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广元市武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
2、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的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这种由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
3、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的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我们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7.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
4、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相互协调而形成的有序和谐的状态。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D. 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8.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类似情况。B.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C.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蓄积,会对社会结构形成
5、巨大的冲击力。D.十几年来,我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强调的并非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要求我们统筹社会资源,全方位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B.虽然最近十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很多,但却不是社会协调发展的时期,还存在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C.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能力。D.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动。参考答案:7.A (A项解
6、释的是“社会”的内涵,而非“和谐社会”)8.D (D项解释了“社会风险”的成因,其他项是其表现)9.D (D项中“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夸大其辞,原文表述为“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
7、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船行似风。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
8、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江上渔火二三,
9、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
10、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15(4分)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
11、为我们一语道破。这里的“心情”是指遭遇挫折后的失落、沮丧。B如果没有失意的张继,也就没有了那次失眠之苦,没有了那次失眠,也便没有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枫桥夜泊。C作者借肯定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与他的考场失意相对照,有力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D“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张继因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而失眠,他的名字将永不磨灭。E作者说,“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在作者看来,这钟声对张继起着失意和嘲弄的作用。16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船行似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从结构上说,;从内容上,。17文章题为“不朽的失眠”,请结合全文,解释标
12、题的含义,并说说标题的好处。(6分)18文章最后一段说:“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请你根据这句话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并列举一个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4分)参考答案:15(4分 )D,E (D,因失眠而写诗篇。 E, 起着警世和鞭策的作用。)16(4分)从结构上说,此句由写张继京城落榜转而写他枫桥夜泊,完成了行文上的自然过渡(承上启下)。从内容上说,此句烘托了张继落榜后希望尽快摆脱令他羞愧沮丧的严酷现实,寻求精神超脱的急切心情。(每点2分)17(6分 ) 含义:“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故作者用“不朽”来修饰“失眠”。(2分)好处:“不
13、朽的失眠”体现了作者命题之妙,这样命题,易于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借肯定“失眠”来肯定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并以此与他的考场失意相对照,有力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如果没有失意的张继,也就没有了那次失眠之苦,没有了那次失眠,也便没有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枫桥夜泊。(4分,每点2分)(此题回答时要紧扣“不朽”,如果这样答“不朽”也对:“不朽”的不单纯指那场“失眠”,而是“失眠”所引发的创作欲望,是诗人感极而发的传世佳作。可以说,不朽的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不朽的就是这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其他说法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18(4分)(此题为开放题,观点合理、论据正确即可)答案示例观点
14、:暂时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结,真正的强者应乐观豁达地笑对现实,创造不朽的人生。(2分,意思符合即可)论据:(2分)(教材中诸如孔子、孟子、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史铁生等人的人生经历均可作为论据,但应注意扣住类似“人生挫折”“事业成功”“不朽”等关键词,概括叙述)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学的远征陈丹青二十三年前,1989年元月,木心先生在纽约为我们开讲世界文学史。初起的设想,一年讲完,结果整整讲了五年。后期某课,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自1983到1989年,也是木心恢复写作、持续出书的时期。大家与他相熟后,手里都有木心的书。逢年过节,或借个什么由头,我们通宵达旦听
15、他聊,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勉力强撑的,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铄。木心在大陆时,与体制内晚生几无来往,稍事交接后,他曾惊讶地说:“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这样子,过了几年,终于有章学林、李全武二位,纠缠木心,请他正式开课讲文艺,勿使珍贵的识见虚掷了。此外,众人另有心意:那些年木心尚未售画,生活全赖稿费,大家是想借了听课而交付若干费用,或使老人约略多点收益。“这样子算什么呢?”木心在电话里对我说,但他终于同意,并认真准备起来。事情的详细,不很记得了。总之,1989年元月15日,众人假四川画家高小华家聚会,算是课程的启动。那天满室哗然,很久才静下来。木心,浅色西
16、装,笑盈盈坐在靠墙的沙发。那年他六十二岁,鬓发尚未斑白,显得很年轻。讲课的方式商定如下:地点,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时间,寒暑期各人忙,春秋上课;课时,每次讲四小时,每课间隔两周,若因事告假者达三五人,即延后、改期,一二人缺席,照常上课。木心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但我不记得他低头频频看讲义,只目灼灼看着众人,徐缓地讲,忽而笑了,说出滑稽的话来。当初宣布开课,他兴冲冲地说,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木心讲课没有腔调不像是讲课,浑如聊天,而他的聊天,清晰平
17、正,有如讲课他语速平缓,从不高声说话,说及要紧的意思,字字用了略微加重的语气,如宣读早经写就的文句。不止十次,我记得,他在某句话戛然停顿,凝着老人的表情,好几秒钟,呆呆看着我们。这时,我知道,他动了感情,竭力克制着,等自己平息。讲课最令我感到兴味的瞬间,是他临场的戏谈。木心的异能,即在随时离题:他说卡夫卡苦命、肺痨、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他说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那该多好!在木心那里,切题、切题、再切题,便是这些如叙家常的离题话。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且慢,他在哄笑中又起念头,果然,再来一句,又来一句随即收回目光,接着往下说。讲课中,他
18、两次提到与他相熟的街头松鼠,还有寓所北墙密匝匝的爬墙虎:“它们没有眼睛哎!爬过去,爬过去!”每与我说起,木心啧啧称奇。忽一日,房主未经告知,全部拔去了,他如临大事,走来找我,狠狠瞪大眼睛:“那是强暴啊!丹青,我当天就想搬走!”有次上课,大家等着木心,太阳好极了。他进门就说,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那天回家后,他写成下面这首诗:五月将尽/连日强光普照/一路一路树荫/呆滞到傍晚/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天色舒齐地暗下来/那是慢慢地,很慢/绿叶藂间的白屋/夕阳射亮玻璃/草坪湿透,还在洒/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都相约暗下,暗下/清晰 和蔼 委婉/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二十年前,
19、木心这样地走着,看着,“一路一路树荫”,其时正在前来讲课的途中;下课了,他走回家,“天色舒齐地暗下来”。那些年,众生多少是在异国谋饭的生熟尴尬中,不免分身于杂事,课程改期,不在少数,既经延宕,则跨寒暑而就春秋,忽忽经年,此即“文学远征”至于跋涉五年之久的缘故吧。“结业”派对,安排在女钢琴家孙韵寓所。应木心所嘱,我们穿了正装,分别与他合影。孙韵母女联袂弹奏了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席间,众人先后感言,说些什么,此刻全忘了,只记得黄秋虹才刚开口,泪流满面。木心,如五年前宣布开课时那样,矜矜浅笑,像个远房老亲戚,安静地坐着,那年他六十七岁了。就我所知,那也是他与全体听课生最后一次聚会。他的发言的开
20、头,引瓦莱里的诗。每当他借述西人的文句,我总觉得是他自己所写,脱口而出: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2012年11月10日写在北京(选自文学回忆录后记,有改动)10. 解释加点语词在句中的含义。(1)后期某课,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2)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11. 文章第段引用木心的诗,简要分析其作用。12. 简要分析文中木心的性格特点。13.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结尾段落的理解。参考答案:10. (1)“文学的远征”在句中指木心所开世界文学史历时五年(跋涉五年之久),时间久远;木心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纽约为
21、中国晚生开设文学史课,空间遥远;晚生们对文学“什么都不知道”,任重道远。(2)“哈姆雷特式的性格”在句中表面指先“兴冲冲”说要出版,后又不高兴出的踌躇、迟疑、多变;深层指他对文学满怀热爱与责任的赤诚,不是他的原创作品,就不出的清高与自爱。(因为木心授课借鉴郑振铎的文学史大纲,不纯是自己的作品,轻蔑地说不出,是不屑于借助他人为自己博取名利。) 11. 引用木心的诗,从内容上说,形象地展现木心于上下课途中所见所思,窥斑见豹,丰富文章意蕴,富有诗意;点明木心不仅是博学的文学史老师,更是善察善思善作的诗人(或答宽容的长者也可),使人物形象更完整丰满;流露出作者对木心的敬仰与怀念。从结构上说,与上下文上
22、下课途中所见所思相照应;诗歌的引入宕开一笔,使叙事变得舒缓。 12. 认真严谨。与我们商定讲课的时间、地点、课时等;“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挚爱文学。木心可惜晚生“什么都不懂”,开世界文学史课。上课认真准备,开课结课非常郑重其事,上课时非常动情等等,都可见他对文学深挚甚至虔诚的热爱。幽默风趣。上课时不时“说出滑稽的话来”,又如说要“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要陶潜“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等等。童真率性。讲课中,“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两次提到松鼠,还有爬墙虎,谈论爬墙虎时啧啧称奇,说“它们没有眼睛哎!爬过去,爬过去!”;为房主拔去爬墙虎而想立刻搬走
23、等。随和宽容。总是“笑盈盈”“矜矜浅笑”;历时五年为谋饭异国的晚生授课;“原谅”诗说“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13. 木心在“结业”派对上引用瓦莱里的诗与文题“文学的远征”呼应。点明经过五年跋涉,世界文学史学习的漫漫征途到达终点,学子也将学有所成。表达对课程结束在即的不舍。文学的远征跋涉五年,终于到达了“旅途的终点”,“终于闪耀着了么?”有旅途即将结束的不舍,也有结局必然(终将)到来的释然。表达对听课者的期许与祝福。文学课程(文学远征)的终点,文学终于闪耀了么?你们终于闪耀着了么?文学终于于你们的生活中闪耀着了么?木心不那么确定,但这五年终不是虚度。表达对木心的崇敬。作者叙述这个细
24、节,说木心“借述西人的文句”总是非常贴切,如出己手,脱口而出,可见其对木心的崇敬。【10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其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此题注意分析语境义,注意根据文中的具体语境“初起的设想,一年讲完,结果整整讲了五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我们开讲世界文学史分析”“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从时间、空间和责任的角度分析“文学的远征”的含义;结合语境“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分析“哈姆雷特式的性格”的含义。【11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第段引用木心的诗的作用,
25、答题时吸纳概括诗歌的内容,人后从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结构和引用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用,诗歌写出木心于上下课途中所见所思,点明木心不仅是博学的文学史老师,更是善察善思善作的诗人,使人物形象更完整丰满;主旨注意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结构上注意结合前文“他进门就说,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和后文“二十年前,木心这样地走着,看着,一路一路树荫,其时正在前来讲课的途中;下课了,他走回家”从照应的角度分析;最后从“引用”的一般作用分析;宕开一笔,使叙事变得舒缓。【12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梳理情节,抓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以及环境,其它人物的烘托
26、等分析即可,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概括其“认真严谨”;根据“什么都不懂”“当初宣布开课,他兴冲冲地说”概括其“挚爱文学”;根据“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陶潜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概括其幽默风趣;根据“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概括其“童真率性”;根据“笑盈盈”“矜矜浅笑”“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概括其“随和宽容”的性格特点。【13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语段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语段的内容和在文中的位置,此题要求联系全文谈谈对结尾段落的理解,答题时先概括语段的内容,因为语段处于文章的结尾,注意从主旨情感的角度分析含义。文章
27、尾段写木心在“结业”派对上引用瓦莱里的诗“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句中“我旅途的终点”,点明经过五年跋涉,世界文学史学习的漫漫征途到达终点,学子也将学有所成;“终于闪耀着了么”注意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有旅途即将结束的不舍;也有结局必然(终将)到来的释然;有木心对听课者的期许与祝福;也有作者对木心的崇敬。【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邓皇后
28、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
29、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zh)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立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30、)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B.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C.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D.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31、,同今之“堂弟”。B. “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 “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D. “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与之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均指皇帝的死亡。18.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B. 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一直进退有度,患病之后,她请求皇上特许
32、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C. 邓皇后顾大局,不恃宠。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D. 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2)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参考答案:16. C 17. D 18. B 19. (1)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非”“衣服
33、”“务”,“宁.耶”反问句)(2)邓皇后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英明圣哲。(“颜色”“服”“左右”“以为”)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邓皇后因病家人获许不限定时日入宫服侍医药的事向皇帝陈忧虑之情,故可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后”“宫禁”“陛下”;谓语动词:“曰”“使”“令”“交损”“亡”等。本题要抓住“曰”“诚”“上令.之讥,下使.之谤”等断句标志。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34、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D“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均指皇帝的死亡”错,应该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是对“死”委婉的说法。1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B项对应的是文章第2段,“请求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原文没有体现。19.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做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35、,达到词句通顺。主要关键信息的翻译理解:(1)非:批评,衣服:动词,做衣裳做服饰,务学:致力于学习。(2)颜色:脸色,服:服罪,左右:左右侍从,以为:认为。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颜色”在此处这,不能用今天的“色彩”来理解。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非”“衣服”“左右”“以为”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语句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
36、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清楚,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
37、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
38、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英明圣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
39、,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5. 选做题(10分,在计算分值时计入总分)23、请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写一句评点。(4分)厩 焚 子 退 朝 曰 伤 人 乎 不 问 马(1)加标点:厩 焚 子 退 朝 曰 伤 人 乎 不 问 马(2)【评点】_ 。24、拟写对联:下面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中庸,请你从所学的孟子中选取句子对出下联。(3分)上联: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下联: 。25.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自辱焉。”(论语颜渊)请对孔
40、子的话作解读,要解读出一定的深度。(3分) 。参考答案:23、答案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标点:2分。标对2个及以下,不给分;标对34个,得1分,标对56个,得2分。【评点】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人。(或者这是孔子人本思想的体现)(2分)答案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标点:2分。标对2个及以下,不给分;标对34个,得1分,标对58个,得2分。【评点】孔子十分关心人,也重视生命。(或者这是孔子人本思想及生命观的体现)(2分)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5.【参考答案】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词是最松驰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
41、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词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 9 题.白居易传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42、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
43、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
44、朝鲜半岛古国名。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 拜:拜见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权贵有嫌其出位 移其粟于河内B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寡人之于国也D为游赏之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各4分,共8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4分) 参考答案:7.A (拜官授职)8.B (A 其,代词,他;指示代词,那里
45、的 C介词,向;动词,对于 D动词,作为;动词,凝结B项都表转折)9.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陈述)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4分)(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4分)【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梅少白博客“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