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烟厂子弟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9500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烟厂子弟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烟厂子弟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烟厂子弟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烟厂子弟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烟厂子弟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烟厂子弟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明清时期,土地交易颇为频繁。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通过个人道德修为、社会关系制约、国家法律规范三重保障,明清土地契约得以顺利履行。明清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多重性结构变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产生实质性分离,由此出现了买卖、典当、质押等多种类型的土地契约文书。这些土地契约虽然因为土地转移权属类型、乡间俗例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是为了双方快速便捷交易,明清时期已形成类似标准化的“格式合同”。这种契约几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例如

2、,“明万历三十九年浙江会稽县叶汝兰与祁某某的绝卖契”,出卖人叶汝兰享有订立契约当日收到地价银180两的权利,同时应保证自己拥有出卖的两段山地的所有权;买受人祁某某则应向叶某交付价银,按照“推头通例”交纳契税完成过户后,即拥有该土地的所有权。契约文书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规范,对这一时期土地权属流转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契约的顺利履行首先有赖于当事人的自觉自愿,取决于当事人是否重信守诺,是否能做到自我的道德约束。但实际契约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为各种缘由而中断或者撕毁契约,从而导致纠纷、争诉等。这就需要外部力量对双方进行监督,以协助契约的顺利履行。几乎所有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都有“中人”“中保

3、人”等。中人扮演了中介、担保人、调解人、证人等多种角色。中人要保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没有争议,要参与土地定价、土地贫瘠与否、土地大小等交易过程中实质性问题的讨论和鉴别。有些中人在促成交易方面颇有经验,他们会将也许并不太熟悉的交易双方约在一起“三面言议”,凭借自身的威望或者智识,说服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签订契约。一旦契约出现纠纷或者争诉,中人有责任进行调解。中人凭借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威望,以及对交易双方实际情况的熟悉,会督促双方履行相关义务,或者适时进行调停、斡旋、说合,尽力解决双方争端化解纠纷。如果调解无果,纠纷最终走向诉讼程序。作为保障社会规范正常运行的最后措施,法律会适时介入各种契约纠纷。双方合

4、意达成的契约文书称为白契,也称为私契。经政府登记入册认可的契约文书则为红契,也称官契。通常红契附有由承宣布政使司统一印制的官府收取契税的证明契尾。契约经过交契税盖官印后,买受人即可持往过户,过户后,产权转入买受人名下,买受人同时承担相关赋税。明律户律田律规定:凡典买田宅,“不过割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每五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没有交过契税的白契和已经交过契税的红契长期并存。清代乾隆年间,土地交易频繁,脱逃赋税现象严重。因此,清政府开始严厉打击白契,大力推广红契。清户部则例规定:“凡民间置买田宅,于立契之后,限一年内呈明纳税,倘有逾限不报者,照例究追。”按照大明律和大清律例的规定,卖

5、方违背诚信原则,重复典卖土地,中人若知情,则与卖地者同罪。明清加大了打击契约履行中的违法行为的力度,确保了民间土地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赋税征收、人口变迁等重要问题。明清时期在充分考虑社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先尊重土地交易当事人的意愿,同时辅之以熟人社会网络关系制约,更有国家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尽可能保障土地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从而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摘编自姬元贞明清履行土地契约的三重保障,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清时期,在履行一份土地契约时,个人道德修为、社会关系制约、国家法律规范三者缺一不可。B. 明

6、清时期出现了买卖、典当等多种土地契约,这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多重性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C. 明清时期,契约出现纠纷,中人应从中进行调解,以尽力解决争端。中人也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D. 明清土地买卖中的私契由双方合意达成,未交契税;而官契则经政府登记认可并已向官府缴纳契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总观点,再分别从当事人自觉履约、中人监督协助履约、国家法律规范强制履约三个层面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总结。B. 文章指出明清土地契约文书已较完备,形成了类似标准化的“格式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并举明代绝卖契佐证。C. 文章分析了明清

7、土地契约文书中常有“中人”的原因,阐述了“中人”的具体职责和作用,阐明了土地交易时“中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 文章列举了明清土地交易时不过割、脱逃赋税、不守诚信重复典卖土地等违法现象的处罚措施,说明国家法律制度在三重保障中最为重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明清的土地契约几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因此,契约中应写明了交易双方姓名、标的物价格等内容。B. 明清时期的土地交易中一旦出现纠纷最终走向诉讼程序的情形,则意味着当事双方的个人道德修为不好。C.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的“中人”与交易双方均为熟人,扮演中介、担保人、证人等角色,和今天的房产中介相同。D. 在当今的

8、土地流转和房地产交易过程中,我们只有借鉴明清的经验,才能保证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参考答案:1. A 2. D 3. A【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三重保障缺一不可”错误,只有个人道德修为不足以化解土地交易中的纠纷时才需要后两者之一或全部来参与解决问题。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说明国家法律制度在三重保障

9、中最为重要”错误,文章并未指出法律制度在履行土地契约的三重保障中最重要。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则意味着当事双方的个人道德修为不好”为主观臆断且太武断。C项,“和今天的房产中介相同”错误,“中人”和今天的房产中介不完全相同。D项,“我们只有借鉴明清的经验,才能保证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错,条件关系错误,文中只是介绍明清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只有借鉴明清经验”。故选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

10、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2分)窗钱钟书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

11、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

12、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

13、,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

14、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

15、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节选,有改动)15下面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窗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通过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窗,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B.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具有启人心智的作用。C.第段作者从“春天”入笔,通过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自然引出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的独特感悟,突出了窗的作用。

16、D.第段“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意在说明我们通过别人眼可以观察别人的心理,别人通过我们的眼也可以观察我们的心理。E.文章的结尾“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一句,既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又总结了全文,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16作者围绕“窗”抒发了哪些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请根据段内容,分条概括。(6分)17.结合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1)第段引用有关陶渊明的材料有什么作用?(3分)(2)怎样理解第段“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这句话的含义?(3分)18.请结合

17、本文及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谈谈你对钱钟书文章风格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钱钟书谈中国诗)钱氏以最经济曼妙的文字,凝

18、聚长年累月的心得,将浩浩如长江大河的古籍经典,点化评析,萃于一编,正是量体裁衣、称身惬意的形式,更便于流传久远,嘉惠后人。 (邹文海名家评说钱钟书)参考答案:15.C、E (C.第一段没有“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E.“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无中生有)16.窗子打通了人与大自然的隔膜;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窗子算得上奢侈品;窗是天的进出口,是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6分,一点1分,答对6点满分)。17.(1)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形象地说明屋里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的道理(1分);自

19、然引出下文“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的论断(1分)。(2)突出了窗的功能(作用)(1分),说明人不能只追求现实的“热闹(1分)”,有时还需要清静(1分)。或:突出了窗的作用的两面性(1分),既可以带给人方便(1分),也可能带给人烦扰(1分)。18.示例:钱钟书文章言简而义丰。在窗中,把窗比作“房屋的眼睛”,把眼睛比作“灵魂的窗户”,据此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赋予了“窗”丰富的意蕴,语言简明而含义丰富;如谈中国诗,引百喻经愚人造楼的故事,扼要而形象地说明“中国诗没有坚实的基础”这一深刻的道理;正如邹文海所评价的“钱氏以最经济曼妙的文字,凝聚长年累月的心得”。(能恰当指出钱钟书的散文风格,1

20、分;能联系本文及两则材料合理评析,3分;阐述有说服力,2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美贸易战的喧嚣尚未远去,美方封杀中兴的禁令悄然而至。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这一禁令为期长达7年,理由是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英国也于近日发出新的建议,警告电信行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美英的双重打击也许会令这家民族品牌企业面临破产。4月17日,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4月19日,商务部再次强硬表态:“希望美方不要

21、自作聪明,否则只会自食其果。也希望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的决心,如果美方坚持通过单边主义的保护政策,不惜伤害中美两国企业利益,企图遏制中国发展,迫使中国作出让步,那是打错算盘,中方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心和信心不会有丝毫动摇,我们会进行坚决的斗争。”此外,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美方行为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赤裸裸的经济霸权。“如果美方任性妄为,继续逆潮流而动,我们必将严阵以待,毅然亮剑,打赢这场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保卫战。”(新浪新闻,有删改)材料二:中兴作为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却因美国的一纸禁令,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这背后折射的是中国集成电路(IC)行业的问题:中国有

22、着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主流产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基础能力上的欠缺,强烈依赖第三方的先进IP核、先进工艺和外包设计服务,最终行业将受制于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当前中国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低,在计算机、移动通信终端等领域的芯片国产占有率几近为零。正是这样过于依赖进口核心芯片的局面,一旦面对美国的制裁,国内IC行业“说不”的底气也显得十分不足。毕竟,国产芯片一日不能替代,这样的局面一日没有改变,IC产业的发展始终受限于美国。应当时刻铭记,我们在向美国掣肘说不的同时,也要警惕此类暗示性的主张若要站在世界领先水平,就必须大量投入研发。这句话在当前的舆论环

23、境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普及,几乎成为常识。但是,一切还需从长计议,一切进步都还需积淀;换句话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步子不能乱,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不能破。(财经网,有删改)材料三:“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道出了亿万国人的心声。“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这是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宣言,也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铿锵誓言。加速突破核心技术,必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全力打好创新攻坚战,奋力闯出一片新天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实现核心

24、技术突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目前我国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以芯片行业为例,近年来我国不断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明显“代差”。迎头赶上甚至弯道超车,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等不得,也急不得,需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培育创新生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直到实现最终目标。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还要找准重心,牢牢牵住科研攻关的“牛鼻子”。创新的千军万马,向哪里进军?要把方向搞清楚,把重点搞明白,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如,在信息领域,就应聚焦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

25、用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强筋壮骨。“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突破核心技术,也意味着开放创新,既跟高手过招,也与各方合作共赢,善于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新华网 辛识平:加速打造“中国芯”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美方以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为理由封杀中兴,这是对国际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发展之路的肆意破坏。B. 面对美方的封杀令,中方指出其目的是企图遏制中国发展,迫使中国作出让步,中方表示将采取措施,严阵以待,维护合法权益。C. 以中兴为代表的国内IC行业,面对制裁明显底气不足,折射

26、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主流产品少而且低端。D.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庞大,但却因基础能力欠缺,强烈依赖第三方的先进IP核等问题受制于人,想要改变现状,还需从长计议。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美国对中兴的制裁,不仅会对中国民族企业造成重大打击,而且还会伤及美国企业的利益,是一种逆流而动的行为。B. 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但当前中国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低,在计算机、移动通信终端等领域的芯片国产占有率几乎为零。C. “若要站在世界领先水平,就必须大量投入研发”这种舆论认识是不理性的,可能会打乱2025年中国迈入制造强国的步子。D. 近年来

27、,我国芯片行业虽不断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代差”明显。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就一定能实现最终目标。9. 为了“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我们应该怎样做?请根据材料加以概括。参考答案:7. C 8. D 9. 必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要有恒心,遵循科技发展规律;要找准重心,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开放创新,善用全球创新资源。【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折射的问题不是“产品少且低端”,而是 “主流产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故选C。【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

28、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就一定能实现最终目标”说法太绝对。故选D。【9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怎样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注意根据材料三的重点句子“加速突破核心技术,必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创新等不得,也急不得,需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培育创新生态”“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还要找准重心”“与各方合作共赢,善于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

29、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8.C 9.C 10B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客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

30、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纛,擒其渠副。贼势渐衰。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瞅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

31、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巳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

32、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裹:携带B赋四诗旌其功 旌:表扬C良玉图全蜀形势 图:谋划D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 多:称赞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 ) (3分)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良玉邀之马家

33、寨,暂首六百,追败之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扶陈士奇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和嘉奖。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

34、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3分)(2)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3分)(3)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4分)参考答案:4、C 图:绘图5、D 与胆智无关 主要彰显了大义、“严峻”6、C、“均被拒绝”误7、(1)邵捷春让他巡察各军营,陆逊之看到秦良玉军队严整,心中感到奇异。(2)邵捷春看到杨嗣昌与自己不合,官仓中有没有现粮,谢绝了她的计策没有采纳。(3)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承受国家恩典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敢拿余生事奉逆贼呢

35、!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实词:按,巡查;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虚词:使,让。实词:左,不合;见,通假字,通“现”,现成;谢,谢绝。实词:孱,孱弱;事,侍奉。虚词:以,凭借;其,怎能,哪能。【参考译文】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

36、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索要功劳。后来,马千乘被地方刁民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崇祯皇帝为他颁发褒奖的诏书,在紫禁城平台召见她,赏赐她彩币羊酒,并写了四首诗来表彰她的功绩。当时恰逢四城收复,皇上就让秦良玉回川。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到了就撤围了。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

37、。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夺下罗汝才军中大旗,活捉了他的副首领。至此贼军的势力逐渐衰微。赞评说:秦良玉只是一个乡村女人,却能够率领士兵,自带军粮,辗转战斗,她纾解国难、奔赴道义的精神值得赞扬。那些手握军权的将军大人们,却临阵观望,畏缩不前,跟秦良玉相比,能不感到羞愧吗!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中彦,字才甫。少以父任仕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从下熙、河、阶、成州,授彰武军承宣使。王师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师还,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皇统初,为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

38、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正隆,营汴京新宫,中彦采运关中材木。青峰山巨木最多,而高深阻绝。中彦使构崖架壑,起长桥十数里,以车运木,若行平地,连通汴梁。明年,作河上浮梁。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彦手制小舟才数寸许,不假胶漆而首尾自相钩带,诸匠无不骇服,其智巧如此。浮梁巨舰毕功,中彦召役夫数十人,治地势顺下倾泻于河,取新秫秸密布于地,复以大木限其旁,凌晨督众乘霜滑曳之,殊不劳力而致诸水。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

39、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七)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B.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

40、论如法/C.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D.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人幼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 招抚使,是宋代官名,战时临时设立的掌管军政的官职,战后即废除。C. 西羌是羌族别支,战国时兴盛,旧在陕西四川塞外。羌族各部相攻杀掠夺,战祸频仍。D. 郊恩,皇帝因到郊外祭祀天地,礼成之后,对皇室、臣民所加的恩泽。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41、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中彦少年得志,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跟从睿宗攻下熙、河、阶、成州,被任命为彰武军承宣使;任秦凤经略使时,迁移治所,修筑营垒,扼守入川要道。B. 张中彦聪慧过人,善于营建。他让人崖谷架木,于深山中顺利运出大木;他制作的小船模型,让工匠都惊服,并到浮梁购买大船,用巧妙的方法解决其入水的问题。C. 张中彦处事果决,执法严明。他敢于惩治犯法的朝廷宗室,依法惩处盗窃的士兵;刘海作乱平定后,他处死了带头闹事的不法分子的。D. 张中彦善于处理民族关系,深受拥戴。西羌族依仗地势,不服管辖,他亲自约见其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去世后,百姓号泣罢市,立像祭祀。13. 把文中

42、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2)复以大木限其旁,凌晨督众乘霜滑曳之,殊不劳力而致诸水。参考答案:10. A 11. A 12. B 13. (1)梁郁是偏远之地的人,家中贫困没有能上告的人。张中彦尽力为他公平处理,最终将罪人宗渊依法治罪。(2)(他)又用大木头在它的旁边做好拦挡(防船滑脱),在凌晨监督役夫们趁着有霜湿滑拖船,没有怎么费力就把它拉到水里。【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

43、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这段文字是说“过了一年,中彦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当时淮楚地区打仗,当地百姓与戍守的兵卒杂居在一起,诉讼的状纸头绪纷繁,经管的官员都对应该依从还是违背某一方而犹豫不决。张中彦查得戍守的兵卒盗窃的,都依法论罪”,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南京留守”“淮楚”“土民”“戍兵”“讼牒”“所司”“中彦”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杂居”的主语应是“土民与戍兵”,单是“戍兵”,不能称之为“杂居”,故应在“用兵”和“土民”之间断开,排除BD两项;“依违不决”的主语

44、应是“所司”,“所司”意思是“经管的官员”,故应在“纷纭”和“所司”之间断开,排除C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古人幼时取字”错误,应为“古人幼时取名”,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45、“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并到浮梁购买大船”错误,第四段说的是“作河上浮梁”“浮梁巨舰毕功”,意思是“建造黄河上的浮桥”“用来架起浮桥的大船建好”,这两处的“浮梁”都指“浮桥”,选项曲解“浮梁”的意思。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郁远人”是判断句式,“梁郁是偏远之地的人”;“贫”

46、,贫穷,贫困;“无能”,古今异义,没有能够;“赴告者”,前往上告的人;“力”,尽力;“为”,替,“为”后省略代词“之”;“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公正处理;“竟”,最终;“置”,处理,治罪。第二句中,句首补主语“他”;“以”,介词,用;“限”,阻隔,“限其旁”省略介词“于”,即“限于其旁”;“曳”,拖拽;“殊”,很;“劳力”,费力;“致”,拉到;“诸”,兼词,之于。【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

47、、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

48、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