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鸳溪镇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论语对此有种种具体描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而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智”“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未达无忧;“智”,
2、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情感”“意志”。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
3、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对于儒家来说,将自己对他人的爱转化为成人成己的道德实践,这是君子的人生境界;而当这种道德实践从日常生活领域转入国家政治生活领域,成为治国者“化成天下”的“人文”实践时,它就不只是君子的人生境界,也是圣人的治理境界了。孔子之后,儒
4、家学说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其差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圣人境界是特定实践条件下由君子的“为仁”转化而来的“为圣”“以礼义之文,化成天下”的“为仁”。这种形式的“为仁”所达到的“成人”“天下归仁”,既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内圣”的人生境界,也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外王”的治理境界。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点体现于为人处事,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儒家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摘编自周可真君子之道“仁”“智”“勇
5、”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从“无惑”“无忧”“无惧”三方面衡量,孔子尚有欠缺,不是真正的君子。B.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孔子所说的“君子”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C. 有了对他人的爱和因此产生的责任感,才会有和他人共创人类文明的道德意识。D. 特定实践条件下,君子的“为仁”转化成“为圣”,君子境界就达到了圣人境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段明确了君子文化在儒教文化中的地位,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关键词:君子文化。B. 文章段中,作者结合论语,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重新解读了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标准。C. 文章段中,作者具体阐
6、释了儒家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的本质内涵。D. 文章大量运用对比论证,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深刻地揭示两者不同本质。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儒家学说创立之初,对“君子”人格的界定,论语这本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描述。B. 宪问“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集中反映了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C. 儒家学说倡导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因此君子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D. 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为人处事层面上,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参考答案:1. A 2. D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
7、中重要语句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去同存异”,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A项,曲解文意,“从无惑无忧无惧三方面衡量”不当,由原文第段“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可知,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衡量的,而不是从“无惑”“无忧”“无惧”三方面衡量;“孔子尚有欠缺,不是真正的君子”是孔子的自我评判,并不是文章的观点。故选A。
8、【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去同存异”,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D项,无中生有,“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不当,文章只在首段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而且也没有“深刻地揭示两者不同本质”。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去同存异”,通
9、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C项,曲解文意,“因此君子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不当。原文“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自子贡孟子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不等于没有区别;虽然原文也提到“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也并不等于“没有区别”。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去同存异”,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另外,需要注意试题中经常会设置“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
10、“以偏概全”、“表述绝对”等陷阱,这就要求在答题时需要细心对比选项与原文,找出二者之间细微的差别。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4分)一朵午荷洛夫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花凋了呢?”“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你认为?”“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
11、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笼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
12、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
13、随之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
14、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想到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
15、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一朵午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15. 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16、4分) 16.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4分) 17.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15、答: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 ,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午”的含义。这是非常典型的“炼字型”题,答题就从其本义和象征义入手来答: “午”的本义是指这朵荷花是在午后这个时间看到的,而其象征义则是这朵荷花像时间停留在午后,永远不会凋谢。16、答: 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
17、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解析:本题考查形象分析,分析荷花的美。考的是文章中所描绘的荷花之美以及更重要的一点:荷花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美。很多考生都会答到第一点3分那就是荷花天然去雕饰的优雅气质和在风雨中的坚强身影,但是出题者还故意留下一个3分的缺口,那就是托物言志“事物的精神美”。所以,我们还要答上,荷花在风雨中所坚忍不拔的身影所体现出来的刚毅、坚强的精神的美。17、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
18、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关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是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我们这个一向以诗歌国度为骄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经基本上与诗无缘了。除了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和一些因时而变的所谓新诗,供孩子们形成概念外,大多数的读者,并不知晓也不关心今天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无论自何种角度,也看不到诗歌与当代中国社会生
19、活相联系的证据。原因很简单,从生活样态和社会意识来看,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的强力主导,使遣词造句、吟风弄月之事看上去纯属多余;从写作者或者说诗歌的发生状况来看,仍在不断发表作品的极少数从业者,已经日趋流落为边缘群体。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位的取缔已经是事实。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只能在所谓专业化的语境中自说自听近三十年来,以“现代”“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私人”和“纯诗”一类的东西,拒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就和价值,这本身就为诗歌的命运自设了陷阱。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思维特质的歌咏,是唐宋以来的诗
20、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古代中国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有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
21、裂,其实非也。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但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任何抑扬抗坠、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文化,吁求健康国民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加
22、的战祸与社会的癫狂所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百年间,扔掉了旧式枷锁的新诗人们,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识的荒芜而言,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日畸变,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诗人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1. 下列关于“新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包括新诗在内的现代诗歌已经远离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因为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在当代生活样态和社会意识中占主导力量。B. 新诗的没落与中国诗人“个人”“私人”化的追求,排斥通俗和大众化审美,企图非凡的成就与价值有密切关系。C. 新诗作为自由体诗歌,有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典型人物大肆铺
23、陈,为情为事创作,真正实现了思想的浪漫和文体的浪漫。D. 在白话文运动中产生的新诗,体制上有解放无建设,内容上与“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却没有发扬光大。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曾是以诗歌为骄傲的国度,而今天的人们基本与诗歌无缘,以至写诗的人逐渐沦落为边缘群体。B. 今天的孩子们对诗歌形成概念一般是依靠教科书上出现的古典诗词和一些所谓的新诗而已。C. 现在大多数读者既不知道又不关心当今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也不见诗歌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关联。D. 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历程来看,诗歌一旦变得书面化、文本化,就失却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一直充当教化工具。3. 根据原文
24、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今诗歌荣誉和诗人地位已被现实社会所排斥,有关诗歌的话题也只限在专业化的小圈子里传播,很难在更广阔的领域引起共鸣。B. 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再到唐宋以来的中国古代诗歌,大多数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和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C. 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和表意系统的诗歌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所以给新诗带来希望的曙光。D. 今天的中国诗人们没有体面可言,这与诗歌发展的先天性不足、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殊现状以及诗人本身等诸方面的因素有关。参考答案:1. C 2. D 3. A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25、,从文中找到论述“新诗”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取舍,C项,表述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的“似乎”一词有否定意味。所以选C。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可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诗歌一旦变得书面化、文本化,就失却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一直充当教化工具”表述不正确,根据第三段的表述,“诗歌变得书面化、文本化”与“失却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之间没有必然的条件关系。“一直”表达绝对化。所以选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进行分析推理是否正确,C项
26、,不是“诗歌被空前地大众化了”而是“汉语被空前地大众化了”。从文中“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一句可见,没有“给新诗带来希望的曙光”。所以选C。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9分)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曰:“以此何为? ”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
27、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 注繻,用作通行证的帛。传,凭证。制,帝王的命令。横草,使草倒下。 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28、的一项是A徐偃使行风俗 行:巡察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矫:假托C干名采誉 干:求取D臣宜被坚执锐 锐:锋利的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去长安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不会再返回。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D终军请缨赴南越,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
29、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参考答案:5. 参考答案:5. B 但,只是。6. A 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代张九龄,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B项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的意思;后一个“以”是连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C项两个“为”都是动词,可泽为“担任”;D项第一个“因”是连词,表顺接,“于是、就”的意思;后一个“因”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为”。7. A 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表现了张九龄受皇帝恩宠;表现张九龄举人失察。8. B A“因为文章写得好”错,原文是“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C“当时就同意”错,应该是“张说死后”,而不是“当时”;D是误用因果。9【断句和翻译】(
30、10分) (1)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 (评分标准:错1处扣1分,错2-3处扣2分,错4-5处扣3分)(2)(李林甫)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评分标准:“乃”可译为“于是、就”1分;“知政事”可以作为一个官职名,看作名词作动词,翻译为“担任知政事”,或者把“知”作为动词,译为“掌管”,“政事”可以不译1分;大意1分)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评分标准:“坐”泽为“因犯罪”1分;“引”译为“推荐、举荐”1分;“左迁”译为“降职”1分) 【参
31、考译文】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是韶州曲江人。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 “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耶。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张九龄很高兴(张说)了解自己,所以也(愿意)依傍跟从他。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
32、张说说: “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现在登山封禅,广施恩泽,这是千年遇的大事。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泽,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未流却先被加官晋爵,(我)只是担心制度出台之后,天下各地的人会感到失望。现在制订草表的时候,事情还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张说说: “事情已经定下来, 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最终没有听从。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当时,御史中丞宇文融刚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陈奏,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
33、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张说又不听从他的话。没过多久,张说果真被宇文融弹劾,罢掉了知政事的官职,张九龄也改为太常少卿,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张说去世后,皇帝想起他的话,召请张九龄让他担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两次升任他为中书侍郎。张九龄常常有秘密的陈奏,经常被皇帝采用。第二年,升任中书令,兼任编纂国史。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奏明皇上说:“张守琏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张
34、九龄上奏说: 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皇上说: “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理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 “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旧例,(士大夫)者要把笏板插在腰带上,然后乘马,张九龄体弱,常派人拿着笏板,(朝廷)于是设立了笏囊。笏囊
35、的设立,从张丸龄开始。当初,张九龄担任宰相,举荐长安尉周子谅担任监察御史。到了这个时候,周子谅因为胡乱讲吉凶,皇上亲自加以质问,命令在朝堂上判决杀掉他。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为遇到疾病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上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6. 古诗文阅读(31分)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
36、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
37、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注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
38、。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8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有令德 美好的 B德被生民 覆盖 C以遗相人 赠给 D骈肩累迹 辛劳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韩琦有美德的一组是(3分)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 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B.主要叙述韩琦年轻时即高中科举,当时很有声望,虽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我夸耀。 C.文
39、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D.作者虽未登“昼锦堂”,却为能诵读魏国公之诗而高兴,因钦敬其为人而写此文。 11. 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1)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4分)答:_。(2)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4分)答:_。参考答案:8.D.D项“累”是重叠的意思。9.B.指韩琦出身、家庭背景;均是指韩琦处理政事的能力10.C.C项:文章并未写季子和朱买臣骄矜自夸,只是为了借他们衣锦还乡乃人之常情,来衬托韩琦的品质之高贵。11. (1)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2)所以
40、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夷险“也可译为平安的时候或艰险的时候),节操均不变如一。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实验的结论。(不超过20字)(6分)美国的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实验结论:参考答案: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或:母亲的心跳声更容易给婴儿催眠)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
41、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 _;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_,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_,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参考答案:李白的清新俊逸 东坡的旷达豪放 秋
42、风萧萧、雨雪霏霏的深秋严冬答成一个季节也可以。9.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D. 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环境、对象、谦敬、身份等的得体运用。A项,“高足”用于赞扬别人的弟子。C项,说自己“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不得体。
43、D项,用语不礼貌。10. 给下面漫画拟一个标题并用一句话揭示其寓意。(不超过20个字)(8分)标题 寓意 参考答案:标题:“俘虏”、“落水”“赶鸭子”。寓意:贪欲和私心是使人走向腐败深渊的魔鬼。(加标题3分,写寓意5分)略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成昆铁路四川段,运行着一列没有空调、没有餐车、没有卧铺的“绿皮车”。这趟列车连接着乐山市、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等地,全程设50多个车站,行程近600千米。铁路沿线是大凉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趟“绿皮车”每一二十分钟停靠一站,其大运量、低票价的服务,成为沿线群众出行、赶集的首
44、选,它是动车时代穿行在大凉山的扶贫“慢火车”。有人说,在动车组驰骋的今天,“慢火车”的存在显得不协调;也有人说,因为地域差异很大,“慢火车”的存在有着浓厚的时代情怀。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慢节奏,慢生活前段时间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印度人写的文章,题目叫“我染上了中国急”。其中描述中国人坐飞机、火车等长途交通工具,总在停稳之前就急忙排好队,准备下车。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匆匆的神色,仿佛都在紧张地赶时间。而在北欧却不是这样,乘客们总是在车停稳了,开门之后,才不慌不忙地提着行李,悠闲地向门口走去。没人着急下车,也没人赶着趟儿,忙别的事。在他们看来,即使赶路,也要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