史学家对史记的评价虽与鲁迅先生有所不同,

18、但不能说“迥异”。故选B。【点睛】第2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被风吹走的快乐刘国芳他看见一个快乐的女孩,女孩看见一个人,笑着,又看见一个人,也笑着,再看见一个人,仍笑着。一句话,女孩看

19、见所有的人,都面带笑容。那地方是公园,公园隔壁是一所大学。他估计,女孩是大学里的新生。公园和大学有一条路通着,这样,就有很多大学生喜欢到公园来。他几乎每天都到公园里锻炼,这样,他就有机会再见着女孩了,而且不是偶然见着,是经常见着。女孩见了他,还那样笑着。多见了几次,他和女孩就有些熟悉了。一次笑过后,他问起女孩来,他说:“小姑娘来自哪里?”女孩说:“江西。”他说:“江西哪里?”女孩说:“资溪乌石。”他知道乌石这个地方,知道那是大山里。他听了,当即愣在那里。女孩来自贫困的山区,家里的经济状况肯定不会太好,这从女孩的衣着上看得出来。他这样想着,问起来,他问女孩家庭条件好不好?女孩说不好。他听了,为女

20、孩担忧起来,他不知道女孩这几年靠什么去完成学业。但女孩好像没考虑过这些,他每次看见女孩,女孩都面带笑容,把快乐写在脸上。他有一次看着女孩,认真地想起来,他想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女孩,她真的会快乐吗?有一次这样想着时,他问起女孩来。他说:“看见你天天笑着,你真的快乐吗?”女孩说:“真的快乐。”女孩没有骗他,女孩真的快乐。从很小起,女孩就快乐。女孩在山里砍柴,放牛,采山上的野果,除了读书,女孩每天都做着这些事。女孩做这些事时,总是快快乐乐的。到后来考取大学,女孩就更快乐了。但他却断定女孩不快乐,他认为女孩家里条件差,又来自贫穷的山区,跟城里女孩比,有很大的差距,跟城里条件好的女孩比,差距就更大。基于

21、这样的分析,他认为女孩不快乐。得出这个结论后,他忽然同情起女孩来。再见着女孩,虽然女孩还笑着,但他却会在心里发出感叹来,他在心里跟自己说:“多好的女孩啊,怎么会生在山里的穷人家呢?”他是一个在事业上很成功的男人。他开了很多家公司,财产上千万。从开始同情上女孩后,他就觉得应该帮帮女孩。这后来的一天,他跟女孩说:“如果我跟你说,我想帮助你,你不会拒绝吧?”女孩听是听明白了,但女孩不知如何作答,只愣在那里。他继续说:“多好的一个女孩呀,怎么就生在山里的穷人家呢,我估计你家里以后都没有经济能力让你完成学业,所以我想帮你。”女孩还是不知怎样作答,但女孩心里已经很感动了。毫无疑问,女孩遇到贵人了。不错,他

22、随后就给了女孩好几千块钱。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还给了女孩不少钱。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带女孩去高档宾馆吃饭,给女孩买名牌衣服和时尚手机。他还带女孩去过他住的地方,那是一幢非常漂亮的别墅。女孩见了,当即惊叹起来,女孩说:“哇噻,这样漂亮呀!”这年寒假,女孩回家了。到家后女孩忽地觉得不对劲了,女孩觉得村里破破烂烂,家里也一样,房子乌黑,到处倒篱烂壁。再想想城里人家的别墅,女孩心就寒了,觉得自己的家太穷了。再看看父母,穿着满身补丁的衣服,一身泥巴,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女孩皱起了眉头。皱起的眉头是心里的结,女孩心里有了结,她不可能像从前一样快乐了。女孩后来经常皱着眉头,女孩现在心里有怨恨了,女孩怨恨自己出生

23、在那样贫困的山区,出生在那样穷的人家。他也看见女孩经常皱眉,但他不明白女孩为什么皱眉。他仍一如既往地资助女孩,给女孩钱,给女孩买好东西。他认为女孩有了钱,就不会皱眉,就会快乐。但这已经不可能了。女孩第二年寒假回家时仍不快乐。女孩走在村里,看见满地的烂泥,满地的鸡屎狗粪,女孩便皱起了眉头。女孩很想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像从前一样快乐,女孩想象以前自己在山脚下放牛,在山上砍柴、采野果,女孩觉得那时候才是真的快乐。女孩为了找回这样的快乐,有一天也上山了。但在山上才走几步,就被山上的蔷薇把她身上价格不菲的衣服裤子挂烂了。女孩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女孩这天做了个梦,梦见她快乐地放着牛,快乐地在山上砍柴,快乐地采

24、摘着山上的野果。但一阵寒风吹来,把女孩冷醒了。女孩醒了后明白,快乐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多处写女孩笑着,写出了女孩的快乐,也与后文女孩经常皱着眉头形成对比,这一对比引发读者思考。B. 文中的“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也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固执地认为金钱能带给女孩快乐。作者对“他”是持批判、嘲讽态度的。C. “女孩在山里砍柴,放牛,采山上的野果”属于插叙,对女孩的快乐补充解释,使内容更充实。D. 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价值的终极关怀

25、。5. 小说以“快乐”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6. 小说标题“被风吹走的快乐”有什么含义?结尾“女孩醒了后明白,快乐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了”,请结合全文内容及你的人生体验,给这个女孩提些建议。参考答案:4. B 5. (1)“快乐”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2)使女孩这一人物的形象更突出,写出了她由一个贫穷却快乐的人变成了一个嫌弃贫穷而不快乐的人。(3)女孩的快乐与后来的不快乐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揭示小说主题:快乐是心灵的纯真。 6. (1)含义:“风”表面义指冷醒女孩的寒风,吹走了她梦中的快乐,象征义指拜金主义之风或享乐主义之风(物欲之

26、风)让女孩失去了简单的快乐。(2)女孩应该坚守本真,不过度追求金钱,保持简单的快乐。4.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作者对他是持批判、嘲讽态度的”错误。5.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以快乐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小说的情节构思。作答时可以从情节线索、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文章的标题是“被风吹走的快乐”,小说以女孩的“快乐”为线索贯穿全文,由快乐到不快乐,推动情节的发展,也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文章通过写女孩由一个贫穷却快乐的人变成了

27、一个嫌弃贫穷而不快乐的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另外,女孩先前的快乐与后来的不快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快乐是心灵的纯真,而非金钱的追求。6.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标题被风吹走的快乐有什么含义”,并要求结合全文内容及自己的人生体验,给这个女孩提些建议。这是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以及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解答小说标题的含义,一般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浅层含义,二是深层含义。浅层含义往往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而深层含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小说标题“被风吹走的快乐”中“风”表层含义是“一阵寒风吹来,把女孩冷醒了”,深层含义则要挖掘它的象征意义,它象征拜金主义之风或享乐

28、主义之风。小说结尾“女孩醒了后明白,快乐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了”,这表明女孩已经知道快乐的根源了,同时也明白自己不快乐的原因了,但她自己已经深陷其中,那种简单而纯真的快乐已经远离她了。对此,我们可以结合全文内容及自己的人生体验,从正面给这个女孩提一些建议即可。点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而探究题是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

29、己观点的论据。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必须有理有据,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

30、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

31、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 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C. 深乖昔旨乖:违背。 D. 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1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

32、组是( )(2分) 以惠政闻 大亮密表曰 必通宵假 我便通夜安卧 而居处卑陋 哭之甚恸A. B. C. D.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

33、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参考答案:12.B 13.B 14.C 15、(共10分)(1)(5分)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作低贱的奴隶呢!(关键词:衣冠、破亡、亦、“以为”每译对一处1分,语意完整1分)(2)(5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关键词:诸、持、推、遗每译对一处1分,语意完

34、整1分)5.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齐宣王认为如果不攻取燕国会违背天意。 B、孟子认为要不要攻打燕国要看齐国的百姓乐意不乐意。 C、孟子认为燕国的百姓欢迎你大王

35、的军队是为了摆脱水深火热的日子。 D、孟子肯定周武王能够为百姓的利益平定天下。 (2)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3分)_参考答案: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周顗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 ,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能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恭显任,名

36、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顗宽裕友,弟嵩尝酒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蜡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未更事。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

37、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顗,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或劝其避敦,劝顗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骂贼不祈速杀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遇害,时年五十四。 (编自晋书 列传第三十九)【注】 顗:(y)多用于人名。 乐广:晋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

38、”。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顷雅道陵迟 陵迟:衰落。 B. 复坐门生斫伤人 坐:因犯罪。 C. 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方:比拟。 D. 何乃横得重名 横:强行5. 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被收/经太庙,/大言骂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B.而被收/经太庙/大言骂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C.而被收/经太庙/大言骂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D.而被收/经太庙,/大言骂贼不绝/祈速杀敦语

39、未终/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顗在当时以雅望获海内盛名。文中贲嵩和庾亮的话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贲嵩认为周顗能够使国家风气清正。B. 文中周顗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反映了周顗虽身处官场但不敢于直言的性格。C. 周顗奉诏去见王敦时,王敦认为周顗辜负了自己,这主要是因为王敦举兵犯上时,周顗曾亲自率军与他对抗。D. 王敦构逆,周顗审时度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周顗被捕后,在经过太庙时,痛骂奸逆,触怒王敦,招来杀神之祸。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40、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参考答案: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在证监会耳提面命,三令五申后,各大金融机构正在启动筛査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以及贷前严格审查,严防资金违规购房或流入股市。由钟少雄执导,郭富城、赵丽颖等主演的谍战大战密战目前正在全国热映,密战剧情紧张,扣人心弦,影迷盛赞其“又帅又燃”。阿里巴巴“双十一”成交额最终定格在1682亿元,京东则以1271亿元成交额如影随形,两大电商巨头耀眼光芒,佐证了中国消费者的“慷慨大方”。他在业界被

41、称为“教父”,他以管窥蠡测的判断力,引领企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新能源汽车的激烈竞争成就了比亚迪品牌的传奇。即便是个别老师的极端行为,众目睽睽之下,是管理者从未发现,还是熟视无睹?这个具有相应的早教资质的机构,是否在监管者的视野之内?主持人认为,如今大陆崛起全世界有目共睹,台湾近在咫尺却这么不了解,有点儿令人惊讶。这说明大陆和台湾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A. B. C. D.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耳提面命: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此处对象错误。扣人心 弦:形容诗文

42、、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使用正确。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形容两个人常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管窥蠡 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陋。此处褒贬失当。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此处使用正确。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此处使用正确。8. 仿照下列示例,以“风”为喻体,写两个本体不同,意思不同的比喻句。(可以不仿示例句式)(8分)示例:酒友情如酒,时间愈长久,香味愈醇厚。春雨如酒,倍受干旱的人只要闻一闻雨声,心就醉了。造句:风 参考答案:示例:快乐如风,它用舌头舔舔你,所有的忧伤都化为幸福。 幻想如风,它以优雅的姿态触摸你,所有的惊喜

43、都扩散在这温暖的憧憬里。9. 下面是一则招聘启事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招聘启事敝校因教学需要,现面向全国招聘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美术、书法专职教师四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持有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教学经验当然更好。年薪不低于12万元左右(不含“五险一金”)。有想法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2345189com。腾飞中学2018年8月10日参考答案:将“敝校”改为“本校” 将“四名”改为“各(共)四名” 将“当然更好”改为“更佳” 将“不低于 12 万元左右”改为“不低于 12 万元”或“12 万元左右” 将“有想法的”改为“有意者”【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44、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敝校因教学需要”中“敝校”不当,“敝”是谦辞,一般在向外人谈起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使用,但此处是招聘启事,应改为“本校”。“现面向全国招聘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美术、书法专职教师四名”中“四名”表意不明,是一共四名,还是每个专业四名,不明确。“有2年以上教学经验当然更好”中“当然更好”过于口语化,语体色彩不合,可改为“更佳”。

45、“不低于12万元左右”不合逻辑,“不低于”和“左右”矛盾,可去掉其一。“有想法的”不当,语体不合,可以改为“有意者”。【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

46、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诚然,快餐式综艺可以给高压下的人们带来短暂的欢愉,但随着一些节目被机械化地复制、模仿,观众自然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时候,一些_的文化综艺“爆款”陆续出现,它们不仅释放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文化需求,也缓和了大众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展示“陌生化视角”与打破人们对小众事物的“刻板印象”,是文化综艺带给大众惊喜和震撼的因素之一。节目以诗词、声音、书信、文物、美声等小众视角为主要内容,巧妙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参与节目的嘉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