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两次不同ENSO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_万云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922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次不同ENSO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_万云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两次不同ENSO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_万云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两次不同ENSO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_万云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第 卷 第 期:资料同化与天气预报 :引用格式:万云霞,晏红明,金燕,等,两次不同 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大气科学学报,():,():.()两次不同 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万云霞,晏红明,金燕,任菊章,黎文懋 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 昆明;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联系人,:收稿,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摘要 年初和 年初分别经历了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 和 事件,在不同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背景下,云南均发生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本文利用大气环流、海表温度、云南 个观测站逐月温度等资料,通过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不同 背景下

2、极端冷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年初和 年初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在 月表现更明显。)不同 背景下,月大气环流和云南气温变化差异较大。()年西伯利亚高压加强(减弱),位势高度场北(西)高南(东)低,西太平洋副高偏弱(强),菲律宾异常(反)气旋西北侧异常北(南)风加强,东亚冬季风偏强(弱),云南东部气温偏低(高)。)年和 年的东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均有响应,同时 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作用激发的菲律宾气旋西部偏北气流对东亚冬季风的加强和向南活动有重要影响,而 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对菲律宾地区环流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北极涛动(,)和北极海冰变化对 年 月和 年 月西伯利亚

3、高压的加强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特征,月 负位相变化对 年西伯利亚高压的加强影响较大,而 月北极海冰偏少对 年西伯利亚高压加强的影响显著。关键词 事件;事件;云 南 极 端 冷事件;北极涛动;北极海冰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年初和 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国民经济、交通、电力传输、通信、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云南亦未能幸免,并呈现出强度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晏红明等,)。我国地处著名的东亚季风区,东亚冬季风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主要因子(陈文等,;王会军和范可,),强冬季风常常会带来寒潮、低温、冰冻等灾害(丁一汇,;黄

4、荣辉等,)。事件作为海气相互作用中信号最强的现象,对东亚冬季风和我国冬季气候变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事件的发生将削弱(加强)东亚冬季风(李崇银和穆明权,;王会军和贺圣平,;陈文等,),进而导致东亚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偏低),相应出现暖冬(冷冬)。年初和 年初分别经历了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 和 事件,在两种完全相反的海温背景下,云南大部地区却同样出现了气温偏低现象。以往的研究对这两年极端冷事件发生原因进行了研究(丁一汇等,;高辉等,;晏红明等,;张韧等,;贺圣平等,;施春华等,;武炳义和杨琨,;,;,)。但是,为什么在完全相反海温背景下会发生同样的低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温冷事件?年冷事件

5、中 暖海温的贡献如何?这些问题还不清楚,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比分析了 年初和 年初两次不同 背景下云南气候异常和大气环流的差异,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影响作用,对进一步了解云南低温冷事件形成的可能原因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资料和方法本文所用资料包括:)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 历史事件统计(:)。)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 家 大 气 研 究 中 心(,)再分析资料,网格分辨率为.,物理量包括海平面气压场、高度场、风场等(,)。)年美国 中心 指数、指数(:,:)。)年美国 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网格分辨率为(,;,)。)年云南 个观测站逐月温度、年和 年 月逐日温度资料。)中 心 提 供

6、的 年 海 冰 资 料(:)。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合成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 检验(魏凤英,)。文中冬季指的是当年 月次年 月,多年气候平均为 年的平均。区域(,)平均海平面气压(,)值代表西伯利亚高压强度(龚道溢等,);区域(,)与区域(,)纬向风平均值之差为东亚冬季风指数(朱艳峰,);北极海冰指数为区域(,)平均的海冰密集度,并去除了线性趋势。年和 年冬季云南气温异常特征及热带海温状况.云南气温异常特征从 年 月云南全省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可以看到,在 后期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冬季出现低温现象比较少,月仅、和 年出现气温偏低现象,其中,年和 年 月平均气温比多年气候平均分别

7、偏低.和.,是 年之后气温偏低最明显的两个年份(图)。进一步分析 年和 年 月云南东部(以东的云南区域)逐日气温变化,看到两次冷事件的起始时间基本一致,从 月下旬开始,至 月下旬基本结束,其间除短暂时段气温呈正距平外,其余时段的气温持续偏低,尤其 月气温持续偏低的特征比较明显(图),但在空间分布上却有明显的差异:年 月(图)气温偏低范围较大,除滇西南局部温度稍偏高外,其余地区均偏低;年 月(图)呈现东冷西暖特征,偏冷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但总体而言 年 月和 年 月云南气温呈现整体偏低的特征,全省平均气温距平分别为.和.。.海温状况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对 历史事件的统计,年初和 年初分别经历了中等强

8、度以上的 和 事件,月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的分布完全体现了这两次事件的典型特征(图、):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 年为冷海温,年为暖 海 温。从、年 逐 月.指数的距平变化可知(图),年为中等强度的东部型 年,事件从 年 月持续至 年 月,.的冷海温峰值出现在 年 月,月之后冷海温强度逐渐减弱,但仍维持冷水状态;年为超强东部型 年,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从 年 月持续至 年 月,其间 年 月至 年 月.指数超过.,.的暖海温峰值出现在 年 月。不同 背景下云南气温和大气环流异常的气候特征.云南气温异常特征为进一步探讨 年和 年两种不同 背景下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极端冷事件的影响,首先来看两种不同海温背

9、景下云南气温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 事件监测标准,选取中等及以上强度的 事件进行分析,年期间,冬季 事件有 ,分别是、万云霞,等:两次不同 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图 年 月云南气温距平()、和 年 月云南 以东逐日气温变化()、年()和 年()月温度距平分布(单位:)(),()(),()()(:)、年;事件有 ,分别是、年。上面的分析表明 年和 年云南气温持续偏低的特征在 月较明显,这里主要对 月云南气温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征进行分析。图 为以上 事件和 事件冬季 月云南气温的合成及差值,可以看到不同 背景下云南气温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年(图),滇西、滇西北大部地区气

10、温偏高,其余地区气温偏低,尤其滇中以东以南地区偏低幅度大;年(图),大致表现为东暖西冷的分布。年和 年合成差值场(图)的东西差异特征更加明显,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东部地区,表明 事件对云南东部地区 月温度的影响比较显著,年东部地区气温偏高,年偏低,对滇中及以西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小。以上结论与晏红明等()得出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云南冬季气温的显著相关区位于云南东部较小的范围的结论是一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图 为 月不同位相 背景下合成的高低层大气环流距平场,可以看到两种不同海温背景下高低层大气环流有明显差异,尤其在北太平洋、东亚中低纬度大陆和热带海洋地区。距平场上(图、),年

11、阿留申低压减弱、西伯利亚高压略加强,热带海洋 年印度洋至西太平洋为 负距平,赤道中东太平洋为 正距平;年刚好相反。位势高度距平场(图、)上差异最明 年 月 第 卷 第 期图 年()和 年()月海温距平分布及 和 年逐月.指数距平变化(;单位:)()(),().(:)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印度洋、东亚东部、西亚和欧洲南部地区。年北太平洋为高度正距平,正距平区向西扩展至华北,在东亚东部地区形成负正负的经向波列,西太平洋中低纬度的负距平区有利于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印度洋至欧洲南部为负距平区,负距平中心位于里海北部附近地区;年上述地区的高度距平场变化刚好相反。冬季东亚大槽强弱变化与冷空气活

12、动密切相关,从以上高度距平场变化看到,尽管 年东亚槽活动表现为偏北,但东亚中低纬度地区北高南低的形势明显,有利于冷空气南下,是冬季影响云南冷空气活动的主要形势(晏红明等,);年中高纬度鄂霍次克海至北太平洋为负距平,与 年相比东亚槽位置有所偏南,但东亚中低纬度地区北低南高形势显著,不利于冷空气向南侵入影响低纬度地区。距平风场(图、)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距平风场在赤道太平洋、北太平洋地区、菲律宾、东亚沿岸的差异最大。首先来看热带地区的风场差异,受海温异常的影响,年赤道中西太平洋为异常东风,赤道东印度洋至加里曼丹岛为异常西风,新几内亚为异常东西风的辐合区,菲律宾附近为异常气旋,其西北侧东亚沿岸为

13、异常北风,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强;年热带地区的风场变化与 年刚好相反,菲律宾附近为异常反气旋,其西北侧东亚沿岸为异常南风,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除了热带地区的风场变化的差异,北太平洋地区的风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年为异常反气旋,年为异常气旋,该异常环流南侧的风场异常与赤道太平洋地区的风场异常是密切联系的。综上所述,不同 事件对 月高低层大气环流和云南气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影响最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和低纬度的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通过了置信度为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高层 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度异常、低层 北太平洋地区和菲律宾地区的环流万云霞,等:两次不同 背

14、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图 年()和 年()云南 月气温距平合成场及差值场(,年减去 年,阴影区为通过信度为.和.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区域;单位:)()(),()().(:)异常,这些地区的环流异常与冷空气的活动有密切联系。例如:年 中低纬度高度负异常有利于东亚地区形成北高南低的高度场配置,并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减弱,菲律宾异常气旋西北侧偏北气流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向南活动,而东北太平洋地区的异常反气旋会通过齿轮耦合的作用影响阿留申低压的活动;年上述地区的大气环流变化刚好相反,不利于冷空气的向南活动影响云南。以上分析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不同的海温变化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冷空气的活动和

15、云南冬季的气温变化。那么作为不同 背景的典型 年 年和典型 年 年,在低纬高原地区却都出现了相同的极端低温事件,那这两年的大气环流有怎样的异常变化呢?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作用如何?下面将进行分析。影响 年和 年冷事件的关键因子.两次冷事件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首先分析 年和 年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再对比分析这两年的大气环流异常与 年和 年合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场的差异特征,进而考察这两个典型年份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影响作用,以及 年和 年冷事件发生的关键影响因子。由图 看到,年云南极端冷事件自 月 日开始,年自 月 日开始。为突出气候异常的阶段性特征,本部分采用逐日资料进行分析。年低温时段为 月 日至

16、 月 日;年低温时段为 月 日至 月 日,月 至 日气温偏高,研究时剔除。由图 可以看出,年和 年冷事件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分布明显不同。距平场(图 年 月 第 卷 第 期图 月 年(、)和 年(、)距平(、;单位:)、位势高度距平(、;单位:,打点区域为通过信度为.显著性水平检验)、风距平(、,单位:,阴影区为经向风超过.信度的显著性检验区域,红色箭头为风矢量通过.信度的显著性检验)合成场 (,)(:),(,)(:,.),(,)(:,.,.)(,)(,)、)上,年和 年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均较常年偏强;热带海洋上的差异较大,年赤道印度洋中东部西太平洋地区为负距平,中东太平洋为正距平,而 年赤

17、道印度洋太平洋均为正距平。位势高度距平场上,年和 年东亚大槽均加深加强,但 年东亚槽的位置明显偏东,贝加尔湖至蒙古为正距平,青藏高原至东南亚为高度负距平,东亚中低纬度地区北高南低形势非常明显(图);年欧亚中高纬度地区表现为负正负的异常经向波列,青藏高原为正高度距平,东亚东部负高度距平显著,非常有利于东亚大槽加深(图)。从 年和 年两个典型年高度距平场变化看到,东亚地区 年为北高南低形势,年为西高东低形势,与 ()研究指出的两种引起低温事件的偶极子型非常相似,和 ()提出的北极涛动偶极型也非常类似。风场上,年低纬度赤道中西太平洋为异常东风,赤道东印度洋至加里曼丹岛为异常西风,菲律宾群岛为异常东西

18、风的辐合区,菲律宾附近为异常气旋;中高纬度地区在东北太平洋、亚洲大陆为异常反气旋(图)。年低纬度赤道西太平洋为异常东风,中南半岛北部和西太平洋为异常反气旋;中高纬度东北太平洋和华北分别为异常气旋(图)。可以看到 年和 年东亚东部均为异常偏北气流,该异常偏北气流与亚洲大陆高压、菲律宾异常气旋、中南半岛异常反气旋的活动有关。东亚地区冷空气的爆发一般都对应一定的环流型,如加深的东亚大槽、加强的西伯利亚高压、东亚万云霞,等:两次不同 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图 年和 年低温时段 距平场(、,单位:)、位势高度距平场(、,单位:)、风场距平(、,单位:)(,)(:),(,)(:),(,)(:)

19、(,)(,)东部盛行的偏北气流等。从以上分析看到 年和 年的环流变化虽然有差异,但均表现出了东亚东部盛行偏北气流、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冬季风偏强的异常特征。进一步分析 年和 年月东亚冬季风指数(朱艳峰,)和西伯利亚强度指数(龚道溢等,)的变化(图略),同样表明了东亚冬季风强度、西伯利亚高压持续偏强的特征。由于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作为影响年际气候异常最强的海洋信号,在这两次极端冷事件中,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两次冷事件中海温的作用对比图、可以看到,年高低层大气环流变化与 背景下的环流变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首先对比 场的变化(图、),年热带印度洋中东部至西太平洋地区的负距平、中东太

20、平洋地区的正距平变化(图)与 背景下热带海洋上 变化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区域(图)极为相似。同样地,高度的变化在东北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也非常类似(图、),年东北太平洋为高度正距平,青藏高原、东南亚、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为负高度距平,使得东亚东部地区北高南低的特征更加显著(图),这些环流变化的异常特征正是 背景下大气环流变化显著的特征(图)。低层 环流变化的相似特征更加明显,年东北太平洋地区的异常反气旋和菲律宾地区的异常气旋活动(图)均表现出了非常相似的 背景下的环流异常特征(图),尤其 年菲律宾异常气旋的活动对东亚冷空气的向南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并有利于加强东亚冬季风;赤道印

21、度洋和太平洋的环流异常也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可以认为 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异常的作用对该年冬季风的加强及向南活动有重要影响。年中低纬度地区高低层大气环流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 背景下海温影响的作用。场上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正距平、青藏高原上的 正距平(图),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高度正距平、东北太平洋上的负高度距平(图)均与 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征相似(图、)。年低层 上东北太平洋地区的异常气旋(图)也与 背景下环流异常特征(图)相似。但值得关注的是东南亚地区的环流变化差异较大,从图 看到菲律宾地区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图 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反而是在中南半岛北

22、部地区出现一个显著的异常反气旋,该异常反气旋东侧的异常偏北气流对冷空气的加强和向南活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与菲律宾地区异常反气旋环流的作用完全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于 年中南半岛北部地区异常反气旋的形成,不管是因为菲律宾异常反气旋的西移还是因为其他因子影响的作用,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的。年中南半岛北部异常气旋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年和 年的大气环流异常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均有响应,但 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的作用激发的菲律宾气旋对东亚冬季风的加强和向南活动有重要影响,这与何溪澄等()、高辉等()、晏红明等()和袁媛等()的研究结论

23、是一致的;而 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对菲律宾地区环流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影响两次冷事件的其他因子极端冷事件的发生和冷空气的强弱变化关系密切,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最终都可追溯到北极地区。很多工作研究了 年和 年冬季冷事件发生的原因,表明冷事件与西伯利亚高压、阻塞形势、东亚大槽、西太平洋副高、中高纬偶极型高度异常等密切联系(丁一汇等,;高辉等,;顾雷等,;彭艳等,;吴俊杰等,;胡钰玲等,;,;,)。作为冬季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尺度最大、最重要的模态,作为北极大气与海洋能量的交换介质,和北极海冰的变化对两次极端冷事件的发生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之前的一些工作就指出了、海温和积雪异常变化与 年冷事

24、件有关(吴俊杰等,;武炳义和杨琨,;,)。下面进一步对两次冷事件中 和北极海冰的变化进行分析。.的影响 对我国气候具有显著的影响,处于正(负)位相时,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冬季风偏(强),东亚大槽偏弱(强)(胡秀玲和刘宣飞,;杨辉和李崇银,;陈文等,)。本文前面的分析表明,年 月和 年 月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槽偏强,但是 年和 年 指数的变化却是不同的,整体而言 年 月 指数为正值,年 月为负值,处于不同的位相,似乎 年 的影响比较大,而 年 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分析逐日 指数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的变化发现,在两次典型的冷事件期间,的变化对西伯利亚高压均有一定的影响。尽管 年 月 指数整体为正,但

25、从逐日的变化来看,但 的正负波动也比较明显,月上旬末至中旬初的 指数为负,其余时段为正;年 月西伯利亚高压指数显著偏强,除 月 日及月末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偏低外,其余时段均高于多年气候平均值(图)。年 月逐日 指数与西伯利亚高压的相关高达.,通过置信度为 置信度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在日尺度上,正 位相,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反之则偏弱。年 月逐日 的变化同样也呈现出明显的正负波动,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和 月下旬 为负位相,其余时段为正位相;西伯利亚高压除在 月上旬后期偏弱外,其余时段均高于多年气候平均值,表现为偏强。年 月逐日 指数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的相关仅为.,通过 置信度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在一定程

26、度上也表明了 变化对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海冰的影响相关研究(武炳义等,;武炳义和杨琨,;武炳义,)表明,月北极地区的海冰变化与后期冬季西伯利亚高压有密切关系,西伯利亚边缘地区海冰偏少有利于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其相应对 年极端冷事件的分析也指出北极海冰减少是导致 年初西伯利亚高压加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武炳义,)。由于海冰对气候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也存在显著的季节影响差异,这里我们分析了前期 月北极海冰(,)变化与后期冬季 月西伯利亚高压的关系,发现二者的相关并不明显,相关仅.,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进一步分析 月次年 月逐月北极海冰变化与万云霞,等:两次不同 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图 标准

27、化的 年()和 年()月逐日 指数(蓝色线)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橙色线)()()()()冬季月西伯利亚高压的相关,发现同期 月二者的相关高达.,通过置信度为 的显著性检验(图)。但对比 年和 年 月北极海冰变化与西伯利亚高压的对应关系,发现 年 月北极海冰略偏多和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年 月北极海冰偏少和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表明了 年北极海冰变化对西伯利亚高压的重要影响,其结论和武炳义()的分析基本是一致的;但 年北极海冰变化对西伯利亚高压加强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结论和讨论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年初和 年初云南发生的极端冷事件,主要出现在 月下旬至 月,其中在 月表现更明显

28、。)不同位相 背景下,月大气环流和云南气温变化差异显著。年西伯利亚高压加图 年 月去除线性趋势后的北极海冰指数距平(柱形)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距平(曲线,单位:)的变化 ()(,:)强,东亚位势高度场北高南低,菲律宾为异常气旋,东亚冬季风偏强,云南东部气温偏低,年大气环流变化与 年大致相反,东亚地区位势高度为西高东低的纬向环流型。年 月 第 卷 第 期)分别对比 年和 年大气环流异常与不同 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发现 年和 年的东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均有响应,但 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作用激发的菲律宾气旋对东亚冬季风的加强和向南活动有重要影响;而 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

29、对菲律宾地区环流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和北极海冰变化对 年 月和 年 月西伯利亚高压的加强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特征。月 变化对 年西伯利亚高压的加强影响较大,而 月北极海冰偏少对 年西伯利亚高压加强的影响显著。本文工作初步揭示了 年和 年不同 背景下两次极端冷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到引起这两次事件的原因非常复杂,背景并不一定是主要原因,但这并不是说海温的作用不大,顾雷等()就认为,年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温升高是 年 月冰冻雨雪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研究仅关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影响,其他区域比如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协同变化的影响的作用还不清楚。造成这两次极端冷事件的主要系统如西伯利亚高压、东

30、亚大槽异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陈海山等,;,;胡秀玲等,;杨辉和李崇银,;武炳义等,;陈文等,;李栋梁和蓝柳茹,),有可能是大气环流对外强迫的非线性响应造成的。前人的研究认为雪盖、北极增暖和北大西洋海温也可能是引起这两次极端冷事件的原因(吴俊杰,;武炳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讨论了、和海冰的作用,没有讨论其他因子的影响,对不同因子之间协同影响的作用也不清楚,值得进一步研究。在导致 年和 年 月极端冷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中,本文对阻塞形势和低层强劲的西北气流的影响因素讨论较少,另外,对 年日本东南海域的反气旋环流东南移,中南半岛北部异常反气旋形成的原因等也没有进行讨论,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

31、题。参考文献()陈海山,孙照渤,闵锦忠,欧亚大陆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及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陈文,兰晓青,王林,等,和北极涛动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综合影响科学通报,():,():.()丁一汇,东亚冬季风的统计研究热带气象学报,():,():()丁一汇,王遵娅,宋亚芳,等,中国南方 年 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气象学报,():,():(),():.高辉,陈丽娟,贾小龙,等,.年 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成因分析气象,():,:,():()龚道溢,朱锦红,王绍武,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高原气象,():,():.

32、:.()顾雷,魏科,黄荣辉,.年 月我国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东亚季风系统异常的关系气候与环境研究,():,():.()贺圣平,王会军,徐鑫萍,等,.冬季北极世纪之暖与超级厄尔尼诺对东亚气候异常的影响大气科学学报,():,():()何溪澄,丁一汇,何金海,东亚冬季风对 事件的响应特征大气科学,():,():.:.()胡秀玲,刘宣飞,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万云霞,等:两次不同 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 ,():()胡钰玲,赵中军,康彩燕,等,中国南方 年与 年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冰川冻土,():,():()黄荣辉,顾雷,陈际龙,等

33、,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大气科学,():,():.:.(),():.,():.():.;李崇银,穆明权,东亚冬季风暖池状况 循环的关系科学通报,():,():.:.()李栋梁,蓝柳茹,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与北大西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大气科学学报,():,():.(),():.彭艳,王钊,刘安麟,等,.年 月中国南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异常探讨大气科学学报,():,():()施春华,蔡雯昳,金鑫,强厄尔尼诺事件下 年 月中国南方超级寒潮的动力学机制:瞬变波对大气长波异常的调制大气科学学报,():,:,():(),():.王会军,贺圣平,和东亚冬季风之

34、关系在 世纪 年代中期之后的减弱科学通报,():,和东亚冬季风之关系在 世纪 年代中期之后的减弱 ,():()王会军,范可,东亚季风近几十年来的主要变化特征大气科学,():,():(),:,():.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北京:气象出版社 ,:(),():武炳义,.年 月、年 月东亚两次极端严寒事件及其与北极增暖的可能联系大气科学学报,():,():()武炳义,杨琨,从 和 年冬季大气环流异常看北极海冰以及前期夏季北极大气环流异常的作用气象学报,():,():()武炳义,苏京志,张人禾,秋冬季北极海冰对冬季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科学通报,():,():.()吴俊杰,袁卓建,段炼,等,前

35、秋雪盖和海温异常对 年 月南方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热带气象学报,():,():()晏红明,王灵,朱勇,等,.年初云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候成因分析高原气象,():,():.()年 月 第 卷 第 期杨辉,李崇银,冬季北极涛动的影响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袁媛,申乐琳,晏红明,年代际尺度的拉尼娜事件对中国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张韧,洪梅,刘科峰,等,.年冬季雨雪冰冻灾害的副热带高压环流背景与变异特征大气科学学报,():,():()朱艳峰,一个适用于描述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气象学报,():,():(),;,;,(),(),:),(),(),()()(),()(),(),(),)(),;:.(责任编辑:袁东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