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淄博市索镇前毕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911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索镇前毕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索镇前毕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索镇前毕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索镇前毕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索镇前毕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淄博市索镇前毕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经两千余年,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多姿多样的面貌。巴蜀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蕴深厚。直到西汉文翁入蜀兴学,巴蜀文学才逐渐发展起来。令人诧异的是,巴蜀文学刚刚起步时,就出现了以蜀中四贤为杰出代表的作家,掀起了文学高潮,中间没有酝酿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晋代左思蜀都赋称赞道:“蔚若相如,皦若君平。王褒韡晔而秀发,杨雄含章而挺生。”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是汉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王褒的洞箫赋,扬雄的甘泉赋,其文风影响后世的辞赋创作,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魏晋有南北

2、之分,南朝诗歌创作兴盛,而蜀中却无一知名作家,仅少数旅蜀诗人如张载、左思有些描写蜀中山水与风物的诗歌。到了唐代,巴蜀文学重新又焕发出光彩,迎来了又一个文学高峰,唐代两个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前者生长在蜀,至二十四岁始离开四川;后者旅居巴蜀达九年,其绝大部分诗歌创作于四川,尤其是律诗名篇。其他如李颀、张素卿、仲子陵、薛涛等,都以诗歌擅名。五代时期四川为地方势力割据,但文学创作呈现出兴盛局面,尤其是后蜀时期,西蜀成为词创作的中心。花间集的18位词人除皇甫松、和凝与蜀无涉外,其余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花间词派影响后世词曲创作。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巴蜀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高峰。宋代对文官的优待以及崇文轻武政策

3、,加上五代末期大批文人入蜀,使四川人才济济,导致宋代巴蜀文学繁荣昌盛。苏舜钦、三苏、张孝祥等,都是宋代文坛上的名流。从元代到清代,四川遭受多次战争创伤,人口急剧减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均遭到重创难以复原。加上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中心向江浙转移,经济的衰退导致文教的式微,元明清时期巴蜀文坛难以如唐宋时期辉煌,但也出现了元代虞集、明代杨慎、清代彭端淑等著名作家,成为巴蜀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抹余晖。巴蜀文学的发展分为三盛二衰几个阶段。据文献统计,汉代巴蜀作家约有40位,唐代约有80位,宋代约有400位,且这些作家中名家不乏其人,在当时的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魏晋和元代,巴蜀文坛显得略微沉寂,几乎没有知名作家

4、。出现巴蜀文坛盛衰周期的原因有多种。汉、唐,宋三朝是中国封建时代发展的晶盛期,也是巴蜀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此时巴蜀文学的发展与全国同步,谱写了辉煌的乐章。(摘编自王永波从时空维度看巴蜀文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巴蜀文学历史悠久,自西汉发展起来,未经历酝酿期,即掀起奇迹般的文学高潮。B. 宋代巴蜀文学繁荣昌盛,是由于该时期对文官的优待以及所施行的崇文轻武政策。C. 南朝时蜀中无知名作家,元代时巴蜀文坛显得有些沉寂,几乎也没有知名作家。D. 汉代、唐代、宋代的巴蜀作家呈现递增趋势,且不少名家在当时的文坛举足轻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A. 第二段引用晋代左思的蜀都赋称赞了西汉时巴蜀文学的代表作家蜀中四贤。B. 第三段列举了李白、杜甫、李颀、张素卿等诗人,展现了唐代巴蜀文学的兴盛。C. 第五段总结了巴蜀文学三盛二衰的发展阶段,并分别阐释了兴盛与沉寂的原因。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述了巴蜀地区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思路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生长于蜀,二十四岁方离开,其绝大部分诗歌尤其是律诗名篇,创作于四川。B. 五代时期蜀地文学创作兴盛,花间词派影响后世,他们都活跃在五代十国的后蜀。C. 从元代到清代,四川遭受多次战争创伤,人口骤减,是巴蜀文化走向式微的原因。D. 汉、唐、宋三朝是巴蜀

6、文学创作的三个高峰期,此时巴蜀文学的发展和全国同步。参考答案:1. B 2. C 3. 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B项,原因概括不全,巴蜀文学繁荣兴盛的原因还有“五代末期大批文人入蜀,使四川人才济济”。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C项,无中生有,第五段只分析了

7、汉、唐、宋兴盛的原因,没有分析魏晋和元代沉寂的原因。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张冠李戴,是杜甫绝大部分诗歌尤其是律诗名篇创作于四川。B项,说法绝对,原文是“花间集18位词人除皇甫松、和凝与蜀无涉外,其余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C

8、项,以偏概全,元代到清代巴蜀文化走向式微的原因还有经济与文化中心向江浙转移,经济的衰退。故选D。【点睛】选择题做题技巧:1.圈划选项信息源。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2.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比较点多为:(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4)是否绝对。(5)是否无中生有。3.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每小题3分,计9分)雪景山水是我国历代画家所喜爱表现却又最难表现的题材。由于古代画家赋予这一题材以深奥的禅意“冬山昏霾人寂寞”,使之达到很高的境界。如今能见到的传统雪景山水,如北宋

9、范宽的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王诜的渔村小雪图,赵佶的雪山归舟图,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等,均是寄情于景的稀世珍品。传统雪景山水画也有其缺憾,那就是对雪景山水表现上的概念化,往往都是勾勒山形后,于山顶减少皴笔,依靠染天,构成雪景。其形象确切地讲只是座“白山”而非“雪山”。可能是古人多以绢作画,而在绢上很难使用特殊技法,所以这种烘托雪山的画法陈陈相因,成了唯一的表现途径。这不能不说是传统雪景山水画的一大憾事,但正因其缺憾,也给现代山水画留下了探索的空间。今人山水画中善于表现雪景者也不乏其人,如东北画家于志学的雪景山水是以表现冰凌树挂见长;宋雪桂、冯大中的雪景山水是以结构严谨、泼墨、泼彩加渲染见长

10、。而近年来在画坛上逐渐被美术界关注的青年画家赵玉春的雪景山水又别开蹊径,给人以新的感受。赵玉春善于运用人类对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建筑学的认识成就和东方传统哲学相结合的眼光去理解世界,使其作品能超出一般山水画“以景寄情”的束缚。他认为:“山有其自身结构,然而覆盖上冰雪之后便形成了雪山的新结构,例如:凹凸,起伏,半,残等都是雪山的不同结构,若单凭古法来表现就难免流于概念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求画家把自然景象直接机械地照搬到纸上。”他注重雪山的真实结构,更注重表现的随意性和中国画笔墨的独特结构韵律,不模式化、大路化地表现。有时干脆运用许多抽象的笔墨、抽象的结构去表现内心的独特感受。“中国山水画绝非

11、简单地等同于风景画,它表现了画家对艺术、对哲学、对美学、对宗教、对生活、对社会和对自然等的综合理解力。”这是赵玉春对中国山水画的领悟,也是他创作雪景山水的出发点。10传统雪景山水画在对雪景山水的表现上存在着概念化的缺憾,下列对其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勾勒山形,在山顶减少皴笔,依靠染天,构成雪景。B不直接画雪,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雪景。C只画“白山”,而非“雪山”。 D用绢作画,很难使用特殊技法。11下列有关赵玉春雪景山水画的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赵玉春的雪景山水画能超出一般山水画“以景寄情”的束缚,避免了艺术表现上的概念化。B赵玉春的雪景山水画注重雪山的真实结构又不拘泥,在表现

12、内心独特感受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C赵玉春的雪景山水画体现了他对艺术、对哲学、对美学、对社会、对自然等的综合理解。D赵玉春的雪景山水画完全抛摒弃了古法,自创全新技法,因而能给人以新的感受。12根据本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禅意是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只有如此,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珍品。B艺术贵在创新。在今天的作品中,再使用传统的烘托手法,就会像画雪山而成“白山”一样,带来概念化的弊病。C艺术需要发展。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结合艺术自身特点,对传统艺术进行改造,是发展传统艺术的正确途径。D艺术作品应有人民性。要使自己的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青睐,就不能执著于艺术家个人独特感受的表现。参考答

13、案:10C (这是结果,而非原因。)11D(“完全抛摒弃了古法”错,太绝对,否定了对古法的继承。)12C (A项“只有如此,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珍品”错;B项错在完全否定了传统的烘托手法;D项“不能执著于艺术家个人独特感受的表现”错。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想在座的大家都熟悉那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里面有一句歌词:做完了一天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王国庆说:“看看我们身边有的孩子。我听到周围有人讲,那些孩子们有的时候作业做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做完作业他们上哪儿欢乐,到哪儿荡起双桨呢?”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表示,减负是全国

14、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作为政府要优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的综合改革,切实改变应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破除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以此来营造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减压的良好教学大环境。(摘编自新京报全国政协发言人谈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材料二:在谈到如何“减负”问题时,陈宝生说,减负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减负要从以下几方面减:一是从学校教学减负。这些年,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句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我们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

15、”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评估。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二是校外减负。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要整顿的是违规的部分,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三是考试评价减负。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是考试评价减负。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四是老师教学减负。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

16、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使我们的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年各种成功学、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育素养,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摘编自新华网教育部部长

17、陈宝生答中外记者问)材料三: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文章,从根本上否定了减负。在这些“家长本位”的文章中,推迟上学、三点半下课导致接送麻烦只是次要的理由,核心的理由其实就是认为减负对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不利。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篇,是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文章认为对奥赛热的严厉打击是错误的政策,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选拔和识别天才。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算苦,只是主张减负的“键盘侠”在大惊小怪,沉重的书包是因为学校课本的书本来就厚,这是教育部规定的课本材料,你课上的再少也必须买那么厚的书,和学生的压力与作业多少根本无关。文章认为当年应试教育一路走来的上一代人当年其实没那么苦,一样“有童年”。

18、他们还强调高考和学历的作用,认为高考是“穷人家孩子翻身希望最大的、最后的公平机会”,课堂减负只会增加校外负担,而有钱人上得起最好的辅导班,请最好的课外老师,在加剧不公平的同时,还让穷人家的支出大增。(摘编自腾讯评论解决“减负大争论”,没有别的路,作者丁阳)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3月2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孩子的课后作业量过大,以致于待他们完成作业,各种供孩子们游娱的地方都已关门休息,孩子们无以游娱。B. 目前,因为升学率的压力,学校的所谓减负往往只是校内减负校外增。方法简单,行为偏颇,因而学校减负收效甚微。C. 正确的成才观

19、、成功观是减负的正确思想基础。纷纷扰扰的所谓成功学,其本质往往是基于商业目的营销。其结果是家长口袋空了,学生负担重了,学校的管理更加困难了。D. 上学时间延后,放学时间提前,这给家长接送孩子带来了诸多不便,家长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正因如此,许多家长致书教育部门,反对给孩子减负。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材料一中可以见到,减负话题出现在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说明它已经引起了社会相当关注。事实上,减负已经成为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的议案之一。B. 有的老师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不按照大纲足额授课。他们采用课上不讲课下讲,或者课上少讲课后多讲等方式应对减负,更有甚者

20、鼓励学生参加培训。C. 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作者所代表的“家长本位”的思考者认为:减负是个伪命题,只是那些网络评论者们在事不关己的前提下大惊小怪。因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高考是“穷人家孩子翻身希望最大的、最后的公平机会”。D. “减负”应是整个社会的事,更是教育战线的事。其实,减负作为一个更具社会性的问题,如果缺乏各方面的合作和共同努力,要获得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9. 材料三概括说明了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一文的主要观点。对于这篇文章的观点,你持支持态度还是持反对态度?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陈述你的理由。参考答案:7. C 8. B 9. 示例1:我持赞成态度。学生负担过重是客观

21、事实。他并不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全国政协大会的主要话题之一,说明给学生减负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示例2:我持反对态度。减负对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不利课堂减负只会增加校外负担,而有 钱人上得起最好的辅导班,请最好的课外老师,在加剧不公平的同时,还让穷人家的支出大增【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各种供孩子们游娱的地方都已关门休息,孩子们无以游娱”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新闻发言人王

22、国庆表示,减负是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可知,新闻发言人意在说明学生完成作业时间长,挤占学生课后休息时间,故强调“减负”的重要性,并非强调游娱场所关门使孩子们无处游玩。选项理解不正确。B项,“学校减负收效甚微”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这些年,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可知,题干表述与原文相悖。选项理解不正确。D项,“正因如此,许多家长致书教育部门,反对给孩子减负”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在这些家长本位的文章中,推迟上学、三点半下课导致接送麻烦只是次要的理由,核心的理由其实就是认为减负对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不利”可知,题干表述的理由是次要的,选项理解不正确。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

23、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减负已经成为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的议案之一”错误,无中生有。通读材料一可知,文段中并没有相关表述。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C项,“网络评论者们在事不关己的前提下大惊小怪。因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高考是穷人家孩子翻身希望最大的、最后的公平机会”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算苦,只是主张减负的键盘侠在大惊小怪”“他们还强调高考和学历的作用,认为高考是穷人家孩子翻

24、身希望最大的、最后的公平机会”可知,“家长本位”的思考者认为高考是“穷人家孩子翻身希望最大的、最后的公平机会”,原文并无网络评论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相关表述,进而也不能构成他们“大惊小怪”的原因。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D项,“减负应是整个社会的事,更是教育战线的事”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在谈到如何减负问题时,陈宝生说,减负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可知,题干中“社会”“教育”之间的递进关系颠倒,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价值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的内容是对材料三中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

25、子减负一文的看法,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如“赞成”,即“不要减负”,可根据文中的句子“这是教育部规定的课本材料,你课上的再少也必须买那么厚的书,和学生的压力与作业多少根本无关”“穷人家孩子翻身希望最大的、最后的公平机会”“课堂减负只会增加校外负担,而有钱人上得起最好的辅导班,请最好的课外老师,在加剧不公平的同时,还让穷人家的支出大增”概括答题要点;如“反对”,即“需要减负”,可根据材料一中提到的减负的必要性以及材料二中减负的可行性等方面入手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

26、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与刁景纯学士书(宋)欧阳修修顿首启:近自罢乾德,遂居南阳,始见谢舍人,知丈丈内翰凶讣,闻问惊怛,不能已已。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坷,数年以来,方履亨途,其去大用尺寸间尔。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凡天之赋予人者,又量何事而为之节也?前既不可诘

27、,但痛惜感悼而已。某自束发为学,初未有一人知者。及首登门,便被怜奖,开端诱道,勤勤不已,至其粗若有成而后止。虽其后游于诸公,而获齿多士,虽有知者,皆莫之先也。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一遭人之顾己,不以至公相期,反趋走门下,胁肩谄笑,甚者献谗谀而备使令,以卑昵自亲。名曰报德,非惟自私,直亦待所知以不厚。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某之愚诚,所守如此,然虽胥公,亦未必谅某此心也。自前岁得罪夷陵,奔走万里,身日益穷,迹日益疏,不及再闻语言之音,而遂为幽明之隔。嗟夫!世俗之态既不欲为愚诚所守又未克果惟有望门长号临柩一奠亦又不及此之为恨何足道也!徒能惜不永年与未大用,遂与道路之人

28、同叹尔。知归葬广陵,遂谋京居,议者多云不便,而闻理命若斯,必有以也。若须春水下汴,某岁尽春初,当过京师,尚可一拜见,以尽区区。身贱力微,于此之时当有可致,而无毫发之助,惭愧惭愧。不宣。某再拜。(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注】丈丈内翰凶讣:欧阳修丈人胥偃去世的消息。获齿多士:在众多士子中容身立足。理命: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问惊怛 怛:痛苦,忧伤B. 方履亨涂 亨涂:坦途,顺利的境遇C. 若须春水下汴 须:必须,一定D. 于此之时当有可致 致:表示,表达。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至其粗若有

29、成而后止 敛赀财以送其行B. 皆莫之先也 夫晋,何厌之有C. 直亦待所知以不厚 虽董之以严刑D. 亦未必谅某此心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谢舍人那里,欧阳修听到了丈人去世的噩耗,他一方面悲难自抑,另一方面也为丈人历尽坎坷、即将获得大任而突然辞世,深感惋惜。B. 欧阳修深情地回忆起丈人对自己的褒奖和栽培之恩,满怀感激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欧阳修甚至愿意像世俗士子那样来回报丈人之恩。C. 欧阳修认为,回报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磨练个人的操守,成为一个出类拔萃、功成名就的人,可惜丈人也不一定能体谅自己的用心。D. 在这封简短的书信里,

30、欧阳修充分展示了自己最动人的两面: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婿和晚辈,一个恪守道义、为人正直的学子和臣子。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世 俗 之 态 既 不 欲 为 愚 诚 所 守 又 未 克 果 惟 有 望 门 长 号 临 柩 一 奠 亦 又 不 及 此 之 为 恨 何 可 道 也18.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岂富与贵不可力,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2)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参考答案:14. C 15. C 16. B 17. 世俗之态既不欲为/愚诚所守又未克果/惟有望门长号

31、/临柩一奠/亦又不及/此之为恨/何可道也 18. (1)难道是富和贵不能凭人力追求,而上天的赋予多或少是有定限的吗?(2)因此我很怕这样,我只想磨砺自己的名节,希望自己或许不会在世人中消失而没有名声,来表示不辜负人家的知遇之恩而已。(3)先前如果我的尸骨抛弃在荒草丛中,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国君和父母的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

32、出来。C项,“须”,结合“春水”“某岁尽春初,当过京师,尚可一拜见,以尽区区”分析,“必须、一定”错误。应解释为等待、等到。句意:如果能等到明年开春再沿汴水南下。故选C。【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代词,我,自己;代词,他。B项,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标志。C项,都是介词,用。D项,助词,表句末感叹;助词,表句中停顿。故选C。【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33、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欧阳修甚至愿意像世俗士子那样来回报丈人之恩”错误,结合原文“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分析,而我也考虑不愿效仿世俗的士子。故选B。【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世俗之态”是“为”的宾语,在“为”后面断开;“望门长号”“临柩一奠”是并列关系,应该断开;“此”是代词,修饰“恨”,结合“亦”“何”等词语,结合句意内容断句。句意:我既不想做那些

34、随俗浮沉的事,愚拙的忠诚、有所恪守又没得到什么益处,只剩下望胥公之门而大哭,面对灵柩浇酒祭奠,可惜连这点心意也无力去表达。这样的遗憾,怎么才能诉说清楚啊!【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岂耶”,难道吗;“力”,用人力、凭借人力(名词作状语);“为”,动词,追求;“而”,连词,表转折;“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限”,定限;“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反问句)。(2)“是故”,

35、因此;“此”,代词,这样;“惟”,只;“励”,磨砺;“庶”,希望;“泯然”,消失净尽貌;“以”,连词,表目的,来;“负”,辜负;“尔”,兼词,同“耳”,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3)“向”,先前;“使”,假使、如果;“于”,介词,在;“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状语后置句);“浩然”,正大光明的样子;“愧怍”,惭愧、羞愧;“然”,连词,表转折;“微以”,无以,没有的办法;“自文”,自我表白;“于”,介词,对;“然微以自文于君亲”(状语后置句);“其”,代词,他们。【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

36、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欧阳修叩头下拜书。近日离开了乾德县令之任,随后暂居在南阳,才见到谢舍人,得知了丈人内翰去世的凶信,听闻之间震惊凄惨,几乎无法自控。丈人地位尊显声望也很高,然而平生仕途多有坎坷,近些年来,才算走上了平坦之路,他离高居宰辅己经很近了。难道是富和贵不能凭人力追求,而

37、上天的赋予多或少是有定限的吗?凡是上天能赋予人的,又根据什么来确定分寸呢?人死了无法再追究这些,只有悲痛惋惜感怆哀悼而已。我自从束发求学,最初没有一个人了解我。我第一次登胥公的门,便受到他的爱怜和夸奖,开启我的智慧,诱导我的学习,股勤不倦,到我稍稍有所进步之后才中止。此后我和许多公卿大夫相交住,并在众多士子中得以容身立足,虽然也有对我青睐的,但没有谁能比他更早。而我也考虑不愿效仿世俗的士子,一朝得到人家的关照,不把人家看作是出于公心,反而趋走于人家的门下,耸肩谄笑,过分者甚至会进献谗谀的奉承而甘愿受人家的驱使,拿降低自己人格的代价去讨好人家,名为报德,其实无非出于一己之私,这样做其实只是用不忠

38、厚的方式回报有知遇之恩的人。因此我很怕变成这样,我只想磨砺自己的名节,希望自己或许不会在世人中消失而没有名声,来表示不辜负人家的知遇之恩而已。我这种近乎愚拙的诚恳,想要恪守的就是这些,然而即使是胥公本人,也未必能体谅到我的内心。自从前两年获罪贬到夷陵,奔走了水陆万里,自身日益困顿,行迹日益疏远,不能够再听到他的教导之言,如今竟然成了阴阳相隔的人。唉!我既不想做那些随俗浮沉的事,愚拙的忠诚、有所恪守又没得到什么益处,只剩下望胥公之门而大哭,面对灵柩浇酒祭奠,可惜连这点心意也无力去表达。这样的遗憾,怎么才能诉说清楚啊!我只能怜惜胥公不终天年与未得重用,与道路上的人们一同哀叹而已。得知胥公将归葬于广

39、陵,于是开始谋求在京居住,议论者却有很多人认为这样做不妥,而我闻听胥公的遗命是这样的,必然会有这样的考虑。如果能等到明年开春再沿汴水南下,那么我今年年末或明年初春,应当会经过京城,还可以有拜见学士的机会,以表达内心的感慨。身在下贱之中能力卑微,此时理当有心意上的表示,却没有能力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实在惭愧,实在惭愧!别不多言。欧阳修再拜书。5. 文言文(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

40、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8、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h,粗布短衣) B孺子(rz,孩子,年轻人) C强忍(qing,勉强)

41、D长跪履之(l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 C良殊大惊,随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D良因怪之,跪曰:“诺。”(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10、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

42、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参考答案:CDD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频诏催切。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世祖曰:“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浩竟族灭,余皆身死。高宗践祚,司徒等皆受重赏,允既不蒙褒异,又终身不言。其忠而不伐,皆此类也。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礼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积日居中。有上事陈得失者,高宗省而谓群臣曰:“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

43、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其谏,岂不忠乎!汝等在侧,曾不闻一正言,不自愧乎?”遂拜允中书令。有司曰:“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布衣,妻子不立。”高宗怒曰:“盍先言?今见用,方言其贫。”是日幸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令公”之号,播于四远矣。高宗崩,显祖居谅暗,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太后诛之,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允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乃曰

44、:“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劝民学业,风化颇行。后允以老疾,频表乞骸骨,诏不许。卒,年九十八,谥“文”。(选自魏书?高允传,有删改)【注】“谅暗”,指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B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C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D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

45、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本文中的“有司”与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一样,均指专职官吏。B封建时代皇帝亲临某处,叫“幸”;受皇帝宠爱,也叫“幸”。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都含有这两个意思。C“庠序”,指古代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如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庠序”就是指学校。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称为“乞骸骨”,意思是请

46、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本文的“乞骸骨”和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意思一样。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允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判灭族,高允进谏,认为崔浩对朝廷虽有触犯,但判罪过重,宜轻判。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B高允尽职忠君,受帝礼敬。高允忠诚而不自我夸耀,很多情形都如此,并且得到皇帝高级别礼遇和尊敬,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几日居住在宫中。C高允一心为公,清贫廉洁。高允身为高官,可家里贫穷得如同百姓一样,妻儿都无以为生,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被子和破旧棉袍,厨房中只有咸菜。D高允重视教育,劝民学业。高允认为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建议在郡府设立学校;他巡视邵县时鼓励百姓学习问业,使风俗教化盛行起来。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2)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参考答案:8C 9B 10A 11(1)我有过失,高允经常以正直之言当面辩论,说到我不乐意听的,都理直气壮地说,不加回避。(偏义复词“是非” “面” “侃侃”,偏义复词“避就”)(2)于是说:“邵公的贤德,使之受损毁又(不修复)对它不尊敬,行善的人还敬仰什么呢。”于是上表使皇帝知晓并(请求)修复邵公庙。(“阙”,“礼”,“何望”,“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