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金卫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最好的顾客【法国】亨?特罗亚厄泰尔普夫妇的花圈铺子恰好设在一个市民公墓的附近。店铺外陈列着三五个花圈,暗紫色的飘带在风中飘荡着,店铺内的各种花圈摆放得错落有致,在昏黄的灯光下静默不语。一天傍晚,快关店门的时候,厄泰尔普太太正在忙着结账,突然进来一个陌生人。他很瘦,看上去有七十来岁,显得很忧虑,一只手按住胸口,显出痛苦的表情,双目直勾勾的,撅着嘴唇,像个真正要买东西的顾客。厄泰尔普太太温和地招呼客人:“花圈都在这儿,您要多大价钱的?您同那位仙逝的人之间的关系?”一听这话,陌生的顾客变了相,他深深吸
2、了一口气,低声说:“亲戚关系。”“是男的,还是女的?”“男的。”“他是您的什么人?”顾客拉长了脸,盯着厄泰尔普太太的前额,那眼神好像是喷射而出的一股冷水。“无可奉告,但每一种要一个。”“请原谅!”厄泰尔普太太惊得透不过气来,低声说。“每种一个,别再哆嗦!”那人气愤地重说了一遍,“当然仅限于男性的,这很清楚,在我看来!”“我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您家所有的男人在一次事故中全部遇难了!”“一点不错!”陌生人辩白道,“但是,快一点,把那个送给伯伯的花圈放好一点,摆在这里!我坐在司机的旁边”他毫无争议地付完钱,上了出租汽车,关上车门,没有打招呼,汽车就开走了。回到店里,她把此事的经过叙述给丈夫维克多听
3、。“谁会付这么一大笔款子?”维克多说,“你开玩笑!他没让你减一点价钱,而且数量又是很多。毫无疑问,他想在近几天把家中的男性逐个干掉,或者一次灭绝。”厄泰尔普太太感到这真可怕,应该不惜一切避免这样的大屠杀,需要赶紧采取措施。她选择了报警。一年快过去了,那个不可捉摸的顾客并没表现出杀人的行为。忙碌了一天,厄泰尔普太太坐在店门口,想透口气。还没坐五分钟,突然看见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正走着她想要找的那个恶棍。厄泰尔普太太像打了鸡血一般,不假思索地站起来,穿过马路,跟上那人,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他走进了一道走廊,她蹩在墙角,远远监视着。她见他打开了一个房门,房间里赫然摆放着那些花圈。厄泰尔普太太突然出现:
4、“站着别动!你叫什么名字?”“莫里斯?巴罗丹。”“婚姻状况?”“未婚。”“年龄?”“七十但是,您有什么权力问我这些?”“不许动!”“不要这样,太太,我是在自己家里,我有权”“你什么权也没有。你得听我的,是我卖给你的这些花圈!”一听这话,莫里斯?巴罗丹用双手捂起了脸,双膝略微弯曲了下来。厄泰尔普太太看到她正击中了那人的疼处,接着说:是的,当时我没有弄清你买那么多花圈的用意。但是,我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你是一个坏人,倒是想得出谋害亲人的鬼点子。我已经报告了警察”他坐在一把椅子上,仍捂着脸,哽咽了起来。在厄泰尔普太太听来,这种哭泣声是十分悦耳的。“不应该报告警察,”他呜咽着说,“我没有害人的心,我向您
5、发誓”“我很想相信你,”她嘲弄似的驳斥道,“但是,请你解释一下,你从我这里买一整套花圈究竟是为了什么!”他抬起了头,苍老多皱的脸上挂满了泪水,像被雨水打湿的破布。嘴唇在黄牙上哆嗦着,磕磕巴巴地说:“这是这是一个秘密我全给您说了吧是这样,我老了有心脏病医生们都说我还能活几个月,也许只能活几天简单地说,我总是想着死,想着自己的葬礼。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什么人也没有。因此可以想象出我那穿街而过的柩车,没有一个花圈,没有一束鲜花,默默无闻,光秃秃,孤零零。为了避免这沮丧的结局,我给自己造出所有的亲人来。从此之后,我心安理得了,感到生活在亲人们的中间,被人爱着,心里很温暖。好像人们确实怜
6、惜我”他微微动着嘴唇,喃喃道:“我在您眼里也许是荒诞可笑的,请原谅”“请求原谅的应该是我!”厄泰尔普太太泪流满面。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几个月之后,他死了。他的葬礼惊动了所有爱看热闹的人。柩车上堆满了花圈,看上去真像巍峨的高山。一条条紫色的飘带显示出一个繁茂而忠实的家族的痛苦。在花圈堆中,有一个由厄泰尔普夫妇献的特大花圈,飘带上写着一行金字:“献给我们最好的顾客。”(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开头交代花圈铺子在公墓的附近,环境阴森、色彩暗淡,渲染了肃穆悲伤的氛围,引起下文人物的出场。B. 厄泰尔普太太的丈夫维克多作为次要人物在小说里出场
7、很少,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情节一波三折,紧张刺激。C. 小说的结局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莫里斯?巴罗丹身患重病前文已有伏笔,而看似突兀的结局更能表现主题。D. 小说对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逼真传神。比如“在厄泰尔普太太听来,这种哭泣声是十分悦耳的”体现了她的冷酷无情。5. 小说中的“花圈”与莫里斯?巴罗丹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 请探究小说标题“最好的顾客”的深刻意蕴。参考答案:4. D 5. 买所有祭奠男性的花圈,行为怪僻;家里摆放花圈,聊以自慰、心安理得;因花圈被质询,内心苦楚;坦白买许多花圈的原因,身世悲惨。 6. 本以为他会“害人”,是个“恶棍”,结果却是一个患有心脏
8、病的可怜的人,称之为“最好的顾客”饱含着厄泰尔普夫妇的歉意;孤独的莫里斯?巴罗丹死了,葬礼上没有任何亲人,厄泰尔普夫妇却在特大的花圈上写上“献给我们最好的顾客”,表明厄泰尔普夫妇的善良人性;小说的开端出现的却是“最坏的顾客”,设置悬念,欲扬先抑,以强烈的心理反差吸引读者,增强小说的故事性和感染力;风烛残年的老人购买花圈却是为了祭奠孤独的自己,以此为题,呼吁社会给予孤独的人关爱、温暖和同情。【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
9、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体现了她的冷酷无情”分析有误。结合“厄泰尔普太太感到这真可怕,应该不惜一切避免这样的大屠杀,需要赶紧采取措施。她选择了报警”“还没坐五分钟,突然看见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正走着她想要找的那个恶棍”“是的,当时我没有弄清你买那么多花圈的用意。但是,我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你是一个坏人,倒是想得出谋害亲人的鬼点子。我已经报告了警察”等分析可知,此处体现她疾恶如仇,因为当时她还认为他是个恶棍。故选D。【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回归文本,找到关于要把握的形
10、象内容部分,仔细阅读,从文章内容表达、思想情感、物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把握物象的作用。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的“花圈”与莫里斯?巴罗丹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这是要求学生分析物象对人物形象塑造作用,分析物象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答题时,通读文章,圈出文中人物形象莫里斯?巴罗丹中涉及物象花圈的内容,然后分析花圈与莫里斯?巴罗丹形象的关系。比如文章开头写莫里斯?巴罗丹到花圈店,不问价格,买下所有祭奠男性的花圈,行为怪异。以致善良的厄泰尔普太太认为其他家中男性成员在一次意外中全部丧生,而丈夫维克多却认为他要在近期内干掉家中所有男性成员,善良的厄泰尔普太太也认同丈夫的猜测,选择报警。一年以后厄泰尔普太太无意中
11、看到了莫里斯?巴罗丹,就跟踪莫里斯?巴罗丹,来到了莫里斯?巴罗丹的家里,看到莫里斯?巴罗丹的家里摆满了自己当初卖给莫里斯?巴罗丹的花圈。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怀疑,并告诉莫里斯?巴罗丹自己已经报警。莫里斯?巴罗丹面对厄泰尔普太太的质疑,内心痛苦万分,“捂着脸,哽咽了起来”,然后向厄泰尔普太太坦白自己买许多花圈的原因,道出了自己的悲惨身世。莫里斯?巴罗丹说他得了心脏病,医生都说她活不了几个月了。而他有任何亲人、朋友,想到死后“柩车,没有一个花圈,没有一束鲜花,默默无闻,光秃秃,孤零零”,他就给自己造出了所有的亲人。原来他买这些花圈是送给他自己的。而且莫里斯?巴罗丹说他“事先置身于这所有假造的同情中,被
12、这多种的亲属关系所缠绕。从此之后,我心安理得了”。点睛:对于物象作用,答案一般包括: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点题作用。“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环境作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 形成线索等。“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
13、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标题意蕴能力。文章的标题,被称作文章的“题眼”,通常是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文章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具体作答时,还可以从文章的内容、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本题要求探究小说标题最好的顾
14、客的深刻意蕴。“最好的顾客”是指文中莫里斯?巴罗丹,是花圈店店主厄泰尔普夫妇对莫里斯?巴罗丹的称呼,这个称呼饱含厄泰尔普夫妇的歉意,因为在开始莫里斯?巴罗丹去买厄泰尔普夫妇花圈店买了家庭所有男性用的花圈,被厄泰尔普夫妇误以为是一个恶棍,要还是家中所有的男性成员,结果却是一个患有心脏病的没有亲朋好友的可怜之人。文章开头莫里斯?巴罗丹去买所有男性用的花圈,被误解为要近期内干掉家里所有男性成员的“最坏顾客”,设置悬念,经过了解,厄泰尔普夫妇在文章最后,出席莫里斯?巴罗丹的葬礼,并送给写有“最好顾客”的花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后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故事性和感染力。还有莫里斯?巴罗丹的葬礼上没有任何
15、亲人,而厄泰尔普夫妇也不是莫里斯?巴罗丹的亲人,却出席莫里斯?巴罗丹的葬礼,还在特大的花圈上写上“献给我们最好的顾客”,表明厄泰尔普夫妇的善良人性。莫里斯?巴罗丹的没有任何亲人,就在自己临死前给自己造出所有的亲人,买来所有男性用的花圈放在家里,祭奠孤独的自己,让自己“事先置身于这所有假造的同情中,被这多种的亲属关系所缠绕”,还说“从此之后,我心安理得了”。在其葬礼上除了“最好顾客”的花圈是厄泰尔普夫妇送的,其他都他自己在死之前题前买好的,以此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呼吁社会给与孤独老人以关爱,温暖和同情。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生命的化妆林 清 玄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
16、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是
17、化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师改变体质,让一个人
18、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不也是化妆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告别了化妆师,
19、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表,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象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象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改革。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16. 分析“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分) 17.“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为什么是这样?(4分) 18.“精神的化妆”与“生命的化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请谈谈你的见解。(6分) 参考答案:16.(6分)这是“我”和一般人的浅见,在文中与化妆师的见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了化妆师的深刻;(2分)为后面化妆师的议论树立了一个批驳的靶子;(2
20、分)引出化妆师关于“生命的化妆”的深刻论述,从而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题。(2分)17.(4分)化过妆后,让人看不出来,像没有化过妆一样,有一种天然美;(2分)这样化过的妆与主人的身份相匹配,能够表现其个性与气质。(2分)(或:这样化妆比起那些让人突出引人注意的化妆更好,是因为一个给人真实自然的感觉,一个给人虚假做作的感觉。(2分)至于那种想掩盖缺点反而彰显缺点、把人越化越丑的化妆,就更低下了。所以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是自然。(2分)18.(6分)要点:“精神的化妆”与“生命的化妆”都是从内在方面出发的美化。(2分)它们的区别是:“精神的化妆”层次较浅,例如心情的愉悦而引起容光焕发;“生命的化
21、妆”层次较深,例如气质的高雅而举止文明。(2分)“精神的化妆”有效时间较短,例如有趣的作品使读者笑逐颜开;“生命的化妆”稳定恒久,例如影响人的心灵的作品使人信念坚定。(2分)意思对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太阳岛上包利民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于是在一次父亲酒
22、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
23、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
24、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
25、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选自中外读点)16. 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的人。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B. “父亲”在儿子表示怀疑的时候,“便略低下头”“急了”说明他“自尊”,把罚款收据当门票掩饰正是父亲“自欺欺人”的表现。C. 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
26、情绪。这“异样的情绪”是姐弟俩对父亲曾经自欺欺人的蔑视。D. 父亲对太阳岛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满足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E. 第一人称“我”通常能使小说的情节、人物更具真实感,以“我”观小说主人公, 将作者的主观认识与“我”的身份相结合,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深入,情感更真挚。17.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18. 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19. 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
27、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参考答案:16. CD 17. (1)热爱并向往美好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2)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3)由于现实生活的穷困和乡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在城市文明面前遭受折辱的农民形象。 18. (1)文章从父亲感叹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写起,记叙了“父亲”游岛的渴望与遗憾,“我” 两次游岛对“父亲”的同情和理解,“太阳岛”贯穿全文始终,成为行文线索。(2)“太阳岛”是 父亲的梦想,也带给了我们美好的期盼;“太阳岛上”留下了父亲的愿望,也留下了父亲的遗憾,更留下了一个父亲的无奈和自尊。以此为题目,能引发读者对小说内
28、涵的丰富联想,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19. 答案示例一:合理。(1)这个结尾似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父亲” 的极为自尊在前文已经充分表现,另一方面,在情节上,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为 后文揭示“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埋下了伏笔。(2)结尾依然留下小说情节解读的 多种可能性,“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这些思考会使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答案示例二:不合理。(1)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已然暗示读者票据是假的,结尾揭示门票实为罚单没有必要,反使得小说缺少含蓄的意味。(2)以父亲醉了仍不忘念
29、叨“太阳岛就是好地方”以及我和姐姐“眼睛都有些发湿”结尾,结合文中留有的悬念“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等思考,会使读者对“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体会得更充分。【16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曲解文意,“姐弟俩对父亲曾经自欺欺人的蔑视”错,原文第七段,“姐弟俩相视一笑心中涌起的异样的情绪”并非对父亲的蔑视,而是一种伤感,太阳岛留下了父亲的遗憾。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30、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要点从文中“父亲”念念不忘“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美”,以及“父亲”的心理、动作可以得出;要点父亲在儿子几次表示怀疑的时候的表现,如“便略低下头”“急了”说明他“自尊”,把罚款收据当门票演示正是父亲“自欺欺人”的表现;要点对五块钱的强调,父亲再也没有去成太阳岛的原因,随地吐痰而被罚款,结合起来可以看出这个形象的现实意义:由于现实生活的穷困和乡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在
31、城市文明面前遭受折辱。【1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要从情节、人物、主题上进行分析作答。情节上,小说始终围绕“太阳岛”来写,太阳岛是父亲的一个梦想,是父亲一直渴望游岛,却又没有完成游岛的遗憾的地方;写“我”两次游岛,对父亲的理解与同情,可见“太阳岛”是全文的线索,使情节紧凑;主题上,“太阳岛”既是父亲的梦想,也是“我”和姐姐的梦想之地,代表着人生的美好期盼与向往;同时岛上也留有父亲的遗憾和屈辱,以此为题,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
32、章具体内容来阐述自己的理由,如认为结尾处合理,就要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分析。情节上,“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以及“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这些描写都为结尾埋下伏笔,做了铺垫;人物塑造上,结合“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结尾这种处理能有利于读者理解父亲自尊而又深受折辱的人物形象。如要认为不合理就要从文章的含蓄、留下
33、悬念等角度作答。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B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以手搏之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D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参考答案:B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潘荆山袁枚潘荆山讳兆,吾浙孝廉也。静深有谋,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康熙五十四年,台湾反,以立朱一贵为名。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乡人异之。游民之无赖者倡为乱,拥一贵据南路,杀守备及官兵二百,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讨贼战死,台湾陷。事闻,省城大震。时漏下二鼓,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荆山披衣起,笑曰:“公
34、止哭,贼即平矣。台湾贼皆乌合,何能为?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公曰:“如何?”曰:“公持印,荆山持笔,两侍儿供纸墨,群奴张灯听遣,足矣。”如其言,书一牒下中军曰:“发两标兵各千,五鼓集辕,旌旗、器械、战船缺者斩。”一牒下司、道曰:“运粮若干,集厦门听取,误者军法从事。”一牒下府、县曰:“明早部院出兵,送者斩。各吏民安堵毋动。”荆山每书牒,笔飒飒如风雨。毕一纸,请公加印,印毕即发。未三鼓而部署定。荆山复解衣卧,咍台大鼾。黎明拔营,行两日至厦门。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荆山下令传呼曰:“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有一贾奋前,即褫守备蟒服与之。继来者分给牌札、豹豸绣补。众贾大喜,
35、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兵依队而上,不敢哗,甲光耀日。五日抵鹿耳门,贼大怖,以为神兵从天而下,骇散无斗者,互相攻杀。守红毛城仅十六人,诛之。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兵不血刃,粮不支给,凡七日而台湾平。满公欲奏荆山功。荆山辞曰:“某性懒,非能吏事者也。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请事公终其身。”满公卒,潘复佐浙督李公卫,以名闻。袁枚文选注释:褫:强行脱下。4. 下列加点的字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 征召B. 台湾陷,事闻,省城大震 听说C. 各吏民安堵毋动 居处D. 众贾大喜,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 划动5. 下列语句中,能分别表现潘兆“静深”和“有谋”的一
36、组是A. 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B. 荆山复解衣卧,咍台大鼾。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C. 公止哭,贼即平矣。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D. 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某性懒,非能吏事者也。6. 下列语句中,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康熙五十四年,台湾朱一贵谋反,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等战死,台湾陷落,震惊福建全省。B. 总督满保懂弱无能,听到台湾事变,只知道抱头痛哭,而他的幕僚潘兆临事不乱指挥若定。C. 因为多年没有经历战争,士兵不会划船,潘荆山很头疼,后来他想出了用官位激励商人的办法,收到奇效。D. 事变平定之后,满保想要保举潘荆
37、山做官。潘荆山以自己并不是做官的材料为由拒绝了。满保去世后,潘荆山还作了李卫的幕僚。7. 翻译下列句子(1)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2)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请事公终其身。参考答案:4. B 5. C 6. C 7. 翻译下列句子(1)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宋一贵是个农民,从小以养鸭子为业,每每吆喝鸭子,鸭子都排好队列,走在路上行列都不乱。(2)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请事公终其身。贼寇平定,仰仗的是国家显赫的声威,我怎么可以贪受天子的功绩,承袭他人的爵位?我请求终身在在大人身边辅佐(侍奉)您。4. 试题
38、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B项,闻:这里是被动,被听到。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判断潘兆“静深”和“有谋的一项,A项,“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不是潘兆,“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不能表现“有谋”,“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和“静深”无关;“某性懒,非能吏事者也”表现的“不贪功”。排除这三项得到答案C。点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
39、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景物或物象特征的分析等,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答题时中排除法,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此题C项“为士兵不会划船头疼的是满保”不是潘兆,人物错误。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叱:吆喝;成伍:排好队列;路:用作动词,走在路上;贼平:被动,贼寇被平定;威灵:显赫的声
40、威。以及第(2)句判断句的翻译。参考译文:潘荆山名兆,是我们浙江的举人。他性格沉静稳重做事有计谋,浙闽总督满保把他召入衙署。康熙五十四年,台湾造反,打出拥立朱一贵为首领的旗号。朱一贵是农家子弟,从小以养鸭为业,他只要一吆喝鸭子,鸭群就都排成队伍,行走在道路上,一点也不散乱。乡里人认为他与众不同。无业游民中的一些无赖流氓,带头作乱,推举朱一贵为首领,占据了台湾南部,杀了守备官和他手下的士兵二百人。台湾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讨伐乱贼时战死,台湾沦陷。事情一传开,省城极为震惊。这时已经是夜里二更时分,满公不知道怎么办,爬上潘荆山的床作生死告别,呜呜地哭了起来。荆山披上衣服起来,笑道:“您不要哭,乱贼马
41、上就平息了。台湾的乱贼都是乌合之众,能干什么?只是用兵的时候贵在迅速,必须在今夜完成部署。”满公说:“具体怎么办?”荆山说:“您拿着官印,我拿着笔,两个侍童准备纸墨,所有的奴仆点起灯来听从调遣,就够了。”照他的话去做,荆山写一封文书,下发给中军道:“调两标士兵各一千人,五更时在衙署门外集合,军旗、武器、战船,如有不齐的斩首。”一封文书下达给布政司、按察使司道:“运输粮食若干,集中到厦门听候取用,耽误时间的按军法处置!”一封文书下发给府县说:“明天早晨总督出兵,送行的斩首!各地官吏和百姓安居在家禁止走动!”荆山每写一封文书,笔下发出飒飒像风雨的声音。写完一封,请满公加上印章,盖印后马上发出。不到
42、三更所有的部署已经就绪。荆山重新脱衣睡觉,发出很大的呼吸和鼾声。天快亮时,部队开拔行军,两天到达厦门。当时天下长期太平无事,士兵们不善于划船。满公很忧虑这种状况。荆山下令传递呼喊道:“凡是海上商船能抛弃货物装载士兵的,给五品官当。”有一个商人奋勇上前应征,荆山立刻把守备身上的蟒袍剥下来给这个商人,接着来应征的商人都分发了记功牌、札和各级官员的官服。商人们非常欢喜,争着调转船身,所有的商船头尾相连地排开,士兵们按秩序登船,不敢喧哗,盔甲在太阳照耀下发出光芒,五天抵达台湾港口鹿儿门。乱贼非常恐惧,以为是神兵从天而降,吓得四处逃散的互相攻打,守红毛城的只有十六人。杀了那些作乱者。又进一步围剿竹箐城,
43、捉住了朱一贵,用囚车押送到京城。兵器没有沾染多少血迹,军粮不另外供给,总共七天就平定了台湾这场叛乱。满公想向朝廷奏报荆山的功劳。荆山辞谢说:“我生性懒散,不是能做官吏事情的人。平定乱贼,靠的是国家的神威,我不能贪图上天的功劳、占有别人的官位。请让我在您身边服务终身。”满公死后,潘荆山又辅佐浙江巡抚李卫,凭功绩名传四方。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15分)熙宁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
44、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
45、?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着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 治:修建B.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 率:遵循C.区区之法何预焉预:预备D.安于放而乐于诞耳 诞
46、:怪诞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反对改革学校和科举的态度的一组是(3分)得人之道,在于知人 百里之内,置官立师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 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 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封奏议中,苏轼认为,获得人才的途径,在于注重实际地了解人,如果朝廷能够了解人,有注重实际的政策,即使沿用现在的办法,也能获得人才。B.苏轼认为庆历立学,到现在也仅存空名,可当时却耗费民力、民财,结果只是制造纷乱,使天下人陷于愁苦之中。 C.苏轼认为国家的治乱盛衰,根本不由实行了一百多年的科举的办法来决定,只要因循旧制,使先王的旧制度不在我们这代废去就够了。D.苏轼认为现在关于“变科举,兴学校”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对于长远重大的事情没有什么改变作用。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分)译文: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3分)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