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空前的社会普及必然牵动上层文化界,上层文化界可以隔岸观火,也可以偶尔涉足,这就只能使社会普及停留在原生态的阶段;如果上层文化界终于按捺不住,浩荡介入,而且慷 慨地把自身的文化优势投注其间,那么就会产生惊天动地的文化现象了。昆曲,是世俗艺术 中吸纳上层文化最多的一个门类。在昆曲之前,北杂剧也达到过很高的文化品味,也出现过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这样的文化大师,但是如果北杂剧的创作队伍与昆曲的创作队伍作 一个整体比较就会发现,昆曲创作队伍里高文化等级的人要多得
2、多。上层文化人排除了自己与昆曲之间的心理障碍,不仅理直气壮地观赏、创作,甚至有的 人还亲自扮演,粉墨登场,久而久之,昆曲就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最佳方式,他们的生命与 昆曲之间沟通得十分畅达,因此他们也就有意无意地把自身的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 清 忠谱所表现的取义成仁的牺牲精神, 长生殿所表现的历史沧桑感和对已逝情爱的幽怨 缅怀,尤其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从人本立场出发对至情、生死的试炼和感叹,都是上层知 识界内心的真诚吐露, 我们如果把这几个方面组合在一起, 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人 格的几根支柱。这几部传奇作品与红楼梦等几部小说加在一起,构成了明清两代一切文 化良知都很难逃逸在外的精神感应圈。
3、高层文化人在给昆曲输入精神浓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相应的审美格调。 众所周知, 昆曲 从文词的典雅生动、 意境的营造到心理气氛的渲染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有不少唱词段 落在文学价值上完全可以与历代著名诗词并驾齐驱。 更难能可贵的是, 多数昆曲作品在编剧 技法上也十分高超, 使得典雅深邃的文词能借助于戏剧性的舟筏通达当时无数世俗观众的接 受水平,引起全社会的欣赏和迷醉。在唱腔上,音乐格局的婉转变化,演唱节奏顿挫疾徐的 控制,配器的齐金都达到空前的水平而取得了柔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效果。在表演上角色行 当的细密分工,写意舞姿和抒情舞姿的丰富,念白的生动幽默,也成了一门需要多年学习才 能把握的复杂技艺
4、。 这些自然都与社会性痴迷所造成的激励有关, 也与高层文化界对它的精 工细磨分不开。 高层文化人把他们的全部文化素养和审美积淀都投注在昆曲的一招一式、 一 腔一调之中,诗、书、琴、画、舞、乐融成一体而升腾成种种舞台景象。因此不妨说,离开 了文化精英的大幅度聚合是很难办得到的。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空前的社会普及必然牵动上层文化界,上层文化界携其文化优势深度介入世俗艺术,就会产生影响极大 的文化现象。B. 上层文化人把自身的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使昆曲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最佳方式。C. 多数编剧技法上高超的昆曲作品,使得典雅深邃的文词变得通俗易懂,能为社会大众
5、所欣赏。D. 昆曲在唱词、编剧技法、唱腔、表演技艺上都达到了很髙的高度,这与高层文化人给它输入了精神浓度 有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提出现点,然后从高层文化人给昆曲输入精神浓度和给它带来的审美格调两方面进行论证。B. 文章将昆曲和北杂剧进行对比,目的是突出昆曲和上层文化界的紧密联系。C. 第四段中主要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清忠谱长生殿牡丹亭为例是为了证明上层文化人将自 身的文化感悟影响了昆曲。D. 文章分析了昆曲对上层文化界的影响,昆曲的价值实现,离不开文化精英的大幅度聚合。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尽管北杂剧的创作队伍里高文化等级的人
6、不如昆曲多,但并不能据此判断其文化品位的高度不如昆曲。B. 昆曲是一种世俗艺术,有一定的社会普及性,因此这一艺术吸纳的主要对象和主要的参与人是世俗现众。C. 社会痴迷性对昆曲所造成的激励和高层文化界对昆曲的精工细磨使昆曲成为了一门复杂的技艺。D. 昆曲在唱腔上的细腻打磨,取得了柔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效果,这主要表现了上层文化人的审美追求。参考答案:1. A 2. D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因果倒置,先有上层文化人通过昆曲直抒胸臆,才有他
7、们将自 己的文化感悟传递给昆曲;C项,“多数编剧技法上高超的昆曲作品”与原文意思不符合, D项“精神浓度”应为“带来相应的审美格调”。【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分析了昆曲对上层文化界的影响,”表述错误,文章分析的是上层文化界对昆曲的影响。【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项,昆曲是一种世俗艺术,有一
8、定的社会普及性,主要受众是世俗观众,但这一艺术主要的参与人是上层文化界的人,而不是世俗的人。同时也是强加因果。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海子短诗中的重要意象浅析(节选)谭五昌任何诗人都有常用的意象和语言表述方式,具体到海子,他的诗歌中的意象基本上是超验的,甚至是神话的。这很可能与海子的生活经验有关。纵观海子一生,他的生活经验其买并不复杂,对世界的经验大都出于阅读和思考。我试图对这些超验的意象进行分析,
9、通过透视其意象的空间,分析意象和它所承栽的情感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海于诗歌的解读提出一种可能。海子从他熟悉的“乡村”中寻找意象,这里的“乡村”和他的家乡已经不是同一概念,而是他心中对家乡农村场景以及北方农村结合再创造而来。农村是他大学之前的全部生活,他开始写诗的时候也就很自然的选择了农村、土地作为基本的意象。也正是这样的选择,使得他的诗歌有了天然的厚重,并具有承载民族文化底蕴的潜力,也为他后期的史诗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意象基础。他把“大地”作为“沉默的实体”和最原始本真的素材,以之作为抒情的基点。大地是沉默厚重的,在欲望面前,大地逐渐失去生机。“麦子”象征大地脆弱的生机,生长向天空,却终究不能逃脱被
10、收割的命运。乡村和大地都是一片荒芜,抒情主体不断地叹息“空有一身疲惫”,为了追求精神的安宁和“生”的希望,抒情主体选择了“远行”,向遥远而不可知的”远方”进发。诗人选择了“马”作为抒情主体的坐骑,用鸟和它的翅膀象征抒情主体在天空中翱翔。 “马”和“鸟”这两个和诗人息息相关的意象到了祖国(或以梦为马)发展到了极至,“马”化为龙,“鸟”涅粲成为凤凰,抒情主体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诗人对诗歌和真理充满信心,不惜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去追求。“太阳”是真理和秩序,它是激情的源头,也是创作史诗的伟大灵魂的眼睛,它像创世者一样罩视大地,驱赶黑暗,指引着诗人前行。太阳无法照耀的地方就是黑暗,诗人早期创作中
11、,黑暗是温暖的、母性的,黑暗像水一样,是大地的延续,是“无家可归的依靠”;然而到了后期,黑暗更多地呈现出淹没一切的力量,黑暗从“丰收后荒凉的大地”升起,黑暗不再是一种拯救,这时的黑暗,是死亡,是无可依靠。后期的海子诗歌中,随着大阳光芒的减弱,黑暗的慢慢上升,“马”和“鸟”的能量越来越小,“人们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麦子和粮食变成了“绝望的麦子”;诗人不禁疑惑,“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远方”的精神家园究竟在何方?“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晚期海子的“远行”已经不再需要马,翅膀,向远方的进发变成了自我的割裂(春天,十个海子),大阳的光明不能照亮他心中的黑暗,纯洁的形象也被鲜血覆盖。
12、 由此看来,海子的意象空间从最初的和谐互补变成了反驳和无助。诗歌意象的空间不断偏移,表明诗人海子创作心态的变化,他本想从黑暗中寻求救赎,在光明中寻找秩序,在远方寻求安慰,但是在他的创作中,这一切最后都归于徒劳。诗人选择了诗歌,而他的诗歌在这种灰暗的创作中,预示了诗人的死亡。 (有改动)5有关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是海子诗歌的意象源头,由海子对家乡农村场景和北方农村结合创造而来。B“麦子”象征大地脆弱的生机,生长向天空却终究不能逃脱被收割的悲剧命运。C“马”化为“龙”,“鸟”涅架成为凤凰,表明诗人极端自我和凭借诗歌闻名的野心。D“太阳”是真理和“秩序”,是创作
13、史诗的伟大灵魂的眼睛,为海子的诗歌道路指引方向。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海子诗歌中的意象基本上是超验的,甚至是神话的,这与他的生活经验有关。B海子的意象空间呈现出来一种走向,那就是从最初的和谐互补变成反驳和无助。C晚期海子的“远行”借助于马,翅膀,向远方的进发变成了自我的割裂,太阳的光明不能照亮他心中的黑暗。D诗人的早期创作中,黑暗是温暖的、母性的,像水一样,呈现出淹没一切的力量。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已,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透视意象空间,分析意象和它所承载的情感之间的关系,这是解读海子诗歌的最佳路径。B海子是从“乡村”走来的诗人,其诗歌从开始的时候就承载起了民族文化底蕴。C诗人
14、对诗歌和真理充满信心,不惜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因此表现出诗歌抒情主体的“远行”。D海子选择诗歌作为自我救赎的方式,但后期创作心态的变化使一切归于徒劳,诗歌在灰色的创作中预示了诗人的死亡。参考答案:5C(“凭借诗歌闻名的野心”属无中生有)6B(A项,原文是“这很可能与他的生活经验有关”;C项,“晚期海子的远行不再需要马,翅膀”,D项,“呈现出淹没一切的力量”是海子后期创作呈现出的状态)7D(A项,原文“对海子诗歌的解读提出”,不能推断就是“最佳路径”;B项,根据原文“具有承载民族文化底蕴的”可知,海子初期创作并没有承载民族文化底蕴;C项,抒情主体“远行”的原因是“为了寻求精神的安宁和生的希望”,不
15、是该选项中所表述的原因)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窗钱钟书(1)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2)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
16、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3)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4)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
17、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
18、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5)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6)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
19、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1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春天和窗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_12.综观全文,窗的作用有哪些?请概括。(4分)_13.本文题为“窗”,但讲窗的时候,总会先说“门”。文中“门”和“窗”构成了哪几层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_14.作者借“窗”
20、,从哪几个层面阐发哲理?试探究之。(6分)_参考答案:11.开头由赏春而引出下文对窗的意义的阐发;(1分)结尾承接上文所讲关窗的需要,点出关窗的原因之一是春天仍有残冷。(1分)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整一。(2分)12.在屋内即可享有、驯服自然,(2分,享有、驯服各1分)在关了门情况下也可以生活,(1分)让外面的人也能揣摩屋主的意思。(1分)13.通过对比,突出窗的独特意义;(2分)通过比较,点明窗在人类生活中的更高阶段;(2分)通过类比,阐述窗对驯服自然的作用。(2分)14.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的生活历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人私生活保障的需要。(写满三点给6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21、)4. 参考答案:7A(B项应为“等待”,C项应为“耽搁”,D项应为“增长”。)8C(A项“则”都是连词,表承接,译为“就”;B项“于”都是介词,译为“在”; C项第一个“其”是代词,译为“那,那些”,第二个“其”是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D项两个“者”都译为“的”。)9B(刘晏预先奏请朝廷,而非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奏请朝廷。)10(1)常以优厚的报酬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并设置驿站远近相望,来打探并报告各地的物价。 (2)丰收时就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时就用低价卖出粮食,或者用粮食交换其他各种货物供给官府使用。(3)将十艘船编为一纲,让军将带领着,运送十次未出现闪失,就给予优厚的慰劳,让此人
22、做官。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甲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乙 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节选自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23面对出仕与否,子路和许由各有什么不同的选择?(2分)24简要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参考答案:23(2分)面对出仕与否的选择,子路认为“不仕无义”,许由却坚决表明“非以求禄位”“非以贪天下”的志向。(用自己的话阐释也可以。)24(3分)子路以天下
23、为己任、勇于担当,体现了社会责任感。(1分)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听从内心呼唤,回归自然。(1分)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早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早,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
24、,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止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当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
25、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威采,不扬华萍。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亡身进贤。”尝竞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注】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B.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C.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D. 尝既不得/进乃载
26、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女弟,即丈夫的妹妹,与孔雀东南飞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的“小姑”意同。B. 孝廉,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是汉朝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重德轻能。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 乡曲,乡里,亦指穷乡僻壤,与“窜梁鸿于海曲”中的“曲”意相同。形容识见寡陋。这里指同乡。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虞有一个寡妇极其孝顺,奉养婆婆。却被人诬告寡妇是厌倦了供养婆婆,因而毒
27、害了婆婆。B. 孟尝担任合浦太守不到一年就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谋利,极有声望。C. 合浦还珠的故事告诫我们只要官员清廉为官,自然环境就能得以改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D. 孟尝称病辞职,隐居耕种,不事张扬才华。杨乔为此打抱不平,冒死向汉桓帝荐贤进能。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自是郡中连早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2) 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参考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从这以后郡中连续干旱两年,祷告祈请上天没有获得下雨,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查访案情原
28、委,孟尝到太守府详细地陈述了寡妇蒙受冤屈受到诬陷的事情。(2)想要甘霖及时降下,应该处死打官司的人,用来向冤死的灵魂谢罪,或许冤屈能够获得伸张,这样郡中及时下雨就可以期待了。【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这段话是说“孟尝无法前行,就乘着民船晚上悄悄离去。隐居在偏远的洼地生活,自己亲自耕种。邻县的读书人和百
29、姓仰慕他的品德,邻近他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尝”“穷泽”“身”“邻县士民”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不得”意思是“不能够”,后面应该有具体“不能做的事”,即“进”,故应在“进”后断开,这就排除AD两项;“隐处穷泽”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隐处于穷泽”,“于穷泽”是后置状语,应该在后置状语后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
30、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是汉朝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重德轻能”错误,应是“自下而上”,且是重德“兼能”。故选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合浦还珠的故事告诫我们只要官员清廉为官,自然环境就能得以改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错误,“只要就能”这一说法太绝对,原文说以前的合浦太守贪婪,捕捞无度,才导致海珠迁移邻境,但不能反过
31、来说“只要清廉为官”“自然环境就能得以改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故选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是”,指示代词,这;“祷请”,祷告祈请;“访问”,查访询问;“其故”,案情原委;“诣”,到;“具”,详细地。第二句中,“甘泽”,甘霖;“时”,及时;“宜”,应该;“讼者”,打官司的人;“以”,目的连词,来,用来;“谢”,谢罪;“庶”,或许;“幽枉”,冤屈;“申”,伸张;“期”,期待
32、。【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
33、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
34、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
35、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翻译:孟尝字伯周,是会稽上虞人。年轻时修养自己的品行操守,在郡里担任户曹史。上虞有一个寡妇极其孝顺,奉养婆婆。婆母寿终后,她的小姑原先就心怀嫌疑猜忌,就诬告 (她)是厌倦了供养婆母,因而毒害了婆母,在县庭上讼告。县郡没有仔细调查,最后竟然以此定罪。孟尝事先了解实情,详细地向太守说明了原委,太守没理会。孟尝在外门痛哭请求(无
36、济于事),于是借口有病辞职离开,寡妇最终含冤而死。从此郡中连旱二年,祈祷也无所收获。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查访案情原委,孟尝到郡府详细陈述寡妇被冤诬之事。就趁机说:“从前东海孝妇,感动上天造成干旱,于公一言,想要甘霖及时降下,应该处死打官司的人,用来向冤死的灵魂谢罪,或许冤屈能够获得伸张,这样郡中及时下雨就可以期待了。”殷丹 听从了孟尝的建议,就在那位寡妇墓前处死讼女,上天应验下了及时雨,庄稼因此获得丰收。孟尝后来考中孝廉,被推举为茂才,担任徐地的县令。州郡上表陈述他的才能,升迁 为合浦太守。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卖来购买粮食。原先时的宰守官吏们都是贪婪污浊之人,
37、奸商滥采珍珠,不知穷尽,珠贝逐渐迁往交祉海域去了。因此商人不来买卖,当地人穷物少,百姓中有不少人饿死路边。孟尝到任后,革除先前的弊政,为民兴利除弊。还不到一年,原来离开的珠贝全都返还(合浦海域),百姓都返归本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称誉是神明之人。后来因病自己上书(告病 还乡)被征召应当回朝廷,当地官吏百姓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任。孟尝无法前行,就乘着民船晚上悄悄离去。隐居在偏远的洼地生活,自己亲自耕种。邻县的读书人和百姓仰慕他的品德,邻近他居住的有一百多家。桓帝时,同郡尚书杨乔上书荐(孟尝)说:“孟尝安于仁爱,弘扬仁义,崇尚道德修炼,清廉的行为超出流俗之人,才能超出众人。先前更换做合浦
38、太守,移风易俗,改革弊政,已离去的珠蚌复还于合浦,饥民仰仗(他)生存,况且南 海一带盛产珍珠,财产容易积聚,本在他的掌握之内,(珍珠)价格高比金银,可是孟尝独自一人称病辞职,亲自耕种田地,隐匿自己,不张扬才华。我不敢偏私同乡, 只是私下里被禽息的做法感动,冒死推荐贤人。”孟尝最终没有被重用,年七十,死于家中。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一位学生在寄给老师的信中写道:“王老师,这是拙作,希望您在百忙中抽空拜读。”B. 李老师虽然身体有恙,但仍坚持上课,作为他的高足,我们由衷地敬佩他。C. 在我遭遇不测的时候,我得到了同事的鼎力相助,在此我对大家表示
39、深深的感谢。D. 在文明校园复查时,上级复查小组成员惠顾了我们的校园,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A项,“拜读”是敬辞,用在此处写王老师读学生作品不当;B项,“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于写自己;D项,“惠顾”是商家用于欢迎顾客的词语。8. 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5分)【示例】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参考答案:略9.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
40、给示例相同。示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材料:心境 复习 谦逊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参考答案:示例: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道出了的真谛”。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真谛”
41、的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真谛”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10.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例句: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孤灯,愁绪满怀。边塞诗是 送别诗是 参考答案:示例:边塞诗是大漠马背上的一轮落日,壮阔而苍凉,羌笛、孤烟、胡马,豪情满怀;送别诗是古道边耳畔的一曲长笛,忧伤而惆怅,夕阳、长亭、杨柳,离情凄凄。六、写作(60分,共1题)11. (60分)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猫头鹰和它的孩子波兰寓言猫到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猫头鹰问他:“亲爱的大哥,你到哪里去呀?
42、” “我去林子里捕鸟吃。”猫答。 “啊,猫大哥,千万别伤害我的小孩子。”“你的孩子长得什么样,这个你可得让我知道。”“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漂亮。”“知道了。”猫认真地回答,猫头鹰放心的飞走了。猫在矮树丛中找找去,鸟巢中尽是一些美丽的小鸟,猫都怕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口,最后,发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于是,猫放心的饱餐一顿。 猫回家的路上,又碰到猫头鹰。猫说:“你放心吧,我吃的是最丑的鸟。”猫头鹰回一看,他的“漂亮”的孩子一个也不见了,窝里还有几根猫的胡须。这则寓言中给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参
43、考答案:【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文体写作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通读故事可知,小猫头鹰之所被猫吃,主要原因是猫头鹰对自己孩子的描述表达不清楚,为什么表达不清楚?猫头鹰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描述是“漂亮”,而事实是是“丑”,是什么原因导致猫头鹰妈妈不能客观地描述自己的孩子呢?是因为猫头鹰妈妈带上了个人情感色彩。这是一个寓言故事,由此联想到社会现实,说明父母常常因为受情感因素(或过分溺爱,或认识不足,或自我不清醒)的影响,不能客观真实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或者面对孩子的问题。根据提示语(这则寓言中的猫头鹰给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的要求,立意必须从猫头鹰的角度进行作文。立意示例:(1)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粉饰缺点只会给自己带无尽的悔恨。(2)带着自己的个人情感去看问题,只会一叶障目,不利于事情的处理。(3)过分的溺爱,其实对孩子是伤害。(4)也可以从学习、生活以及治国等各个方面加以思考,符合材料意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