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8947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尘埃里的上帝李代金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他的双腿,从此,他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行动变得艰难。成天无所事事的威尔逊总是闷闷不乐,妻子看在眼里,就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威尔逊想了想,同意了。超市开起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

2、。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需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 然而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想了想,便有了主意。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 的!”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蒂芬妮拿着钱喜出

3、望外,激动得掉下了泪水。 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样真好,蒂芬妮对钱的来历没有丝毫怀疑,花得心安理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一大笔医药费顿时吓傻了他们全家。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们还小,难道就要因为她的死而成为孤儿吗?蒂芬妮为此成天以泪洗面。 见此,威尔逊再一次同妻子商量,他说:“我们跟蒂芬妮是邻居,我们手上还有不少钱,不如取点来帮帮她!”妻子点头同意了,她也不忍心蒂芬妮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那两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当然这次也不能明帮。于是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再一次

4、装入一个袋子,再一次交给马克,再一次详细地交代一番,让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马克点点头,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 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然,没过多久,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了那袋钱,并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他们从马克手里接过钱,欢呼着跑去找蒂芬妮。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带上钱去了医院。 十天后,蒂芬妮出院了,就去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后来,她又换了辛苦的

5、工作,努力地挣钱。威尔逊见此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他们一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蒂芬妮一家却省吃俭用,原来她把钱都存了起来。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却将一袋钱放在柜台上,对他说道:“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这是来还你们钱,请您收下!” 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说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他们一家在帮她,才想出这样的办法给钱。威尔逊说:“不,你弄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帮过你什么。倒是你

6、,帮了我们。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喜欢来我的超市购物了!” 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藏的钱。他们帮了我,没理由不承认。威尔逊说得有道理,卡尔森就曾开过超市,但生意却不好,最终关门了,现在他的生意这么好,真是我家的花帮了忙。然后,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 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对妻子说:“你看,我不承认,还说她帮了我们,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 (选自2015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威尔逊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就在家旁边开了一间超市,生意十

7、分兴隆,这是因为附近的邻居们都很善良,为了帮助他,都到他那里购物。B. 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为支付赔偿金陷入困境,威尔逊出手帮助她家渡过难关,因为他也遭遇过车祸,相同的境遇使他有“同病相怜”之感。C. 威尔逊为了帮助蒂芬妮,让儿子马克与比尔和大卫在家里玩捉迷藏游戏,并嘱咐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蒂芬妮手里。D. 作者两次写蒂芬妮儿子见到钱大叫“这是我家的”,又写蒂芬妮在威尔逊否认帮忙一事后就拿着钱走了,意在通过对比,突出威尔逊的无私。5. 为什么在邻居碰到困难时,威尔逊的妻子两次都说“不能明帮,只能暗帮”? 6. 小说最后一段在情节结构上有何作用?威尔逊说“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你是怎

8、么理解的?参考答案:4. A 5. 威尔逊妻子知道,当自己家遇到困难时,邻居和附近的人都在默默的“暗帮”他们,照顾她的生意。威尔逊妻子认为,默默地“暗帮”能让大家在渡过难关的同时,都收获开心。(照顾到对方的心情,对他人自尊的维护)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我们在伸出手帮助别人时也要讲究方法,让对方能更坦然的接受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尘埃里的上帝”,让爱心的接力棒更好地在社会中传递下去。 6. 第一问:使文章结构完整,给文中所讲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与标题“尘埃里的上帝”相照应,使得标题所设下的悬念得到了诠释。第二问:这句话借主人公威尔逊之口,告诉人们“上帝无私帮助别人”的道理,从而

9、升华了主题。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B项,“威尔逊出手帮助她家渡过难关,因为他也遭遇过车祸,相同境遇使他有同病相怜之感”不准确,威尔逊帮助蒂芬妮一家或许有同遭厄运而惺惺相惜的心理,但更多的是出于对大家照顾他生意的感恩之心。C项,应该是威尔逊让马克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由他们交给蒂芬妮;捉迷藏的游戏是在蒂芬妮家里。D项,“意在通过对比,突出威尔逊的无私”错,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威尔逊暗地里帮助蒂芬妮的计策很有效果。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

10、(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在邻居碰到困难时,威尔逊的妻子两次都说“不能明帮,只能暗帮”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超市开起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威尔逊妻子知道,当自己家遇到困难时,邻

11、居和附近的人都在默默的“暗帮”他们,照顾她的生意。“暗帮”,照顾到对方的心情,对他人自尊的维护。“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告诉人们“上帝就是无私帮助别人”的道理,从而升华了主题。对充满和谐、友爱人际关系的美好社会的渴望之情。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段作用分析。解答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类题目,可从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旨,推动情节发展等几个方面考虑,最后一段采用语言描写,通过威尔逊自己的话,让人看到了主人公的高尚心灵,理解了威尔逊为什么一直否认帮助别人的用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借主人公威尔逊之口,说出了某一道理,从而升华了主题。从情节结

12、构上看,最后一段给这个帮助邻人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使得结构十分完整。从人物塑造上看,最后一段采用语言描写,通过威尔逊自己的话,让人看到了主人公的高尚心灵,理解了威尔逊为什么一直否认帮助别人的用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主题上看,借主人公威尔逊之口,说出“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他总是将自己放到尘埃里,跟常人没有两样”的话,告诉人们“上帝就是无私帮助别人”的道理,从而升华了主题。从作品体现的思想感情来看,最后一段也表达了作者关注小人物生活,对充满和谐、友爱人际关系的美好社会的渴望之情。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心许子午兰友人赠我一盆伶仃的植物,瘦长的叶子,顶部举着一簇

13、花苞,那花苞左右分披了,一律是待放的姿态。友人告诉我说,这植物,脾性怪,偏在夜半开花,因而得名“子午兰”。那夜为安妥几行文字,熬到很晚。忽而想起子午兰,该正是开花的时候吧?锨亮阳台的灯,果真看见子午兰开的正好!但与我平空猜想的不一样,不是热烈地全部绽放,而是仅开了一朵花。紫蓝颜色,指甲盖般大小,精致的花瓣,更加精致的花蕊,单单薄薄的样子,却不失风致真个是禁得起端详的一种花呢!次日起床,头一件事就是探头去看那朵子午兰,已经不十分精神了;中午下班回家再看时,却早谦卑地垂了头,寻不到半点儿昨夜的姿容。那些日子就特别喜欢熬夜,熬到夜半时分,去看每次只开一朵的子午兰。有时分明看到分披两侧的花苞各自预备好

14、了一个鼓胀胀的花蕾,在心里跟自己说:这回,可要开出一对姊妹花了!然而,那两个花苞仿佛决心要捍卫某种风格,夜半依然是一枝独放,另一枝呢,自然排到了次日。 就这样一天一朵地被美好地吊着胃口。二十多个花苞,足足赚走我二十几日的快乐。很情愿为这棵子午兰付出些快乐的遐想。想她定然是不畏惧寂寞的一种花。不但选择了深夜,而且选择了独放。对着静静绽放的一朵紫蓝小花,总有向她诵读老杜那两句靓诗的冲动“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嘿,你没觉出“商量”这个词用得妙极吗?设若我的子午兰也需要“商量”,她们该用怎样细嫩的嗓音呢?呢喃说着次第展露芳菲心事的话题,连枝叶都给熏香了呢!不想邀宠,无意争妍,慢条斯理地说出一

15、个个漂亮的心愿,在完成了与星光的神秘对话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凋萎了自己。如果这一株植物也拥有一颗小小的心,它一定是淡定的,从容的,也无疑是聪慧的,睿智的。太欣赏它那么妥帖地安排好了自己的花期,努力迁延了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如果,如果上帝也让我开出自己的一种花,昨天的我,或许会在选择的时刻惶惑,因为我同时爱着许多种花,掂量中,我定会被不得已的扬弃轻轻折磨;但是,今天,我已毅然决定让自己开成了子午兰!不在喧嚷的时刻喋喋不休地诉说,不在阳光与尘土交织的天空下迫不及待地披露心迹。珍藏着一个紫蓝色调的愿望,面对自己的灵魂,悄然打开。借一方无形的镜子,照见自己的无瑕的容颜。在这个“凋谢”无情地觊觎着每一

16、个无辜生命的世界上,我愿意学着子午兰的样子,每天让自己开出一朵花,不急于和盘托出满心锦绣,不迫着他人喝彩,认真掐算着,精心安排好每一个日子,细水长流地支付自己的美丽心情。只要有花可开,就不允许生命与暗淡为伴。而当凋谢必然降临,就在自己的花影中欣然谢幕,不怨艾,不盘桓,走得果决而又凛然。心许子午兰。唯愿我的爱从尘世的喧嚷中沉静地滤出,作别繁复与火爆,携着一个简约的梦想,步入一种全新的纯美境界16、试分析结尾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17、文章划线部分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18、作者为何要心许子午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16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

17、追求一种纯美境界的思想感情;(2分)结构上,与标题及上文相照应,突出作者对子午兰的喜爱之深,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2分)17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文章通过子午兰“细嫩的嗓音”、“呢喃的”、“与星光的神秘对话”等的描写, (2分)赋予子午兰以灵性,形象的写出了子午兰不愿争妍,甘守寂寞,缓缓展现生命之美的本质。(2分)18我之所以要心许子午兰,是因为:(1)子午兰选择深夜开放,不畏寂寞的特点,让我懂得做人要远离喧嚣,保持灵魂的无暇(2分)(2)子午兰选择独放的特点,让我明白人生要精心安排自己的生活,让每一个日子都要过得美丽、精彩;(2分)(3)子午兰的快速凋谢,让我明白人生在谢幕时应拥有一种欣然

18、的心态,不怨艾什么,不盘桓留恋,要坦然地面对死亡。(2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文学史知人论世的角度,对登幽州台歌的解读常常与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遇相联系。这种解读有一定道理,也符合陈子昂写作的心理状态。但是伟大的诗歌时常会超越作者的心境,体现更加普遍的人类共有感受。分析这首诗不能局限于诗人创作时的心态和意图,而应从诗歌本身出发,解读其动人心魄的力量。中国诗歌经常使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即从景致中生发情感,而陈子昂的这首登高即兴而作的诗,初看上去完全没有景物描写。首句就是心理活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然而,细细读来,却能发现其实有景:所谓“前不见”“后不见”,在

19、诗的表层意思中是描述时间轴上的“古人”与“来者”,前后与不见,本身是描写空间的词语,但在这里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指向。诗人在高台上极目远眺,苍茫大地不见一人,视觉上的荒凉和孤独引发出时间上从古到今、从今天到未来的想象。从“我”面对广袤天地的渺小,映射出“当下”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显得如此短暂易逝。前面这两句,看似只有情语,其实亦有景语。时间上的情感表达隐喻了空间上的视觉留白,空间与时间的无边无际相互映射,浑然一体。因为只写了时间上的孤独,空间上的荒凉感是通过文本引发读者的想象,这种艺术和情感的感染力比杜甫登高的直接描写更加强烈。“念天地之悠悠”,诗人在时空无尽的宇宙之中,独立高台,倍感孤寂,泪洒衣

20、襟。有限的个体在无限宏阔的宇宙面前,顿觉渺小无力。这一层意思读者是容易体会的,然而,这首诗是否只是一味表达孤独呢?当诗人说“不见”的时候,是不是就完全不见呢? 不见过去,不见将来,能见的是当下,而当下是什么?当下就是过去之显现,我们当下的世界是由过去的世界发展而来。诗人思今日之“我”,而“我”从何而来?从古人那里来。无论是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化意义上,今天的我们身上继承着古人的血脉与精神。同样,我们将来往哪里去?肉体会消失,但血脉与精神将流传给不可见的来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将来其实也活在今天。体会到这个“不见之见”,这两句诗的意义就发生了翻转:就像上游与下游同是一江水,古人、“我”和来者是时间长

21、河中相互联系的整体。人,包括每一个个体,不是孤独而荒谬的脆弱生命,而是与天地共生的伟大存在。怀念古人,思及后人,人类命运的整体感与个体生命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相互映射也相互激荡:我们越感受到天地人三者之无限,就越会叹息于个体的有限;我们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又会在对人类命运整体性的深刻理解中得到安慰。这种悲叹与安慰之间的矛盾和张力构成了人类的共通情感。“见与不见”不仅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空间上。诗人登高远眺、四下无人,但他非常清楚,这个大地上生活着无数的人,他与无数人之间有着无数联系。人是群居的生命,恰恰是因为人的群体性,这种看不见人的孤独和苍凉感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当诗人强烈表达抽象

22、的孤独感时,其实也是在强调他与人群的整体性。“我”虽渺小,却在这悠悠天地间心念所有的古人与来者。“我”既渺小又宏大,既有限又无限。诗人心中这两个极点强烈撕扯,以至于“独怆然而涕下”。(摘编自钱翰见于不见之间细读)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登幽州台歌这首登高即兴而作的诗,既可以表现出陈子昂当时的处境与心境,也能够体现出更加普遍的人类共同感受。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看似景语,实是情语,视觉上的荒凉和孤独引发出时间上从古到今、从今天到未来的想象。C. “念天地之悠悠”一句,并非表现诗人自身的孤独和渺小,而是强调人,包括每一个个体,都是与天地共生的伟大存在。D.

23、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心忧天下,跳出了“小我”的局限,意识到自身命运与大地上无数的人息息相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与常规视角比较,亮明观点:伟大诗歌的解读不必局限于诗人创作时的心态和意图,应从诗歌本身出发。B. 文章先总后分,围绕诗歌中“动人心魄的力量”,总体上按照诗句的顺序逐层展开,既层次分明,又有机融合。C. 文章围绕“见”与“不见”、“有限”与“无限”、“个体”与“群体”展开多重对比分析,探微发幽,见解新奇。D. 文章先从时间维度,再从空间维度论述“人类命运的整体感”与“个体命运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分析充分。3. 根据原文内容,联系所学课文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提及的“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较为常见,如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联系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经历,才能理解西山“特立”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B. 中国诗歌常常“从景致中生发感情”,如沁园春?长沙,年轻的毛泽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好秋光,兴起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革命豪情。C. “古人、我和来者是时间长河中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一点,在阿房宫赋总结秦人教训时也有体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D. 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正好与文章中“我们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又会在对人类命运整体性的深刻理解中得到安慰”相印证。参考

25、答案:1. A 2. C 3. D【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看似景语,实是情语”表述有误,原文是“看似只有情语,其实亦有景语”颠倒了语序,曲解了文意;C项,“念天地之悠悠”一句,并非表现诗人自身孤独和渺小”否定程度有误,原文认为这一句“并非只是一味表达孤独”;D项,“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心忧天下,跳出了“小我”的局限”片面归因,应该既有“小我”亦有“大我”的原因;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

26、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文章围绕见与不见、有限与无限、个体与群体展开多重对比分析,”表述错误。“见”与“不见”、“有限”与“无限”、“个体”与“群体”均非对比关系,应为互补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只是表现“我们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无法印证“在对人类命运整体性的深刻理解中得到安慰”。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

27、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

28、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

29、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

30、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

31、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会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对下列备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B夫夷以

32、近 夷:平安。高一语文试题 第4页共8页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10下列各句巾“以”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项是 例句:此余之所得也! 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令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2对这篇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

33、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很赞赏,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感到惋惜。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13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译文:_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文:_参考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

34、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

35、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4对下

36、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就其第试之 就:到B偶属典丽 偶:偶尔C袖赋一轴谒谿 谒:拜访 D辟转运巡官 辟:征召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

37、,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5分)(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5 分)参考答案:4B5C6A7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灭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4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

38、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B项“偶”是“对偶”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然句子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在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虚词和

39、结构的对称。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7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李琪,字台秀。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十三岁时,所做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也

40、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士则昌盛 ,不贤则无人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昭宗时,李溪父子因文学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溪。李溪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授任武功县尉,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凡是时政有不

41、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梁太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以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旨意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海内。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中门下都很和谐。贞明、龙德年间,这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谨慎细致,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的上奏答复,多按他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遇上李琪授官吏职位,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状,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得到赵岩等人的救援, 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唐

42、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 三年秋,发大水,京城国库空虚,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上书数千言。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立即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阻止,便任崔协为宰相。李琪这时是御史大夫,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自杀殿直马延,虽然曾经弹劾过他,但言词模棱两可,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因为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三次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不允许,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从这以后,更受宰相猜忌,凡是上奏言事,无不受到排挤拦阻。长兴年中,死于福善里家

43、中,六十岁。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710题论语选读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一)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ks5u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三)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二十三)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

44、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颜渊二十)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日克己复礼 复:恢复,归于 B请问其目 目:目标 C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闻:名声,名望 D色取仁而行违 色:表面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言也讱 斯亦不足畏也已 B天下归仁焉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C言之得无讱乎 居之不疑 D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9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克己复礼为仁 A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B何哉,尔所谓达者 C是闻也,非达也 D虑以下人10下列对选文内

45、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什么是“仁”,孔子没有标准答案。针对不同的学生,孔子的回答也不同,其目的在于指点学生如何择善。这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家风范。 B司马牛问仁,孔子说,真正的仁道做起来很难的,所以说起来才要慎重谨慎。这其实是克己的一部分内容,是克制自己的语言,与“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是-一贯的。 C在子罕中,孔子说一个人四、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么这个人就不足敬畏。可见孔子意在告诫大家成名要趁早。 D从孔子与子张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闻”与“达”是有区别的:“闻”是追求“处世”的虚假名声,并不是显达;而“达”则要求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的德性,追求的是“立身”的道德

46、修养。参考答案:7.B 8.D 9.C 10.C7.【目:条目、细则。】ks5u8.【项两个“而”都是并列连词,“又”。A项前一个“也”是句中语气词,用来引起下文;后一个“也”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或肯定语气。B项前一个“焉”是句末语气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了”“呢”;后一个“焉”是疑问代词,“怎么”。C项两个“之”都是代词,前一个“之”指代“仁”这件事,后一个“之”指代“仁人”。】9.【都是判断句。A项是省略主语“这样的人”;B项是主谓倒装句;D项是省略介词“于”。】 10.【孔子这么说的目的是勉励年轻人要珍惜时光,抓紧时间,早日取得成就。】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第1组:孔子与庄子第3组:李白与杜甫第2组:项羽与刘邦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要求: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不出现常识性错误。字数不超过100字。参考答案:孔子和庄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