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第三十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9075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第三十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第三十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第三十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第三十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第三十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第三十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有组织的集市,大约出现在殷朝。史记平准书云:“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但在发掘周代以前城市遗址时,多见手工业作坊,还没有明确、固定的市场。东周后期列国兼并,一方面迎来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另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共同催化了城市内的手工业作坊和商肆集中的“市”的发展。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封闭结构的“市”。随着国家统一及其带来的人口激增,“市”不断壮大。发展至大一统的汉代,

2、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更有东西两市遥遥相对;商人需具备市籍,且只准在市内按业设肆交易,并需缴纳市租。唐朝盛世,商业繁荣,大都长安则更进一步发展,对东西两市采用严格、集中的市制,把整个“市”划分为九区,中心区设有市署。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是官府以命令行之,并设有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监督和管辖着上市商品、度量衡、交易契据以及价格的评定、市税的收缴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唐代后期的商业活动逐渐不限于两市,在两市附近,已有手工业者和商人摆摊、设店售货,甚至出现了夜市;与此同时,各行业商人形成联合组织,使城中出现了许多经营日用商品的“行”或“市

3、”,并逐渐形成以之为中心的“街市”。这些变化自下而上地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市制。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其以宫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结构,更是推动了街市的发展。到了北宋末年,东京沿街大量出现商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场景就是例证。至此,街市的分布彻底改变了以往集市严格控制、集中市肆的方式。商肆沿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这更符合城市人民的生活要求,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商市集中在某一街道或街道某一段,为了补充商业街的不足和便于农民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有的城市还在城门附近设置草市;还有在大型建筑内定期举行的集市,比如开封的相国寺就定期举办庙会,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摘编自中国古

4、代城市市肆发展初探寿劲秋、马宁)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集市贸易历史上,最早的有组织的集市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以物换物。B. 周代以前并未见明确固定的市场,至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C. 唐代后期围绕“行”、“市”形成的街市由下而上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市”。D. 繁华的商业街、城门附近的草市、定期举办的庙会都表现了对传统集市的彻底突破。1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时空为顺序,清晰完整地梳理了我国古代集市诞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B. 长安的“市”的不断发展,论证了“市”是伴随着国家和经济的发展而壮大

5、的。C. 文章结合了商业活动、行业组织和交通结构等因素,分析“街市”发展的原因。D. 文章例证丰富,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艺术作品等方面展现了“市”的变迁。1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从集市贸易发展的历程来看,城市的建设对“市”的发展、变迁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B. 唐代后期商人们自发组织夜市、街市,可见当时的商业活动已脱离官府的管辖和限制。C. 官府主导的“市”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逐渐成为了对“街市”的补充。D. 从“市”到“街市”,不仅是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更是传统集市被逐步瓦解的过程。参考答案:16. D 17. A 18. 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

6、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最早的有组织的集市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以物换物”错误,选项偷换概念,原文表述是“我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有组织的集市,大约出现在殷朝”,可见“以物换物”并非是有组织的集市。B项,“出现了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错误,该信息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封闭结构的市”,并没有称其为“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C项,“唐代后期围绕行市形成的

7、街市由下而上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市”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这些变化自下而上地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市制”,其中“这些变化”包含了不再限于两市的商业活动(包括夜市)以及围绕“行”、“市”形成的街市。故选D项。【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文章以时空为顺序”中“时空”一说错误,文中未体现“空间”顺序;另“清晰完整地梳理了”中“完整”说

8、法也欠妥,本文时间范围仅至宋代,并非整个中国古代。故选A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最为重要的影响”错误,从文中来看,还有另一重要因素“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

9、”,选项中“最为重要”欠妥;B项,“唐代后期已脱离官府的管辖和限制”错误,唐代后期的商业活动包括了东西两市、夜市和街市,而文章第二段在阐释东西两市的市制时,提到“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是官府以命令行之,并设有市税的收缴等”,可见东西两市仍在官府的管辖之内;C项,“官府主导的市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逐渐成为了对街市的补充”错误,文中提及“草市”是对“商业街市”的补充,而没有提及官府主导的“市”是对“街市”的补充。故选D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10、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

11、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

12、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寂静钱钟书周劼人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偶有路人好奇:“这是祭奠谁?”有人低声答语:“今天

13、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他的人生,本不寂静。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

14、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

15、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

16、格调。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B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C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D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

17、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E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2)如何理解“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这句话的内涵?(6分)答:_(3)从文中看,作者都写了大师钱钟书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答:_(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你认为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8分)答:_参考答案:(1)BC(2)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

18、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3)博学专注(潜心治学)坦然真挚淡泊名利不闻喧嚣恪守完整人格(只要答出3点就可以给6分)(4)要点: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九旬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 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叶嘉莹的父母对她采取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

19、,虽然准许她去学校读书,但生活上对她约束极严。她被关在四合院里长大,甚少与外界接触。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开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对于圣贤之书,叶嘉莹强调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圣贤之书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生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力量。读初中二年级时,北京被日本人占领,叶嘉莹整年吃不到白米白面,只能吃一种混合面。酸酸臭臭的,很干很粗糙的渣滓,老舍四世同堂里,祁老先生的曾孙女宁愿饿死也不吃。但是叶嘉莹没有怨言,拌上最咸的酱吃下去。 1941年,叶嘉莹才17岁,父亲远在后方失去音讯,母亲忧思成疾去世,身为家中长女,她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幸而当时

20、有伯父伯母的关照,她的学业并没有中断,还如愿考上了辅仁大学。精于古典文学的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天分,并引导她走上诗词创作、研究的道路。 另一个对她产生一辈子影响的人,是她在辅仁大学的恩师顾随先生。读书时,她对顾先生的一字一句都舍不得错过,记下了厚厚的8本听课笔记。叶嘉莹还保存着老师当年写给她的信。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信是用漂亮的繁体行草书写,叶嘉莹保存至今。 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何处就是何处。让念书,也就念了。毕业后让教中学,也就教了。一位老师欣赏我,把他弟弟介绍给我,后来也就结了婚。 叶嘉莹的丈夫是国民党海军教官,婚后

21、不久,她就跟着丈夫去了南方,1948年又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1949年年末,他们的大女儿才4个月,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开来,丈夫因被怀疑是“匪谍”抓了起来。3年后丈夫出狱,却性情大变,经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当其冲的发泄对象。本来,生活的重担已把叶嘉莹压得透不过气,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她经常噩梦连连,近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后来,王安石的一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神的灵光。诗是这样写的:“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对待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宽容忍让。而这一忍,就是一辈子。这位

22、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自己却从未真正恋爱过。她的小女儿说,我母亲一辈子都在和诗词谈恋爱。 1966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在温哥华定居下来。在拿到学校的终身聘书后,叶嘉莹以为自此就能安稳度日了,不料却再生变故。1976年,她的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女儿女婿料理完后事,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在这期间,她写下了10首哭女诗。 诗词不仅帮助叶嘉莹排解悲痛,更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1977年,她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在火车上看到有年轻人捧读唐诗三百首,她觉得,

23、尽管这个民族历经劫难,但诗歌的灵魂未死。叶嘉莹重新燃起了内心的激情,决心回国。 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授诗词。当时“文革”刚结束,传统文化断层严重,学生们内心对于学习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渴求。很多教授还在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解释诗歌,而叶嘉莹却讲解诗歌的“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激动万分。叶嘉莹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她记着老师顾随先生说过的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也有学生问过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

24、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对叶嘉莹来说,“报国”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书育人。讲课时,她一定尽己所能,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对不对得起学生,更是对不对得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 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会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将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它木柴而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大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

25、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这难题,她早已解开。【相关链接】 叶嘉莹接受采访时说:“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和品格。现在的青年一般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的,难免对它们冷淡隔膜,这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要把这些好处讲出来,希望能够传达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只要有人愿意听,只要我的能力还可以讲,我都愿意一直讲下去。”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新知

26、识、旧道德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嘉莹从小接受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她认为圣贤之书,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 B现在的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叶嘉莹认为是古典诗词里面有很多典故、很多历史背景,使得青年们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 C叶嘉莹能够走向古典文学研究之路,与家庭的熏陶、伯父的引导、恩师的鼓励分不开。 D在叶嘉莹的生活中,诗词不仅帮助她排解悲痛,而且给予她走出生死劫难的力量,更使她想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 E对叶嘉

27、莹来说,报国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书育人。她对学生的提问循循善诱,告诉他们,学习古诗词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 (2)叶嘉莹借古典文学度过哪些忧患?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3)作为一位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在传承古典文化方面有哪些突出表现?(6分)(4)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她早已解开这难题。试结合文本探究叶嘉莹找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她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参考答案:(1)选C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B项“现在的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错。D项“更使她想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错,E项“告诉他们,学习古诗词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错。)

28、(5分) (2)北京被日本人占领,只能吃一种混合面的人生困厄降临时,圣贤之书让她多了应对的力量,她没有怨言,最终挺过难关。婚后生活的重担和性情大变的丈夫使得叶嘉莹经常噩梦连连,甚至想要轻生,正是诗歌教会她宽容忍让并度过忧患。大女儿和女婿双双遭遇车祸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他们料理后事,正是诗歌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每点2分,共6分) (3)叶嘉莹讲解诗歌与众不同。她不是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讲解诗歌,而是讲解诗歌的“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激动万分。叶嘉莹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古典诗词的意义。她认为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等,诵读有生命的古典诗词,可以让人的心灵不死。

29、叶嘉莹讲课非常认真。讲课时,她一定尽其所能,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既对得起学生,也对得起作者。把传承古典文化为己任,早年每年自费回国,在各高校讲解诗词,晚年的叶嘉莹年纪大了,仍然坚持多教课,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每点2分,共6分。答出3点即可) (4)叶嘉莹找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用诗词帮助自己排除悲痛,用生命的坚忍克服人生的苦难。用教书育人来报国。自费回国,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诲人不倦,度人无数,并且愿意将生命结束在讲台上。(每点2分,共6分) 启示:人生的价值更多的在于

30、精神的满足,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路上的艰难和痛苦。(综合上面的两点得出)献身自己热爱的事业,并终生为之奋斗。(从上面的第点得出)(每点1分,共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5A(“宝” 在文中是名词作动词,看重的意思。)6B(B 均为连词,表顺承,“于是”。A中前“于”介词,译为“从”;后“于”也是介词,译为“比”。C中前“之”是助词,无义;后“之”也是助词,起“提宾”作用。D中前“以”介词,译为“把、拿、用”;后“以”是连词,相当于“从而”,连结果。)7D(主要陈述的是郑主见识的短浅,写伍员的仓皇逃亡,都与“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无关。)8D(D项说“用他的儿子和

31、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显然与原文意思相悖。文中“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在此句中指小孩),儿子必取抟黍矣”是用来证明“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9、(1)断句: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必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当智伯索求土地而贪心不已之日,纵欲肆暴之时,做为国士的豫让,正应该拿出自己的能力站在应有的地位上,诚恳地劝告他:“诸侯和大夫都应该安守各自的封地,不应互相争夺,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如今无故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我们必然要心

32、生气愤;人家给了,那我们就必然要心生骄气。气愤必定会争夺,争夺必然会失败;骄纵必定要傲慢,傲慢必然要灭亡。”)(2)翻译: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的利益看作利益。(前“知”智慧,后“知”知道, “为”看作,错1处扣1分)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示”“取”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古代的人不是没有珍爱的东西,只是他们珍爱的东西各有不同啊。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

33、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伍员出逃,楚国紧急捉拿他,伍员逃到太行山望着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且老百姓聪明:它的国君是个昏庸的国君,不值得与他共事。”就离开郑国逃往许国,拜见许国国君向他请教应投奔何处。许公不回答,面向东南方向唾了一口,伍员郑重地拜了两拜接受赐教,说:“我知道应该投奔哪里了。”于是逃往吴国。途经楚国,来到长江边上,想要渡江

34、,见到一位长者,用蒿划着小船,正要捕鱼,伍员来到长者跟前请求他摆渡自己过江。长者用小船横渡伍员过江。伍员问长者姓名,长者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身上佩带的宝剑送给长者,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愿把它献给您老人家。”长者不肯接受,说:“楚国的法律,捉住伍员的人,赏诸侯国爵位,赐上万间房屋,奖千镒黄金。昨天我摆渡伍子胥过江,尚且不贪图朝廷的赏赐,今天我怎么会接受你的千金宝剑呢?”伍员逃到吴国,派人到长江边去寻找长者,竟没有找到。姓名不可能打听到,本人又找不到。伍员每天吃饭时一定要祭祀他,祝祷说:“江边的长者!”做某件事,并不是为了某种利益才去做,大概只有江边的长者吧!现在拿百两黄金和捏成团的黄米饭让

35、孩子选择,孩子一定会选择捏成团的黄米饭;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让鄙陋无知的人选择,鄙陋无知的人一定会选择百两黄金;拿和氏璧和道理深刻的话让德才兼备的人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一定会选择道理深刻的话。一个人的智慧越通达,他所作的选择越精粹;一个人的智慧越粗疏,他所作的选择越粗俗。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

36、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37、:“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

38、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韩文刚正不

39、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参考答案:4.D 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

40、记载”之意。5、C 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6、B 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7、(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核实韦州所立的军功,弹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

41、王越、马文升等滥杀无辜,谎报功劳。不久又弹劾王越推荐李量、王竑事,言语多涉及东西两宫,皇帝发怒,在文华殿的庭堂受到鞭打。事后,进升为右给事中,出任湖广右参议。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防备赈贷灾荒。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玄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过了七年,转任左参议。 弘治元年,王恕因韩文长期没有升迁,任用为山东左参政。过了二年,因倪岳的推荐,升任霊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调任巡抚河南,召任户部右侍郎。为母亲服丧期满后,起用改任吏部右侍郎,进升左侍郎。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

42、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庳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録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皇帝不想动用内府钱,便命令韩文逐项经营筹划。韩文从大局出发,努力为国家节省钱财。真人

43、陈应循、大国师那卜坚参等人被罢免,韩文请求没收他们的财产充实国座。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上林苑、林衡署竟达三十二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昌。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纔停止。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是大臣,按义当与国事休戚与共,光哭有什么用?谏官上疏弹劾这些宦官,执政大臣予以有力支持。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

44、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刘瑾等人非常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郎中陈仁贬谪为钧州同知。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和侍郎张缙入钦犯监狱。几个月后纔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罚米,锺玄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整玄恢复原官,退休。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6. 文言文阅读(19分)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

45、。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

46、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署,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

47、,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节选白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B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C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D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古代有一些称呼与现代有所不同,如文中“外舅”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尔雅释亲载:妻之父为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