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亳州市大李初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896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大李初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亳州市大李初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亳州市大李初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亳州市大李初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亳州市大李初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亳州市大李初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两种理梁漱溟人类之视一般动物优越者,实为其心思作用。心思作用,是对于官体(感官器官)作用而说的。在高等动物,心思作用初有可见,而与官体作用浑一难分,直不免为官体作用所掩盖。必到人类,心思作用乃发达而超于官体作用之上。故人类的特征,原应该说是在心思作用。俗常“理智”、“理性”等词通用不分者,实际亦皆指此心思作用。不过我以心思作用分析起来,实有不同的两面而各有其理,乃将两词分当之;而举“心思作用”一词,表其统一之体。 似乎这样处分,最清楚而得当(惜“心思作用”表不出合理循理之意)

2、。 心思作用为人类特长,人类文化即于此发生。文化明盛如古代中国、近代西洋者,都各曾把这种特长发挥到很可观地步。但似不免各有所偏,就是,西洋偏长于理智而短于理性,中国偏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为了证实我的话,须将理性、理智的分别,再加申说。 从前中国人常爱说“读书明理”一句话。在乡村中,更常听见指说某人为“读书明理之人”。这个理何所指?不烦解释,中国人都明白的。它绝不包含物理的理、化学的理、一切自然科学的理,就连社会科学上许多理,亦都不包括在内。却是同此一句话,在西洋人听去,亦许生出不同的了解罢!中国有许多书,西洋亦有许多书;书中莫不讲到许多理。但翻开书一看,却似不同。中国书所讲总偏乎人世间许多情理

3、,如父慈、子孝、知耻、爱人、公平、信实之类。若西洋书,则其所谈的不是自然科学之理,便是社会科学之理,或纯抽象的数理与论理。因此,当你说“读书明理”一句话,他便以为是明白那些科学之理了。 科学之理,是一些静的知识,知其“如此如此”而止,没有立即发动什么行为的力量。 而中国人所说的理,却就在指示人们行为动向。它常常是很有力量的一句话,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它尽可是抽象的,没有特指当前某人某事,然而是动的,不是静的。科学之理,亦可以与行为有关系,但却没有一定方向指给人。如说“触电可以致死”,触不触,却听你。人怕死,固要避开它,想自杀的人,亦许去触电,没有一定。科学

4、上大抵都是“如果如此,则将如彼”,这类公式。 所谓理者,即有此不同,似当分别予以不同名称。前者为人情上的理,不妨简称“情理 ”,后者为物观上的理,不妨简称“物理”。此二者,在认识上本是有分别的。现时流行有“正义感”一句话。正义感是一种感情,对于正义便欣然接受拥护,对于不合正义的便厌恶拒绝。正义感,即是正义之认识力;离开此感情,正义就不可得。一切是非善恶之理,皆同此例。点头即是,摇头即不是。善,即存乎悦服崇敬赞叹的心情上;恶,即存乎嫌恶愤嫉不平的心情上。但在情理之理虽则如此;物理之理,恰好不然。情理,离却主观好恶即无从认识;物理,则不离主观好恶即无从认识。物理得自物观观测;观测靠人的感觉和推理;

5、人的感觉和推理,原是人类超脱于本能而冷静下来的产物,亦必要屏除一切感情而后乃能尽其用。因此科学家都以冷静著称。但相反之中,仍有相同之点。即情理虽著见在感情上,却必是无私的感情。无私的感情,同样地是人类超脱于本能而冷静下来的产物。此在前已点出过了。 总起来两种不同的理,分别出自两种不同的认识:必须屏除感情而后其认识乃锐入者,是之谓理智;其不欺好恶而判别自然明切者,是之谓理性。(选自中国文化要义,有删改)6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两项是(5分)A心思作用,是相对官体作用而言的,超于官体作用之上的人类特征。B尽管中国和西洋文化各有所长,但其文化产生的基础都在于心思作用。C中国人常说的“读书明理”的“

6、理”绝不包含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理。D物观上的理必须摒弃一切感情才能深入地认识。它指示着人们行为的动向。E认识“人情之理”需要依从人的主观好恶,但不能有偏见,爱屋及乌。7下列例子属于理智,属于理性的一项是(3分)A孝悌慈爱。言而有信。B知耻则勇。读书明理。C触电可以致死。临财毋苟得。D正义感。善恶观。8下列不是“两种理”的相同点的一项是(3分)A都是静的知识B都属于心思作用C都是人类特长D都需要冷静参考答案:6B E7C8A6试题分析:5分,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B见第二段“心思作用为人类特长,人类文化即于此发生。文化明盛如古代中国、近代西洋者,都各曾把这种特长发挥到很可观地步。但

7、似不免各有所偏” E见第五段“情理,离却主观好恶即无从认识”和“即情理虽著见在感情上,却必是无私的感情。”A见第一段,心思作用并不仅是人类特征,高等动物亦有心思作用,只是并不超于官体作用之上;C见第三段,它绝不包含的只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理;D见第四段指示人们行为动向的是人情之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见第四段“科学之理如说触电可以致死”属于科学之理、理智;见第四段“而中国人所说的理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属于理性。A见第三段“中国书所讲总偏乎人世间许多情理,如父慈、子孝、知耻、爱人、公平、信实之类。” 属于理性。见第四段“而中国人所说的理例如“人

8、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属于理性。B见第三段“中国书所讲总偏乎人世间许多情理,如父慈、子孝、知耻、爱人、公平、信实之类。”属于理性。文中并未表明属于什么。D 见第五段“正义感,即是正义之认识力;离开此感情,正义就不可得。一切是非善恶之理,皆同此例。”和“情理,离却主观好恶即无从认识”都属于理性。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试题分析:见第四段“科学之理,是一些静的知识而中国人所说的理是动的,不是静的。”BC见第一段“必到人类,心思作用乃发达而超于官体作用之上。故人类的特征,原应该说是在心思作用。俗常理智、理性等词通用不分者,实际亦皆指此心思作用。” D见第五段“物

9、理原是人类超脱于本能而冷静下来的产物情理同样地是人类超脱于本能而冷静下来的产物。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中国大陆,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时期划分,是将10年内战与8年抗日战争分成两个历史阶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史学界出现了抗日战争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的意见。简而言之,“8年抗战”指的是全国性抗战,“14年抗战”则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是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东北义勇军抗战、淞沪抗战、热河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

10、战、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热河抗日救国军抗战、绥远抗战等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是为了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二: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附近铁路,并栽赃给中国军队,炮轰中国军队驻地,挑起“九一八”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疯狂屠杀、抢掠、强奸、破坏,30万以上军

11、民惨遭杀害。1938年3月-4月间,中国军队在鲁南台儿庄地区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主力,歼敌一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一次重大胜利。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获得巨大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发布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材料三: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

12、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教育部表示,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1月11日第6版)材料四:日本史学家江口圭一在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也

13、提到:“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编者注)、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分离华北工作是满洲事变的继续,进而引起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它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否取消满洲事变的产物满洲国,是日美谈判的大争论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洲事变与亚洲太平洋战争之间,也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在这十五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持续未断,走上了扩大侵略的道路。根据上述理由,可以将这三次战争统称为十五年战争。”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8年抗战”指的是全国性抗战,“14年抗战”则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二者并

14、不矛盾。B. “14年抗战”的观点体现了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六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C. 史学界出现了抗日战争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的意见,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而出现的。D.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14年抗战”的概念进入教材,要求教材修改要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抵抗日军侵略取得胜利是从1938年鲁南台儿庄战役以后开始的。C.

15、 日前基础教育二司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这说明对中小学教材的修改要比大学更重要。D. 对于日本对中国的几次战争的关系,可以表述为:满洲事变后分离华北工作直接导致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E. 日本史学家江口圭一把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联系在了一起,也说明了日本侵略中国是从满洲事变开始的。9. 结合材料分析,“14年抗战”概念的提出和强调有何重要意义?参考答案:7. D 8. AE 9. “14年抗战”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是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为了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

16、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D项错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时间中国弄错。阅读材料二中的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第二节明确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

17、,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尤其要注意时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意义、作用的一一对应。还要关注细节问题。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本题错在时间的设置上。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一次重大胜利,并不是之前没有取得过胜利。C项“对中小学教材的修改要比大学更重要”没有依据。D项是“日中战争的发展”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所以选A项、E项。9

18、.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材料分析,“14年抗战”概念的提出和强调有何重要意义?”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阅读四则材料,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材料三中第一节说: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材料一说“14年抗战”则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是为了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三说“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

19、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材料四中说“日中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它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根据上述摘取,从世界对中国人民抗战的态度,抗日战争在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提取、筛选、整合,分点有条理地回答。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些年,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新风口,传统出版行业也主动加入浪潮。通过深耕细分领域,瞄准小众需求,出版业在融合发展中看到了更多希望:而随着出版业的加入,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也更加多元。自2016牟以来,知识付费服务发展迅猛,然而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平台由互联网创业公司创办,出版业所占份额微小。这种局面已在变化,两午前,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三联生活周

20、刊曾推出两期封面报道“我们为什么爱宋朝”,读者反响不错。于是,周刊策划推出中读APP,以“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为主题,打造10堂音频课,仅一个月,这门课的收入在当月全国知识付费课程排行榜上进入了前三名。这就是互联网在渠道、用户、市场等方面给出版业带来的机会。出版业对优质内容的精准把握,是其他生产商难以相比的,事实证明在豆瓣时间上卖出了数万份的“爆款”课程,都是与出版机构合作推出的。另外人们精神需求的高涨正在使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小众需求浮出水面,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价值。这批用户的特点是青春期延长,一生都在追求成长,也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往知识付费更多强调“知识改变命运”,是带有教育培训性质的

21、知识服务。知识付费服务对于出版业而言不仅仅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出版业自身的一次升级。第一,以前作者写书就是闷头写,但现在作者每次讲课都会得到听众的现场反馈,直接反映到作者的书稿里;第二,建立粉丝群,通过网络报名收集用户,为社群营销打下基础:第三,拉长图书宣传推广期和销售期,解决以往一过3个月推广期热度就下降的难题。现在通过知识付费产品,文字内容的价值被真正开发出来了。但出版业不能直接把文字内容平行搬到知识服务产品之中,必须从稿件中继续提炼IP,围绕IP做产品开发,本质上也是知识的一次升级。但大多数出版社尚未开展改革,一是行为的惯性,出版社习惯做纸质产品,融合发展的动力不足;二是思维的惰性,

22、死守媒体分工,对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传统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奖励机制与新媒体的要采差距甚大。知识服务的内容在细分领域深耕,逐渐成为市场刚需,盈利能力强。但是,如果传统出版机构不能转变其固有理念和机制,未来知识服务领域的成功者就可能只有数字资源整合商,而没有传统出版机构。(摘自2019年1月24曰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出版业近些年主动加入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是因为在融合发展中看到了更多的希望。B. 出版业对知识何费优质内容的准确把握,使得小众需求浮出水面,创造了更大的市场价值。C. 互联网曾是知识付费的主流,近年来互联网给出版业的发

23、展带来了机会,双方合作实现共赢。D. 知识付费服务让作者直接能够听到听众的建议,作者可以吸纳观众观点并写入书稿。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出版业自身行业特点、现状及时代发展需求三个方面论证了出版业在知识付费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B. 文章第二段用三联生活周刊的事例论证了互联网知识付费模式给出版业带来的机遇。C. 文章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客观地论证出版业在知识服务中发展契机和滞后并存的现状。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出版业陈旧的理念和死板的机制是其在当前时代落后的主要原因。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出版业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就可以拥有客户,占领市场

24、,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B. 当今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以往知识付费的用户相比,他们列知识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C. 传统出版业如不转变其固有的理念和机制,未来的服务领域的成功者就只有数字资源整合商。D. 如果传统的出版商大量的加入到知识服务的浪潮中,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机会就更多。参考答案:1. B 2. C 3. D【1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因果倒置,“出版

25、业加入知识付费”,是瞄准了“小众需求”这个潜在的市场。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和思路的能力。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称。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C项,“文章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属于无中生有。文章先后论述了知识付费的出现与迅猛发展,以及出版业加入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是对服务内容的要求。文章没有采用对比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

26、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说法过于绝对,出版业还需要自身的条件,才可以拥有市场。B项 ,“当今人们的精神需求” 扩大了范围,原文是指小众精神需求。C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就可能只有数字资源整合商”。D项说法正确。故选D。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27、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

28、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

29、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数:屡次。 B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许:答应。 C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语:告诉。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引荐。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苏武民族气节的一组是(3分) ( ) 见犯乃死,重负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汝为人臣子,不顾

30、恩义,畔主背亲 若知我不降明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苏武年少时,受父亲的荫蔽而被任用,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双方互派使者窥视对方情况,结果都扣留来使作为抵押。 B苏武在被囚禁、流放前两度要自杀,一是因为他要用实际行动表示不投降的决心,二是因为他对回归故里感到了绝望。 C副中郎将张胜在威力面前请降,卫律软硬兼施劝降,这两个人物与苏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苏武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D在塑造人物时,作者着眼于细节描写,“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刻画人物入骨三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

3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参考答案:4. D 5. A 6. B 7. (1)汉武帝赞许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拿着符节,去送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借机优厚地赠送单于礼物,报答他的好意。(嘉,以,因,答,各1分;定语后置“匈奴使留在汉者”1分,句意1分。共6分。)(2)苏君(您)今天投降,明天也会成了我这样(富有)。白白地用自己的身体去肥沃草原的土地,谁又懂得你呢?(然、空、膏、知,各1分,句意1分。共5分。)4. 引:供出。5. 句是别人的行为。句是苏武对别人的评论。6.

32、“对回归故里感到了绝望”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曲中规 弧度 B、声非加疾也 快,速C、假舆马者

33、 借助 D、金就砺则利 磨砺18、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吾尝跂而望矣 B、顺风而呼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惑而不从师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围绕这个论点,二段选文分别从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态度进行论证。B、“輮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D、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参考答案:17D 1

34、8D 19A略6.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澳。切磋琢磨,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赐:子贡名。以上选段,反映了孔子在求学立德上的什么态度?(4分)答:参考答案:从“贫而无谄”到“贫而乐”,从“富而无骄”到“富而好礼”,是一种递进关系,反映了孔子在立德上精益求精的态度;“告诸往而知来者”,

35、说子贡由谈人生道理而开悟,悟到了诗经的深意,孔子很高兴,反映了孔子对求学能举一反三的高度重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现在很多中国人不喜欢读书,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_。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_。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_

36、。参考答案: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 投机取巧的人多了 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语与相关信息提示,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本题处,根据横线前“现在很多中国人不喜欢读书,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以及横线后“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意思的句子

37、。处,根据横线前“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投机取巧的人多了”意思的句子。处,根据横线前“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意思的句子。8.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3分)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如同春华秋实一样不容违背。明智的人对财富顺其自然,能让欲望的潮水有涨有落,从不越位;愚昧的人对财富 , , 。这两种心态的人都要在生活之树上采摘果实,有度者可能尝到多一些成功的甘甜,越位者则会尝到某些难咽的苦涩。根据语意,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

38、子,在空格处补写恰当的语句,其中必须是恰当的成语。明智的人对财富顺其自然,能让欲望的潮水有涨有落,从不越位;答:愚昧的人对财富 , , 。参考答案:愚昧的人对富有如饥似渴,总想让欲望的潮水只涨不落,从不清醒。(应是恰当的成语)9.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明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更 ,我们要 吗?不!“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义无返顾,勇往直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勇气、信心、耐心、胸怀”,我们将沿着 的目标前进!A. 曲折 撤退 既定B. 曲折 退缩 制定C. 崎岖 撤退 制定D. 崎岖 退缩 既定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

39、用,题干问的是“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崎岖:山路不平,比喻处境艰难。有时也比喻人生艰难,险阻。退缩:后退,回缩。不敢面对,不敢应战。既定:已经决定。依据语境”在我们面前的路” “义无返顾,勇往直前”。”而今迈步从头越” “目标前进”答案为D项。【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题中所给词语两两相近,但用法和意义不同,注意区分。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

40、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0. 下面是某班级推选校园歌手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参考答案:本次校园歌手的推选,先要制定方案,并在班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然后确定评委,通过抽签确定选手的出场顺序,经过现场打分,最后推选出班级校园歌手。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

41、,要先读懂图标的意思。图表在“校园歌手”这个大圆圈下,分成“准备”“实施”两个中圆圈,然后这两个中圆圈又分别包括“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和“确定评委”“选手抽签”“现场打分”几个小圆圈。题目要求将这些内容组成一段话,而且不超过75个字。组织答案时应先明确这是某班级推选校园歌手的初步构思框架,然后讲推选的步骤和其它要求。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共1题)11. 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围棋世界冠军。他的棋下得极其稳健、冷静,很少出错,常常使对手感到无懈可击。问

42、他获胜的原因,他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只此,为什么却是世界第一呢?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参考立意:(1)积小胜为大胜。(2)注重过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成功之道。(3)进攻与防守是辩证的。意思接近也可以,如:欲速则不达;量变到质变等【参考标准】一等文:54分左右浮动。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富有特征。二等文:48分左右浮动。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三等文:42分左右。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能结合材料、出现偏题的完整文章,也在此档次。四等文:36分以下。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824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是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等情况,或抄袭文,可给2832分。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39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