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一外国语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列文字做题。.
(正末云)孩儿一向有失探望,母亲请坐。受你孩儿几拜。(做拜科)(夫人云)孩儿请起,稳便。(正末云)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夫人云)孩儿请坐。下次小的每,说与梅香,绣房中请出小姐来,拜哥哥者。(从人云)理会的,后堂传于小姐,老夫人有请。(正旦引梅香上,云)妾身姓张,小字倩女,年长一十七岁。不幸父亲亡逝已过。父亲在日,曾与王同知指腹成亲,后来王宅生一子是王文举,俺家得了妾身。不想王生父母双亡,不曾成就这门亲事。今日母亲在前厅上呼唤,不知有甚事,梅香,跟我见母亲去来。(梅香云)姐姐行动些。(做见科)(正旦云)母亲,唤您孩儿有何事 (夫人云)孩儿,向前拜了你哥哥者。(做拜科)(夫人云)孩儿,这是倩女小姐。且回绣房中去。(正旦出门科,云)梅香,咱那里得这个哥哥来 (梅香云)姐姐,你不认的他 ,则他便是指腹成亲的王秀才。(正旦云)则他便是王生 ,俺母亲着我拜为哥哥,不知主何意也呵 (唱)【仙吕】【赏花时】他是个矫帽轻衫小小郎,我是个绣帔香车楚楚娘,恰才貌正相当。俺娘向阳台路上,高筑起一堵雨云墙。【幺篇】可待要隔断巫山窈窕娘,怨女鳏男各自伤。不争你左使着一片黑心肠,你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同梅香下)
选自郑光祖《倩女离魂》
根据元杂剧文化常识填空:(5分)
⑴正末指________________; ⑵正旦指____________;
⑶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赏花时】指_________________;
⑸从节选可以看出,倩女具有追求婚姻自由_________________性格。
参考答案:
⑴正末指男主角; ⑵正旦指女主角
⑶科指_戏剧动作总称
⑷【赏花时】指_曲牌名
⑸叛逆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关于湘君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单的说,洪兴祖以为写的是娥皇,我们知道,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妻子,舜死了,娥皇女英泪滴洒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后来她们死了,成为湘水之神。这究竟是不是可靠,《楚辞》的湘君是不是娥皇,我们今天来不及考证,至少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所写的美好,是一种女子的魅力,而且是从内在到外在的容德之美。《楚辞?远游》上还有“神要眇以淫放”一句,洪兴祖注解说“要眇”是“精微貌”。把两处“要眇”出现的注解结合起来看,我们知道“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一种美。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在初起时,并不承担言志功能,它仅仅只是一种诗人文士写给歌女的歌词,其主要为歌女的歌唱服务。
B. 写词的诗人文士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文化教养个性等背景在写词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于其创作的歌词中。
C. 人们在公开的场合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装腔作势的假象,缺乏挖掘个体身上最深隐本质的可能性。
D. 最初的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文士身上最深隐的本质不仅有伦理道德,也有他们自己的感情人格。
2. 下列关于“要眇宜修”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要眇宜修”出自于《楚辞?九歌?湘君》中的一句“美要眇兮宜修”,是对湘水上的神灵所具有的美态的形容。
B. “王国维认为词具有“要眇宜修”的特点,所以其境界就无法与诗的境界媲美,王国维指出“诗之境阔”而“词之言长”。
C. 在《楚辞章句》中,王逸注解“要眇”为“好貌”,“修”有“修饰”的意思,“要眇宜修”指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D. 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和娥皇有关,这点虽然没有得到确认,但洪兴祖把“要眇宜修”与女性联系分析的理解有一定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在游戏中往往是不设防的,因此诗人文士用游戏笔墨为歌女写歌词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将自己性格思想表现出来。
B. 词的微妙处在于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意志完完全全容纳进去,但客观上却无法避免地将其本质流露出来。
C. 王国维认为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和词各有特色,各有长短,各具特色。
D. 娥皇女英的典故的可靠性不会影响人们对词的美感的诠释,词具有一种女性的美,具有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美。
参考答案:
1. D 2. B 3. B
【1题详解】
试题分析:D项,与原文不符。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2题详解】
试题分析:B选项中的因果逻辑关系是存在问题的。王国维的评价中并没有指出,词“要眇宜修”的特点对其境界的限制。只是客观地表述诗和词的不同特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选项常常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本题中的B选项中就出现了的情况,“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意思是诗人文士仍然是希望把思想志意部分地融入,这一判断显然存在问题。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混淆范围。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2题。
吴宓先生 温源宁
吴宓先生真是举世无双,只要见他一面,就再也忘不了。有些人,非给你介绍一百回不可,而且,到一百零一次相逢的时候,还得重新介绍。这些人,面貌实在平平常常,没有任何特色,“什么”也没有,无非是一般的张三、李四,吴先生的面貌呢,却是千金难买,特殊又特殊,跟一张漫画丝毫 不差。他的头又瘦削,又苍白,形如炸弹,而且似乎就要爆炸。头发好像要披散下来,罩住眼睛鼻子,幸而每天早晨把脸刮干净,总算有所修整了。他 脸上七褶八皱,颧骨高高突起,双腮深深陷入,两眼盯着你,跟烧红了的小 煤块一样——这一切,都高踞在比常人长半倍的脖颈之上;那清瘦的身躯,硬邦邦,直挺挺,恰似一条钢棍。
吴先生头顶端正,胸背笔直,像个骰子,好一派尊严之气。他以学者自豪,他的朋友们也因这位天生的名士而得意。他绝不小气,老是热心给别人帮忙,而又经常受到某些友人和敌人的误解;对别人的良好品质和能力,他有点过于深信不疑;外界对他有意见,他也过于敏感。这样,对自己也罢,对外界也罢,吴先生都不能心平气和。工作起来,虽非奋不顾身,也是狂热之至,他对哥德极为钦佩,却远远达不到哥德所说的“不忙也不闲”的境界,正如拚命自讨苦吃的人远远达不到受上帝恩宠的境界一样。
有些人不懂得年青的滋味,吴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实际不到五十岁,从外表上看,你说他多大年岁都可以,只要不超过一百,不小于三十。他品评别人总是从宽,对自己则从严,而且严格得要命。他信奉孔子,在人们眼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孔门学者。他严肃认真,对人间一切事物都过于一丝不苟,采取了自以为是的固执态度,然而,在众人中间,他是最容易相处的。
作为老师,除了缺乏感染力之外,吴先生可说是十全十美。他严守时刻,像一座钟,讲课勤勤恳恳,像个苦力。别人有所引证,总是打开书本念原文,他呢,不管引文多么长,老是背诵。无论讲解什么问题,他跟练兵中士一样,讲得有条有理,第一点这样,第二点那样。枯燥,容或有之,但绝非不得要领。有些老师无所不谈,却不发任何议论,吴先生则直抒己见,言之有物,也可能说错了,然而,至少并非虚夸。他概不模棱两可,总是斩钉截铁。换句话说,他不怕直言对自己有什么牵累。在事实根据方面,尤其是见于各种百科全书和参考书的事实,他是无可指摘的,只在解释和鉴赏的问题上你还可以跟他争论。这方面,他有缺点,并非出于糊涂或不老实,而是他的观点 所固有的,即人道主义者的缺点,而且是巴比特式的人道主义者。很可惜,吴先生为那种人道主义所迷惑,以致他的一切观点都带有相应的色彩。他把道德和艺术混合在一起,乌烟瘴气,常常谁也摸不清他发表言论所谈的是文学问题还是道德品质问题。
作为编辑,吴先生对胡适博士所反对的一律拥护。他几年前创办了《学衡》,公开承认其目的在于与白话运动作战,尽力维护陈旧的文言。那是没有胜利希望的斗争,不过那种苦斗是勇壮的。吴先生编辑《大公报》文学版期间也是勇往直前,努力使中国文学界关心西方文学的实际,而不是关心它的皮毛。是啊,除了极少数以外,中国的青年作家,的确都下了决心要抓西方文学的皮毛,对它的实际不闻不问。认为那太枯燥,太难掌握。目前要做的事是,顺流而下,碰上什么浮在水面的失事船只上的东西就捡起来——道孙,波特来尔,法雷芮,维金妮阿·沃尔夫,阿尔道斯·哈克斯里,等等。在当代中国文学界,像吴先生那样不识时务,认为研读荷马、维琪尔、但丁和密尔敦的著作总有些好处,只有招人嘲笑罢了。
一个孤独的悲剧角色!尤其可悲的是,吴先生对他自己完全不了解。他承认自己是热心的人道主义者、古典主义者;不过,从气质上看,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这一点,因为吴先生那么真挚,那么表里如一,所以谁都看得出来,除了他本人!他赞赏拜伦,是众所周知的。他甚至仿照《哈 罗尔德公子》写了一篇中文长诗,自相矛盾,然而,谁也不觉得这是个闷葫芦,除了他自己!
[注]吴宓(1894—1978):字雨僧,现代著名学者。
18.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说“吴宓先生真是举世无双,只要见他一面,就再也忘不了。”?(4分)
19.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目前要做的事是,顺流而下,碰上什么浮在水面的失事船只上的东西就捡起来——道孙,波特来尔,法雷芮,维金妮阿·沃尔夫,阿尔道斯·哈克斯里,等等。
(2)一个孤独的悲剧角色!
20.作者对吴宓先生的评价很客观,既肯定了他的优点,也指出了他的缺点。联系全文,概括吴宓先生的优点和缺点。(4分)
21.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作者是如何表现吴宓先生的?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8.突出吴宓先生独特的相貌,为下文具体描写吴宓先生的外貌和性格作铺垫。(4分)
19. (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批评了当时中国的大多数青年作家只想了解西方文学的皮毛;而不愿意像吴宓先生那样做扎实的研究工作。(2分)
(2)正话反说,表现了吴宓先生与众不同的认真读书、扎实做学问的优点。(2分)
20.优点:热心帮助别人I.工作狂热;评价别人从宽,要求自己从严;认真、直率,观点鲜明;做事勇往直前。(答出四点得2分)
缺点:过于一丝不苟,采取了自以为是的固执态度;上课缺乏感染力;囿于“巴比特式的人道主义”,在解释和鉴赏问题上把文学和道德问题相混合;维护陈旧的文言,不了解自己。(答出四点得2分)
21.(1)①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②通过人物典型的言行突出人物性格;③夹叙夹议,评传结合。(3分)
(2)①平时善于观察人物,是写好人物的基础;②选取熟悉的材料,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人物性格;③通过细节描写人物,更生动地表现人物个性。(3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则曰 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夫之晒之 晒:笑
加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
C.端章甫 端:端正
舍瑟而作 作:起
D.吾与点也 与:赞成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2.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
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现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文章选自《论语》,我们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14.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译文: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
参考答案:
10.C
11.B
12.A
13.B
14.
(1)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2)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10.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B项,名词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A都是“的”,BCD都是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B“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 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 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21分)
苏氏文集序①
[宋]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②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③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④,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也,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⑤,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⑥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注】①苏子美:即苏舜钦,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杜衍等新政推行者。 ②杜公:即杜衍,曾任宰相,参与“庆历新政”。 ③韩、李:指韩愈,李翱。 ④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 ⑤擿(tī)裂:割裂。这里指摘取古人文句。⑥二三大臣:指杜衍、范仲淹等,皇裕初年被起用。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其可无恨 恨:遗憾
B.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 几:接近
C.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 废:罢官,削职
D.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稍:稍微
14.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苏子美文学才华和文学追求的一项是(3分)
A.①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时人颇共非笑,而子美不顾也
B.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②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C.①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②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D.①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 ②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排挤他欲把他置于死地的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
B.本文回顾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天圣年间,欧阳修参加进士考试,发现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这种文章为“时文”;后来皇帝忧虑“时文”的弊端,下诏书讽刺学习写“时文”的人,并明令禁止写作“时文”,那股风气才渐渐消失了。
D.苏子美的政敌利用苏子美“酒食之过”攻击他排挤他,主要目的不是陷害苏子美,而是借此打击与其有关联的新政推行者。不过,这些受排斥的人后来都被保全下来,得到重用,只有苏子美不幸死了。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虽 与 子 美 同 时 饮 酒 得 罪 之 人 多 一 时 之 豪 俊 亦 被 收 采 进 显 于 朝 廷 而 子 美 独 不 幸 死 矣 岂 非 其 命 也 悲 夫
参考答案:
17.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每两处1分,共3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寻还理坊事,迁侍裕邸讲读。王甚贤之,邸中中官亦无不善居正者。而李芳数从问书义,颇及天下事。寻迁右谕德兼侍读,进侍讲学士,领院事。神宗即位,居正遂代拱为首辅。
帝虚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劝帝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更,至讲学、亲贤、爱民、节用皆急务。帝称善。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数破贼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
居正病,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入,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终万历世,无敢白居正者。熹宗时,廷臣稍稍追述之。崇祯三年,尚书李日宣等言:“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帝可其奏,复敬修官。
(《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列传一百一》有删节)
10.下列加点字词语解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阶者皆避匿 善:与……交好
B.居正擢用其子 擢:逮捕
C.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 右:同“佑”,帮助,偏袒。
D.终万历世,无敢白居正者 白:言说
11.下面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B.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则或咎其欲出者
D.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2.下列选项对文中划线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B.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C.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D.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王甚贤之,邸中中官亦无不善居正者。(4分)
译文:
⑵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4分)
译文:
⑶ 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辽左东北女真,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0.B.擢,提拔。
11.D。 A项,以,用;以,原因。B项,而,顺承;而,并且。C项,其,他;其那个。D项,都表被动。
12.C。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13.译文:
①裕王非常赏识他,王府中的中官亦没有不和他交好的。(贤,善各1分,大意2分)
②张居正执政,以尊奉皇帝的权力,考核官吏的工作,严明赏罚,统一政策号令为主。(尊、课、一,各1分,大意1分)
③只有小王子的部众十余万人,辽东的东北女真人,因为得不到互市,多次入侵。 (独、左、寇,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年少时就聪明机智无与伦比。十五当了诸生。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徐阶等人都十分器重他。
张居正这个人,长脸眉目清秀,胡须长至腹部。敢于承担责任,自认为是豪杰。但是很深沉,胸有城府,别人很难猜测到他的想法。严嵩当首辅,嫉妒徐阶,和徐阶关系好的人都避开了。张居正言行自如,严嵩亦很器重他。调任右中允,负责国子司业的事。和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互相期望他日能承当丞相的事业。不久回去管理坊事,调到裕王府任讲读。裕王非常赏识他,王府中的宦官亦没有不和他交好的。尤其李芳经常向他请教书的义理,有的时还联系到国家的事。不久调任任右谕德兼侍读,升侍讲学士,负责翰林院的事。神宗即位后,张居正逐渐代替高拱,成为内阁首辅。
皇帝虚心委任张居正,张居正亦当仁不让地以天下为已任,朝内外的人都想瞻仰他的风采。张居正劝皇帝遵守祖宗传下的各项制度,不要轻易改动,至于讲学、接近德行好有才能的人,爱护百姓、节省用度都是急切需要做的事。皇帝说好。
张居正执政,以尊奉皇帝的权力,考核官吏的工作,严明赏罚,统一政策号令为主要内容。虽然相距万里这么远,早上下达的命令晚上就要执行。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应当逮捕,大臣们议论都觉得这事不好办。张居正提升任用他的儿子,派使臣飞马去捆缚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沐朝弼到京师,张居正请求饶他一死,把他关禁在南京。又设立了考成法督责吏治。起初,部院覆奏令巡年抚查勘的事,往往拖延不回报。张居正命令根据事情的大小缓急,给以期限,耽误的要抵罪。从此以后,官员一切政务上都不敢文过饰非,各级政权机构都加快了运转速度。
张居正喜欢在事业功绩方面有所建树,能够运用智谋权术驾御下属,人们多数愿意为他尽力。俺答要求得和明政府互市后,很久没有骚扰。只有小王子的部众十余万人,辽国东边的东北女真人,因为得不到互市,多次入侵。张居正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奋力战斗打退敌人,立了很多功劳以致封了伯,而戚继光防守的设施非常完备。张居正都袒护他们,边境安然无事。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亦屡次打败了盗贼立了功。浙江兵民再次变乱,任用张佳胤前往招抚便安定了,所以大家都认为张居正知人善任。
张居正患病。等到他逝世后,皇帝为此而不上朝,用下谕旨祭九坛的方法表示尊敬,把他当做国家元老和导师。早先的时候,皇帝所亲信张诚中官和冯保交恶,张诚就在外头批评冯保,皇帝差人秘密侦查冯保和张居正。到了这时,张诚再次进谗言,把他们两个以前结交时放纵跋扈的全部事情讲给皇上听,并且污蔑张居正偷藏有过分的珍贵宝物。皇帝因此心里动摇。下诏书取缔张居正的官衔,剥夺生前所赐予的玺书、四代诰命,把罪名告示公布天下,说本应当开棺材对尸体进行惩罚,因为已经逝世所以免掉了。他的弟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都被发配到边疆没有人烟瘴气重的地方。到万历结束,都没有敢于提到张居正的人。熹宗的时候,才有朝臣略微追忆讲到他的。崇祯三年,尚书李日宣等人进谏说:“已故辅臣张居正,受遗命辅佐朝政,侍奉皇帝的祖上十年,任劳任怨,摒弃、停止、整顿松懈,辅佐匡正促成了万历初年的社稷安定。那个时候中外安定,海内外资丰厚殷实,纪律法纲,没有不严明适度的地方。功劳关乎社稷,日子久了就有定论,大家应该追忆思念啊。”皇帝批准了他们的奏章,恢复对张居正的尊重并还原官衔。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6分)
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王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拾荒婆婆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虽然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经过7天的全力抢救,但她的稚嫩的生命之花还是黯然凋零。
为什么18个路人漠然走过?面对两岁的倒地女孩,最基本的社会良心与社会信任在哪里?请停止冷漠!
从现在开始,倡议大家用“请停止冷漠”为内容发一条微博,让小悦悦被碾18路人漠视的悲剧不再重演,道德不再跑路,良心仍在我们心中。
要求:运用排比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字数50—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8.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参考答案: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